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郦食其曾穷困潦倒六十余年,他的结局如何?(越早知道越好) NEW 郦食其,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人,秦末楚汉时期儒生,又被称作“郦生”,在六十多岁时前往投奔西征秦国的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说客。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中,除张良、陈平这样的标志性人物外,还有别的大拿。 高阳儒生郦食其便是这样的大拿。 郦食其真正出山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生命的前六十年里,曾饱读诗书,曾家贫落魄,曾屈为监门吏,曾被周围人形容为狂生。 然郦食其并非狂生 。 郦食其仅仅是一位始... Read More >
202405-14 为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个外来势力能取代刘璋?(不要告诉别人) NEW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松、法正等益州士人为什么要主动抛弃刘璋,投奔刘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璋虽然是控制益州的军阀,但他的家族并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他父亲刘焉在东汉末年入主益州的。益州在汉末有很多士人避祸,因此刘璋集团大体上就分为两个部分:益州本土士人、外部流亡士人。 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刘璋个人能力的不足,益州本土士人... Read More >
202405-14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场行动对秦朝意味着什么?(一篇读懂) NEW 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213年,在秦朝首都咸阳,举办了一场非常特别的宴会。 对于这场宴会的目的,后世史书上已经没什么记载了。有可能是因为某个特别的节日,也有可能是秦始皇心血来潮,想要宴请那些建立秦朝的开国功臣。总之,这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当时整个咸阳城内的高官,几乎都到场了。 皇帝请客吃饭,... Read More >
202405-14 从柴进的行事风格来看,他的绰号为什么是“小旋风”?(学会了吗)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身为前朝皇族之后,柴进大官人的绰号为什么是“小旋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学界如今对于“小旋风”这个绰号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是旋风炮。根据史书记载,金朝军队当时经常装备一种名为“旋风炮”的武器。但从柴进的行事风格来看,他似乎与旋风炮没什么关系。 二是恶风的意思。《水浒传》的点评大家金圣叹认为喜欢招揽包庇罪... Read More >
202405-14 汉宣帝对刘据是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给他的谥号是“戾”?(一看就会) 刘病已的前半生过得很苦,他在吃奶的时候被送进了监狱,完全是因为自己祖父刘据的连累,那么刘病已对刘据是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给他的谥号是“戾”? 要说这刘据,也是个无辜的人,因“巫蛊之祸”而被迫造反,兵败自尽,他的家人都受到了牵连,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已,廷尉监丙吉(邴吉)同情太子的遭遇,更可怜无辜的婴儿,于是安排两个女囚给他喂奶,并用自己的钱给他买吃穿。“病已”这个名字,也是这位好心的廷尉监给起的。刘病已五岁的时候,汉武帝因为一个“长安监狱有天子气”的谣言,下令处死长安监... Read More >
202405-14 挟天子以令诸侯究竟为曹操带来了哪些巨大优势?(一篇读懂)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让曹操获得了哪些政治和战略优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汉末虽然天下大乱,但很多军阀没有统一天下或者取代汉朝的壮志野心,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归附。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让很多军阀依附于己,比如曹操控制关中靠的就是汉献帝的名义。 其次,汉末的各路军阀名义上依然是东汉朝廷的臣子,东... Read More >
202405-14 赵匡胤称帝后,他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家人的?(不看后悔)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君王柴荣的臣子,而且是当时权力非常大的一位将军。后来柴荣过世,只是留下了一个才7岁的小太子,还有一个新娶进门的皇后,小符氏。之后这位小太子成为了君王,小符氏也成为了符太后。幼主上位,周围的各个国家都是虎视眈眈,契丹和北汉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后周,于是年轻的符太后就把所有的兵力调动权交给了赵匡胤。后来就有了陈桥黄袍加身,这一系列动作很明显是准备了很长时间,最终赵匡胤建立了大宋。在他成为君王后,并没有伤害符太后母子,反而礼遇有加,还直接下令,命令所有人不能对符太... Read More >
202405-14 袁绍作为曹操最强大的对手,内部斗争为什么这么严重?(学到了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作为汉末最强的军阀势力,袁绍集团的内斗为什么特别严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朝廷名存实亡,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汉末群雄中最强大的军阀势力本不是我们熟悉的曹操,而是雄踞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袁绍都是曹操最强大的战略对手。 可在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 Read More >
202405-14 婆罗门到底有哪些职责,为何权利会那么大呢?(越早知道越好)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可以免交各种捐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保证,将在今生和来世获得一定的报答。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包括整座的村庄。 婆罗门教对缅甸文化影响较大。首先婆罗门教是缅甸人最早信奉的宗教,婆罗门教神被作为佛教的保护神而引入佛教的范畴,帝释天作为缅甸至今仍然信仰的3... Read More >
202405-14 诸葛亮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魏延最大的保护?(不要告诉别人)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真实的汉末三国历史上,武侯诸葛亮对魏延究竟怎么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与《三国演义》里的魏延相比,历史上的魏延崭露头角的时间其实很晚的,直到刘备将其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后,魏延才算进入蜀汉高级将领的行列。而在魏延出任汉中太守的四年之后,刘备驾崩于永安。 正因如此,魏延展现军事才能的时代主要是诸葛亮时代,... Read More >
202405-14 下宫之难是如何发生的?罪魁祸首是谁?(干货满满) 《左传》和《史记》中的时间线如此混乱,也难怪下宫之难会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题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下宫之难根本就不存在,赵氏没有被灭过族,因为一般认为,公元前588年的时候,赵括、赵同和赵旃还做过十二卿,就像我前面写得那样。然而,事实到底如何呢? 历史讲究的是准确、公正,而我特别喜欢主观臆断,可能有人会喷我,但是我觉得太史公的史家之绝唱都不严谨,而且大部分历史记载实际上已经在歪曲事实,加入了很多个人的感情,又何必强求后人严谨呢?我认为,学历史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Read More >
202405-14 被诸葛亮“宠坏”的魏延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错误?(新鲜出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既然诸葛亮对魏延很好,魏延为什么要在诸葛亮去世后起兵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诸葛亮执政时代,魏延凭借自己的资历战功和丞相的信任重用而欺压同僚,强势的性格堪比“骄於士大夫”的关羽。其他蜀汉官员对魏延基本采取“惹不起躲得起”,只有性格急躁狭隘的杨仪不肯讨好魏延。 于是魏延将杨仪视为自己的大仇人,两人的关系势... Read More >
202405-14 下宫之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结果怎么样?(干货分享)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 《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误记其事发生在前597年,虚构出"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不过赵武复立确实是在前583年。 《国语·晋语九》: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 Read More >
202405-14 华歆、钟繇、王朗并为什么会成为“曹魏开国三公”?(硬核推荐)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魏开国三公为什么是华歆、钟繇、王朗这三个“打酱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尉。 因此华歆、钟繇、王朗并称为“曹魏开国三公”。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