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为什么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是唐高祖李渊?(学会了吗) NEW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看似高明的计谋如何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因此失去皇位,成为唯一一个被迫退位的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然而引发“玄武门... Read More >
202405-14 韩信为什么敢在没兵权的时候谋反?他有何计划?(原创) NEW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十一年,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被斩于长安长乐宫钟室。 韩信谋反时,已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列侯了,与周勃、灌婴等武将地位等同,早就没有当年做齐王、楚王时的兵权了,为什么韩信敢在没兵权的时候谋反呢?这就要从韩信的性格说起了。 对于自己的未来,韩信从来都有绝对的信心。 韩信成名前,在家... Read More >
202405-14 为什么太上皇李渊的待遇在贞观四年之后越来越好?(这样也行?) NEW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贞观四年之后,唐朝太上皇李渊的待遇为什么越来越好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李渊退位后不仅失去全部皇权,还被迫住进了原来的秦王府,甚至很... Read More >
202405-14 李光弼平定了安史之乱,为何晚年不敢离开军队?(真没想到)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746年,唐朝大将王忠嗣,调任河西和陇右两镇的节度使。 作为盛唐时期最有名的一员大将,王忠嗣当年曾被唐玄宗认作干儿子,从小在皇宫当中长大,享受皇子级别的教育。长大之后,王忠嗣更... Read More >
202405-14 排座次时,宋江的绰号为何是之前使用次数最少的“呼保义”?(这都可以?)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在排名时的绰号为什么是“呼保义”而不是“及时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主角,绰号也是梁山一百零八将里面最多的(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其中及时雨的知名度是最高的,江湖上大部分人第一次见宋江都称“及时雨”。 但奇怪的是,在梁山一百零八将大聚义排座次的石碣碑文上,宋江的... Read More >
202405-14 汤和与徐达是为数不多能善终的臣子,他们有何本事?(快来看) 汤和与徐达是为数不多能善终的臣子,他们有何本事?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古代的皇帝列表中,相比起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这些对功臣比较好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恶名昭昭。 朱元璋杀起功臣来,那是真一点不会心疼,虽然说很多功臣有取死之道,但如朱元璋这般毫无感情色彩的清除,在皇帝中间还是很少见的。不过,朱元璋也不是完全冷血,杀人是有目的性的,威胁到皇权和有重大犯罪事实的肯定不会放过,但只要不犯朱洪武的忌讳,也未必就不能和朱元璋善始善... Read More >
202405-14 东吴曾经有四大都督,谁是最厉害的那一个?(干货满满) 三国时期群雄辈出,尤其是那吴国四大都督每一位都有着上将之才。 那么这四位之中谁才是最出色的那一个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我们先从吕蒙说起,吕蒙在这四位当中只能排到第四。吕蒙是一个很厉害的将军,其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白衣渡江斩杀关羽,为吴国取得荆州。单单从战绩上看,将吕蒙放在第一位也是不为过。但是我们今天要论的主要是其个人能力,吕蒙战绩虽然彪悍,但是只是小勇。尽管,当时吕蒙为吴国取得了荆州,但是他根本没有后续的应对方案,这就导致了蜀吴关系的破裂,使得吴国面... Read More >
202405-14 刘备为什么不去拿下荆襄九郡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学到了) 对于荆州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深受有所有有野心诸侯的热衷,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去拿下荆襄九郡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呢?是因为他的实力不够吗? 荆州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刘备之所以会选择把成都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足,而是因为荆州本身的地理环境不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他就必须把所有的事情,都要考虑的非常全面,否则一旦出现任何的问题就晚了。荆州原本就是一个兵家必须争夺的地方,它四处都是战争,它同时还连着很多的区域。与它相对应的就是益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在之前的时候,就... Read More >
202405-14 楚汉之争爆发后,英布为何选择背叛项羽而归顺刘邦?(万万没想到)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作为项羽麾下唯一封王的大将,英布后来为什么归顺刘邦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朝灭亡后,项羽在咸阳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这十八位诸侯王基本都是之前与项羽地位相近的反秦同盟军和原六国贵族后裔,项羽自己的部下只有一位被封为诸侯王,这就是九江王英布。 ... Read More >
202405-14 秦始皇兵马俑手中的武器为何全部遗失呢?(硬核推荐) 中国是一个古老国度,有着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非常的多,而从这些留下来的文物,我们可以去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再次回首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然而有些文物不光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制造工艺,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东西看起来非常先进,完全不像是诞生于几千年之前的。 兵马俑 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发掘出来,伴随着出土的陶俑兵马,一阵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放佛当年横扫六合的大秦军队再次迎面走来。一同发掘出来的还有秦军当时使用的武器,看完之后就会让人明白,为什么秦... Read More >
202405-14 项羽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为什么却败给了刘邦?(墙裂推荐)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楚汉之争时,项羽打了几十场胜仗,为什么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楚汉之争”。而项羽的军事才能在四年的“楚汉之争”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还把刘邦打得抛妻扔子,表现得十分... Read More >
202405-14 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奔走相告) 重耳之前命不好,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颠沛流离,那么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这其实是因为狐偃是重耳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他给重耳出谋划策,一直兢兢业业保护了重耳19年。一、骊姬想要杀死重耳,狐偃护送重耳出逃 骊姬不满太子申生可以继承国君之位,经常向晋献公说太子申生的坏话。太子申生被骊姬害死之后,骊姬把矛头对准了晋献公成年的儿子们。晋献公对骊姬言听计从,重耳被迫出逃。重耳仓皇逃离生养自己的晋国,发觉天下之大却无处可去。狐偃一路陪在重耳身边,支... Read More >
202405-14 三国时期,所谓的“张辽八百破十万”究竟是怎么回事?(深度揭秘)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辽在逍遥津为什么只用八百人就击溃了孙权的十万大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215年),曹魏大将张辽在逍遥津(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击溃了孙权率领的十万大军,史称“逍遥津之战”。张辽凭借此战威震东吴,连东吴的小孩听了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 “逍遥津之战”可以说是汉末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兵力相差最... Read More >
202405-14 苏秦为何能够说服六国合纵攻秦呢?(这都可以?) 战国时期,有一年东周想种水稻,但是西周在上游不肯放水,为此东周国君很忧虑,至于是哪条江,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大约是一条小河,因为此时的东西周是没有任何能力控制大江大河的,像渭水这样大型的水道,自然是掌握在强国手里。东西周两个国家说直白了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城镇,他们之间的战争用村民持械斗殴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始终是周王室,国君有忧愁,做臣子的必须要想法解决。 战国东周国君其中有个叫苏子的谋士,想帮国君解忧,于是对周君说不如让他去西周说服他们放水。于是马不停蹄赶往西...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