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距地球3.6亿光年黑洞苏醒 开始吞噬周围物质 NEW 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们(ESO)在当地时间周二(6月18日)发表的研究中揭示,他们即时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苏醒,这是人类天文学家首次见证这一现象。在一个距离地球3.6亿光年的遥远星系,这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休眠中苏醒,开始吞噬周围物质,目前质量已经是太阳的约100万倍。▲超大质量黑洞吞噬周围物质,使星系发光(渲染模拟图)——1——3.6亿光年外,宇宙光芒剧增这个遥远的星系名为SDSS1335+0728,距离地球大约3.6亿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内行进的距离,相当于9.5万亿公... Read More >
202406-22 黑洞的终极秘密究竟是什么,霍金的手稿中到底留下了什么线索 NEW “黑洞”这个名字,总是令人遐想联翩。那么,究竟什么是“黑洞”?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黑”,表明它不会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也不会发射或反射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γ射线。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绝对是“黑”的。第二个字“洞”,说的是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休想再溜出去了,它就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也许有人会想:假如我用一只超级巨大的探照灯对准黑洞照过去,黑洞不就现形了吗?错了!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都会被黑洞全部“吞噬”,不会有一点... Read More >
202406-22 天文学家发现人类能否承受附近的超新星爆炸 NEW 每百万年,超新星就会在距我们 100 秒差距(326 光年)以内的某个地方爆炸。这种爆炸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如果一颗有人居住的行星距离其震中太近,它就有可能永远无法居住。但地球在其历史上一直很幸运。为什么?一个国际物理学家团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主要结论是我们都很幸运拥有这样的大气层。首先,科学家回顾了有关超新星爆炸频率的知识从何而来。事实上,太阳系位于所谓的“局部气泡”内部。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区域,氢分子的密度比周围的星系低得多。这个气泡的形成,正是因为过去两千万年... Read More >
202406-22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位于本星系群,本星系群上级是什么? 人类从远古时的地心说到现在宇宙大爆炸说,历时近万年时间,逐渐认识到了宇宙的浩渺和人类的渺小。随着人类观测设备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发现人类生存在一个美丽的蓝色小行星——地球上。地球围绕太阳以29.78千米/s的速度不断公转;太阳巨大的引力带着一群行星围绕银河系以250千米/s的速度公转。银河系直径大约15万光年,有1000~4000亿颗恒星,隶属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包含了仙女系、麦哲伦系等30多个星系,是个疏散星系团,覆盖直径大约有1000万光年。银河系就位于本星系群的中心,和仙女... Read More >
202406-22 天空上演巨大黑洞“苏醒”奇观 这幅艺术图显示了黑洞在吞噬周围气体时不断拉动物质盘,使星系发光。 图片来源:欧洲南方天文台2019年末,此前并不起眼的星系SDSS1335+0728突然变得比以往更加明亮。为了解原因,天文学家利用了包括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甚大望远镜(VLT)在内的多个空间和地面天文台数据,来追踪该星系的亮度变化。在近日ESO官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揭示了其中奥秘:当时星系核心的巨大黑洞突然“苏醒”。而科学家此次实时“目睹”了这一壮观景象。一些天文现象,如超新星爆发或潮汐破坏事件(当恒... Read More >
202406-22 38万公里外月壤即将到家,嫦娥六号重返地球时间确定,难度多大? 嫦娥六号返回精确时间段确定了!大家可以一起等待我国月球背面的样品了。所以,看到这消息都非常激动,这意味着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将取得圆满的成功——整个任务所有阶段。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从月球起飞的那一刻,我国嫦娥六号任务就完全成功了。的确可以这样子说,因为最难的时刻过了,虽然说在返回的路上,再入大气层的难度很大,但这都不是什么问题了,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详细来看看。嫦娥六号重返地球时间确定,难度多大?没错,我国已经发布了嫦娥六号精确重返地球的时间点了,着陆地球的时间点确定,从... Read More >
202406-22 北极星是什么样的恒星?北极星轮流当,现任北极星有5万个太阳大 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北极星就像是我们在野外的一个指南针,只要我们找到北极星,就可以确认好方向。北斗七星作为北极星的“附属星”,我们从北斗七星出发,就可以轻松的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是一颗“北斗七星”中的一员,它也是星宿中位于北边的唯一一颗恒星,北极星的存在就像是人类和宇宙间的指明星,就好像是凡间和天上之间的桥梁。那么北极星又是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呢?为什么北极星又可以轮流“当”?北极星又有多大?一、北斗七星中的一员。北斗七星和北极星都位于天蝎座,在北斗七星中,有两颗星在每隔一定时间就会... Read More >
