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0 夏季开空调要注意!一不小心电费就超了 NEW “有记录以来最热3月”、“最热4月”、“最热5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加剧,这样的标题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在新闻媒体头条之上。可以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开空调的时间。但一台空调每个月就可能要消耗上百度电,电费直接暴涨,再算上买空调的钱,让不少朋友钱包都十分肉痛。也因此夏天一到,空调带来的电费也是家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了,不想钱包被电费掏空,开空调的技巧那还是得学一学的。选购低耗能的空调我们去购买空调时,除了挑选空调的品牌,功能,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空调的耗能情况,空调能效比... Read More >
202406-10 世界首款芯片式3D打印机诞生:比一枚硬币还要小 NEW 快科技6月10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他们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团队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芯片式3D打印机原型。这款打印机的尺寸比一枚硬币还要小,采用了创新的光子芯片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光束精准聚焦到树脂槽中,当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到树脂上时,树脂迅速固化成形。与传统3D打印机依赖机械臂和电机来改变光束焦点的设计不同,这款芯片式打印机利用微型光学天线来操控光束,从而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精确打印,并且完全消除了移动部件。这种便携、高效的口袋大小打印机将使工... Read More >
202406-10 你家温度多少!河南已经被热红了:部分地区气温达40℃以上 NEW 快科技6月10日消息,从昨天开始,河南开始出现高温天。6月9日,河南省淮河以北大部出现37℃以上高温天气,其中部分地区气温达40℃以上。中国气象台给出的公告显示,6月10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大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局地可达40℃以上。经综合研判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于9日19时签发命令,立即... Read More >
202406-10 可实现存储芯片无限次擦写!中国科学家开发出无疲劳铁电材料登上Science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无疲劳铁电材料,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传统存储芯片因铁电材料存在读写次数限制,稳定性随使用时间推移而降低,这一问题长期制约着存储芯片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研究团队基于二维滑移铁电机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滑移铁电材料(3R-MoS2),该材料制备的存储芯片有望突破读写次数限制,实现无限次读写。该研究的核心在于利用"层间滑移"替代传统铁电材料的"离子移动&qu... Read More >
202406-10 挪威发现欧洲最大稀土矿:储量约880万吨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挪威稀土公司宣布,该公司发现了欧洲大陆最大的稀土矿。据悉,该稀土矿位于奥斯陆西南约108公里处,初步勘探显示其稀土储量高达约880万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据知名顾问服务公司科进集团的估算,其中17%的稀土是珍贵的钕和镨。这两种稀土元素是生产高性能磁体的关键材料,对于现代工业而言至关重要。在此之前,瑞典基律纳的稀土矿一直被认为是欧洲大陆最大的稀土矿,其储量超过100万吨。然而,与挪威新发现的稀土矿相比,其规模显得逊色不少。此外,格陵兰岛虽然稀土储... Read More >
202406-09 河南部分路面温度达60℃以上 气象专家提醒:小心爆胎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从6月9日起直至14日左右,河南省将迎来一段长时间的大范围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温度甚至超过6月历史极值,而河南省会郑州,下周将会迎来42℃的高温天气。河南省气象台于9日早上8时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并宣布启动针对重大气象灾害(高温)的四级应急响应。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首席服务专家肖瑶指出,这是河南省今年首次遭遇长时间、快速升温且日照强烈的高温天气,同时伴随低湿度。高温还对交通出行构成挑战,河南北部、中东部及南部部分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或将超过60... Read More >
202406-09 399.99米长!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在江苏南通完成出坞:载重吨22万吨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由江苏南通船企建造的全球最大24000TEU级集装箱船“中远川崎398”轮,顺利完成出坞靠泊作业。“中远川崎398”轮船长399.99米,船宽61.30米,型深33.20米,甲板面积比3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大,载重吨22万吨,载箱量24188标箱,满载时相当于240多列火车的装载量。该船型是全球装箱量最大的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船型,也是长江航道通航的最大箱位集装箱船型。融合了当今船舶建造领域前沿技术,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智能化程度高,多项指标... Read More >
