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今年珠峰登山季采取最严格防疫:峰顶、南坡均设置隔离线 NEW 印度疫情失控,受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隔壁的尼迫尔了。之前有报道称,尼泊尔不仅国内疫情告急,就连珠峰大本营也出现了至少17名登山者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消息称,大本营中的登山者和医生透露,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对此,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7日晚间,尼泊尔文化、旅游与民航部发表新闻公报,要求媒体采用官方消息源,不要发表关于珠峰等地区被疫情波及的不实报道。为了最大程度防止新冠疫情,珠峰北坡登山大本营将采取最严格的防疫措施,疫情防控焦点在珠峰顶峰。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攀... Read More >
202105-06 美国将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尽快普及疫苗 结束疫情 NEW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人民一同陷入了灾难,而想要彻底征服它,还是要大家团结起来。对于新冠疫苗这件事,美国方面已经公开表态,将放弃申请相应的专利。此前,美国制药商曾就此事进行了激烈的内部辩论和大力反击。据央视新闻报道称,美国贸易部部长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此举是为了尽快普及安全有效的疫苗,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她同时表示,美国相关企业扩大疫苗的制造和分销,以及努力增加生产这些疫苗所需的原材料。有专家表示,美国此举有可能扩大新冠肺炎疫苗的全球供应,缩小富国和穷国之间... Read More >
202105-06 世卫称印度疫情向周边扩散:印度单日新增病例连续14天超30万 NEW 印度卫生部5号公布数据显示,印度累计确诊病例20665148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382315例,这一数字连续14天超过30万例。世卫组织5号发布报告显示,上周全球46%的新增确诊病例和25%的新增死亡病例来自印度,世卫称印度疫情向周边扩散。印度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例的国家,但很多专家担忧,印度的实际感染数量可能更高,或许是官方数据的5-10倍。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此前曾发出警告,印度新冠检测数量严重不足,统计出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恐... Read More >
202104-30 世界首列!考古学家发现怀孕的木乃伊:胎儿已有7个月大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与众不同的木乃伊,因为“她”怀孕了。据外媒报道,波兰的考古学家发表在《考古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他们发现了一具独一无二的木乃伊,因为这木乃伊怀有身孕。这具名为Hor-Djehuty的古埃及木乃伊及其石棺于1826年捐赠给了波兰华沙大学,自1917年以来一直保存在波兰华沙国立艺术博物馆。刚开始,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具女性木乃伊,因为其石棺十分精致。但是直到1920年左右,考古学家翻译了石棺及相关资料后发现,木乃伊的名字为Hor-Djehuty,是一名男性... Read More >
202104-28 仅次于三峡!吉林一号卫星抓拍白鹤滩水电站火速蓄水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相应库容206亿立方米,地下厂房装有16台机组,初拟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02.4亿千瓦时。白鹤滩水电站于2021年4月07日正式开始蓄,截止2021年4月22日,蓄水高程已经... Read More >
202104-27 医疗系统接近崩溃 印度一瓶氧气价格高达4000元:暴涨10倍 根据印度卫生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当地时间4月26日8时,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2991例,为连续第5天日增病例数超过30万例,再次刷新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单个国家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总死亡病例数累计超19.5万。疫情失控导致印度多地医疗系统已接近崩溃的边缘,病床满员、医用氧气耗尽、医用物资短缺。据央视报道,印度政府数据显示,含工业氧气在内,印度的氧气日产能在7100吨左右。在疫情前,印度国内的医用氧气需求大概是每天700吨,疫情后,飙升至2800吨,现... Read More >
202104-26 2021年超级月亮明天上演!平均13-14个月才出现一次 4月2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2021年超级月亮将于本周内亮相。据悉,4月27日周二19点25分左右,月亮会从东偏南方升出地平线,到了当晚23点左右,月亮已经运行到南方偏东的位置,且看上去又大又圆。专家介绍,要赶上月亮在近地点附近,且又是满月并不容易,平均要13到14个月才会出现一次。视频据悉,超级月亮是1979年由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称为超级新月;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称为超级满月。... Read More >
