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还在失眠睡不着觉?对大脑伤害太大 NEW 我们经常把失眠当作一件骄傲的事情,是一种衡量我们繁忙日程的标志。托马斯•爱迪生、玛格丽特•撒切尔、玛莎•斯图尔特和唐纳德•特朗普等人都曾声称,自己每天只睡4到5个小时,远远低于向大多数成年人建议的7到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人都在效仿他们。尽管睡眠不足的后果众所周知,包括记忆和决策能力受损,以及感染和肥胖的风险增加,但人们还是很容易忽视。当即时需求超过白天的工作时间时,我们仍然最可能牺牲睡眠。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简单地优化睡眠体验,在更短的时间内享受深度睡眠的大部分好处,那会怎... Read More >
201912-06 全新类型的“迷你”黑洞:里面到底是什么? NEW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的一项研究称,科学家可能已经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黑洞类型,其规模以往任何已知的黑洞都要小。黑洞经常出现在所谓的联星系统中,由两颗曾经互相环绕的恒星演变而来。当联星的一颗恒星耗尽燃料,就可能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留下极高密度的中子星。如果质量足够大的话,就会形成密度大到连光线也无法逃脱的黑洞。然而,在已知密度最大的中子星和已知质量最小的黑洞之间,存在着一个空白,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子星或黑洞。研究人员仔细分析了约10万个联星系统的数据,最终在一个联... Read More >
201912-06 纽约计划禁止纸质收据:或导致乳腺癌、不育、脑损伤等 NEW 12月4日,据外媒报道,纽约正计划禁止使用纸质收据,让商家提供电子收据。有研究称纸质收据中含有双酚A,可能增加患乳腺癌、不育、脑损伤等风险。双酚A,也称BPA,在工业上双酚A被用来合成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等材料。BPA无处不在,从矿泉水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都有它的身影。但BPA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据悉,从2011年3月2日起,禁止生产含化学物质双酚A(BP... Read More >
201912-05 研究发现狗与人感知话语的方式相同 对你的狗说“坐”,如果它很乖,它可能会把屁股放在地板上。但如果这个词是陌生人或口音很重的人说的,它会做出正确的反应吗?一项新研究表明,它会。研究人员表示,狗以一种复杂的方式感知话语,而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未参与该研究的维也纳大学脊椎动物交流专家Tecumseh Fitch说。人们的发音方式取决于性别、年龄甚至社会地位。一些尚不为人知的神经机制使人们能过滤掉口音和发音的差异,并帮助理解口语单词,而不管说话者是谁。像斑胸草雀、龙猫和猕猴等动物... Read More >
201912-02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已经准备就绪,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据悉,“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位于四川成都,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研究的关键平台。该装置以氢、氘气体为“燃料”,通过把它们注入装置并击穿、“打碎”产生近堆芯级别的等离子体,来模拟核聚变反应。与国内同类装置相比,“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采用了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温度将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对于这款设备来说,“中国环流器二号M”将... Read More >
201912-02 NASA发现“超生黑洞”:疯狂速度每年孕育500颗恒星 美国宇航局最新发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它一直以“疯狂速度”孕育着恒星,平均每年可以诞生500颗恒星,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气态天体的起源之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观测,目标锁定一个叫做“凤凰星团”的遥远星系群,该星系群中包含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具备诞生恒星的理想条件。与其他星系中心发现超大质量黑洞不同,在凤凰星团内部发现的黑洞更弱,星系内部的气体云易于冷却,并开始孕育恒星,这是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期待发现的一种现象。几十年以来,美国宇航... Read More >
201911-29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千古之谜刚刚有了答案!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动物起源一直是个千古之谜。最近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先有蛋!11月27日,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他们与国外同行合作,新发现了笼脊球化石。这种化石的发现表明,类似动物胚胎的“蛋”在6.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千古之谜“先鸡先蛋”一直无确凿答案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拥有一个距今大约7亿多年的共同祖先。这一共同祖先由多细胞组成,而且细胞有功能分化,它是由更古老的单细胞祖先演化而来。然而困扰科学家的是,... Read More >
