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地球崩溃了!气候变化或威胁人类文明:或已经迫近临界点 NEW 11月27日,据外媒报道,多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文称,地球“可能已到达临界点”,存在“对文明的威胁”。科学家指出这9个区域/领域气候临界点正在逼近: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北方针叶林、永冻层、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亚马逊雨林、温水珊瑚、西南极冰盖、南极洲东部的部分区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年前认为,当全球气温上升超过5℃,才可能达到临界点。但最新报告指出,当升温超过1-2℃时,就有可能突破某些临界点。西南极冰原和亚马孙雨林缩减等临界点出现的可能性,或许比之前预期的更大... Read More >
201911-28 灭霸老家 - 泰坦长啥样?首张土卫六全球地质图揭秘 NEW 土星最大的卫星,灭霸老家,土卫六泰坦(Titan),是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同时拥有稠密大气层和液态海洋的卫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整个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和我们的地球最相似的星球之一。地球、月球、土卫六大小对比,土卫六平均直径约5149公里,是月球的1.5倍。来源:NASA土卫六到底长啥样?自1655年惠更斯首次发现土卫六以来的三百多年里,我们几乎不知道土卫六表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近日,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JPL的行星科学家Rosaly Lopes及其同事们绘制完成了土... Read More >
201911-28 固态电池突破或能使锂离子电池密度翻倍 NEW 澳大利亚 Deakin 大学的研究员 Fangfang Chen 和 Xiaoen Wang 博士报告他们利用工业聚合物创造出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密度有望翻倍,同时不会因过热爆炸或起火。新技术使用一种与锂离子电池弱结合的固体聚合物材料,取代目前电池作为电解质使用的挥发性液体溶剂。液体电解质是目前电池容易起火的原因之一。Chen 博士称,如果电池行业能实现他们的发现,未来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可以带上飞机安全放在行李箱内。... Read More >
201911-28 瑞士科学家开发的新技术或能改进玻璃的3D打印工艺 在所有可以进行3D打印的材料中,玻璃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材料之一。不过,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在努力通过一种新的且更好的玻璃打印技术来改变这种状况。目前打印玻璃物体已经成为可能,最常用的方法涉及任一挤出熔融玻璃,或选择性烧结(激光加热)陶瓷粉末,将其转化成玻璃。前者需要高温,因此需要耐热设备,而后者则不能生产特别复杂的物体。ETH的新技术旨在改进这两个缺点。它包含一种光敏树脂,该光敏树脂由液态塑料以及与含硅分子键合的有机分子组成,换句话... Read More >
201911-27 科学家发现神奇快速止血方法:向人体注射磁性液体 对于医生而言,如何找到快速让患者止血方法,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现在麻省理工的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方案。据外媒报道称,麻省理工的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向患者注射磁性液体,有可以有效的做到快速止血,而这种磁性液体含微小的磁性颗粒,被称为磁流变悬浮液。研究团队的想法是,在划伤伤口的任一侧,将两个小的但结实的磁铁粘附到皮肤上,然后将悬浮液直接注入伤口上游的血流中。随着流体随后被带入两个磁体之间的磁场中,当颗粒停止流动时,流体立即凝固,从而大大减少甚至停止了血液流动。这将是一项临时措施... Read More >
201911-26 河北发现1.2亿年前恐龙新物种:吃肉 迅猛 大小如公鸡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今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在河北丰宁地区发现了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对我们理解恐龙的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芝加哥大学宮下哲人博士(Tetsuto Miyashita),著名古生物学家,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菲利普·柯里院士(Philip J。 Currie)等学者共同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Elsevier出版集团的《白垩纪研究》。我们知道,恐龙家族的成员们并不都是些大... Read More >
201911-25 1滴血测13种癌症?日本东芝新技术2020年将实证试验 据日媒报道,日本东芝公司11月25日宣布,将于2020年对其开发的早期诊断癌症新技术启动实证试验,此项新技术有望能从1滴血中检出13种癌症,且精度达到99%,力争数年内投入实用。(原标题:1滴血测13种癌症?日本东芝新技术2020年将实证试验) 据介绍,此项技术基于东京医科大学及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共同研究,通过检查分泌在血液中的名为“微核糖核酸”的分子种类及浓度,... Read More >
