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7 波音向美国海军交付首架F/A-18超级大黄蜂Block III战斗机 NEW 去年 5 月,波音就透露将于 2020 年交付第一架 F-A18 超级大黄蜂 Block III 战斗机。近日,美国海军已完成了首架 F-A18 Super Hornet Block III 的接收工作。今年 4 月份的时候,波音还会交付另外两架。作为“服役延期”改造计划的一部分,Block III 升级可让战斗机寿命从 6000 小时,提升至 7500 飞行小时。(图自:Boeing,via New Atlas)未来几年,波音还有望让 F/A-18 超级大黄蜂的服... Read More >
202002-07 日本开造最高高达机器人:身高18米可行走 NEW 日本人对于机器人的痴迷远超其它国家,这不从今年10月开始,横滨港将举办一场为期一年的大型步行高达机器人比赛。为了庆祝这个时刻,横滨冈达工厂的目标是将标志性的RX-78-2机器人带到横滨港口的一个巨大的公共景点。这个巨大的机器人被像是移动脚手架的东西包围着,大约有25吨重,比一般的工业机器人要大得多。另外,该机器人的每只手都有2米(6.5英尺)高,手指和拇指完全铰接。由于它们将安装在旋转的手腕上,有活动的肘部和肩部,因此每只手的重量(包括所有电机、电缆和车身)需要保持在200公... Read More >
202002-07 昭和电工搞定新一代HAMR碟片:硬盘容量可达80TB NEW 大家经常埋怨希捷、西数的硬盘容量提升速度太慢,新的存储技术宣传了很多年就是不能量产,但其实很大程度上,他们也不能完全说了算,因为硬盘容量取决于单碟容量和存储密度,而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极少数企业手中,就像Intel等半导体巨头的光刻机其实都来自荷兰阿斯麦(ASML)。作为全球最大的硬盘碟片独立制造商,日本昭和电工(Showa Denko K.K./SDK)宣布,已经完成开发下一代HAMR(热辅助磁记录)存储碟片,采用了全新的磁性薄膜,晶粒尺寸也大大缩小,从而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 Read More >
202002-07 终于出手!华为起诉美国最大运营商 因12项专利被侵犯 面对不为所动的 Verizon,华为终于出手了。 华为起诉美国第一大运营商 Verizon2 月 6 日,华为在深圳宣布,已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和西区法院提起了对美国第一大通信运营商 Verizon 的专利侵权诉讼。 在这起诉讼中,华为认为 Verizon 侵犯了自身的 12 项专利;这 12 项专利并不涉及到 5G,而是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下载安全和流媒体传输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图自:AndroidPolice华为方面表示,自 2019 年 2 月以来,华... Read More >
202002-06 AMD锐龙5 4500U性能成绩曝光:较上代平均提升26% 1月的CES上,AMD发布了7nm APU,采用Zen2 CPU+Vega GPU的架构组合,首发15W低电压和45W标压产品,前者主要面向轻薄本,后者主要面向游戏本。来自乌克兰的一家网站,率先分享了Ryzen 5 4500U的性能测试数据,它搭载于宏碁Swift 3笔记本上(电池容量50.29Whr)。基本规格方面,锐龙5 4500U6核6线程,基础频率2.3GHz,加速4.0GHz,8MB三缓,6CU(384个流处理器)/1.5GHz的Vega GPU,热设计功耗15W。... Read More >
202002-04 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字变化看未来发展趋势 近日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大幅增长,令人紧张情绪加重。这说明疫情即将大爆发吗?何时将迎拐点?背后有哪些数字逻辑?确诊病例增幅迅速,亲朋好友的紧张情绪也不断加重。为了增进对公众疫情发展的了解,缓解我们对未知疫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失控局面的紧张情绪,我从数据层面做了一些基本分析。近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速扩散。据国家卫健委2月3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205例,其中湖北省就有11177例,对公众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2月2日0—24时,全国... Read More >
202002-04 武汉病毒所与复旦两篇论文: 新冠病毒SARS高度相似 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团队和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振团队今天都在Nature发表论文,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来自于蝙蝠,并与SARS具有高度相似性。来源:知社学术圈传染病:分析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对最近在中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爆发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鉴定和表征,揭示了其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的相似性。这篇分析文章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蝙蝠的证据,但是此次爆发的动物来源尚待确认。石正丽及其同事分析了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样本,其中6人为武... Read More >
