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1 中华民族起源:史前考古重大突破,难怪中国选用表意汉字 NEW 200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其中重大成果之一是“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实证”了中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即证明中国存在百万年连续的古人类活动。按照非洲起源说,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但如何解释“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笔者认为,虽然官方没有否定现代中国人非洲起源说,但这一结论已经让其站不住脚了。至于非洲起源说的依据——基因推算,如果不能被实践检验,或不能解释事实,无疑是存在问题的。因此,从“实证了我... Read More >
202408-11 夸克与胶子的奇幻之旅: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宇宙探索 NEW 你是否曾好奇过,构成我们周围纷繁万物的物质基础,究竟源自何方?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索这一谜题,通过介绍最新的科研突破,这些研究在实验室中努力重现宇宙大爆炸的壮丽瞬间,以期揭开宇宙诞生的神秘面纱。想象一下,科学家利用庞大的粒子加速器,将微小的原子加速至接近光速,让它们发生惊心动魄的碰撞。这一壮举,仿佛是时间的倒流,让我们得以窥见宇宙诞生仅一微秒时的极端高温——那是太阳核心温度的数十万倍!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寻常的物质形态——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稳定结构——根本无法存在,宇宙成为了一... Read More >
202408-11 不敢相信,波音飞船这么差,2位宇航员或明年才能返回地球 NEW 真的是“遥遥无期”了,完全不敢相信,波音飞船这么差,这太离谱了,美国宇航局(NASA)为波音飞船返回,再次延期,连龙飞船发射时间都延迟了。不得不说,这美国真的是为波音“操碎了心”,整个国际空间站任务都在不断延期,波音结果还是“嘴硬”,说自己的飞船没有问题,并且坚持使用自己的飞船返回。这看来,如果不到最后,可能波音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问题,说真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波音这有点不负责任了,难怪这几年波音在各大行业上,其实都已经被人嫌弃了,这点态度都没有。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波音飞船... Read More >
202408-09 吹成艺术品的星舰第三代发动机:被网友说像放屁枪 时隔几天,马老师的科技狠活又又又上新了。这回他掏出了船新版本的:Raptor 3 (猛禽三)发动机!没听过?星舰见过吧,底下那堆就是发动机。不过这次马斯克把实拍图一放出来,网友们全都震惊了,这也有点太简洁了吧!咱就是说,对比一下之前的发动机,这个简直美观的离谱,辣么多扭曲复杂的管路全没了,简单清爽到了极致。。。左猛禽 1 ,右猛禽 2 , C 位猛禽 3不仅网友们各种花式点赞,马斯克自己都直呼这是艺术品。有网友还说这是外星科技来的,好好好,硅谷又多了蜥蜴人是吧。甚至有人还专门... Read More >
202408-09 欧盟气候机构:2024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快科技8月9日消息,欧盟气候监测机构表示,尽管7月结束了连续13个月创下月度气温纪录的记录,但2024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是有数据记录以来全球第二热的月份,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为16.91°C。同时,地球经历了该机构有数据记录中最热的两天:7月22日和23日,全球日平均气温分别达到17.16°C和17.15°C。由此,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据报告介绍,7月全球平... Read More >
202408-09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芯片绝缘材料“人造蓝宝石”:1nm厚度也能绝缘 快科技8月8日消息,作为组成芯片的基本元件,晶体管的尺寸随着芯片缩小不断接近物理极限,其中发挥着绝缘作用的栅介质材料十分关键。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狄增峰团队开发出面向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人造蓝宝石。据悉,传统的氧化铝材料通常呈现无序结构,这种无序会导致其在极薄层面上的绝缘性能大幅下降。而蓝宝石的单晶结构则为其带来了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更低的电流泄漏率。这种材料在微观层面上的有序排列,确保了电子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即使在仅有1纳米的厚... Read More >
202408-08 为什么人类需要额外摄入盐 而动物却不需要呢? 在化学上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就被称为盐,不过我们身体真正需要的盐是氯化钠(NaCl)。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这种体验,长时间盐摄入不足的话,会显得浑身没有力气,这个是因为钠离子的一个作用就是参与肌肉的工作。当然钠离子不止参与肌肉工作,神经系统,体内液体调节等身体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钠的参与,所以如果不摄入钠的话,我们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包括肉痉挛、恶心、呕吐、头晕、休克、昏迷,甚至是死亡。另外,钠离子也是我们咸味的来源,不包含有钠离子的盐,我们是不会有咸味的。氯离子的作用相... Read More >
202408-06 俄罗斯研发出新型半透明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可发电还能传输可见光 快科技8月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开发了一种将氧化铟锡透明电极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并使其变得半透明。传统上,工业界普遍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将ITO作为透明电极材料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然而,这一方法面临着重大挑战:通过磁控溅射沉积的ITO层往往存在众多缺陷,难以达到理想性能要求;更为关键的是,该过程还可能对脆弱的钙钛矿层及其他电池组件造成损伤,严重制约了电池整体效率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难题,俄罗斯科研团队独辟蹊径,采... Read More >