202406-09 6个世界之最!常泰长江大桥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据“常州发布”官微发文,常泰长江大桥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实现全线贯通,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预计明年4月底前具备通车条件。据介绍,常泰长江大桥在设计与施工上均展现了卓越的创新实力,揽获了六个“世界之最”和四个“世界首创”的荣誉。其中,它不仅是最大规模多功能载荷非对称布置桥梁,还是最大跨度斜拉桥,其1208米的主桥跨度几乎一跨过江,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该桥还拥有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最大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以及最大强度桥用平行... Read More >
202406-09 加征关税还不够!美禁止国土安全部采购宁德时代等中企电池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对中国电池企业的限制措施进一步升级。近日,由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发起的议案《脱离外国敌对电池依赖法》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禁止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中国电池企业的电池产品。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被点名的中国电池公司还包括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此举旨在推动与主要地缘政治对手在供应链方面的脱钩,这些企业在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的份额占据领先地位。议案的实施还需经过美国参众两院投票通过和总统签字,此前,美国2... Read More >
202406-09 “海葵一号”即将完成海上安装: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 快科技6月9日消息,据最新媒体报道,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流花油田海域已完成11条锚缆的回接工作,仅余最后一条锚缆待接,标志着其距离深水油田的全面扎根已近在咫尺。这款由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海葵一号”,不仅是亚洲最大的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更展现了我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卓越实力。其最大直径约90米,高度媲美近30层高楼,设计排水量高达10万吨,且最大储油量能达到惊人的6万吨。这一庞大设施能够连续在海上稳定运行长达15年之久,无需回坞维修。此外,另... Read More >
202406-09 马斯克预告星舰第5次试飞!将实现新突破:用塔臂接住 快科技6月9日消息,前几天马斯克的SpaceX星舰第4次试飞,完美达成预定目标,本体成功在水面实现软着陆。马斯克最新发文透露:“下一次着陆将由塔臂接住。”不过塔架回收的技术难度会明显更大,而且此次软着陆之前星舰机体就出现着火的情况,翼面几乎烧穿,这也会对回收造成影响。据悉,星舰是迄今为止人类建造的最庞大、最强大的火箭,由两级可重复使用的部分组成。一个是配备33台猛禽发动机、被称为超重型(Super Heavy)的第一级火箭助推器,另一个是被称为星舰(Starship)的高50... Read More >
202406-08 讨厌的小日本疯狂捕鲸!3.5亿元造船 一年捕杀200头:叫嚣永不停止 5月21日,新的捕鲸船“关鲸丸”号(the Kangei Maru),取代老的捕鲸船开启首次远征,今年这艘船的KPI是200头鲸鱼。捕鲸的对象,有小须鲸、布氏鲸和塞鲸,今年还新增了濒危物种长须鲸——地球上第二大的鲸鱼。在关鲸丸号的起航仪式上,捕鲸公司负责人戴着卡通的鲸鱼帽,打着可爱的鲸鱼领带,穿着鲸鱼图案的衬衫,乍一看以为是一个热爱鲸鱼的人士。但事实上,就是他们公司制造了这艘价值4800万美元的捕鲸船,折合人民币近3.5亿元。他在仪式上慷慨激昂:“我们将齐心协力,永远维护捕鲸... Read More >
202406-07 我国首台套自主研制的5吨/天氢液化器落地:实现了低负荷73小时稳定运行 快科技6月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5吨/天氢液化器已成功运抵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简称中山低温院),标志着我国在氢液化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装备由中国科学院精心研制,中山低温院负责引进及后续的落地示范工作。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的项目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攻克了大型氢液化器在流程设计与优化、高速重载透平膨胀机、高效正仲氢转化及换热一体化、集成与调控等多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大型氢液化系统的全国产化,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大型氢液化器工艺包,为我... Read More >
202406-07 我国发现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天然气无阻流量1000万立方米/天 快科技6月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海油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成功发现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陵水36-1。据媒体报道,该气田的探井测试结果显示,天然气无阻流量超过惊人的1000万立方米/天,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标志着我国在超深水超浅层气层勘探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陵水36-1气田位于平均水深约1500米的海域,其气层平均埋深仅为210米,主要含气层系为第四系乐东组。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超深水超浅层气田勘探的空白,更是对国内深水油气勘探技术的一次有力验证。此前,中...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