201911-25 拯救大堡礁:Coral IVF研究团队将对幼珊瑚生长促进技术展开现场测试 在发生了严重的白化事件之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拯救大堡礁的方法。好消息是,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正准备将最新的方法付诸实践 —— 通过“促进生长”的方式,将成千上万的珊瑚宝宝培植于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此前,科学家们已经想到过其它方法,比如通过“保护膜”来减少过量的阳光照射、将珊瑚回收到结构中以促进生长、以及在大规模孵育期间部署水下机器人等。(图自:Juergen Freund,via New Atlas)报道称,南十字星大学(Southern Cr... Read More >
201911-23 生命起源新线索!NASA首次在陨石中发现了糖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称,在陨石中发现了生命必需的糖分子(阿拉伯糖、木糖和核糖),以及其它重要的生物化合物。研究人员分析了三颗陨石,其中一颗陨石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距今已有数十亿年的历史。研究人员在其中发现了阿拉伯糖和木糖等,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核糖。核糖在人类生物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我们的RNA (核糖核酸)分子中,并从DNA中传递信息,帮助人体生成蛋白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这些小太空物体上发现的糖表明,小行星可能曾给地球带来过生命。除... Read More >
201911-23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个更好? 早起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世纪性难题。很多人每天都在“再睡一会儿”和“再不起来就迟到了”之间挣扎。早起怎么就那么难呢?这就要从我们的生物钟说起了,我们的身体有着精确的生物规律来控制睡眠和清醒时间。所以,生物钟决定了你的睡眠时间、睡眠状况和其他身体状况的变化。其实,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一样。通俗地讲,早睡早起、晚睡晚起是天生的。很多养生知识都说,要早睡早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体的睡眠和清醒,主要跟两种因素有关,第一个是昼夜节律调节,也就是生物钟;第二个则是睡眠稳态调节,也就是睡... Read More >
201911-21 NASA即将在南极洲测试水下探测器 未来或能在外星球发现生命 据外媒报道,NASA即将在南极洲对一辆探测车展开测试,不同于以往发射到太空中的探测车庞大、四四方方体型的是,这个全新的BRUIE看起来几乎就像个可爱的玩具。不过可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给欺骗了,实际上它也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将可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来自外星球的外星生命。BRUIE全称Buyant Rover for Under-Ice Exploration(冰下探索浮力探测车) ,顾名思义,用于冰下探测。它的设计可以让它沿着冰帽的底部爬行,然后完全淹没在极其寒冷的水中。很显然,南... Read More >
201911-21 索尼成立人工智能组织Sony AI 专注游戏与食品领域 北京时间11月21日下午消息,索尼成立了一个名为Sony AI的组织,该组织将会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本周三索尼发表了一份公告,该公司这份公告中表示,新组织将会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建立办公室。在项目初期阶段,他们将在游戏、影像和传感以及“美食”等领域推出项目。访问:在这份公告中,索尼表示:“在这些旗舰项目中使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索尼在未来今年中进一步提升游戏和传感器业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另外,该公司还表示,这项研究将会“与索尼集团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密切合作。”该公... Read More >
201911-21 日本拟用无人潜艇调查海底稀土 推进深海稀土泥开采技术开发 日本政府计划最早于2020年开始联合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利用自主式无人潜艇(AUV)调查位于小笠原诸岛南鸟岛的深海之中的稀土储量。据日经中文网20日报道,调查将确认海底包含高浓度稀土的地层,力争掌握稀土的准确储量。据称,如果此次调查成功,将是世界上首次使用自主式无人潜艇调查稀土储量的行动。截屏图人民网2018年4月11日曾报道,日本东京大学及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在位于日本最东端的岛屿——小笠原诸岛南鸟岛周边的专属经济区海域蕴藏大量稀土资源,可供全球使... Read More >
201911-21 只为看看外面的世界?喵星人历时五年时间跨越1200英里 据外媒报道,Sasha是一只好猫,他的主人Viktor Usov已经有五年没有见到过他了。这只活泼的猫咪在五年前从Usov位于波特兰的家中消失。通常情况下,当一只宠物离家五年基本被认为这辈子不会再出现。然而当Usov接听来自远在1200英里外的新墨西哥州Sante Fe动物收容所的电话时他震惊了。Sasha不仅还活着而且身体状况良好。据了解,当收容所第一次看到Sasha的时候他在街上过着流浪生活。虽然他没有项圈,但收容所通过其被植入的一块微型芯片联系到了Usov。相信大部分人...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