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中国科学家突破超轻微型飞行器研究,可在太阳光下长时间持续飞行 NEW 近日,中国科学家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成功了世界上迄今最轻、最小的太阳光驱动微型飞行器——静电飞行器。这一重大突破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伟大成就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推进实验室科研团队完成。该飞行器以一种新型微型静电电机作为发动机核心,能够在纯自然太阳光条件下实现供能起飞并长时间持续飞行,这无疑是飞行器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静电飞行器未来可能会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环境监测领域,它可以轻巧地穿梭于复杂的环境中,收集各种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可以帮... Read More >
202408-12 雷雨天打电话易招雷劈?纯属谣言!但这些事儿真不能干 NEW 雷雨天气,我们要尽可能避免用电,但据说拿着手机打电话也是很危险的。真的如此吗?非也非也!事实上,雷电会优先光顾地面上高处的尖端物体,避雷针就是这么工作的。首先,手机的体积很小,对人的高度和电阻的变化影响微乎其微,不足以优先吸引雷电。其次,手机打电话时的信号是通过交变电磁场传递的,不能形成放电通道。因此,无论是手机本身,还是用手机打电话,都不会影响雷电的走向,不会增加人被雷击的概率。当然,雷雨电一定要注意防雷,包括:- 不要站在树下、山顶、楼顶,不要待在空旷区域,尤其不要在空旷... Read More >
202408-12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出港:年均发电5400万度 NEW 快科技8月1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全球瞩目的单体容量之最——漂浮式海上风电巨擘“明阳天成号”,在广州海事部门的精心护航与严密保障下,已安全穿越水域,顺利抵达珠江口,标志着其壮丽征程的又一里程碑。随后,该风电平台将扬帆启航,直指阳江海上风电场,进行其历史性的海上安装作业。“明阳天成号”的正式投运,预计年发电量将高达5400万千瓦时,这一庞大的能源供给足以满足3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不仅为千家万户点亮绿色生活的希望,更为我国海上风电领域向更大规模、更深海域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坚... Read More >
202408-12 钾离子电池来了 电车又要降价了? 不是,哥们儿,钠离子电池都还没搞明白,钾离子电池就来啦?最近,一款来自Group 1公司的18650钾离子电池横空出世,说是能用比锂离子电池更低的价格,把能量密度做到160-180Wh/kg。这啥概念?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才 140 Wh/kg 。。。之前宣传的钠离子电池也是,能把能量密度干到 160 Wh/kg ,甚至宁德第二代 200 Wh/kg 的钠离子电池都已经在研发了。要命,难道锂离子电池马上就要被抛弃了?诶~事情没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更正这个比法,“能量密度”... Read More >
202408-12 电导率暴增1000倍!全固态锂电池新突破: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 快科技8月12日消息,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该中心创新地设计出均匀化正极材料,打破了全固态锂电池复合正极的传统模式,并在实验中成功制备了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电池。研究团队通过调整LiTi2(PS4)3的电导率和充放电容量,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同时具备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子电导率和高放电比容量的Li1.75Ti2(Ge0.25P0.75S3.8Se0.2)3材料。此材料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是传统层... Read More >
202408-12 美国重登月球任务搁置:NASA都开始贱卖月球车等设备 快科技8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美国重登月球计划渐行渐远,而NASA已开始贱卖相关设备了。7 月中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取消月球 VIPER 任务。该项目迄今已耗资 4.5 亿美元,旨在绘制地球月球南极潜在星外资源(如冰)的位置和浓度图。虽然研发工作没有出现重大问题,目前正处于环境测试阶段,但由于预算问题,NASA决定提前结束这项任务。该机构预计至少可以因此省下 8400 万美元的开发成本和发射成本。上周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一份信息征询书,以征... Read More >
202408-11 全国产!我国自研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载重2吨级 快科技8月11日消息,8月11日上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在四川自贡凤鸣通航机场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飞行进行了约20分钟,各系统工作正常。这款无人运输机的翼展达16.1米,高度为4.6米,内部装载空间12立方米,商载能力2吨级。这是国内目前按照市场需求研制的最大、全国产化的大型无人运输机。飞机有易装卸、高可靠、高安全、高度智能化等特点。它将为我国拓展航空货运新场景、打造低空经济智慧物流新业态提供支撑。... Read More >
