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图]2020年首颗新彗星刚被发现 就冲向太阳“自杀”了 NEW 太空实在是太过辽阔了,以至于一颗小彗星很容易被忽略掉。在2011年首次捕捉到彗星冲入太阳“自杀”之后,近日科学家又发现一颗彗星的自杀行为。在华盛顿特区海军研究实验室,负责美国宇航局Sungrazing Comets Project的卡尔·巴特姆斯(Karl Battams)本周一发布推文,报告了21世纪20年代发现的首颗新彗星。不过遗憾的是发现仅数小时,它就冲向太阳自杀了。NASA/SOFIA/Lynette Cook这种彗星被天文学家们称作“掠日彗星”,因为它们的轨道会将它... Read More >
202001-15 NASA:澳洲山火雾霾将绕地球一圈 目前已绕半圈 NEW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澳洲山火雾霾将绕地球传播至少一圈,再返回澳大利亚。报道中指出,NASA表示一直在持续追踪山火雾程在大气中超过15公里的移动轨迹,称其将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在未来几天内重返澳大利亚。1月8日,NASA称监测到山火雾霾已绕地球半圈,穿越了南美,并将在未来几日重回澳大利亚。NASA还称,烟雾一堆新西兰产生了严重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并使山顶积雪明显变暗。1月13日,因澳大利亚山火产生的烟雾,墨尔本空气质量恶化为“危险”级别,卫... Read More >
202001-15 NASA测试VIPER月球探测器:为未来水冰寻找任务作准备 NEW 据外媒报道,近日,在克利夫兰的格伦研究中心,NASA研究人员测试了一辆名为VIPER(全称Volatiles Investigating Polar Exploration Rover)的探测车。据悉它将被用于在月球南极寻找水冰。据NASA介绍称,VIPER的大小和普通的高尔夫球车差不多,其由NASA位于德州的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工程师设计。NASA重返月球的雄心计划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2024年人类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前它将启动一系列的无人驾驶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寻找水冰,这些... Read More >
202001-13 国产CPU工艺双喜临门 华虹14nm工艺良率已达25% 在先进半导体工艺上,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的14nm工艺已经量产,改进版的 12nm工艺也在导入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考虑到国内半导体工艺上的落后,光指望中芯国际一家也是不行的,上海华虹集团日前透露其14nm FinFET工艺也全线贯通,SRAM良率已达25%。1月12日下午,,华虹集团在无锡新落成的华虹七厂研发大楼召开“开放、创新、合作—华虹集团2020年全球供应商迎新座谈会”,邀请了国内30多家、国外50多家供应商合作伙伴出席,华虹集团高管分享了该... Read More >
202001-13 2年前地球内部发出奇怪“嗡嗡声” 如今科学家终于找出原因 近日,《自然地球科学》刊发了一篇全新论文,揭秘了2年前地球内部一次异常声响的现象。2年前,全球各地许多用于探测地球内部的仪器开始检测到奇怪的声响,其中一些敏感的地震仪更是检测到了一种“嗡嗡声”。这种“嗡嗡声”突然爆发,大概影响了数百英里,持续时间长达半个小时。随后研究人员对比了地震数据,发现马约特岛附近的印度洋曾在同一时间发生了相当多的地震活动。简单来说,这座岛的海床上诞生了一座新的水下火山,新火山规模非常巨大,距海床有800米高,直接导致该地区发生了7000多次地震(多数震... Read More >
202001-10 过去100年人类体温越来越低 科学家也懵了 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一项研究揭示,过去1个世纪,正常状态下人类体温越来越低了。目前公认的看法是,正常状态下,人类体温是37°C(98.6°F)。我们目前的体温计上,37°C处都有一个明显的标记(通常是红色),这无异于提醒用户,超过37°C体温就高了。但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实际情况已并非如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从2000年代起开始测量人的体温,并与参加美国南北战争的士兵体温记录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揭示,与19世纪的男性相比,现代男性体温下降了0.58°C(1.06°F),... Read More >
202001-09 气候变化与人类命运:宇宙中第二个地球在这? 瑞士天文学家迪迪埃·奎洛兹因发现围绕遥远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而获得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声称,人类必须专注于解决气候危机和拯救地球,而不是专注于寻找其他的地球。此前,有人提出了气候变化无关紧要的观点,认为无论最后如何,人类总有一天会离开地球。这位诺奖得主对此进行了驳斥。“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其他星球离我们太远了,我想我们真的不应该对逃离地球抱有任何希望,”迪迪埃·奎洛兹说,“我们还要记住,人类是为了这个星球而演化并发展的物种。我们不是为了在其他星球上生存而出现的... Read More >
202001-09 恒星的爆发会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年轻研究者尼尔·格雷尔斯(Neil Gehrels)登上了一架飞往澳大利亚内陆的军用飞机。格雷尔斯携带了一些特殊的货物:一个聚乙烯太空气球和一组他刚刚在实验室里打造的辐射探测器。他的目的地是爱丽斯泉(Alice Springs),一个位于北领地的偏远小镇。在那里,格雷尔斯将利用这些设备,在地球大气层上方一窥宇宙中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超新星爆发,这颗超新星位于银河系邻近的卫星星系中。和许多超新星一样,SN 1987A宣告了一颗... Read More >
