202410-09 吃大蒜对血糖好?医生劝告:高血糖不想成糖尿病,就要做好这些事 NEW 作为一名营养师,我在工作中接触了许多糖尿病患者,他们的经历让我深感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性。近年来,关于大蒜对血糖的影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大蒜能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就从营养师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一些糖尿病的经历和经验,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一、吃大蒜对血糖的影响大蒜确实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发现,大蒜中的大蒜素、硒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大蒜视为降血糖的“神器”。实际上,大蒜的降糖作用有限,单纯依靠吃大蒜来控... Read More >
202410-09 “不死癌症”有救了:红斑狼疮治疗在杭州实现重大突破 NEW 快科技10月9日消息,好消息传来,据“浙大儿院”官微最新报道,20名难治性红斑狼疮患儿在浙大儿院接受CAR-T治疗后,全部停用激素及所有免疫制剂!10月8日,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副院长、肾脏泌尿中心主任毛建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通报有关CAR-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情况。毛教授表示:“我们已经为20名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开展CAR-T治疗,全部患儿的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停... Read More >
202410-09 吃了两三种降压药后,血压还居高不下怎么办? NEW 10月8日是我国高血压日,高血压科普是主题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大部分需要终身服降压药血压才能达标,其中部分患者降压药从一种逐步加到3种,甚至是3种以上的联合用药,血压仍然比较高,也就是说高血压很难治,怎么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教授给出解答。难治性高血压“难”在哪里?《202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给出难治性高血压定义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的降压药(其中一种是利尿剂),规范治疗4周后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仍未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Read More >
202410-09 “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秋冬多吃羊肉,营养滋补,解馋不长肉 秋天,气温逐渐转凉,白天的温暖与夜晚的寒意交织,让人不禁感叹季节的变化。随着秋风的拂面和树叶的飘落,人们开始感受到身体的逐步“收敛”,新陈代谢逐渐减慢,体内的能量储备逐渐开始增加。古人云:“秋冬进补,来年打虎。”这句话强调了秋冬季节是为来年储存体力的好时机。秋冬进补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抵御严冬的寒冷,还能为来年的生活和工作储备更多的能量。因此,除了要注意日常起居的规律外,饮食方面也尤为重要。根据中医的说法,秋冬是“养阴防燥、补肾固本”的最佳时机。而在进补食材中,羊肉被认为是秋... Read More >
202410-09 枸杞偏甜,血糖偏高的人能吃?医生:需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 对血糖偏高的人来说,在生活中除了要积极服药,注意身体状况外,还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而杞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佳品,也是众说纷纭,那么对于血糖比较高的人来说,平时生活中可以经常性的吃枸杞吗?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但由于枸杞吃起来偏甜,所以很多人认为常吃它会引起血糖升高的情况,因此,建议在平时生活中不要经常吃枸杞,而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认为枸杞吃起来虽然甜,但对血糖没有影响,并且还认为枸杞具有治疗高血糖的作用。实际... Read More >
202410-09 十月吃西葫芦瓜,中药不用抓,一利尿,二排毒,三消肿,鲜嫩营养高 秋天干燥,空气中的湿度逐渐降低,人体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裂,甚至容易上火、肠胃不适。正因为如此,饮食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俗语说:“十月吃一瓜,中药不用抓”,这句话揭示了在十月,适当食用瓜类蔬菜有助于调理身体,缓解季节转换带来的不适感。在十月里,瓜类蔬菜中最为推荐的当属西葫芦。西葫芦颜色翠绿,口感鲜嫩,因其高水分、低热量的特性,备受养生人士的喜爱。西葫芦不仅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还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此外,西葫芦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 Read More >
202410-09 关注老年人健康!爸妈 求求你们别再玩手机了! 老年人手机上瘾,特别是沉迷短视频,已经成了一部分家庭的痛点。更有很多有娃家庭,家庭矛盾之一就是老人沉迷短视频,结果孙辈的也受到影响天天抱着手机看……笔者作为一个曾在短视频平台工作过的小小“业内人士”,也经常被朋友们咨询,有没有合理有效控制爸妈手机上瘾的方法呢?还真有,不过在正式开始介绍这些方法之前,笔者要特别说明,有研究表明,对老年人来说,适度使用数字产品(包括短视频平台),对身心健康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咱们需要干预的是那些过于沉迷,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接下来咱们就聊聊... Read More >
