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警惕喉咙不适!26岁女孩突发会厌炎仅10分钟去世 NEW 快科技4月13日消息,据报道,26岁的小媛(化名)在加班后与朋友吃了一顿麻辣火锅,起初她以为喉咙不适是火锅辛辣所致。然而第二天早上,她的咽喉疼痛急剧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随即前往医院。令人痛心的是,刚到医院她就突然倒下,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在10分钟后不幸离世——夺走她生命的正是凶险的急性会厌炎。会厌作为喉部的重要结构,在吞咽时负责封闭气道防止食物误入。当发生急性炎症时,这个部位会迅速肿胀,可能完全阻塞气道导致窒息。这种起病急骤的危重症,患者常在数小时内出现高热(可达40℃... Read More >
202504-11 不要依仗自己还年轻,新研究:帕金森20至40岁患病率增长最快 NEW 快科技4月11日消息,据报道,帕金森病已成为患者数量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患者总数已近千万,而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总数约达300万人。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将激增至1050万人,成为全球该病患者数量的“峰值区域”。帕金森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但主要影响老年人,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该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今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团队在《BMJ》期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在2021年至2... Read More >
202504-09 两家长带两名22岁自闭症孩子乘机被拒载 原因曝光让人愤怒 NEW 快科技4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清明节期间,两位母亲各陪同22岁孤独症孩子乘坐东方航空航班,准备从大理启程飞往西安,遭到“拒载”。事发当天,在大理机场,一行人出示了医院出具的孤独症证明,希望得到帮助,以便申请绿色通道。但没想到在登机时间临近时,工作人员展示了一条“MU5725两位自闭症旅客,机组通知影响客舱其他旅客乘机,拒载”信息后,被告知两名22岁的自闭症孩子都被拒载了。其中一名家长介绍,事发后第二天上午,一位自称东航服务质量督查的人员添加其微信道歉,称公司将启动调查,希... Read More >
202504-08 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一下 别以为是累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走路时膝盖突然“软”了一下,感觉好像要摔倒。这种现象虽然常见,但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和担忧。那么,膝盖突然“软”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可能的原因。走路时膝关节会发生哪些变化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膝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股骨、胫骨和髌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膝盖骨)组成,周围有多条韧带、肌腱和肌肉共同维持其稳定性和灵活性。膝关节的不同部位相互配合,完成走路、跑跳等多种复杂的活动。走路时膝... Read More >
202504-07 网友节后开工出现“戒断反应” 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 快科技4月7日消息,今天是清明小长假后开工第一天,#不敢睁眼希望今天是五一#此条上了热搜,有网友表示不开心、坐立不安,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工出现了“戒断反应”。网友节后开工出现“戒断反应” 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网友节后开工出现“戒断反应” 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主治医师吉洋表示:“小长假综合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因假期前后生活节奏与环境的变化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心理压力增加而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与此同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主任医... Read More >
202504-07 “春养肝,病不沾”,建议多吃这道菜,清热解毒,养肝清肝! 导语:“春养肝,病不沾”,建议多吃这道菜,清热解毒,养肝清肝,不懂吃真可惜!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清晨推开窗,扑面而来的春风带着泥土的芬芳,却也悄悄带来了干燥与不适。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特别容易口干舌燥、眼睛干涩,甚至情绪也变得容易烦躁?这其实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春天到了,该好好养护我们的肝脏了。春天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但同时也是肝火容易旺盛的季节。中医认为“春气通肝”,春季养肝正当时。如果肝火过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等问题。想要缓解... Read More >
202504-07 建议中老年人:别舍不得吃,4道“养生菜”该吃就吃,提高免疫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免疫力开始下降,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合理的饮食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随着年纪增大,饮食需要更加节制,甚至舍不得吃一些美味的食物。但事实上,适当的“养生菜”不仅能够帮助提升免疫力,还能让身体更加健康。今天推荐四道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养生菜”,它们各具特色,营养丰富,不仅美味可口,还能有效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的活力。一、西兰花青椒黑木耳炒虾仁:材料:西兰花 150克;青椒 1个;黑木耳 适量;虾仁1... Read More >
