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唐高宗在临终之前,究竟留下了哪些政治安排?(难以置信) NEW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高宗临终前的政治安排为什么没有阻止武则天控制皇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于洛阳。唐高宗在临终之前留下政治安排:“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 Read More >
202405-14 汉献帝承认刘备是皇叔吗 历史上有记载吗(全程干货) NEW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和刘备的关系。 在汉献帝东归洛阳之后没多久就被曹操迎接到了许昌,而之后再由彻底的将汉献帝给软禁了起来。并且借助他的名义迅速发展壮大,并且逐渐统一了北方。而在此期间刘备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投靠的曹操的手下。刘备也只是在许昌呆了两年之后,也就背叛了曹操,投靠到袁绍那边,在袁绍失败之后刘备也就流落荆州新野,做了一个流浪军阀。由此来看刘备和汉献帝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那么在三个小时中记载的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这一点是真的吗?在笔者看来这一点可能... Read More >
202405-14 曹丕为什么没有在“夷陵之战”期间趁机进攻蜀汉?(快来看) NEW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夷陵之战进行的时候,魏帝曹丕为什么不乘机进攻蜀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史书记载,蜀汉集团从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到夷陵之战其实只过了大约两年的时间。而在汉中之战与水淹七军中,曹魏集团可谓损失惨重,近一半主力军损失殆尽,几乎是靠孙权背盟才躲过了危机。当夷陵之战爆发的时候,曹魏在面对蜀汉的方向上的主力部队... Read More >
202405-14 传国玉玺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它最后去了哪里?(怎么可以错过) 传国玉玺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它最后去了哪里?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据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成型于秦朝。据传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曾经让丞相李斯,镌刻了一枚印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此来作为皇权的信物。 对于制作传国玉玺的材料,史书上则是有两种说法。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湖北荆山附近,发现了一块宝玉。但是,因为这块宝玉外表实在不起眼,所以,当卞和拿着这块宝玉去献给楚王时,却先后被两代楚王,误以为是卞和在欺骗自己,先... Read More >
202405-14 董卓也不过是汉末众多军阀之一,为什么何进只召他入京?(这都可以)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黄巾起义之后军阀并起,外戚何进为什么只找董卓进入洛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平六年(189年),东汉大将军何进计划招军阀董卓进京消灭宦官集团,引发了“十常侍之乱”。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在大乱中同归于尽,让董卓坐收渔翁之利,... Read More >
202405-14 晋文侯去世后,晋国为何开启长达数十年的内战?(没想到)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745年,晋国的老国君晋文侯,因病去世了。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晋文侯,不是那位称霸中原的晋文公。和晋文公相比,晋文侯在历史上的名气,似乎要小一些。不过在晋国的历史上,晋文侯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君主,意义甚至比后来的晋文公更大。因为正是晋文侯在位期间,周王室经历了那场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以及后来的平王东... Read More >
202405-14 为何说解缙对于《永乐大典》的正面贡献要低于姚广孝?(学到了吗)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说姚广孝对于《永乐大典》的正面贡献要大于解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永乐大典》是明成祖一生最大的文治武功之... Read More >
202405-14 南宋是如何灭亡的?都经历了什么?(干货分享) 南宋是如何灭亡的?都经历了什么?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1234年,随着蒙宋双方,联手灭了金国,中原地区的形势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之前,南宋和蒙古帝国,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双方因为地盘并不接壤,所以并没有任何冲突。甚至在灭金这件事上,双方还达成了协议,形成了盟友关系。 而在灭金的过程当中,蒙古帝国这边,越战越勇。不但顺便灭了西夏和花剌子模,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中亚。而且,蒙古帝国的军队,也越打越强,国力更是日渐强盛。 不过,在此期间,蒙... Read More >
202405-14 朱祁钰病重后,礼法上继承皇位的人选只有哪两个?(学到了吗)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说明英宗朱祁镇没有必要发动所谓的“夺门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 Read More >
202405-14 刘备托孤给诸葛亮后 诸葛亮有想过废黜后主吗(这样也行?)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有想过废刘禅自立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作为蜀国君主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他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的决断了。他接受了刘备的临终请求,并且也承诺了他会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他是个非常讲信义的人,所以他没有废刘禅自立的心,况且这也是没有必要的行为。因为当时在刘备死后,除了名义,他在实质上已经是蜀国军、政权力的最高掌握者了,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也是很明显的,尊重和敬畏他。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 Read More >
202405-14 刘备托孤给诸葛亮后 诸葛亮有想过废黜后主吗(硬核推荐)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有想过废刘禅自立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作为蜀国君主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他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的决断了。他接受了刘备的临终请求,并且也承诺了他会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他是个非常讲信义的人,所以他没有废刘禅自立的心,况且这也是没有必要的行为。因为当时在刘备死后,除了名义,他在实质上已经是蜀国军、政权力的最高掌握者了,刘禅对诸葛亮的态度也是很明显的,尊重和敬畏他。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 Read More >
202405-14 隋朝之前的帝王为什么不用科举制来打击士族门阀?(墙裂推荐)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以前的帝王为什么无法用“科举”来打击士族门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隋文帝登基后创立了“科举制”。经过隋朝和唐朝初年的不断完善,“科举制”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选官制度,也彻底瓦解了士族门阀对选官权的垄断。“科举制”... Read More >
202405-14 探索西汉大臣郑当时的一生,他是个怎样的人?(怎么可以错过)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人,荥阳郑氏先祖,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西汉时期的郑当时,是一个谦恭好学,乐于助人,谨慎小心的人。在汉武帝时期,他最高曾经担任过大司农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部长。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代,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最关键的是,他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趣了。哪怕他什么都没做过,光是这个名字出现在史书上,都会让人多看两眼。当然,真正让郑当时名垂青史的,除了他... Read More >
202405-14 在东方六国中,韩国为何是秦始皇灭亡的第一个诸侯国?(学到了)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第一个被灭亡的诸侯为什么是韩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完成整个中国历史意义重大的“秦灭六国之战”,最终统一天下。此后中国正式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时代,秦始皇也成为第一个皇帝。在东方六国之中,韩国是秦...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