202104-25 马斯克2030年开启火星移民?专家:百年内难以实现 多是噱头 据相关媒体消息,近日美国建筑设计工作室阿比布发布了一份设计规划方案,计划在火星打造一座可容纳25万人的星际都会,并将为该城市起了个中国名称——“女娲”。阿比布工作室创始人阿尔弗雷多·穆兹说表示:“2054年这个项目将正式启动,计划在2100年正式落成。”就在该工作室宣布当天,“火星之王”马斯克也出面发推称:“不到2030年,SpaceX的舰队群就会到达火星!”据悉,作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早在2012年就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殖民火星计划”,计划... Read More >
202104-21 霸王龙集体死亡地点的发现表明这种恐龙可能是群居动物 据外媒CNET报道,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这个霸王龙统治地球的几百万年里,有数十亿头霸王龙在我们古老的星球上游荡。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最令人畏惧的霸王龙可能像狼一样成群结队地狩猎。科学家们对霸王龙是否是单独的捕食者,还是以群体的形式统治它们的领域一直存在一些争论。在犹他州的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纪念区的一个化石点在2014年首次被挖掘出来,包含了多个霸王龙的遗骸,似乎促进了群居生活的概念。阿肯色大学地质科学副教授Celina Suarez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支持了我们的假设,... Read More >
202104-21 美生物能源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全新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 据外媒报道,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替代能源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可以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产生环境和经济效益。但是,这些能源中的许多都有一个局限性:它们不能取代液体燃料,如喷气燃料、汽油和柴油,而这些燃料对我们的交通需求至关重要。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是生物燃料。这些是从可再生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和藻类)生产的液体燃料。现在,生物能源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下一代的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这些努力分布在许多机构,许多科学家采取渐进的步骤来推进生物燃料科学,他们有几个共同的重要步骤。科学家... Read More >
202104-21 神秘的快速射电暴包括比以前探测到的更低频率的无线电波 自从十多年前首次发现快速射电暴(FRB)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什么会产生这些来自银河系之外的强烈的无线电波闪光。在一个逐步消除的过程中,随着关于FRB的新信息的收集,可能的解释范围已经缩小--它们持续多长时间,探测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等等。现在,由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和加拿大CHIME快速射电暴合作组织成员领导的一个小组已经确定,FRB包括频率比以前检测到的更低的无线电波。这一发现为理论天体物理学家试图确定FRB的来源重新划定了界限。“我们检测到了低至110MHz的快速射电暴,... Read More >
202104-20 关于宇宙大爆炸后的第一秒,我们有哪些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物理学家正在努力弄清宇宙刚刚诞生数秒时是什么模样。然而,这个问题可谓极其复杂。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不明之处。从迷你黑洞到各种奇异的相互作用,婴儿时期的宇宙可是个极尽繁忙之处。已知信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情况:137.7亿年前,我们的宇宙温度极高(超过1024度),且体积极小(只有一个桃子那么大)。天文学家猜测,当宇宙形成尚不足一秒时,它经历了一段速度极快的扩张期,名叫“宇宙暴胀”。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宇宙大爆炸概念图,图中粒子正从一个明... Read More >
202104-20 [动图]看“机智号”无人机在火星上首飞全程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今天晒出了一段由“毅力号”拍摄的视频,展示了“机智号”无人机在火星上起飞的全过程。这架无人机在今天早些时候进行了首次试飞,并在火星表面 10 英尺的高度滞空了 39 秒,标志着动力无人机在另一个星球上的首次飞行。根据 Perseverance 成像科学家 Justin Maki 的说法,这段视频是以34毫米焦距、每秒6.7帧的速度拍摄的,是一个约1400帧的序列。110毫米的 "全变焦版本 "将在未来几天内推出,同时推出的还有“机智... Read More >
202104-20 日本禁止福岛黑鲉鱼上市: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日本福岛海域再现超标辐射鱼日本政府19日宣布,因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福岛县海域的黑鲉被禁止上市。据悉,这一决定打破了自去年2月福岛县海域海产品上市限制被全面解除的情况。今年2月,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在试验打捞作业时就发现该县黑鲉体内所含放射性物质超标,并已主动停止黑鲉上市。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正式宣布从2023年起将核废水排入大海之后,韩国民众对于日本海鲜产品的排斥情绪立即高涨起来,销售水产品的韩国商户也难掩愤怒之情。韩国有25个水产团体14日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日本排...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