202408-05 SpaceX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天鹅座货运飞船:出现引擎故障 快科技8月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SpaceX猎鹰9号火箭将NG-21货运任务发射至国际空间站。发射启动了NG-21任务,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这是第21次天鹅座货运飞行前往国际空间站。NG-21号飞船上的天鹅座飞船被命名为SS Richard “Dick” Scobee,以指挥过STS-51-L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的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命名。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升空后不久爆炸,Scobee和他的六名机组人员丧生。然而,此次天鹅座货运飞船在发射后遇到了麻烦。飞船在轨出现了点... Read More >
202408-02 研制出世界最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太蓝新能源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 快科技8月2日消息,“太蓝新能源先进技术研究院”日前在北京顺义研发总部举行揭牌仪式。据官方介绍,太蓝目前已经实现了4C超快充半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开发出全球领先的氧化物-聚合物混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及极片复合技术、界面柔化技术等。今年4月,太蓝成功制备出世界首款超高能量密度720Wh/kg,单体容量120Ah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刷新了体型化锂电池的最大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记录。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在100-160Wh/kg左右,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在150至250W... Read More >
202408-02 日本研发出新型高分子材料:可大量捕捉废水中有毒金属离子 快科技8月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革命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能力——能够高效且精准地捕获并锁定水体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为水环境的净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净水技术,多依赖于材料内部的微小孔隙对离子的吸附作用,或是通过离子交换机制来实现净化。然而,这些方法在追求高效清除污染的同时,往往难以兼顾对目标离子的高度选择性,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自然界中,某些动植物以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展示了高效且精准地抵御重金... Read More >
202408-01 国际首次!中国航空遥感系统试验成功 快科技8月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宣布,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航空遥感系统”近日成功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等地开展了“植被与土壤的水分遥感试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基于航空平台开展土壤—植被—大气的水分透视遥感试验。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透视遥感原理本次透视遥感试验主要利用微波技术,因为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和热红外波长更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过云层和植被,即使在夜间和阴雨天也能正常工作。同时,不同波段的微波与植被的不同部位有... Read More >
202408-01 我国抛物面体制商业雷达卫星首次成功在轨成像!雷达图清晰无比 快科技8月1日消息,近日,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海王星01星”成功获取首批高质量、高清晰雷达图像,成为国内首颗成功在轨成像的抛物面体制商业雷达卫星。该卫星搭载了高性能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研制。卫星在轨示意图今年5月7日,“海王星01星”搭乘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的雷达采用伞状抛物面雷达天线,实现宽带微波信号发射与接收,具有能量高、轻量化和低成本优点,抛物面天线展开直径达4米,综合技术达到国... Read More >
202408-01 我国全固态锂电池研究新突破:寿命更长 密度更大 快科技8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日前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该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与传统材料相比,该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等优势。该材料兼具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子电导率,比传统电池材料(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高出1000倍以上。复合正极和均质化正极在充电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示意图这意味着,即便...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