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全球首颗!复旦团队成功研发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 NEW 快科技10月9日消息,时隔半年,继“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问世,复旦大学在二维电子器件工程化道路上,再获里程碑式突破。日前,复旦大学宣布,该校周鹏-刘春森团队研发的“长缨(CY-01)”架构,将二维超快闪存器件“破晓(POX)”与成熟硅基CMOS工艺深度融合,率先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相关研究成果以《全功能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A full-featured 2D flash chip enabled by system integration)... Read More >
202510-09 台风“夏狼”逼近!日本发布最高级别警报:可能遭遇数十年一遇灾害 NEW 快科技10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2025年第22号台风“夏浪”预计将于当地时间9日凌晨至早晨逼近日本伊豆群岛。日本气象厅已发布暴风和巨浪特别警报,警示该地区可能遭遇数十年一遇的大规模灾害。据日本气象厅指出,伊豆群岛可能因强风出现建筑物倒塌,并受巨浪影响发生大范围浸水等严重灾情。此外还需警惕山体滑坡、低洼地区内涝及河流泛滥等次生灾害。当局呼吁当地民众密切关注避难指示,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预计“夏浪”将以每小时20至2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暂时维持,9日白天逐渐转向... Read More >
202510-09 祝贺!我国突破全固态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瓶颈 NEW 快科技10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科研人员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界面接触难题,为该技术的实用化扫清了关键障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项阴离子调控技术,可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构筑全新界面结构,有效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走向实际应用的核心瓶颈。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极具应用潜力。然而,其发展长期受... Read More >
202510-08 庆国庆 “吉林一号”卫星俯瞰五大大国工程 国庆长假期间,“吉林一号”做了一系列的卫星照特辑,每天都在展示祖国的壮丽,这里来看看卫星眼中的五个大国工程。平潭海峡大桥福建省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特大桥。起点位于福清市东瀚镇平潭主线收费站,跨越海坛海峡,经北青屿终点至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11.3亿元。港珠澳大桥中国境内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因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全世界。中国能建哈密50Mw熔盐塔式项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塔式熔盐光热发电项目。2021年建成投运,年发电量约... Read More >
202510-07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3名科学家平分836万元奖金 快科技10月7日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约翰·克拉克、麦克·H·德沃雷特、约翰·M·马蒂尼,以表彰他们“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能量量子化”。 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6万元人民币)奖金。 诺贝尔物理学奖(英语:Nobel prize in Physics;瑞典语: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由瑞典科学院... Read More >
202510-07 固态锂电池重磅突破!我国研究出可弯折20000次柔性电池 快科技10月7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消息,该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为发展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材料设计思路。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固-固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离子传输阻力大、效率低,严重制约其实际应用。 研究团队利... Read More >
202510-06 中国治沙47年 竟然不是为了消灭沙漠 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成 3,046 公里绿化带,我国 “ 锁边固沙 ” 战略可以说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这时候就有人要说啦,哎呀沙漠也是对生态有用的呀!你们这样破坏了沙漠,那不是破坏了自然环境吗!呃……这个吧……咱们也不卖关子,开篇明义吧。沙漠,确实有用,但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咱们还远远没有到 “ 可以嫌弃沙漠太少 ” 的时候。今天咱们来聊聊,沙漠对自然环境,到底有什么用处?沙漠的用处 极端温差调节全球气候 从全球生态系统来看,沙漠是地球非常重要的的自然调节器之一。沙... Read More >
202510-06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有新发现 科学家称月球背面月幔比正面更冷 快科技10月6日消息,今日,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月壤)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 据介绍,这一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月球“二分性”现象的认识,为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月幔温度差异提供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科学依据,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征研究提供关键科学数据。 科学家通过对月壤玄武岩样品中典型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矿物的成分分析,运用三种不同的温压计计算... Read More >
202510-04 G6666次列车上线!郑州一站直达安阳 快科技10月4日消息,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为应对出行高峰,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热门旅游城市间加开59列列车。其中G6666次列车凭借“吉利车次” 的特点,引发不少网友的围观。不少旅客购票时被“6666”这一吉利车次吸引,旅客黄女士表示,起初是看中列车一站直达的便捷性,购票后才发现车次特殊,格外惊喜。据了解,这趟列车为限时高峰线列车,于9月29日至10月10日每日开行,共计12天。列车8时48分从郑州东站始发,9时29分终到安阳东站,全程一站直达,仅需41分钟。... Read More >
202510-04 活久见 Intel左拥NVIDIA右抱AMD:或代工AMD芯片 快科技10月3日消息,自从美国白宫首创补贴变入股之后,美国芯片行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都不让人意外,但是这次真的活久见,最新消息显示AMD正在Intel洽谈代工合作。Intel最近在跟多家美国科技巨头谈合作已经不是新闻,NVIDIA已经率先投资了50亿美元,苹果、谷歌等公司也被传出投资合作的倾向,最不可思议的当属AMD的合作。消息称两家公司已就潜在的合作展开磋商,主要涉及AMD使用Intel代工厂生产芯片的可能性。 目前磋商还处于早期阶段,不代表一定能走到最... Read More >
202510-04 我国已用上模拟极端宇宙环境的“地面空间站”:已提供超6万小时实验服务 快科技10月3日消息,你知道被誉为“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吗?据央视新闻报道,在黑龙江哈尔滨,有一片面积接近50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这里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所在地。 它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历时19年,于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作为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截至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 Read More >
202510-04 创纪录!“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快科技10月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在日前执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累计完成十余次下潜作业。 本次任务标志着“蛟龙”号在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与南海海试后,正式进入极区科考应用阶段。科考期间,“蛟龙”号不仅完成了我国在北极冰下的首次载人深潜,还首次实现了与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海域的水下协同作业,展现出我国在深海探测与极地作业能力上的持续提升。 本航段由“深海一号... Read More >
202510-04 “出片式旅行” 正在毁掉当代人的假期 此时正值国庆假期,在热门的旅游景区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对情侣站在风景如画的湖边,并没有沉醉于微风拂面的惬意,而是忙着调整角度、摆好姿势,只为拍出一张能收获无数点赞的“人生照片”;一家人来到历史悠久的古迹前,匆匆浏览后便开始轮流合影打卡,直到回程车上才发觉,古迹的名字和历史几乎没留下什么印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片”似乎成了旅行的意义。相机或手机在旅途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或缺,随处可见高举着镜头“扫摄”周边风景的人。有人会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在网... Read More >
202510-04 “麦德姆”今天凌晨加强为台风级 5日将登陆华南 警惕14级风 快科技10月4日消息,今天凌晨,第21号台风“麦德姆”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中央气象台于当日06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据监测,早晨5时其中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东偏南方约83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 预计“麦德姆”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还将逐步增强,将于5日白天在广东电白至海南万宁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可达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4级,38-45米/秒),登陆后强度才会逐渐减弱。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