202408-11 日本花20年拼命挖山,在1000米的地下埋藏5万吨纯水?有何目的? 日本用了20年的时间,在中部的一座山下挖了1000多米,竟然只是为了埋藏5万吨的水? 其实我们一直都清楚,虽然日本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他却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国家。 日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顾其他国家的生死。 那么日本这一次用20年的时间来挖山,真的只是为了藏一些水吗?还有网友推测,日本之前往大海里排放核污水,导致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地球上大部分的海洋水资源都被污染了。 日本人藏的这些水,是不是他们也意识到了排海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给自己留了一张底牌? 其实日本人... Read More >
202408-11 中华民族起源:史前考古重大突破,难怪中国选用表意汉字 200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其中重大成果之一是“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实证”了中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即证明中国存在百万年连续的古人类活动。按照非洲起源说,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但如何解释“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笔者认为,虽然官方没有否定现代中国人非洲起源说,但这一结论已经让其站不住脚了。至于非洲起源说的依据——基因推算,如果不能被实践检验,或不能解释事实,无疑是存在问题的。因此,从“实证了我... Read More >
202408-11 夸克与胶子的奇幻之旅: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宇宙探索 你是否曾好奇过,构成我们周围纷繁万物的物质基础,究竟源自何方?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索这一谜题,通过介绍最新的科研突破,这些研究在实验室中努力重现宇宙大爆炸的壮丽瞬间,以期揭开宇宙诞生的神秘面纱。想象一下,科学家利用庞大的粒子加速器,将微小的原子加速至接近光速,让它们发生惊心动魄的碰撞。这一壮举,仿佛是时间的倒流,让我们得以窥见宇宙诞生仅一微秒时的极端高温——那是太阳核心温度的数十万倍!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寻常的物质形态——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稳定结构——根本无法存在,宇宙成为了一... Read More >
202408-11 不敢相信,波音飞船这么差,2位宇航员或明年才能返回地球 真的是“遥遥无期”了,完全不敢相信,波音飞船这么差,这太离谱了,美国宇航局(NASA)为波音飞船返回,再次延期,连龙飞船发射时间都延迟了。不得不说,这美国真的是为波音“操碎了心”,整个国际空间站任务都在不断延期,波音结果还是“嘴硬”,说自己的飞船没有问题,并且坚持使用自己的飞船返回。这看来,如果不到最后,可能波音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问题,说真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波音这有点不负责任了,难怪这几年波音在各大行业上,其实都已经被人嫌弃了,这点态度都没有。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波音飞船... Read More >
202408-09 吹成艺术品的星舰第三代发动机:被网友说像放屁枪 时隔几天,马老师的科技狠活又又又上新了。这回他掏出了船新版本的:Raptor 3 (猛禽三)发动机!没听过?星舰见过吧,底下那堆就是发动机。不过这次马斯克把实拍图一放出来,网友们全都震惊了,这也有点太简洁了吧!咱就是说,对比一下之前的发动机,这个简直美观的离谱,辣么多扭曲复杂的管路全没了,简单清爽到了极致。。。左猛禽 1 ,右猛禽 2 , C 位猛禽 3不仅网友们各种花式点赞,马斯克自己都直呼这是艺术品。有网友还说这是外星科技来的,好好好,硅谷又多了蜥蜴人是吧。甚至有人还专门... Read More >
202408-09 欧盟气候机构:2024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快科技8月9日消息,欧盟气候监测机构表示,尽管7月结束了连续13个月创下月度气温纪录的记录,但2024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是有数据记录以来全球第二热的月份,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为16.91°C。同时,地球经历了该机构有数据记录中最热的两天:7月22日和23日,全球日平均气温分别达到17.16°C和17.15°C。由此,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据报告介绍,7月全球平... Read More >
202408-09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芯片绝缘材料“人造蓝宝石”:1nm厚度也能绝缘 快科技8月8日消息,作为组成芯片的基本元件,晶体管的尺寸随着芯片缩小不断接近物理极限,其中发挥着绝缘作用的栅介质材料十分关键。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狄增峰团队开发出面向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人造蓝宝石。据悉,传统的氧化铝材料通常呈现无序结构,这种无序会导致其在极薄层面上的绝缘性能大幅下降。而蓝宝石的单晶结构则为其带来了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更低的电流泄漏率。这种材料在微观层面上的有序排列,确保了电子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即使在仅有1纳米的厚...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