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 科学家在最常见的癌症驱动因素之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联系 NEW 根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最近的一项研究,导致癌细胞的两种最常见的基因变化以前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并由不同的细胞信号控制,但实际上它们是一起工作的。为了治疗癌症,研究人员迄今为止一直集中在开发抑制其中一种的药物上。对它们的合作效应的理解可能会使治疗效果更好。细胞制造一种叫做p53的蛋白质,它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并对压力作出反应,但制造p53的基因突变是癌症中最常见的遗传异常情况。癌症中失控的细胞增殖也常常跟激活细胞表面定位的路径(称为PI3K/Akt)的... Read More >
202208-05 迄今距大爆炸最近星系被发现:仅2.5亿年 NEW 探索宇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最大梦想之一,全球无数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宇宙的起源,探究宇宙诞生的奥秘。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大爆炸后的第一颗恒星,但至今还是没有找到。据媒体报道,近日,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天文学家利用韦伯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距宇宙大爆炸仅约2.5亿年的星系,离地球约350亿光年。如果得到证实,它将是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最远、最古老的星系。相关研究即将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宇宙大爆炸及其演化一直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最基本科学问题... Read More >
202208-03 为科学技术操碎了心 马斯克:生物计算正在快速发展 NEW 北京时间8月3日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Twitter表示,数字计算与生物计算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长,值得跟进。生物计算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研究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群体系统。通过生物计算,科学家有望破译在核酸序列中的遗传语言规律,模拟生命体内的信息流过程,掌握蛋白质折叠规律等。由此看来,马斯克对于生物科学前沿技术的关注非常密切。据凤凰网科技了解,马斯克此前曾发文表示他已将自己的大脑上传至云端,并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 Read More >
202208-03 哈佛大学科学家发现低温可以帮助人们减肥 超40%的成年美国人是肥胖的,这种复杂的状况提高了患糖尿病、心脏病和几种类型癌症的风险。通过创造低级别的慢性炎症和免疫细胞在胰岛素敏感组织中的堆积,肥胖是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的一个因素。科学家们认为,逆转或“解决”这种慢性炎症可能会推迟跟肥胖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的出现,也许会使减肥变得更容易。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和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暴露在低温下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同时解决肥胖诱导的炎症。他... Read More >
202208-03 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发现了一种新的大脑机制 在一个冲动行为的老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抑制大脑中负责平衡奖赏和厌恶的外侧僵核(LHb)中的某些乙酰胆碱受体会使人们更难抵制寻求可卡因的冲动。这些发现揭示了这些受体的新功能,其可以作为未来创建可卡因使用障碍治疗的目标。就目前而言,还没有授权的药物来治疗可卡因使用障碍。资料图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IDA)资助,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2020年,使用可卡因和甲基苯丙... Read More >
202208-02 研究发现较高的糖尿病风险跟某些类型的癌症存在关联 来自哥本哈根Steno糖尿病中心、Rigshospitalet和哥本哈根大学营养、运动和体育系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发现糖尿病风险跟癌症诊断之间存在联系。设在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系全科中心的CopLab数据库提供了该研究的基础流行病学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这种风险因某些癌症而增加而不是因其他癌症而增加。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一个人受到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脑癌、尿道癌或子宫癌的影响,那么... Read More >
202208-02 新研究揭示癌细胞需要脂肪的原因 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揭示癌细胞频繁依赖脂肪输入的意外原因。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肿瘤的发展。这项研究由麻省理工学院科赫中心主任Matthew G. Vander Heiden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瓦格洛斯医学院系统生物学副教授Dennis Vitkup博士共同领导,最近发表在《自然代谢》杂志上。我们呼吸的氧气和摄入的普通营养物质(如脂肪)很可能对癌细胞的发展至关重要。氧气在身体的能量生产中... Read More >
202208-02 全DNA纳米机器人可探索细胞过程 用DNA建造一个微型机器人,并用它来研究肉眼看不见的细胞过程——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学的科学家们认真研究的主题。这种高度创新的“纳米机器人”能够更密切地研究在微观水平上施加的机械力,这对许多生物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代表了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截图来源:《自然》网站相关论文基于DNA的纳米机器人组装示意... Read More >
202208-01 Linux又将迎来大版本更新 5.20版可能会被称为Linux 6.0 如果你错过了昨天Linux 5.19的发布公告,那么这一消息需要回顾一下:被称为Linux 5.20的开发中的内核很可能会被称为Linux 6.0。根据Linus Torvalds对现代版本的划分,Linux又到了采用下一个主要版本号的时候...... Linux 4.0继承了Linux 3.19,而Linux 5.0则是在Linux 4.20之后出现的。他对主要版本的提升通常会在小版本更新到19还是20左右。在周日的Linux 5.... Read More >
202208-01 盖茨差点叫停Xbox项目 只因不运行Windows系统 8月1日消息,如今微软游戏主机Xbox业务年营收达到160亿美元。当这款产品还是个概念时,差点被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扼杀在摇篮中。在Xbox发布前的一次微软高管会议上,盖茨试图阻止继续推进项目。Xbox游戏主机联合创始人艾德·弗莱斯(Ed Fries)透露,在Xbox发布前18个月的一次会议上,弗莱斯和他的团队向盖茨和微软联合创始人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展示了一种和“个人电... Read More >
202207-27 我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升空!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据“央视网”报道,北京时间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低轨道量子密钥分发试验卫星、电磁组装试验双星和南粤科学星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运载火箭是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一型固体运载火箭,其搭载发射的6颗卫星用于开展空间探测、大气密度探测等相关技术验证及试验应用。同时,“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是首款四级固体运载火箭,也... Read More >
202207-26 五菱推出核酸采样车:8月上海投入使用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近日消息,为满足日常检测需求,五菱汽车基于对常规核酸检测点的考察研究打造了核酸采样车,并将于8月正式投入市场使用。据了解,五菱核酸采样车分2座、4座不同车型版本,最高可实现日采样量约1.7万人次。此外,采样车还配置了可拓展采样窗口用于紧急情况下有效提升采样效率。通过五菱核酸采样车核酸检测从“人找点”变成“点找人”,尤其是针对学生、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核酸检测需求,以及小区、乡镇和农村等不同检测地点,车辆可直接开到居民家门口,... Read More >
202207-25 最深处达102米 中国最深地下高铁站竟然不开空调 目前正是全国各地最热的时节,但在中国最深地下高铁站内,没有空调,却格外凉爽,温度竟然还不到20℃,客运员甚至要穿着秋装上班。原来,这座高铁站是八达岭长城站,坐落于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地上站房依山而建,地下站房部分隐于山下的新八达岭隧道内,最深处达102米,也是中国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这里配有完备的通风设备,空气流动性强,加之不受阳光照射。因此冬暖夏凉,温度舒适。同时,八达岭长城站共有各类洞室78个,洞室交叉节点密集,不同洞室交贯面共有63个,是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 Read More >
202207-25 天问一号传回土豆状卫星照片:表面纹理清晰可见!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距今整整过去了2年的时间。趁着今天是天问一号发射2周年纪念日,官方也公布出了天问一号传回的一张“火卫一”高清影像。照片中可以看到,这颗卫星外形呈土豆状,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它是太阳系中最小的卫星之一。图中左上部可见表面分布的条纹,可能是撞击过程影响所形成的,右上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坑,直径约2千米,被命名为厄皮克(Öpik)。据悉,火卫一(Phobos,福布斯)是火星两颗天然卫星之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