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3 Rosalind Franklin火星探测器即将前往法国接受环境测试 NEW 据外媒报道,欧航局(ESA)的Rosalind Franklin ExoMars 2020火星探测器即将前往法国接受环境和发射测试。据悉,该探测器在英国哈福德郡的空客国防与航天工厂完成了建设,耗时18个月的时间,现在它就要去法国南部图卢兹的空客总部接受为期四个月的测试以此确定其是否可以应对这颗红色星球的环境条件。Rosalind Franklin是ESA研发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专门为寻找火星上过去曾经存在过或现在存在的生命迹象而设计,对此,ESA迫切希望它能胜任这项工作。现在... Read More >
201909-03 科学家在海蜗牛粘液中发现了新的抗癌化合物 NEW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自然界充满了潜在的抗癌杀手,在科学家寻求灵感的所有物种中,不起眼的蜗牛继续提供物品。例如,科学家此前在蜗牛捕食时产生的毒液中发现了胰岛素分子结构,其药效好于人工胰岛素。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种来自澳大利亚海蜗牛腺体的抗癌化合物。这项研究由来自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和蒙纳士大学的科学家领导,他们正在调查白色海蜗牛分泌到其卵上的抗菌物质的构成,以保护它们免受富含细菌的海洋环境的影响。这些特性导致科学家怀疑蜗牛的紫色粘性物质可能含有化合物,... Read More >
201909-03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NEW 北京时间9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大爆炸是解释宇宙形成过程的最主流理论之一,根据该理论,大约137亿年前,整个宇宙都是以一个奇点的形式存在,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宇宙大爆炸之前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天文学界已有至少1600年之久了。公元4世纪的神学者圣奥古斯丁认为,《圣经》中的“创世纪”一词暗示着上帝在此之前从未创造过任何东西,他还指出,上帝并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创造世界的。事实上,宇宙和时间是同时诞生的。而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得出了类... Read More >
201909-03 为了捕捉引力波 地球上打造了一处振动最小的地方 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附近,汽车一旦进入方圆2.4公里之内,就要以每小时16公里的限速行驶。这是因为LIGO天文台中装有一台巨大的精密设备,哪怕再微小的振动都能被它捕捉到。因此,在LIGO天文台工作的科学家们必须尽最大可能排除所有可能的噪音源,包括降低探测器附近的车速、监测地面的细微振动、甚至用特殊的钟摆系统将设备悬挂在空中、从而将振动降到最低等等。科学家殚精竭虑,都是为了在地球上打造一个振动最小、“最安静”的场所。为何LIGO的物理学家们如此执... Read More >
201909-02 法国一夜总会将邀请机器人跳钢管舞 欣赏另类舞姿 据外媒Sky News报道,为庆祝成立五周年,法国一家夜总会SC-Club将在9月3日邀请两位机器人舞者前来跳钢管舞,届时机器人将脚踩高跟鞋,头上则是一台CCTV监控仪。这两位机器人由英国艺术家Giles Walker打造,他将塑料人体模型覆盖在了机器人的金属身体上。在谈到头部的监控仪,Walker表示目的是引发人们对于“窥探”的思考,他在十年前提出了这一观念,并在过去几年里把机器人租借出去。虽然机器人劳动力不断增加,不过俱乐部老板Laurent Roue表示机器人不会取代在... Read More >
201909-02 寄生虫的入侵能否影响人类大脑进化? 寄生虫是否影响人类神经进化?几十年前就应该有人想到:既然寄生虫已经困扰真核生物数百万年,它们的盛行可能会影响生物进化历程,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心理学家马尔科并不是第一个提出人类大脑进化可能受到寄生虫影响,这种寄生虫具有操控宿主行为的能力。他在《生物学季刊》发表一篇最新论文,提出了四种宿主操控大脑寄生虫的适应性对策,以及寄生虫自身的进化反应,这一观点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意义,并且可能解释人类心理学、大脑功能网络结构,以及心理药物的可变效应。操控宿主行为许多寄生虫操控宿主的行为是为了提高... Read More >
201908-30 地球的指纹光谱:暗示着在太阳系之外找到可居住的行星 近日据外媒报道,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的研究指出,他们已经为地球收集了一个“指纹光谱”,可以用来识别太阳系以外有能力支持生命的行星。麦吉尔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伊芙琳·麦克唐纳和她的导师尼古拉斯·考恩教授利用科学卫星组织卫星对地球大气进行了十多年的观测,构建了地球的传输光谱,这是一种红外光下的地球大气指纹光谱,显示了在寻找可居住世界的过程中关键分子的存在。这包括臭氧和甲烷的同时存在,科学家希望只有当地球上有这些化合物的有机来源时才能看到,这种检测被称为“生物... Read More >