202410-07 医学研究揭示:不吃红薯和南瓜,血压一下就降下来了?是真的吗 “你知道吗?其实经常吃南瓜和红薯,对血压也有很大影响!”在国庆假期的返程路上,王大爷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了严重的堵车,已经停了好几个小时,车内的人一个个都显得有些烦躁。无奈之下,他决定下车活动活动,顺便和旁边的车主聊聊。这时,王大爷的老朋友李医生正好经过,看到他站在路边,便走过来打招呼。“王大爷,这可真是个意外的堵车场景,大家都在等什么呢?”“唉,真是受够了,没事做,我就想聊聊健康的话题。”王大爷叹气道。李医生听了,立刻抓住机会,“那你知道吗?最近有研究表明,不吃红薯和南瓜,血压... Read More >
202410-07 寒露后,山药要多吃,健脾胃,润秋燥,强免疫 趁着国庆,这两天和妹妹一家,在外面玩的太开心了,不过今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不是去菜市场,给父母买了点菜,买了点肉,囤在冰箱里慢慢吃吧,各种新鲜的东西都准备上了。说到秋天的饮食,我这里可就有话说了,好多人喜欢买一些乱七八糟的,到现在天气都这么冷了,还喜欢吃反季节的东西,实际上是大忌!秋天这么多的时令菜,又新鲜又便宜,就没有一个你喜欢吃的吗?说起来寒露之后,饮食更得讲究,把身体养好了,才能更顺利过秋冬。过完寒露之后,芹菜萝卜靠边站,这菜我推荐要多吃,它就是山药。常吃山药,健脾胃、... Read More >
202410-07 秋天吃这个“挖痰” 茼蒿菜,清出陈年老痰!超市才卖几块钱一斤~ 秋天,是一个凉爽宜人的季节,树叶渐渐染上了金黄,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然而,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有所变化,很多人容易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这个时候,饮食上就需要有所调整,多吃一些润肺止咳又化痰的食物,有益于身体健康!茼蒿,又名蒿子、蒿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膳食纤维,能够有效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此外,茼蒿还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安神助眠等功效,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痰液,对于秋季常见的咳嗽、咳痰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它的清香口感,也让许多美食爱好... Read More >
202410-07 维生素含量是柚子的10倍!这种蔬菜抗氧化、控血压,不吃太可惜! “这种蔬菜的维生素含量是柚子的十倍!”在国庆假期的一家特产商店里,张阿姨正在和家人挑选当地的美食,耳边突然传来了医生的声音。她抬头一看,发现是她的老朋友李医生,正热情地向一位顾客推荐一种新鲜的蔬菜。张阿姨好奇地走过去,听到李医生继续说道:“这种蔬菜不仅富含维生素,还具有抗氧化和控血压的功效,真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材!”“是什么蔬菜啊?”张阿姨插嘴问道。“这是芥蓝!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李医生微笑着回应。听到这里,张阿姨心中闪过一丝触动。她是一位退休的教师,最近... Read More >
202410-07 女性须知:人流和药流,哪个对身体影响小? 医生,我今年跟男友都才18岁,交往一段时间后就查出怀孕,害怕父母知道,现在怎么办?我想人流,想问一下,人流和药流哪个对身体损伤比较小,我就选哪个?“其实, 任何的流产对女生身体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引起以后的炎症等等一些问题。所以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避孕措施。当然如果不可避免,意外怀孕应该选哪种终止妊娠方式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相对来说 药流比人流损伤比较小,因为不会有宫腔手术操作带来的损伤, 但药流的成功率没有人流的高, 如果药流失败,宫内会有残留的组织,就还得... Read More >
202410-07 这种死亡率超高的精神疾病 正在悄悄找上中国女性 直角肩,蚂蚁腰,反手要摸到肚脐眼;天鹅颈,竹竿腿,腰窝上面是马甲线。如今在流行文化的大肆渲染下,“瘦即正义”成为了一种难以撼动的审美信仰。“管住嘴,迈开腿”不再仅仅是减肥的权宜之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追求健康体态、抵抗岁月痕迹、提升个人魅力的生活哲学。随着流行文化的推动与科学研究的深入,“节食”这一概念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它既是管理体重、塑造身材的有效工具,也是促进身体健康、焕发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但很多人忽视了一点:“节食”和“厌食”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 6 倍的死... Read More >
202410-07 男人女人都要看看:黄体破裂 太可怕了 黄体破裂,一个经常出现但是你可能仍然不太了解的词。很多人都是在亲友或者自己亲自黄体破裂之后,才听说这一疾病。其实,黄体一直都在,而且对于女性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有关“黄体”的知识~黄体是什么正常的月经周期下,女性的卵巢每个月会排出一个卵子。孕育这个卵子的结构叫作卵泡,卵子排出后,卵泡剩下的部分就会变成黄体。卵巢中的卵泡发育过程:1 - 卵巢;2 - 成熟卵泡;3 - 成熟卵泡;4 - 排卵;5 - 黄体;6 - 退化黄体男人女人都要看看:黄体破裂 太可怕了黄体可以被视作...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