202504-07 进入暖四月,少吃鸡肉和牛肉,多吃这3种肉,腿脚有劲,精神足! 导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进入到四月份,大家会明显的感觉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了,一些怕热的人,中午已经穿着短袖了,不过身体差的人,还是要把春装穿着,防止受凉感冒。而在四月份,也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因为过了五一,就正式进入到夏天了,而四月作为季节交替的月份,我们还是要多吃一些能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帮助我们顺利度过季节交替。而在每年暖四月,很多人还是会多吃一些肉,比如鸡肉、牛肉这类肉,其实在暖四月,我们一定要少吃“鸡肉、牛肉”,因为这些肉属于温热性和热性,吃的太多,很容易... Read More >
202504-07 清明后吃艾草这个纯阳草,阳气补扎实了!把全身寒湿都带走! 清明一过,天气说变就变,表面上春光明媚,其实湿气、寒气还没走远。很多人一到清明后就犯困、没劲、腿沉、胃口差,甚至还老拉肚子、怕冷,这可不光是“春困”,根子里多半是阳气虚、寒湿重。这个时候正是咱们补阳、祛湿的大好时机。每年都有人问老刘:吃点啥,能把身子里的寒湿祛了,还能把阳气养回来?其实答案很简单,两个字: 艾草。01“艾草”是春天的“纯阳草”寒湿重的根源在于阳虚,阳气不够了,体内的寒气、湿气就容易积聚。艾草,不只是端午节挂门上的驱邪草,在我们中医眼里,它是地道的“纯阳之草”。... Read More >
202504-07 吃得少,却虚胖松垮?快试试“祛湿四宝” “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年4月,南方回南天雾气弥漫,北方冰雪消融后地气上涌,人体内外湿气交织,容易引发头重如裹、四肢酸沉、舌苔厚腻等典型症状。中医认为,湿气是“百病之源”,尤其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压制脾脏,导致脾虚湿困,形成“湿胖子”体质——明明吃得少却虚胖松垮,大便黏腻粘马桶,脸上还冒油长痘。春季祛湿需“攻守兼备”,既要利湿排浊,更要健脾固本。而常见的陈皮、茯苓、芡实、赤小豆食材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祛湿四宝”。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健康北京来源:安徽交通广播... Read More >
202504-07 “春天吃3草,不把医生找”,3草是指啥草?清补润燥,怎么做好? “春天吃3草,不把医生找”,3草是指啥草?清补润燥,怎么做好?小时候经常听家里的老人讲“春天吃3草,不把医生找”,从来没有当回事,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这些流传下来的谚语,其实都有“大智慧”。随着季节交替从地底钻出来的“野草”,虽然看着像草,其实是药膳同源的好食材。也是真正的“廉价保养品”,清补润燥样样行。桔梗朝鲜凉拌桔梗1. 挑选新鲜的桔梗,仔细清洗干净。桔梗的外皮较为粗糙,会影响口感,所以要用刀具将其外皮刮掉。2. 把处理好的桔梗切成丝状,放入干净的清水中浸泡。浸泡... Read More >
202504-07 糖尿病三餐决定血糖水平,时间和餐样都重要,这样吃血糖保稳一天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血糖管理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课题。尽管许多人已经尝试了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比如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合理膳食,但血糖水平却依然居高不下。这时,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悄然浮出水面——吃饭的时间。确实,不恰当的饮食时间不仅会影响血糖波动,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一日三餐的最佳进食时间,并提供实用的饮食建议,帮助您更有效地管理血糖。早餐:6:30-8:00,启动一天的活力引擎早晨是一天中血糖管理的关键时段。研究... Read More >
202504-07 喝水是最好的养生?喝不够的人,平时多吃三种高水分,上火不会来 喝水能说是养生的“万能钥匙”,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可是,真有那么多人坚持每天喝足够的水吗?按理来说,喝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然而很多人依旧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甚至一天都喝不了足够的水。这就很容易让人出现体内燥热、上火等症状,尤其在气候干燥或者空调环境下,感觉自己越来越口干舌燥,容易发脾气。听说喝水能治百病,可总是喝不够,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得喝更多的水,还是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可能让你吃惊:不一定非得大把大把地喝水!只要你平时注意选择一... Read More >
202504-07 这个脾之果,夏天常吃,能避邪气,固正气 这个脾之果,夏天常吃,能避邪气,固正气莲子,古人称之为脾之果。说到莲,不由得让我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那一句千古绝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子是莲的种子,藏在莲蓬里,作为植物最精华的部分,理所当然要被保护起来。莲子在古代就已经非常受欢迎了,我们今天所讲的莲子的各种吃法啊、用法啊,都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1、莲子固正气,脾胃虚弱的人要多吃莲子。夏天是个耗散的季节,人又是跟着大自然的脚步在走的,此时人的气血也会浮于体表,这样一来,内里不就空虚了。如果本身就是虚弱体质,也就...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