201908-30 物理学家发现了最小的“鬼粒子” 宇宙中到处都是中微子,但我们却看不见它们,它们掩藏在普通物质中间。我们完全不了解中微子,甚至不了解它的重量。但是我们知道中微子有改变整个宇宙的潜力。由于中微子有自己的力量,我们能够借助宇宙来衡量中微子的重量。 在物理学中,这种最小的粒子的状态会改变整个银河系以及其它巨大天体结构的状态。如果想要描述宇宙的行为, 我们必须考虑宇宙中最小的构成。在即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最新一期的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宇宙的精确测量反推了最轻的中微子的质量(中微子有三种不同的质量)。... Read More >
201908-30 美宇航局不务正业:竟然搞起天气预报 近日据外媒报道,最近的一项研究,由于纳入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地球观测卫星数据,美国对微粒物质的每日空气质量预测可能更准确。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拉杰什·库马尔(Rajesh Kumar),每三小时将气溶胶光学厚度卫星数据纳入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国家空气质量预测能力(NAQFC)。这些变化使NAQFC试验报告的颗粒污染物准确度提高了约38%,这有助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的每日空气质量指数(AQI)预测。气象学家和其他人通常... Read More >
201908-30 创造虫洞需要什么条件?物理学家给出了“详细名单” 近日发表在预印网站arXiv上的一篇论文指出,我们也许有办法打造一个近乎稳定的虫洞。虫洞听上去就很吸引人,毕竟按正常方法、我们要耗时数万年才能抵达另一颗恒星,但有了虫洞,我们就可以走捷径,瞬间到达宇宙的另一端。然而这里存在一个技术型难题:作为一种时空的扭曲现象,虫洞可以说极为不稳定。你只要从一端放进一个光子,虫洞就会以比光速还要快的速度坍缩。但这篇新发表的论文指出,我们只需要几个黑洞、和几条无限长的宇宙弦,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相当稳定的虫洞了。这种虫洞尽管也会坍缩,但速度很慢,足... Read More >
201908-29 磁控线型机器人有望用于脑血管手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磁控线型机器人,可在脑血管等狭窄且弯曲的通道中穿行,未来有望用于“疏通”中风或动脉瘤导致的脑血管堵塞。新近发表在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显示,这种机器人的内核是具有柔性和回弹性的镍钛合金,合金材料上覆盖一层含有磁粒子的橡胶,在外部磁铁的控制下,机器人可以弯曲并复原。研究人员在磁性橡胶材料外涂上了一层水凝胶,使其拥有光滑表面,降低了摩擦力,从而可以在狭窄的空间中“滑行”。他们在一项实验中用磁铁精准控制这种机器人,使其“像提线木偶”... Read More >
201908-29 科学家在1.7万年前的美洲狮粪便中发现古老的寄生虫DNA 美国科学家刚刚在 16570 至 17000 年前的美洲狮粪便化石中,找到了冰河时期动物寄生虫的 DNA 。据悉,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是一种至今仍困扰许多动物的一种蛔虫,这项发现有望揭示冰河时期有哪些动物出没的秘密。研究人眼在《寄生虫学》(Parasitology)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寄生虫分子记录。(图自:Cambridge University,via Cnet)这些寄生虫的发现,不仅为更新世(Ple... Read More >
201908-29 研究发现癌细胞周围健康细胞会变得具有干细胞特征 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紧邻肿瘤周围的健康细胞变得更像干细胞并支持癌症生长。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研究肿瘤周围的组织,也就是肿瘤微环境,这些微环境会影响癌症的生长和扩散,以及治疗反应。这种新技术依赖于一种癌细胞,这种癌细胞经过工程改造可释放出穿透细胞的荧光蛋白,并被其邻近的细胞吸收。研究人员可以鉴定这些颜色标记的细胞,与未与肿瘤接触的其他(未标记的)细胞进行比较。“我们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非癌细胞会回归到干细胞状态,这能支持癌症生长。通过‘腐蚀’邻居,癌症改变了... Read More >
201908-29 俄罗斯学者发现新种矿物质 可用于制作昂贵珠宝 据俄罗斯卫星网29日报道,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家研究技术大学新闻处通报称,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命名为“氟碳硅碱钙石”(Fluorcarletonite),可用于制作价格昂贵的珠宝。这种物质具有独特的淡蓝色调,是俄罗斯学者在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特共和国交界地带的岩石中发现的。新物质属于硅酸盐类,被命名为氟碳硅碱钙石,结构类似于碳硅碱钙石,但是氟元素的含量远超这种矿物。据报道,这一发现得到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命名和分类委员会(IMA-CNMNC)批准。目前,这种新物质的样本被保存...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