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性能大幅领先R1!DeepSeek V3.1免费上线官网和App:回答更快 NEW 快科技8月21日消息,就在刚刚,深度求索宣布DeepSeek-V3.1正式发布。经查,目前新版模型已经默认同步上线官网、App,面向C端用户完全免费。 据介绍,DeepSeek-V3.1具备128K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支持混合推理架构(一个模型同时支持思考模式与非思考模式)。此外,新版模型拥有更高的思考效率,相比R1能在更短时间内给出答案。不仅如此,DeepSeek-V3.1拥有更强的Agent(智能体)能力,通过Post-Training(后训练)优化,新模... Read More >
202508-22 日本人口再降恐灭国!马斯克:AI将有助提高人类生育率 NEW 快科技8月22日消息,马斯克最新在社媒上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在帮助提高人类生育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很明显,人工智能将会打败人类的大脑边缘系统。话虽如此,我预测——与直觉相反——它将‘提高’出生率!记住我的话。同时,我们也要这样编程。”一位网友评论称:“如果AI被编程为支持家庭,这是否意味着它可能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支持生育的技术?”马斯克回应称:“是的。”据日本总务省6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月1日,不计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日本人口已连续16... Read More >
202508-21 智谱今天给十四亿人发了台AI手机 好用吗 NEW 好消息,好消息!各位差友们,村里这下真的是发手机了!不过不是在手里,而是在云上。智谱今天给十四亿人发了台AI手机 好用吗当然,这事也绝对不是普普通通的云手机那么简单,不然我也没必要这样把大家给叫出来是吧。。。智谱今天给十四亿人发了台AI手机 好用吗不知道差友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我们离一个真正的 AI 助手,好像永远都差那么“最后一百米”。你让它来定个闹钟,没问题,用它来查个天气,So easy。可一但要整点复杂的操作,那人工智能就秒变成了人工智障。智谱今天给十四亿人发了台AI... Read More >
202508-21 能绕过人脸识别的AI:已经盯上了你的银行账户! 逆天,现在AI换脸骗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操作,已经越来越猖狂了。就前段时间的事情,南京那边发生了一起诈骗案。嫌疑人先是收集了195万多条别人的姓名、照片啥的,然后用AI换脸软件,绕过了某个金融支付平台的人脸识别系统,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得手一万五。能绕过人脸识别的AI:已经盯上了你的银行账户!195万多条隐私信息,最后只黑了一万五,看上去这哥们好像还挺有良心。但重点是,他试图绕过人脸识别系统的行为,最后竟然得逞了。哥几个也别掉以轻心,因为这种倒霉催的事情,你是真不知道哪天会不会让... Read More >
202508-17 中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 航天员太空出差神器 快科技8月17日消息,日前,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陈冬、王杰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据央视新闻报道,此次神二十乘组在开展工作时有了一个新的助手,就是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的“悟空AI”大模型。在神二十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的准备工作中,“悟空AI”大模型就发挥了辅助支撑作用,同时它还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专业化的支持。“悟空AI”基于国内开源模型开发,结合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需求,采用预训练和... Read More >
202508-16 美专家访华返回余震难消:美国电网如此脆弱 美中AI竞赛或已结束 这不可想象 快科技8月16日消息,据媒体综合报道,今年7月,美国投资咨询公司Tech Buzz China的创始人、专家马睿带领团队实地考察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马睿告诉媒体,尽管自己并非能源专家,但在参加诸多会议并与众多业内人士交流后,她得出了一个足以让硅谷不寒而栗的结论:在中国,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电力,已无需多言。她在社媒平台X分享见闻时提到,“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与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和电网限制的争论联系在一起。”美专家访华返回余震难消:美国电... Read More >
202508-13 在Edge浏览器里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AI的人味 Edge 最大的敌人,不是 Chrome,而是它自己。最近 AI 界的大新闻是 GPT-5 和谷歌的世界模型 Genie 3。然而,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微软悄悄把 Edge 进化成了了 AI 浏览器。上一次听到 Edge 的消息还是 IE 正式关停的时候,Edge 作为 IE 的继任者难免会被拿出来讨论,通常没有什么好话。再上一次是 Edge 加入 sidebar 功能的时候,罕见地抢了一批 Chrome 的用户。时至今日,Edge 的风评似乎没有比曾经的 IE 好到哪里去。... Read More >