202406-22 如果人类成功走向宇宙,火星上的奇观异景可能会成为旅游胜地 如果一切太空计划能顺利进行,那么人类很快将成为星际物种。未来火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殖民行星,甚至有可能被人类打造成一个繁忙的旅游胜地,成为太空旅行者们寻求刺激和不寻常环境的乐土,或比地球任何一处景点更加诱人。火星是一个环境非常极端星球,拥有巨大的火山,陨石坑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峡谷。有一天,所有的这些地方都有可能成太空旅游项目。正如科学家指出的那样,不管这颗红色星球上是否真的拥有足够的水,但未来仍然极有可能成为勇敢探险者最佳地点。那么火星上有哪些值我们为此冒险的旋游景点呢?... Read More >
202406-22 长达100亿光年,武仙北冕座长城,才是宇宙中的巨无霸 长达100亿光年,武仙北冕座长城,才是宇宙中的巨无霸在直径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里,最大的结构,并不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也不是宇宙空洞,而是由数百万个星系组成的链状结构,它们被称为宇宙长城,其中最长的是武仙北冕座长城,绵延超过100亿光年,占了可观测宇宙的十分之一。和它相比,直径18万光年的银河系就是一粒尘埃,直径2光年的太阳系,连尘埃都不如,地球上的我们更是渺小。但如果宇宙一直处于加速膨胀状态的话,不论是宇宙长城,还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抑或是银河系和太阳系,最终都会被... Read More >
202406-22 超大质量黑洞在天文学家眼前首次观测到的苏醒 天文学家首次实时目睹了一个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苏醒过来,但天文学家他们还不确定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这个宇宙巨兽的质量是太阳的百万倍,位于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SDSS1335+0728星系内,其觉醒过程与天文学家以往所见截然不同。2019年,加州的兹威基瞬变设施记录到该星系亮度突增,科学家们因此得知了这一变化。后续观测显示,该星系在紫外线频率下的亮度增加了四倍,X射线的辐射量是之前的十倍,而且亮度仍在持续增强。这项研究的发现将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Read More >
202406-22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揭示长期研究的婴儿恒星实际上是"双胞胎" 科学家们发现,几十年前首次被发现的一颗遥远恒星实际上是一对婴儿恒星,它们各自平行喷射出强大的能量射流。这对不太可能的双胞胎最终被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识别出来,该望远镜穿透了一片密集的宇宙尘埃云,发现了从这些年轻恒星中射出的相邻射流,研究人员说。新发现的恒星位于WL 20系统中——这是蛇夫座ρ星云复合体中的一个小恒星团,距离地球约400光年。研究人员已经研究这个系统约50年,并列出了那里的许多恒星,包括一颗被称为WL 20S的婴儿恒星(或原恒星),它被一个... Read More >
202406-20 太阳背面还有一个地球?冥王星降级后,被誉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 由于“艾瑞神”和冥王星之间的距离差距太大,所以也就暂时停留在太阳系中间,而且这也和“艾瑞神”自身的运动轨道有关。不过在随后对它进行了全面的检测之后,并且测出了它的半径、质量以及密度等数据之后,它还是相当于冥王星的水平,所以就有“艾瑞神”能不能充当冥王星的地位,成为太阳系中第九大行星呢?太阳系中冥王星会不会被降级了呢?而且科学家还猜测难道冥王星的背面还有一个地球吗?冥王星的降级。任何一个行星都要服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统一规定,而这个联合会又一直在修改人类共识中的“行星”定义。1... Read More >
202406-20 黑洞的终极秘密究竟是什么,霍金的手稿中到底留下了什么线索 “黑洞”这个名字,总是令人遐想联翩。那么,究竟什么是“黑洞”?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黑”,表明它不会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也不会发射或反射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γ射线。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绝对是“黑”的。第二个字“洞”,说的是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休想再溜出去了,它就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也许有人会想:假如我用一只超级巨大的探照灯对准黑洞照过去,黑洞不就现形了吗?错了!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都会被黑洞全部“吞噬”,不会有一点... Read More >
202406-20 看!宇宙黎明时期一对类星体正在合并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在双子座北望远镜和斯巴鲁望远镜的帮助下,包括日本东京大学在内的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两个正在合并的类星体,这对合并类星体是在宇宙大爆炸仅9亿年后出现的。这不仅是迄今发现的最远的一对合并类星体,也是“宇宙黎明”时期第一对确认的合并类星体。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杂志快报》上。两个正在合并的类星体(艺术图)。图片来源:国际双子座天文台/NOIRLab/NSF/AURA/M. Garlick宇宙黎明时期的时间跨度大约是从大爆炸后5000万年到大爆炸后10亿年...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