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05
03-05
科学家发现地球深处的一个新秘密:可能还存在另一个地核层 NEW
据外媒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深藏在我们脚下的东西的研究几乎没有发现什么珍贵的细节。我们从小到大只知道我们生活在地壳上,它只是地幔上面的一层薄薄的东西。在那下面,外核围绕着内核--仅此而已,没有其他更多的东西了。现在,科学家们提供了这一模型的更新,他们相信这一发现可能足够具体到让人们重新编写教科书。资料图一个小型科学家团队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指出,最广为接受的地球内部模型跟现有的数据并不一定相符。研究人员提出...
Read More >
据外媒报道,距离地球约26光年的地方是Gliese 486,一颗红矮星。这些类型的恒星遍布银河系,它们基本上无处不在。但当我们从地球仰望夜空时,看不到任何一颗,因为它们并不明亮。Gliese 486也不例外。天文学家在2016年至2020年的四年时间里研究这颗恒星,发现它的亮度出现了周期性的下降-这是系外行星绕其轨道运行的明显迹象。在周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这颗被称为Gliese 486 b的行星的发现,它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第三颗最...
据外媒CNET报道,在风与尘埃交织的时候,火星是一个相当忙碌的星球。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幸运地拍到了一个壮观的“尘魔”在一片沙丘上“缠绕”的画面。亚利桑那大学的MRO HiRise相机团队在周四分享了这一旋转的美景,作为当日最佳图片。这张图片是一个偶然的拍摄。“虽然这次对Antoniadi Crater以北的一个撞击坑内的沙丘进行观测的主要目的是跟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但HiRise经常会捕捉到大自然的行动,”HiRise团队说。“在这...
3月4日,浙大团队发明的深海软体机器鱼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的封面,这条机器鱼曾下潜到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并在2500mAh锂电池的驱动下,扑翼运动长达45分钟。其研发从深海狮子鱼获得仿生启发,外形也想是一条深海狮子鱼,长22cm,翼展宽度28cm。万米海底的压力有多大?该成果参与者李铁风教授说,在10900米的海底,静水压高约110兆帕,接近于1100个大气压,相当于一吨重的小汽车全压在指尖上。过去,需要高强度的金属外壳(如钛合金)或压力补偿系统来保护,才能克...
中外古生物学家携手合作,发现并确认四川省昭觉县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点二号点为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足迹至少有933个。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地质学期刊《地学前缘》上。四川昭觉的恐龙足迹发现于昭觉三比罗嘎的一处铜矿内,位于白垩纪早期飞天山组碎屑岩中的多个陡倾的岩面上。化石点从北向南延伸约1公里,从东向西延伸约0.5公里。据研究团队牵头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恐龙足迹点目前已经确定4个重要的足迹面,分别...
今天(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黑白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据测算,图中最大撞击坑的直径约620米。彩色图像由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画面为火星北极区域。2月26日起,天问一号在停泊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环绕...
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软体机器人这个子类别已经改变了许多人对该领域的思考方式。该技术经常受到自然现象的影响,与我们传统上讨论机器人时想到的那种刚性结构相比,它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软体机器人设计提供了许多好处,包括合规性,这已经在制造和履行中看到了许多现实世界的应用。但与它们更刚性的“表亲”一样,软体机器人也有其局限性。因此,设计者一般会在给定的工作中选择一种或另一种--或者,在最好的情况下,设计可交换的部件。麻省理工学院CSAIL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正在探索一种技...
北京时间3月4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美国当地时间3月3日,美国民营太空公司SpaceX进行星际飞船最新版本原型(SN10)最新一次高空飞行试验,当天第一次发射在最后关头紧急中止,随后的第二次发射获得成功。不过星际飞船成功着陆后还是发生了爆炸。这是星际飞船原型的第三次高空飞行测试。之前的测试均发生了爆炸。不过在周三的SN10原型测试中,飞船是在成功着陆之后几分钟才发生了爆炸。据报道,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6点14分,星际飞船SN10原型发射升空,飞船由三台猛禽发动机提供推力,飞行到...
前不久,NASA毅力号(Perseverance)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继续为人类搜寻着火星“生命”的证据。在媒体刊登的一篇毅力号解密文章中,提到了它的核动力能源供应、空中吊车着陆技术等,其中还有一点引起关注,即毅力号的核心处理器居然是IBM的PowerPC 750。PowerPC 750的频率只有233MHz,集成600万颗晶体管,它曾被用于1998年的iMac一体机上。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的话恐怕记得,9年前的好奇号火星车,用的也是这颗处理器。显然,对于造价27亿美元(约合1...
据外媒报道,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太空飓风”的证据。这场由漩涡状等离子体云组成的风暴在地球高层大气中肆虐了数小时,像下雨一样倾泻出大量的电子,这个系统类似于普通的飓风。这场风暴发生在2014年8月20日,在北极上空的电离层中。它横跨约1000公里(620英里)宽,由几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螺旋臂组成。它持续了大约8个小时才慢慢消散。风暴的机制和结构与人们熟悉的发生在低层大气中的飓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它不是水,而是电子的漩涡等离子体。强烈的气流剪切力在边缘晃动,而风暴的中心或“风...
据外媒报道,判断水果的成熟程度对从农民到购物者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过程。现在,来自日本芝浦工业大学(S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高科技检测方法,它可以在不接触或损坏芒果等软性水果的情况下,只需借助激光和一些等离子冲击波就能实现对水果成熟度的判断。松紧度是判断水果熟不熟的最可靠指标之一,但对所有的人来说,挤一挤都是很费时的,更不用说还不卫生了。另外,软的水果会因为反复的处理和压力而损坏。为此,这项新研究的研究小组着手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方法来衡量成熟度。研究人员使...
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现已统计人体肠道内存活着14万多种病毒,其中一半以上(7万多种病毒)是之前未发现过的,它们生活在人类肠道中,感染吞噬着人类肠道细菌,但迄今为止,这些神秘病毒如何影响人类身体仍是一个谜团。肠道微生物群,即人体消化系统中携带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食物消化和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许多研究也将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肝病、肥胖和神经性过敏等疾病关联起来,近年来人体肠道微生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但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对肠道微生物群了解...
据央视军事报道,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介绍,未来我国将研制10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以满足走向更深远太空的需求。报道称,目前,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的论证阶段已基本完成,进入立项后续阶段,重型火箭的研究工作有望在 “十四五”期间展开。栾恩杰院士称,简单而言,近地轨道达到100吨级的这样一个载荷可以到月亮去了。他还表示,运载工具的升级,将快速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对于加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虎添翼。为了满足未来深空探测以及探月工程的需求,火箭的能力要更强。这对于火箭...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近日在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表示,要发挥通航产业融合功能,特别是加快无人机规章标准制定,进一步扩大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范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针对今年重点工作。冯正霖说,要科学务实编制发展规划,厘清发展与安全、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全面构建通航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既要有基础指标,也要有特征指标;持续提升通航监管效能,推进通航法治化建设,优化通航职能和机构设置,处理好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关系;持续深化通航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