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 断骨增高法流行 医生:手术有风险 可能死于并发症 NEW 据报道,去年一年,至少有30名男性同一位名叫凯文·德比帕尔斯(Kevin Debiparshad)博士的整形外科医生预约,让他锯断他们健康的腿骨。在他位于拉斯维加斯的LimbplastX研究所中,德比帕尔斯博士会切开客人的股骨或胫骨,在其中植入金属,以迫使骨头之间形成空隙,一旦长好之后,他们就会比原来长高十几厘米。LimbplastX研究所的一份新闻稿写道:“长得高的男人在约会方面有优势,这不是什么秘密。”“在数字相亲时代,想要长得更高的愿望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于身高低于平均... Read More >
202002-18 [视频]看看波士顿动力机器狗Spot如何变身人力车“车夫” NEW 多年来,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一直凭借其独特的机器人设计引发外界关注。该公司的机器人作品令人难以置信,有时甚至有些吓人,但总的来说,它们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在亚当·萨维奇(Adam Savage)主持的《Tested》最新一期节目中,这位前《流言终结者》主持人将波士顿动力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Spot转变为一种交通工具。在视频中,机器狗Spot充当人力车“车夫”,以相对适中的速度拉着萨维奇前行。萨维奇需要为Spot和复古人力车之间令人愉悦的合作做好很... Read More >
202002-18 可持续飞行一年的太阳能飞机PHASA-35完成首次飞行测试 NEW 据外媒报道,由BAE Systems子公司Prismatic打造的持久高空太阳能飞机(PHASA-35)在南澳大利亚皇家空军(RAAF)的Woomera测试靶场上空进行了首次全集成飞行测试。这架由英国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DSTL)和澳大利亚国防科学技术集团(DSTG)支持的飞行器是一种高空长航时(HALE)飞行器,旨在填补飞机和卫星之间的差距。据BAE Systems介绍称,它在20个月内完成了从设计到首次试飞的工作,并在2019年建造了两架全尺寸原型机。跟卫星相比,PHAS... Read More >
202002-17 6个超级寄生虫让人感染病例:一个比一个恐怖 一些寄生虫感染是致命的,还有一些则令人厌烦。不管感染的严重程度如何,寄生虫似乎总是让我们恶心不已。本质上,寄生虫可以指任何依靠其他生物生存的有机体,它们需要从宿主那里获取营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19年报道的一些最匪夷所思的寄生虫感染事件。眼睛寄生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女士很不走运,她在跑步途中感染了眼部寄生虫。根据2019年10月22日发表在《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的一篇关于该病例的报道,这名68岁的女士是... Read More >
202002-13 美科学家称找到所有病毒的致命“弱点” 或有助于研发超级疫苗 2月12日,据媒体报道,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已找到抗病毒治疗的“通用命门”,这或将或有助于研发超级疫苗。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凯特·杰弗里博士称,已发现蛋白质Argonaute 4(AG04)是病毒的"致命弱点”。该研究报告已于2月12日在科学期刊《细胞报导》发表。Credit: CC0 Public Domain该研究称,蛋白质AGO4在哺乳动物的免疫细胞中具有独特的抗病毒性,该小组研究了几种同属AGO蛋白质家族的抗病毒效果,发现只有缺少AGO4的细胞更... Read More >
202002-13 瑞德西韦仿制药量产 上市需突破专利授权 2月11日晚,博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成功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并已经批量生产出瑞德西韦原料药,瑞德西韦制剂批量化生产正在进行中。受此消息影响,2月12日,博瑞医药开盘即封死在涨停板。不过,博瑞医药称瑞德西韦最终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需要获得Gilead公司作为专利权人的授权。2月12日,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当前背景下专利授权或不是最大问题,最终能否上市、何时上市取决于疫情的发展以及监管部门的判断。“化药的一个... Read More >
202002-12 康佳10亿投资的封测厂今年量产:年产2亿芯片、内存SSD硬盘都要有 华为、小米、云米这样的科技公司纷纷进军家电业,传统家电品牌的日子不好过了,他们也要转型了——康佳近年来就转向火热的半导体行业了。前不久康佳宣布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合肥康芯威存储正式量产首款存储主控芯片,型号为KS6581A,首批10万颗芯片已经销售一空,预计2020年销售主控芯片高达1亿颗。除了自己设计部分主控芯片之外,康佳还做起了半导体封测,去年11月25日,康佳宣布由控股子公司康佳芯盈半导体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计划总投入10.82亿元在江苏盐城投资建设存储芯片封... Read More >
