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6 诸葛亮去了蜀国,为何诸葛瑾却投靠了东吴呢?(干货分享) NEW 诸葛瑾我们都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哥哥,也是东吴的开国元老,他在东吴也深受孙权的重用。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就成为了大将军。 那么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去了蜀国,而诸葛瑾却去了东吴呢?其原因有两点。1、避难 诸葛瑾并非是主动投奔东吴的而是去东吴避难的,这却让诸葛瑾为东吴效力提供了机会。诸葛瑾为什么避难? 因为东汉末年军阀在中原混战,而此时诸葛瑾正好在洛阳,而且他的母亲已去世了,所以他的生活受到威胁,因此诸葛瑾就想到没有战乱的江南去避难。 诸葛瑾是一位书生,也没有什么... Read More >
202405-16 宇文化及为什么不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想到) NEW 很多人不理解,宇文化及为什么不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是选择了杀掉隋炀帝?其实从内因来说,宇文化及简单粗暴,政治水平太低,不懂得利用政治资源。从外因来说,隋末与东汉末年形势有异,“挟”着隋炀帝,也不足以“令诸侯”。 宇文化及是个官二代、富二代。他的父亲宇文述,是隋朝的许国公——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宇文述和李渊爵位相当。宇文化及从小就倚仗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不遵法度。其为人贪婪骄横,凶残阴险,被长安百姓称为“轻薄公子”。 偏偏这么个货,跟当太子的杨广交好,在... Read More >
202405-16 陈平为什么被称为毒士?他的一生有哪些争议?(一看就会) NEW 陈平, 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史记》称之为陈丞相,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西汉开国过程当中,最著名的一位功臣,陈平一直被后世称之为‘毒士’。所谓毒士,就是指这个人虽然对西汉有功,但他所定下的计策,却太过阴险毒辣,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而且,陈平这个人,个人品性不太好,在后世史书上更是饱受争议。 历史上擅长使阴谋诡计的谋臣很多,但像陈平这么狠的,恐怕就屈指可数了。 ... Read More >
202405-16 曹参除了饮酒作乐别的什么都不做,为何能受到推崇?(原创) 曹参(?—公元前189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参之所以千古留名,主要是因为他比较有自知之明。不懂的事情不去瞎管,也不会为了表现自己而瞎折腾。这种能够摆清位置,并且审时度势的智慧,才是后人最推崇的。 曹参生于战国末期,到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曹参也逐渐成年,于是便在沛县家乡,做了一份类似于监狱长之类的工作。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秦... Read More >
202405-16 萧何的影响力有多大?为什么说没有他就没有汉朝?(这样也行?) 萧何,沛郡丰邑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 ”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真实的萧何,绝对是一代传奇名相。他的存在,至少深刻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如果把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宰相,按照影响力排顺序的话,萧何绝对能排进前三! 如果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简单捋一下萧何的人生。 萧何生年不详,据史学家推测,萧何应该生于战国末期,属于楚国人。按照史书记载,萧何应该是春秋时期宋国王族的后人。但这个事因为年代实在太过久远,到底是不... Read More >
202405-16 吕雉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但她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难以置信)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吕雉的一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吕雉少女时代嫁给了一个混混,后来这个混混起兵造反,吕雉从此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还曾被丈夫的敌人俘虏。好不容易被救了回来,丈夫却另有新欢。等到丈夫做了皇帝之后,又时刻担心自己... Read More >
