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传染病史:一部人类发展的史诗 NEW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受到各种传染病的困扰,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虽然,随着医疗水平和防疫手段的大幅提升,很多昔日令人闻风色变的传染病,如天花、小儿麻痹症,都已被彻底消灭。即便是鼠疫这样的冷血杀手,我们也已将感染后的死亡率控制在 10%以下。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出现过数次死亡人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瘟疫。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影响甚至改变历史走向的传染病。 黑死病---14世纪的噩梦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 Read More >
202002-26 伽马射线:黑洞爆发瞬间喷射出的宇宙中最明亮、能量最高光线 NEW 伽马射线是宇宙中最明亮、能量最高的光线,但人眼看不见它们。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相撞、以及饥肠辘辘的黑洞都会在瞬间爆发出能量极高的伽马射线辐射。被天文学家用伽马射线望远镜捕捉到的伽马射线全都来自于宇宙中最“易燃易爆炸”的天体。但一支国际研究人员团队希望,这些强大的射线还能指向一种更奇特、更神秘的物质——即所谓的“暗物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考察了所谓的“不明伽马射线背景”,即宇宙中除了黑洞和超新星等已知来源产生的伽马射线外、剩余的微弱、神秘的伽马射线... Read More >
202002-25 有人已研发出新冠口服疫苗?专家:现在喝操之过急 NEW 在全世界热盼新冠肺炎疫苗的背景下,各种关于疫苗研制成功或接近成功的新闻接连抢镜。不过,绝大多数都是违背常识的“假新闻”。目前新冠疫苗的研发已进行到临床前研究阶段,其后还有三期临床研究。一切顺利的话,完成后续所有研究,通常至少还需要半年。最近就有一例:2月25日,天津大学宣布,该校黄金海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疫苗。校方称,疫苗仅是研制成功,离上市还很远。黄金海称,最终效果如何,需通过后续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才能证明。对此,有十多年省级疾控中心疫苗接种管理工作经验的专家... Read More >
202002-25 抗疫新技术!3D打印/复印防护面罩在京研制成功 疫情凶猛,科技界全力战“疫”进行时。2月25日,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卫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针对疫情特殊状况,基于前期研究试验,具有微纳滤膜清新空气微正压输入与呼出气体在线消毒排放功能的“新风正气”新冠病毒防护面罩研制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并有望批量化生产。据杨卫民所提供资料显示,该防护面罩根据用户人群分类可切换为不同功能模式。医务人员模式中,在轻便负荷和不影响作业的前提下,使医务人员的口、鼻、眼等容易感染病毒的器官彻底与外界隔离,“新风正气”新冠病毒防护面罩呼吸阻力低、续航... Read More >
202002-25 “行星杀手”小行星袭击地球:核弹等撞击可取 如果一个巨大的太空物体眼看着就要撞向地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或许可以用宇宙飞船狠狠地撞击它,使它偏离轨道,或者用核武器引爆它;用引力牵引装置拖住它;甚至用聚焦的阳光使它减速。那么,哪一种选择最好呢?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一个评估这些选择最终效果的系统,并根据两颗小行星及其在太空中的路径进行了模拟。首先,我们必须决定是先执行侦察任务,还是立即发动全面进攻。这是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做出的重大决定,也促使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今年2月份的《宇航学报... Read More >
202002-23 好消息!浙江省新冠病毒疫苗已产生抗体 据媒体报道,2月22日下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7场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宋志恒宣布,第一批疫苗已经产生抗体,并进入动物实验阶段,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据悉,浙江省对新冠病毒的筛选已经到了第四代,目前科研人员正在争分夺秒、攻克难题。不过,宋志恒也提醒,要清醒地认识到,疫苗研发的周期比较长,必须尊重科学规律,经过科学严谨、安全的研究过程。同时,发布会上还宣布了西湖大学承担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应急攻关... Read More >
202002-23 健康长寿终极秘诀:饮食才是关键 2月22日,据外媒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饮食可能是延长寿命和减轻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早期对饮食的研究表明,红酒是地中海式饮食有益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它含有一种叫做白藜芦醇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够激活已知细胞中的某种途径来延长寿命和预防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但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道格·马什克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并不是白藜芦醇激活了细胞中的这一途径,而是地中海式饮食中橄榄油的脂肪激活的。马什克博士认为,... Read More >