202002-04 三星劲敌:售价399美元的Escobar Fold 2折叠屏智能机又来了 去年,Escobar 发布了外形和功能类似三星 Galaxy Fold、但售价从 2000 美元直降至 350 美元的 Escobar Fold 折叠屏智能机。时隔两个月,该公司又推出了售价 399 美元的第二款设备,它就是 Escobar Fold 2 。该机配备了 4.6 英寸的外屏、7.3 英寸的可折叠内屏,以及位于大屏右上角的摄像头模组。(图自:Escobar,via Cnet)Escobar Fold 2 上一共有五个摄像头:前摄位 8MP + 10MP,... Read More >
202002-04 澳科学家开发全新可穿戴技术 可在患者自由移动时测量血压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对于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始终了解其血压肯定会有所帮助。而现在澳大利亚科学家已设计出一种非侵入性新可穿戴系统。目前,测量血压的标准方法包括使用臂式血压计等。尽管它非常准确,但由于患者需要执行其他日常任务,因此无法整天佩戴它。它也只提供单独的读数,而不是连续读出。考虑到这些局限性,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科学家基于此前的研究开发了实验性的新无线设置。全新装置代替了袖带,而是结合了一个固定在胸骨上的小型连续波雷达(CWR)传感器和一个夹在左耳垂上的光电容... Read More >
202002-04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在黑暗中发电的“反太阳能电池板” 据外媒BGR报道,太阳能技术在帮助人类摆脱对地球更具破坏性的能源方面显示出了希望。它已经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从为民用住宅供电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等。然而太阳能电池板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它们无法在黑暗中发电。不过根据在《ACS Photonic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解释了他们如何构建所谓的“反太阳能电池板”。顾名思义,这种新型的“太阳能”技术有效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反。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捕获阳光并将其转换为可用于多种目的的能... Read More >
202002-04 NASA太阳探测器打破两项纪录:最快人造物体和离太阳最近物体 据外媒报道,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刚刚打破两项纪录--最快的人造物体和离太阳最近的物体。这个于2018年8月发射的太阳探测器能够承受住太阳外层大气的高温,它将帮助人类揭开隐藏在太阳内部的一些秘密。探测器的四套仪器将帮助科学家了解日冕和太阳风是如何影响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的。另外,帕克探测器在太阳周围的轨道上运行得非常非常快,并且它跟太阳的距离已经足够近到“触摸”。当地时间1月29日,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的任务控制中心称,帕克在飞掠过程中打破了自己的速度和接近炽热恒... Read More >
202002-03 Windows 10X有望下半年推出:动态壁纸功能对硬件配置提出新考验 微软目前正筹备Windows 10 X系统,它主要为折叠屏/双屏等设备打造,可能会覆盖普通PC,UI设计更动感、智能和现代化。前不久,有报道曝光了Win10X自带的首张动态壁纸,主题是天空、云彩和山体,据说可以在上午、下午、晚上、深夜呈现富有变化的景象。有外媒获悉,除了山景,Win10 X自带动态壁纸实际上还有城市风景、海洋、森林草原等。虽然它们都设定了一天中不同时段可能出现的场景,比如云彩、星星、动物、灯光等,但元素的多寡和频次与设备性能有关,看来启用动态壁纸后会比较占资源... Read More >
202002-03 大众推出全新柴油发动机:超欧6d标准 有史以来最清洁 自大众排放门之后,不少媒体推测大众会放弃柴油发动机研发转而投向纯电动动力总成研发。然而近日,大众官方发布了新款EA288 Eco柴油发动机(TDI),并称其是有史以来最清洁的柴油发动机。据了解,这款最新的EA288 Evo发动机相比老款增加了一套先进技术——Twin Dosing,发动机具有两套催化转化器(SRC),一个位于发动机顶端,一个位于发动机底部,每个催化转化器配备有单独的氨喷射系统,通过两次喷射尿素产生更多的氨,从而与更多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并转化为无害物质。大众官方... Read More >
202002-03 微软:Windows 10创造收益将继续迅猛提升 对于微软来说,Windows 10终于成为他们的一台强劲印钞机仔细观察微软最新财报中分享的数据,可以发现Windows再次成为了这家总部位于雷德蒙德的软件巨头的赚钱机器,仅个人计算部门就创造了132亿美元的收入(总收入为369亿美元)。尽管更多个人计算部门的收入仅增长了2%,但Windows OEM收入却增长了不少于18%, Windows商业产品和云服务也取得了类似的增长,本季度收入增长了25%。Windows收入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包括Windows 7终止支持,我们知道W...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