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 10月份上市 AMD Zen3处理器、RDNA2光追显卡一炮双响 NEW 在本月初的财务分析师大会上,AMD宣布了新一代CPU/GPU路线图,预计2022年推出5nm Zen4处理器,今年是7nm Zen3处理器及RDNA2显卡,之前传闻说是最快7月份,最新爆料称10月份上市。随着锐龙4000系列APU处理器在笔记本上的落地,AMD的7nm Zen2架构处理器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算是告一段落了,下一步就是Zen3架构,它是7nm Zen2的升级版。与Zen2相比,Zen3升级到了第二代7nm工艺,也就是台积电的N7P,但不会使用EUV光刻工艺,这一点... Read More >
202003-16 卡巴斯基曝光两款Android恶意软件 可控制用户Facebook账户 NEW 安全大厂卡巴斯基刚刚公布了两款危害 Android 设备的新型恶意软件,警告其可能控制用户的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账户。受感染的机器会向攻击者敞开用户社交帐户的访问权限,并被广泛应用于垃圾邮件和网络钓鱼等活动。更糟糕的是,两款恶意软件会协同工作,并逐步对用户设备展开破坏。资料图(来自:Kaspersky)第一款恶意软件会尝试在受感染的 Android 设备上取得 root 权限,使得网络犯罪分子能够提取 Facebook 的 cookie,并将之上传到受控服务器。卡巴... Read More >
202003-16 研究:癌症躲避免疫系统技术或有助消除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NEW 据外媒报道,癌症是一个狡猾的敌人,在它生长的过程中,它会利用一系列狡猾的技术来躲避免疫系统。但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复制了可以对付这种行为的策略之一并将其用于好的方面、制造出能永久防止移植组织乃至整个肢体被免疫系统排斥的新微粒。虽然通过移植器官、组织或肢体可以挽救生命,但它们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免疫系统可能会这些外来的新细胞产生排斥从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防止排异反应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用药物来抑制免疫系统,当然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害。令人惊讶的是,癌症可能... Read More >
202003-16 还原电影!《半条命2》黑客帝国Mod推出Demo版 根据外媒dsogaming的报道,一位名为“therealMooble”的Mod制作人目前正在开发《半条命2》“黑客帝国”Mod。据悉,该Mod将重现电影《黑客帝国》第一部的一些事件。目前,作者还推出了该Mod的Demo版本。据悉,《半条命2》Mod “黑客帝国” 的Demo版本展示了Neo的公寓和他前往的俱乐部场所。目前,虽然这款Mod在画面上还有一些锯齿没能处理,但是从设计上来看,《半条命2》Mod “黑客帝国”已经相当酷了。Mod作者“therealMooble”表示,... Read More >
202003-16 康佳开卖SSD!神秘主控、M.2也走SATA通道 作为传统家电大品牌,康佳也正在向半导体领域不断拓展,2018前成立半导体科技事业部,日前已量产并出货第一款嵌入式存储主控芯片KS6581A,预计自研主控全年出货量可达1亿颗。现在,康佳又正式进入了SSD固态硬盘领域,四款产品同步首发,包括M.2 2280、7mm 2.5英寸两种形态规格,具体型号分别为:K500 M.2、K520 M.2、K500 2.5英寸、K520 2.5英寸。主控具体型号未披露,芯片表面印有康佳LOGO,应该至少是康佳定制版的,比如固件有特殊设计。闪存均... Read More >
202003-16 受疫情影响 美剧《指环王》新西兰停拍 近日,众多好莱坞影视项目陷入“停拍潮”,正在新西兰北部奥克兰拍摄的剧版《指环王》也受到波及。据外媒消息,《指环王》的制片人在周日(3月15日)向所有剧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发出了一份通知邮件,称“出于对疫情的谨慎考虑,项目将从3月16日起暂停至少两周。”该通知中没有透露此次暂停后将于何时复工,只表示“将继续评估发展趋势,再给出新的建议”。据了解,亚马逊电视剧版《指环王》共有五季,首季或有20集,总投资10亿美元,超过了电影版三部曲的投资。同时也击败了《权力的游戏》(每集成本约150... Read More >
202003-15 迪士尼提前在数字平台上线《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 非常意外,迪士尼在3月15日提前在数字平台上线了《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电影。按原计划,《星战9》将于3月17日上线。外界称,迪士尼此举旨在响应官方的抗疫号召,以缓解人们呆在家中的无聊情绪。没想到,盗版商们迅速行动,火速更新了《星战9》的高清资源。正版平台如亚马逊、iTunes、Vudu上,《星战9》定价19.99美元(4K分辨率),数字租赁版3月31日上线,蓝光版同天,价格为24.99美元。遗憾的是,在国... Read More >