202001-09 最奇葩生物:微小无脑的单细胞也能做出复杂决定 依据最新一项研究,微小无脑的单细胞团可以做出决定,它们能“改变主意”,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一个多世纪前,美国动物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詹宁斯对一种叫做Stentor roeselii的相对较大、喇叭状单细胞生物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当他在这些单细胞生物周围释放一种刺激性胭脂红粉末时,观察到单细胞以一种可预见的模式进行反应。他于1906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低等生物行为》中描述了单细胞的行为特征。Stentor roeselii先试图避开身体周围的粉末,如果该措施无效;它们就会逆转纤毛... Read More >
202001-09 罕见!重型双中子星对撞引发巨大引力波:结合体质量是太阳3倍 1月6日,据外媒报道,在夏威夷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科学家宣布观测到两颗中子星对撞形成的巨大引力波。这是目前已知的第二次中子星碰撞事件,代号GW190425。双子星,物理学上是指两颗质量极其接近的星体,由于它们的万有引力十分接近,所以彼此吸引对方,互相绕着对方旋转不分离。这次双中子星对撞发生在2019年4月25日,两颗中子星距地球约5.2亿光年,比此前所有已知的双中子星都要重,两者相撞后结合成一个质量更大的物体。此次观测到罕见重型双中子星对撞形成巨大引力波,场面震撼。中子... Read More >
202001-06 地球上新发现的71个新物种:猫眼天竺鲷眼睛似猫眼 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揭示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新发现,2019年美国加州科学院研究人员共发现71种动植物新物种。该物种名单包括:花卉、鱼、珊瑚、蜘蛛、海蛞蝓、蚂蚁和蜥蜴等,它们遍布三个大洋的海底深处、五个大洲的洞穴和森林。更多地了解这些有趣的新物种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地球环境和生物群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尽管几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地球上最熟悉、最偏远的地区努力探索,但是生物科学家评估称,自然界超过90%的物种是人类所未知的。丰富多样的动物和植物使地球生命能够茁壮成长,所有生命系... Read More >
202001-06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触及宇宙中曾经遥不可及的角落 NASA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目前定于2021年3月发射。而在此之前,该项目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推迟和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尽管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资金,但这台望远镜将成为红外波段毋庸置疑的“王者”,让我们得以首次触及宇宙中曾经遥不可及的偏远角落。从宇宙诞生后形成的第一批星系、到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要想进一步了解宇宙万物,斥资约97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不畏严寒尽管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简称JWST)被奉为NASA传奇性的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但事实并非如... Read More >
202001-03 中国特有物种白鲟被宣布灭绝 长江今年起禁渔十年 在人类生活的越来越好的同时,很遗憾很多野生动物却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了,这两天水产行业的专家们又宣布了一个悲痛的消息——中国长江特有的物种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一篇论文宣布,中国特有的物种长江白鲟在2005-2010年时已经功能性灭绝,最近13年来都没有发现野生白鲟的活动踪迹了。长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又称象鱼,是国... Read More >
202001-03 研究表明:一匹马大小的霸王龙物种可能并不存在 据外媒CNET报道,1988年,饱受争议的古生物学家Robert Bakker继续为《侏罗纪公园》的电影制片人提供咨询,这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他提出存在一个先前被错误分类的霸王龙物种,称为矮暴龙(Nanotyrannus) ,它的体型比驮马略大。在2001年之后出现了更多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的研究。周三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似乎使任何认为存在这种霸王龙物种的人的希望破灭了。科学家现在表示,更有可能的是,这种霸王龙只是“青少年时期”的霸王龙。这项研究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如何将化石骨骼样本切...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