202002-23 男人福音!健康饮食能够改善精子质量 2月21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健康饮食能够改善精子质量。众所周知,吸烟、辐射、农药和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都会导致精子质量降低。虽然有许多研究表明饮食可以改善炎症、心脏和精神健康,但有关饮食对生育能力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邀请了2900名19岁的丹麦男性受试者,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分为健康饮食组、西方饮食组、丹麦饮食组(富含冷加工肉类、全谷物、蛋黄酱、冷鱼、调味品和奶制品)、素食饮食组(富含蔬... Read More >
202002-23 天文学家发现“死亡行星”:体积如木星 公转仅18个小时 近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一份新论文,研究人员宣布发现了一颗正在死亡的系外行星——NGTS-10b。NGTS-10b是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其公转轨道极短,“一年”仅有18个小时,换句话说,这颗行星与星系内恒星的距离近的可怕,科学家称其为“热木星”。研究人员表示,理论上讲由于这类行星体积大而且公转频繁,所以很容发现,但事实证明它们极为罕见,其中公转时间小于24小时的行星更是罕见中的罕见,在目前已知的数百个“热木星”中,只有7个公转周期小于24小时。研究人员推测这颗行星... Read More >
202002-23 2007 OR10定名共工星!首颗以中文命名的太阳系主要天体 众所周知,太阳系内的天体绝大多数的主要天体都有一个英文名,其中八大行星更是基本全部从希腊或者罗马神话中取材,被冠以神邸之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这些主要天体中你看不到一个中文名。不过在2月21日,天体物理学家Simon Porter在推特表示,太阳系内首颗被中文命名的天体诞生!太阳系内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体2007 OR10被官方定名为龚工(也称共工)星(Gonggong)!2007 OR10于2007年被天文学家发现,它身处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大小仅次于冥王... Read More >
202002-21 世卫组织:两种新冠肺炎疗法3周内获得临床试验初步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20日说,两种新冠肺炎疗法正在开展临床试验,预计3周内获得初步结果。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根据世卫组织先前确定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研发计划,目前正在重点开展两种疗法的临床试验,其中一种疗法联合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另一种疗法使用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我们预计在3周内会获得初步结果”。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通常联合使用,是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物。据200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联合使用对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具有“实质性的临床益... Read More >
202002-21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测量到 反物质中的量子效应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发布公报称,首次成功对反氢原子能量结构中的某些量子效应展开测量,测量结果与“正常”氢效应的理论预测相符,为今后更精确地测量这类量子效应和其他基本量铺平了道路。公报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阿尔法团队将反质子减速器释放的反质子与反电子结合,创造出了反氢原子。然后将它们限制在一个超高真空的磁阱中,防止它们与物质接触并湮灭。然后,用激光照射被捕获的原子,以测量它们的光谱响应。公报指出,这项技术有助于测量已知的量子效应,比如所谓的精细结构和兰姆移位中的原子某些能级的... Read More >
202002-20 新证据: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 氨基酸相似度达97.4% 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矛头已经不是第一次指向穿山甲了!2020年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会上表示,穿山甲可能为新冠肺炎的潜在中间宿主。而近日顶尖病毒学家管轶领衔的研究,成为穿山甲是中间宿主的又一力证——2020年2月18日,香港大学管轶团队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团队的名为《中国南方马来亚穿山甲中 2019-Ncov 相关冠状病毒的鉴定》(Identif... Read More >
202002-20 NASA研究发现 木星大气层含水量超出预期 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还是一个气态巨行星,占所有太阳系行星质量的70%,主要由氢组成,占其总质量的75%,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凭借着巨大的体积,木星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近日,NASA又揭示了木星的一个秘密——大气含水量。NASA发布了一项新研究,他们通过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的新数据发现木星大气层中的含水量约为0.25%,比预计的要多的多。研究人员表示:数十年来,行...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