202508-10 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 快科技8月1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由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我国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正式发布。据该实验室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此大模型依托其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中心,整合了累计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建造数据。该模型创新构建了“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体系。目前,该模型已在包括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在内的多项重大工程中完成验证,有效提升了隧道建造的安全性、质量、效率和绿色化水平,推... Read More >
202508-10 刚完硬件刚软件 AMD确认AI软件3倍性能提升:CUDA之敌 快科技8月9日消息,在AI市场上NVIDIA占据了95%的份额,这不仅是他们的AI显卡硬件性能强大,还得益于CUDA的软件生态更完善,毕竟16年来积累了400多万开发者,这是NVIDIA最大的护城河。AMD在AI市场上想抢占更多份额,除了明年推出性能40PFlops(4亿亿次每秒)的MI400加速卡之外,还要在软件生态上取得突破,这方面就得靠AMD的ROCm软件了,而且还是开源开放的生态。刚完硬件刚软件 AMD确认AI软件3倍性能提升:CUDA之敌今年6月份AMD官宣了最新的... Read More >
202508-08 OpenAI正式发布GPT-5模型:面向所有用户开放 更像人类专家 快科技8月8日消息,OpenAI在今天凌晨的直播中,正式发布了GPT-5模型,号称是自家最出色的模型,在编程、数学、写作、健康、视觉感知等多个领域都具备顶尖的性能。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称,GPT-5是该公司此前人工智能模型的“重大升级”,并表示“与它交流,真的就像在和任何领域的专家对话”。OpenAI正式发布GPT-5模型:面向所有用户开放 更像人类专家GPT-5今日起开始向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逐步推出,付费用户拥有更高的使用限额。Pro... Read More >
202508-08 GPT-5强势登场:一键生成网页、写作像诗人、更懂健康问题 当地时间周四(8月7日),OpenAI官方正式推出了备受外界期待的、性能更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GPT-5强势登场:一键生成网页、写作像诗人、更懂健康问题OpenAI在新闻稿中写道,GPT-5的智能性能远超公司之前的所有模型,在编码、数学、写作、健康、视觉感知等领域均拥有卓越的性能。声明补充称,GPT-5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能够识别何时快速响应,何时需要更长时间的思考以提供专家级的应答,不必由用户手动选择使用常规语言模型还是推理系统。OpenAI表示,GPT-5将面... Read More >
202508-08 免费!微软Bing图像生成器接入更强GPT-4o 快科技8月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微软近日宣布重大更新,其Bing Image Creator平台现已无缝集成OpenAI最新的图像生成模型GPT-4o,并向用户免费开放。今年早些时候,OpenAI为GPT-4o增添了图像生成能力。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再依赖DALL-E等独立模型。凭借强大的知识库和卓越的上下文理解力,GPT-4o在解析用户指令、精准还原文字描述为图像方面表现突出。免费!微软Bing图像生成器接入更强GPT-4o用户现在不仅能在Bing Image Creator中... Read More >
202508-08 日本人口降幅创记录新高 马斯克:人工智能是扭转这一局面唯一希望 不然会灭国 快科技8月8日消息,据日本总务省6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月1日,不计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日本人口已连续16年减少,总数约1.2065亿,较上年减少约90.8万,减少幅度创下196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数据显示,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1日间,日本出生人数创历史新低而死亡人数创下新高。从行政区划看,只有东京都人口有所增加,增幅也仅为0.13%。从年龄段看,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9.58%,15岁至64岁人口占比59.04%,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 Read More >
202508-07 思科确认数据泄露:黑客利用AI语音钓鱼攻破防线 快科技8月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全球网络技术巨头思科公司证实,其遭遇了一起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攻击者通过复杂的语音钓鱼(vishing)手段获取了Cisco.com的用户档案信息。思科披露,该事件于7月24日被发现。黑客通过诱骗一名公司员工,获得了对某个第三方云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访问权限。泄露信息包含用户姓名、组织名称、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及思科分配的用户ID。思科强调,用户账户密码及敏感企业内部数据未受影响。此次事件突显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危险趋势:人工智能...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