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3 比利时南极科考站爆发新冠疫情:超一半人员病毒检测呈阳性 NEW 虽然南极杳无人烟,但还是没有逃脱新冠病毒的侵袭。据外媒报道,来自南极的一个偏远科考站近日传来了坏消息,半个月以来科考站超过一半的工作人员感染了新冠病毒。报道中指出,该南极科考站为“比利时南极伊丽莎白公主站”,在12月14日发现第一例感染新冠病毒的工作人员。此后,又有多人病毒检测呈阳性。比利时南极伊丽莎白公主站共有25名工作人员,截止目前,已经有16人病毒检测呈阳性。但幸运的是,并没有出现严重病例。不过,所有工作人员在来到该... Read More >
202112-28 为何要多轮核酸筛查?少部分新冠感染者有间歇性排毒现象:可能检测不到 NEW 据央视网消息,12月27日下午,陕西省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疫情防控情况。会上通报,12月26日0时至24时,陕西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2例。12月9日至12月26日24时,陕西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51例,近一周以来确诊598例。会上介绍,陕西本轮疫情预计病例数在短时间内仍会处于持续状态,不排除会出现一些点状暴发。西安为何要开展多轮核酸筛查工作?据了解,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少部分感... Read More >
202112-16 奥密克戎最新研究数据公布:在人体中复制速度比德尔塔快70倍 NEW 由于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在其刺突蛋白中有多达32种突变,众多科学家都普遍认为其相比德尔塔(Delta)毒株更具传染力。现在,这一说法得到了实锤。据外媒报道,日前,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在人体支气管组织内的复制速度是德尔塔的数十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奥密克戎具有更强的传染力。该研究显示,与早期的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在人体支气管中的复制速度几乎是其70倍,这将有助于该毒株在人与人之间... Read More >
202112-09 新冠“特效药”!我国首个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获批:定价或8000元/剂 12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批准上述两个药品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 Read More >
202112-01 不慎接触艾滋病毒有72小时自救:服用阻断药 杜绝人体免疫系统被侵蚀 自20世纪80年代被人类发现,艾滋病已致超过3000万人死亡。虽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艾滋病毒阻断药都有效!我国每年有近千名医生、警察等服用阻断药,无一人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发生什么?具体来说如下: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之后,一般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乳汁中。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之后主要是伤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当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 Read More >
202111-29 中科院构建中国人遗传变异图谱 命名为“女娲” 遗传变异图谱是研究人群演化史、医学遗传学、基因型-表型关联的基础。此前,大多数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血统人群。已有研究表明,罕见和低频的变异往往特定于人群或样本,尤其是与疾病相关的变异。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测序资源和单倍型参考面板的缺乏阻碍了世界上最大人群的遗传学与精准医学研究。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涛团队,研究员何顺民团队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文章,介绍该团队关于"女... Read More >
202111-25 海洋专家放生鲨鱼:不料刚放入海中就被同伴吃掉半个身子 鲨鱼少了小半个身子还能活吗?近日,有海洋专家拍到的一段视频给了答案。据外媒报道,一群海洋专家在西班牙海岸放生了一条黑尾真鲨,结果没想到刚被鲨鱼放到海水里,就出现了惊人一幕。从海洋专家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出,这条被放生的黑尾真鲨嘴里还有绳子,但是它的腹部已经被吃掉了。虽然还能游动,但游动的同时血水还不断从身体中流出。视频根据海洋学博士马里奥·勒布拉托 (Mario Lebrato) 的说法,当时他和他的团队本打算将这条黑尾真鲨放生。结果当鲨鱼刚来到水下两米处的时候,就突然遭到了周... Read More >