201911-29 中国科学家发现70倍太阳质量黑洞 郭守敬望远镜立功 2019年11月28日,《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论文,他们发现了目前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大约是太阳的70倍,有望改写人类对恒星级黑洞的认知。以往的黑洞研究多是欧美科学家领先,这一次中国科学家的发现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这件事已经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成就和赞美不必多说,但是这次黑洞发现的大功臣——郭守敬望远镜并不为很多人了解,此前甚至还遭受过诸多非议。郭守敬,是中国元朝时期的一位天文学家,生于1231年,河北邢台人。他不仅会... Read More >
201911-29 地球崩溃了!气候变化或威胁人类文明:或已经迫近临界点 11月27日,据外媒报道,多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文称,地球“可能已到达临界点”,存在“对文明的威胁”。科学家指出这9个区域/领域气候临界点正在逼近: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北方针叶林、永冻层、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亚马逊雨林、温水珊瑚、西南极冰盖、南极洲东部的部分区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年前认为,当全球气温上升超过5℃,才可能达到临界点。但最新报告指出,当升温超过1-2℃时,就有可能突破某些临界点。西南极冰原和亚马孙雨林缩减等临界点出现的可能性,或许比之前预期的更大... Read More >
201911-28 灭霸老家 - 泰坦长啥样?首张土卫六全球地质图揭秘 土星最大的卫星,灭霸老家,土卫六泰坦(Titan),是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同时拥有稠密大气层和液态海洋的卫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整个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和我们的地球最相似的星球之一。地球、月球、土卫六大小对比,土卫六平均直径约5149公里,是月球的1.5倍。来源:NASA土卫六到底长啥样?自1655年惠更斯首次发现土卫六以来的三百多年里,我们几乎不知道土卫六表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近日,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JPL的行星科学家Rosaly Lopes及其同事们绘制完成了土... Read More >
201911-28 固态电池突破或能使锂离子电池密度翻倍 澳大利亚 Deakin 大学的研究员 Fangfang Chen 和 Xiaoen Wang 博士报告他们利用工业聚合物创造出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密度有望翻倍,同时不会因过热爆炸或起火。新技术使用一种与锂离子电池弱结合的固体聚合物材料,取代目前电池作为电解质使用的挥发性液体溶剂。液体电解质是目前电池容易起火的原因之一。Chen 博士称,如果电池行业能实现他们的发现,未来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可以带上飞机安全放在行李箱内。... Read More >
201911-28 瑞士科学家开发的新技术或能改进玻璃的3D打印工艺 在所有可以进行3D打印的材料中,玻璃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材料之一。不过,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在努力通过一种新的且更好的玻璃打印技术来改变这种状况。目前打印玻璃物体已经成为可能,最常用的方法涉及任一挤出熔融玻璃,或选择性烧结(激光加热)陶瓷粉末,将其转化成玻璃。前者需要高温,因此需要耐热设备,而后者则不能生产特别复杂的物体。ETH的新技术旨在改进这两个缺点。它包含一种光敏树脂,该光敏树脂由液态塑料以及与含硅分子键合的有机分子组成,换句话... Read More >
201911-27 科学家发现神奇快速止血方法:向人体注射磁性液体 对于医生而言,如何找到快速让患者止血方法,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现在麻省理工的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一个新的方案。据外媒报道称,麻省理工的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向患者注射磁性液体,有可以有效的做到快速止血,而这种磁性液体含微小的磁性颗粒,被称为磁流变悬浮液。研究团队的想法是,在划伤伤口的任一侧,将两个小的但结实的磁铁粘附到皮肤上,然后将悬浮液直接注入伤口上游的血流中。随着流体随后被带入两个磁体之间的磁场中,当颗粒停止流动时,流体立即凝固,从而大大减少甚至停止了血液流动。这将是一项临时措施... Read More >
201911-26 河北发现1.2亿年前恐龙新物种:吃肉 迅猛 大小如公鸡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今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在河北丰宁地区发现了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对我们理解恐龙的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芝加哥大学宮下哲人博士(Tetsuto Miyashita),著名古生物学家,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菲利普·柯里院士(Philip J。 Currie)等学者共同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Elsevier出版集团的《白垩纪研究》。我们知道,恐龙家族的成员们并不都是些大...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