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嫦娥六号携土返程,中国在下一盘大棋,阿波罗行星科学家肯定 NEW 有意思,大家都想错了?中国嫦娥六号任务并不是简单采集月球样品,是在玩“载人登月”,这外媒的点评的确是有点不一样,真的是这样吗?的确,中国嫦娥六号任务引发世界关注,而来自外媒披露一篇“嫦娥六号背后的中国太空梦”,居然里面说到了中国嫦娥六号任务的“算盘打得”很精准,是在执行“载人登月”任务。这一次任务的成败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载人登月任务,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说?下面就详细来看,先来看看嫦娥六号任务。嫦娥六号——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已携土返程没错,嫦娥六号任务虽然月球样品... Read More >
202406-13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揭示了附近星系中“灾难性”的小行星碰撞 NEW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两个巨大的小行星在附近星系相互碰撞的证据。这场巨大的碰撞喷射出的尘埃量是导致恐龙灭绝的撞击事件的10万倍。这次剧烈的撞击发生在距离我们63光年的毕加索座星系Beta Pictoris中。与我们的太阳系相比,Beta Pictoris是一个年轻的星系——它只存在了2000万年,而我们的太阳系则有45亿年的历史。它最初是在1983年由NASA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探测到的,人们认为它是由于附近超新星的冲击波形成的。尽管这个年轻的星系目前至少包... Read More >
202406-13 穿越黑洞最终会通往平行宇宙吗? NEW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黑洞以其神秘莫测的存在,始终激发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限遐想。传统的观念将黑洞视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体,它由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后的坍塌形成,拥有着无法想象的密度和质量,其引力之大,连光都无法逃脱。然而,这样的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科学家们逐渐发现,黑洞不仅是宇宙的毁灭者,更是创造者。在形成的过程中,黑洞为周围天体提供了形成基础的材料,创造了宇宙秩序,让恒星、行星乃至生命得以诞生。尤其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们掌控着整个星系的命运,是宇宙演化的关键因素。尽管... Read More >
202406-13 奇异黑洞可能是暗物质的副产品 对于我们能看到的每一公斤物质,无论是你桌上的电脑,还是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有5公斤不可见的物质渗透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暗物质”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它规避了所有形式的直接观测,然而却通过它对可见物体的无形牵引力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五十年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提出了一个关于暗物质可能是什么的想法:一个黑洞群体,它们可能在大爆炸后不久就形成了。这样的“原始”黑洞不会是我们今天探测到的巨人,而是微观区域的超密物质,它们会在大爆炸后的第一枚万亿分之一秒形成,然后崩溃并散布在宇宙中,以... Read More >
202406-13 为什么月球、水星、金星表面会遍布陨石坑,而地球却很少?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月球、水星和金星是三个表面最为崎岖不平的天体。它们的表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这些疤痕见证了宇宙中的无数碰撞和灾难。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我们的家园——地球,我们会发现它的表面相对来说却要平滑得多。那么,为什么地球和这三大行星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呢?一、撞击频率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地球和其他三大行星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撞击频率是不同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月球和水星的形成过程涉及到了大量的碰撞事件。这些碰撞产生了大量的热量... Read More >
202406-13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年轻恒星周围有大量碳分子 天文学家在一颗年轻恒星四周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盘状结构中发现大量含碳分子,这是迄今在此类盘状结构中所发现的最大量含碳分子,也是首次在太阳系以外侦测到乙烷。这意味着该恒星四周可能有行星形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6月6日发布的新闻稿中指出,岩石行星比气态巨行星更可能在低质量恒星四周形成,这使得岩石行星成为银河系中最常见恒星周围最常见的行星。人们对这种世界的化学成分知之甚少。这样的世界可能与地球相似或迥然不同。藉由研究恒星四周能形成行星的原行星盘,天文学家希望更好地了解行星形成的过程... Read More >