202111-23 日媒:中国品牌手机引领快充竞争 比iPhone快5倍! 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也在不断增长,这对手机的续航提出了考验,而快充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好方案。目前,智能手机快充技术不断发展,可以说基本得到了普及,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量产机型上最高有了120W功率的快充。11月23日,日经中文网发布文章称,中国手机引领快充竞争,比iPhone快5倍。小米120W快充 文章指出,中国的智能手机企业正在竞相开发快速充电技... Read More >
202111-22 无痛无针头!全球首款注射疫苗机器人面世 11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加拿大初创公司Cobionix宣称,他们研制出了全球首款能注射疫苗的机器人——Cobi,该机器人能以自主、无痛且无针头方式注射疫苗。相较于传统的注射,因为没有使用针头而不会感觉到疼痛,让害怕打针的朋友也能够安心使用。据介绍,Cobi由一个带有药瓶储存区的机械臂和一个与患者互动的屏幕组成,可以通过该触摸屏在系统中登记,屏幕内摄像头会录入登记者的身份证或证明其已经预约接种疫苗或接收药物的证件。视频在完成接种登记手续后,Cobi会拿起一个装有药剂... Read More >
202111-19 地球正在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横穿宇宙?为何人类毫无感觉?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到日心说的观点。在他看来,曾经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太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中心。只可惜由于这种观点对于那个年代的人影响和冲击实在太大,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而宗教为了稳定自己宣扬的地心说,更是不顾一切地阻碍日心说的宣扬。四大基本力 事实上,许多现代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都能够接受但难以理解。在现代天文学的普及之下,天体运动概... Read More >
202111-19 人类无法飞出太阳系?216亿千米外,探测器“告知”事实令人沮丧 在现代天文学中,人们公认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在1609年,由伽利略成功制作而来。也正是从那之后,人类开始真正意义上对太空进行观察和探索。可谁也没有想到,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宇宙的奥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曾经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依次被推翻,谁也不知道宇宙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为了在人类“有生之年”成功找到答案,美国人在1977年9月5日向太空发射了名为旅行者一号的太空探测器。时至今日,旅... Read More >
202111-19 可用于癌症等疾病研究 美国成功开发纳米“计算机”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日前首次研发成功一种纳米“计算机,可以精准操控蛋白质,此举为癌症等疾病研究奠定了基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首次研制出一种纳米“计算机”,可控制参与细胞运动和癌症转移的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这项发表在16日《自然·通讯》上的研究,为构建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复杂设备铺平了道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尼古莱·多霍利安教授及其同事创造了一个类似晶体管的“逻辑门”,可执行计算操作,由多个输入控制一个输出。多霍利安称,... Read More >
202111-17 埃及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剧毒蝎子攻击人类:已有3人死亡数百人住院 据外媒报道,近日,埃及阿斯旺地区遭遇了极端天气,导致蝎子成群结队的逃入居民家中,造成众多居民被蝎子蜇伤,甚至出现了人员死亡。报道中指出,日前,阿斯旺遭遇了罕见的极端风暴,随后出现了暴雨,这导致该地区的蝎子纷纷从巢穴中出来,进入居民家中进行避难。而蝎子在避难的同时,给居民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目前已经有超过450名阿斯旺居民在周末被蜇伤住院,并且已经有3人因此还死亡。阿斯旺卫生部副部长埃哈布·哈纳菲(Ehab Hanafy)向在一份声明表示... Read More >
202111-10 通辽市民早起发现积雪堆到二楼:破70年纪录的雪直接让一楼“消失” 11月9日,内蒙古通辽的积雪深度打破1951年来最深纪录。当地一女子柏女士惊奇地发现,自家对面楼的第一层被大雪埋没凭空消失。视频显示,透过窗户望出去,白皑皑的一片,对面住宅楼的一楼完全被大雪埋没,凭空消失在视野中。拍摄视频的柏女士惊叹道:“啊!对面这个是二楼,我们家是三楼,一楼哪去了?一楼都埋没了,这雪太大了。”视频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睡了一觉又一觉,怎么天都还没亮?”“这么大的雪,是不是不用上班了?”11月10日,视频拍摄者柏女士告诉记者,11月9日凌晨3时许,母亲打电...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