202405-16 曹操为什么盗墓?他为何被奉为盗墓祖师爷?(墙裂推荐)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之所以被称之为‘盗墓贼’的祖师爷,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曹操当年曾大规模盗墓,通过盗墓的方式,得到了大量的钱财,继而养活了庞大的军队,成为了一代霸主。为了盗墓,曹操甚至还专门在军队当中,甚至还专门设置了一种叫做‘摸金校尉’的官职。现代很多盗墓探险类的网络小... Read More >
202405-16 范增一向主张杀刘邦,为何项羽还信了陈平的离间计?(新鲜出炉)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亚父”范增向来主张杀刘邦。 鸿门宴开始前,范增主张击杀刘邦。鸿门宴席上,范增又指使范增舞剑,意在借机刺杀刘邦。荥阳对峙,刘邦力有不逮而求和时,范增主张趁热打铁,趁机干掉刘邦。 范增已这么努力地表现他对刘邦的不友好了,为何陈平一使离间计,项羽就相信了范增勾结刘邦的鬼话,对范增进行夺权了? 一般人都把陈平离间计的成功归于项... Read More >
202405-16 曹操献刀刺杀董卓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燃爆了) 还不知道:曹操献七星宝刀刺杀董卓是真的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演义当中有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比如说关羽温酒斩华雄,赵云大闹长坂坡,曹操献七星宝刀刺杀董卓等等,而其实三国演义当中曹操刺杀董卓一事乃罗贯中老先生虚构,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提到过曹操刺杀董卓,那么这件事情的真实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样呢?当时金城郡人边章跟韩遂杀害刺史后意图谋反,聚集了十多万人,势力庞大,天下都因此骚动不安,而朝廷也急忙征召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当时汉灵帝正巧一命... Read More >
202405-16 范增曾献上五大奇计,为何都存在隐患?(墙裂推荐)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说范增「素居家、好奇计」,《汉书》说范增「素好奇计」,两部史书都说范增是「好」而非「善」,即范增只是「喜好」奇计,而非「擅长」奇计,一字之差,便可知,范增绝非张良、韩信、陈平那样屡出奇计的奇人异士,而是像郦食其、陈馀、陆贾、刘敬、蒯通一样的饱学之士。 尽管范增只是「喜好」而非「擅长」奇计,在反秦和抗汉这两个问题上,范... Read More >
202405-16 项羽和项梁举兵初期,为什么没有立刻打出反秦旗号?(没想到)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个反秦斗士,项羽的祖父项燕和叔父项梁都死于秦将手里,项羽和秦国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但事实是,项羽和叔父项梁举兵反秦之初,并没有像刘邦那样,立刻打出反秦的旗号,反倒是借用秦国会稽太守的旗号攻城略地,直到... Read More >
202405-16 张良用大铁锤砸中车辇,为何被刺杀的秦始皇安然无恙?(燃爆了)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先后给韩国五任君王做过相国,故而张良家族“是五世相韩”,为了报答韩国君王的知遇之恩,张良在韩国国破之时“弟死不葬”,散尽家财,以求刺客刺杀秦王,当时的秦王是秦王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张良在淮阳见到一大力士,非常勇猛,便为大力士打造了一支重达... Read More >
202405-16 古代将军真的能以一敌百吗 将军对战普通士兵真的像砍瓜切菜吗(墙裂推荐) 真实的古代将军实力如何,与普通士兵对抗,是否真的能以一敌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之将军,或领兵十万,或带甲百万,正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将军的稀有度,显然要比士兵高出很多,自古以来,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多是从战阵之中磨炼而来,才能冲杀阵前,取得最终胜利。 那么,古代的将军,如果与普通士兵对战,真的能做到砍瓜切菜一般,以一敌百吗? 古代将军的、儒之分古代将军,给人的感觉都是如程咬金一般的猛人,其实在古代的许多将军中,有很大一... Read More >
202405-16 古代打仗双方将军真的会单挑吗 将军被杀是不是就群龙无首了(万万没想到) 还不知道:古代两军交战,将军真会在阵前单挑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两军交战,将军真的会像影视剧中那样,先单挑一场吗?如果有一方将军被斩了,大军岂不是群龙无首?这仗还要怎么打嘛!所以古代打仗到底会不会斗将呢?《三国演义》中打仗,大将单挑几乎是必演戏码,像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都是因斗将而流传的美谈。演义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真实的历史中,我们似乎很少听到类似的单挑故事。但阵前单挑斗将确实存在,古代把这种行为叫做致师。《周礼》记载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