202406-13 55光年外!“地球孪生兄弟”绕“木星分身”公转,奇怪的组合 55光年外的一颗恒星,竟然和太阳系行星木星差不多大,周围还有一颗类地行星。这样的天体组合,实在太吸引天文学家了。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学》杂志中,国外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这样的特殊恒星系统——SPECULOOS-3。SPECULOOS-3的半径仅有太阳的12.3%,也就是不到8.6万公里。相比之下,它和木星的体型更加接近,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的半径达到了69911公里,难怪有人管木星叫“失败的恒星”。从这个角度讲,SPECULOOS-3就是成功的“超级木星”。在它的周围,天文学... Read More >
202406-12 银河系究竟长啥样?收集了一亿颗恒星数据后,天文学家有了答案 银河系对于人类来说固然不算遥不可及的宇宙仙境,但也不是那么近就能摸到的存在,它隐藏在太阳系的光芒后,也难为天文学家能从宇宙尽头一眼望到自家门口的星系集。这也使人类认知银河系形态上,始终还停留在黏的认知上。银河系虽然遥远,但它却是最重要的星系存在,不只是因为它孕育了诞生于它的地球生命,更是还有许多别的星球上可能孕育的生命。所以即使果断决定离开这个家园而奔向其它星球也好,银河系也是人类要跨过的最重要一个绊脚石。但是它“像是盘状的”然后天文学家就这么认为,人类就一直对它没有实质的认... Read More >
202406-12 天文学家认为,最快220亿年后,整个宇宙就将迎来末日? 科学家认为,最快220亿年后,宇宙就将迎来末日。地球会在最后的几分钟里解体,最后一秒,宇宙中的所有原子也会解体。这便是被称为大撕裂的宇宙结局而它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我们的宇宙一直在加速膨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哈勃就发现了星系红移现象,证明了宇宙中绝大部分星系都在远离地球,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后,天文学家又发现,宇宙膨胀是一个加速度,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就越快。其中145亿光年是个分界线,超过这个距离的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就超过了光速,永远和地球失去了联系,目前可观... Read More >
202406-12 火星水流之谜:一切都与地球不同 地球表面被成千上万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切割,但在地壳深处也有同样多的河流:地下水是地球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默认的假设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火星上,当时火星上充满了水分。但最新的研究出人意料地表明,这颗红色星球过去和现在几乎没有地下水。这意味着关于它的大量想法,包括在那里寻找生命,必须从根本上修改。行星学家反复计算了火星上的降水量或流经那里的河流的总流量。但这是他们第一次考虑现代数据来解决地下水问题。事实证明,无论降水量有多大,落入地下层的水分含量总是大致相同,... Read More >
202406-12 天文学家更接近解决太阳“不可能”的自转问题 那些认为太阳被深入研究过的人很可能从未听说过它的差分自转之谜:我们恒星的赤道比它的两极旋转得快得多。这怎么可能?长期以来,这是通过温差来解释的。但直到现在,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的物理学家才能够准确地确定这种差异,并最终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太阳悖论”。经过数十年的观测,计算出太阳赤道大约每24天转一圈。这可以被视为一个持续的“晴天”,如果没有一个“但是”:恒星的两极需要长达34 天的时间才能旋转一圈。这种几何上不可能的现象的唯一解释是太阳两极和赤道之间的微小温度差异。但... Read More >
202406-12 天文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突然“打嗝”的原因 2020年底,在一个遥远星系的中心,天文学家注意到了一次极其不寻常的闪光:这是一次巨大的爆炸,其能量开始以8.5天的间隔有节奏地减少。超大质量黑洞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行为。8.48亿光年外发生了什么?几年后,科学家们找到了解决方案:他们第一次观察到一个由超大质量黑洞和普通黑洞组成的系统。一个名为ASASSN-20qc的遥远耀斑首先被自动超新星搜索系统ASAS-SN识别。然后,在四个月的时间里(直到它最终灭绝),X射线望远镜瞄准了这个星系,其中包括国际空间站NICER上的望远镜,... Read More >
202406-12 遥远的星球—塞拉星 第一章:神秘的信号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经掌握了星际旅行的技术,银河系内的各个星球之间建立起了繁密的交通网络。在这个星际时代,地球联合政府(UEG)管理着广阔的太空疆域,并持续探索着未知的宇宙。在一次例行的星际扫描中,一艘名为“探索者号”的科研飞船接收到了一段神秘的信号。这段信号来自一个未知的星系,其频率和编码方式都是前所未见的。UEG的科学家们对这段信号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它似乎是一种邀请,指向了一个遥远的星球——塞拉星。UEG高层决定派遣一支探险队前往塞拉星,以解开这个谜团... Read More >
202406-12 太阳系内还有其他生命吗?科学家认为:火星生命藏在地下洞穴里 近年来科学家在深空探索的计划中虽然并没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地外生命的证据,但是人们并不会因此对寻找地外生命的热情有所动摇。许多科学家认为,未必非要到其他星系中寻找,我们身边的太阳系内就可能隐藏着地外生命。特别是火星,因为它和地球一样有可能在诞生初期满含水气甚至有过一个生物繁盛的时期,后来演化过程中环境变得极端恶劣,但是这种宜居的环境可能会藏在火星的地下洞穴中。探索火星上的洞穴不仅有可能发现那里的微生物生命,同时还可能为人类未来开拓空间提供依托。火星洞穴可能隐藏生命。好奇号等火星...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