202002-12 命名为SARS-CoV-2!ICTV认定新冠病毒为SARS姊妹病毒 近日,据媒体报道,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在生物学论文预印平台bioRxiv上发表声明,根据系统学、分类学和惯例,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认定这种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的姊妹病毒,两者同属一个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有关的冠状病毒”的种类,但不是同一个的病毒。还建议,为了增进交流,对于此次病毒分离出来的单独病毒株,命名可依照“SARS-COV-2/分离物/宿主/日期/地点”的惯例。同时声明指出,... Read More >
202002-12 深呼吸再憋气10秒可测肺炎?水果蔬菜会附着病毒?真的假的? 疫情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深呼吸再憋气10秒可测是否有肺炎?闻洋葱能预防?水果、蔬菜表面会附着新型冠状病毒?针对网上的各种谣言,下面为你还原真相。谣言一:钟南山盛赞吃牛羊肉的蒙古族同胞身体好2月7日,某微博账号发布一条博文,主题为“钟南山盛赞吃牛羊肉的蒙古族同胞身体好:疫情期间赴武汉演出无一人发烧感染”,引发网友关注。经查证,原博文中关于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演出队赴武汉演出,且无人感染的描述与事实相符,但“钟南山盛赞吃牛羊肉的蒙古族同胞身体好”一事子虚乌有。谣言二:苏州有一家公... Read More >
202002-10 钟南山说喝单枞茶能防新冠肺炎?病毒源于中国生物战?终于清楚了… 全国上下都在密切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与此同时,各种消息也是纷纷扬扬,真假难辨……今天,这波谣言集合,你又信了几条?今晚北京进行大面积消毒?网传“北京市2月10日晚12点对全市主干道进行大面积消杀、消毒工作”。经核实,此消息不属实,系谣言。请广大网友从官方权威渠道获取信息,不传谣、不信谣!钟南山发布喝单枞茶、吃草莓可防新型肺炎?网络上流传2张截图,配文分别称「钟南山发布多喝单枞茶对防止肺炎有重大效果」「国家卫生局发布多吃草莓对防止肺炎有重大效果」。网传多喝单枞茶及... Read More >
202002-08 防治新冠肺炎怎么吃得有营养?这份膳食指导供参考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救治特点,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研究提出营养膳食指导,供公众和医疗机构参考。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营养膳食指导(一)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营养膳食。1.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 Read More >
202002-08 南极研究基地观测到罕见的创纪录高温:18.3℃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南极洲在本周创下了超过18℃的新温度纪录,这加深了人们对地球冰盖破坏加速和海平面上升的担忧。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Clare Nullis)表示,在阿根廷的埃斯佩兰萨研究基地昨天记录下了新的创纪录温度:18.3℃,即使在夏季,这也一个人们通常不会与南极洲联系在一起的数字。这打破了2015年创下的17.5℃的纪录。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现在将验证这一极端温度是否将被定义为作为地球主要陆地的南极大陆的新高温纪录。在概念上南极大陆不应与南极地区相混淆,南极... Read More >
202002-08 灭绝数百年枣树惊现于世:种子来自2000年前 2月7日,据外媒报道,以色列阿拉瓦环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了朱迪亚椰枣树,这种枣树在几百年前已经灭绝了。科学家们表示,朱迪亚椰枣树在古代曾因其甜味、体积大、保质期长,以及据独有抗疾病的能力而受到称赞。但在几百年前,由于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这种椰枣树就灭绝了。据悉,这七颗成功发芽的古代种子年龄从1800年到2400年不等。种子来自朱迪亚沙漠三个不同地方的考古遗址,其中包括库姆兰,那里曾发现了死海古卷。研究人员表示,很难找到能存活这么长时间的种子,目前也仅有几个例子。椰枣种... Read More >
202002-08 坏习惯要改 澳大利亚医生警告揉眼或致失明 澳大利亚的一项新调查研究显示,经常揉眼睛可能会导致角膜受损,甚至会导致失明。如眼睛有不适,专家建议最好用冰敷,或者用滴眼液。眼科专家表示,非常用力地按压眼睛中部,或是指尖、手掌、手指关节的旋转挤压运动,都将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真的想要揉眼睛,最好的办法是用肩膀揉眼睛。眼科患者Tahmeed Rashid表示,之前我的两只眼睛都能够清楚的看到很远的距离,但是现在右眼什么也看不见了,左眼也只剩下三分之二的视力,医生说这是由于我经常揉眼造成的,目前只能通过角膜移植来拯救右眼。新研究...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