202003-15 空气污染不仅仅会影响你的肺 还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风险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会严重损害人体肠道细菌,增加肥胖、糖尿病、胃肠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的坦尼娅·奥尔德雷特(Tanya Alderite)教授说“我们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空气污染物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新研究将分析空气污染与2型糖尿病、体重增加和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关系。”为了调查肠道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奥尔德雷特的研究小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南加州101名年轻人的粪便样本。并查看了受试者住址附近的空气... Read More >
202003-15 神奇的H110主板:复活39年前的ISA、28年前的PCI插槽 如今主板上的扩展插槽都是清一色各种PCIe,但是你是否还记得ISA、PCI、AGP这些老古董?Spectra近日发布了一款非常另类的Intel H110主板“MS-98L9 V2.0”,LGA1151接口,支持Skylake六代、Kaby Lake七代酷睿处理器,不过它们在去年10月已经正式退役。这块绿色基调的板子采用ATX标准版型,最特殊的当属扩展插槽,除了两条PCIe x16(带宽分别为x16、x4),还有五条白色的PC、一条黑色的ISA。ISA(工业标准架构)总线诞生于... Read More >
202003-15 病急乱投医 印民众称牛尿可对抗所有病毒 3月14日,据外媒报道,随着世界各国正在努力控制冠状病毒疫情,印度民众周六在首都举行了一次聚会,并声称牛尿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新的冠状病毒的侵害。报道称,在新德里举行的名为“牛尿(gaumutra)集会”的聚会上,有数十名印度民众参加,并声称牛尿可以有效对抗所有形式的细菌(病毒),无论谁喝了牛尿,都会得到治愈和保护。在这个拥有将近14亿人口的国家里,许多人认为牛是神圣的。近年来,他们也多次表示这种牛尿是一种“长生不老药”,但有遭到众多批评人士的反驳。各国政府和科学家表示,虽然大家... Read More >
202003-13 新冠肺炎病毒到底来自哪里?英一科学家坚信来自太空 2019年10月11日,一颗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引起的火球,一名英国科学家称新冠肺炎病毒就是由这颗流星传播到地球上的。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一名英国天体生物学家称新冠肺炎病毒来自太空中的流星,病毒会随风传播,与科学界的共识大相径庭。以下为文章全文:一名英国科学家居然认为新冠肺炎病毒“宿主”是来自太空的流星,重点是,他不是民科,而是一名正牌科学家。根据他的最新观点,是盛行风把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到了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英国白金汉天体生物学中心教授钱德拉·维克拉马辛(Chandra Wi... Read More >
202003-13 喜大普奔!冠状病毒疫苗即将开始人体试验 3月12日,据外媒报道,美国最早提出COVID-19疫苗候选方案的公司之一即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这种疗法是由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开发的,该公司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了疫苗样本,为最终的试验做准备,以确定它是否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病人。起初,人们认为试验要到夏天才能开始,但随着疫情的加重,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Moderna的药物是有效果的,还是需要许多的临床试验去验证其有效性和副作用,这将花费许多时间,因此卫生官员在周四的政府听证会上提出要加快... Read More >
202003-13 《王者荣耀》新玩法“万镜觉醒”今日上线 爽快翻5倍 五个钟馗施展夺命连环钩,五个安琪拉360°无死角扫射,五个关羽在峡谷策马奔腾……这酸爽的体验,想想都刺激~《王者荣耀》3月13日更新后,全新限时活动玩法“万镜觉醒”将在正式服上线,觉醒×克隆,战斗快感激增5倍,召唤师们准备好了吗?玩法开放时间:3月13日更新后-3月16日,3月20日-3月23日此前开放的“觉醒之战”玩法,最大趣味点就在于英雄强化后带来的畅爽战斗体验。这次官方尝试将觉醒与克隆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玩法的趣味和紧张感,战斗体验全面升级。“万镜觉醒”将采用随机+克隆... Read More >
202003-13 确诊病例破千、联赛相继停赛:美国民众恐慌性抢购卫生纸等商品 美国疫情正在迅速爆发,不过他们目前却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这也引起了该国民众的担忧。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截至美东时间3月10日23时,全美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0例,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测,实际人数可能要比这个更多。疫情让美国居民开始恐慌性抢购,如果最近几天去过美国当地的百货商店,人们可能会注意到在一些货架上无法在找到卫生纸和Clorox湿巾等商品。导致这些商品售罄的原因是由于一些民众对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报道感到恐慌。而最近美国的疫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