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9 NASA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新的谜团 NEW 据外媒CNET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Voyager 1 &Voyager 2 )探测器于1977年发射升空,在过去的42 年中,它们一直在太空旅行,揭示了太阳系的秘密。在所有这些时间里,它们发回了关于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大量数据。这两个探测器时目前唯一两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于2012年出发,而去年11月,旅行者2号也完成了此壮举。“这确实是一段美妙的旅程,”旅行者号任务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新论文的作者 Ed Stone在新闻发... Read More >
202001-29 星际穿越了一年,旅行者2号经历了些啥? NEW 当我们用力将空气吹入气球时,气球便在气球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向外膨胀。而当我们吹好气球、将口扎紧时,气球内外压强的平衡使得气球总能保持圆滚滚的形状。在太空之中,太阳也用太阳风体吹起了这样一个“气球”,而星际物质的存在则使得这个“气球”拥有了特别的大小与形状,科学家们将这个气球称为“日球层”。而太阳风与星际物质相交会的地方,则被称为“日球层顶”。来自太阳系内部的飞行器,一旦越过日球层顶,就脱离了太阳风所能影响的空间范围,进入了“星际穿越”的新旅程中。日球层大致结构示意图,图中He... Read More >
202001-29 旅行者2号进入星际空间 下一步是什么? NEW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旅行者2号探测器已经达到了探索太阳系之旅的一大关键里程碑,进入了行星际空间,但无论是接下来的旅程还是科学任务,旅行者2号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本月10日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年会上,科学家与工程师们表示,虽然旅行者二号跨越边界令他们非常兴奋,但旅行者2号和它的“孪生姐妹”旅行者1号的生命力依然顽强。这张概念图显示了旅行者1号和2号的所在位置。NASA于12月10日宣布,旅行者2号已经和旅行者1号“团聚”,同样进入了星际空间。两艘探测器... Read More >
202001-25 实验室培育的蛇器官可以产生真实毒液 据外媒报道,尽管蛇毒通常对人体有着相当恶劣的影响,但它也被用于生产能够挽救生命的抗蛇毒血清以及其他各种药物。随着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培育出微型分泌毒液的腺体,这种毒液可能很快就能更加容易地获取到。目前,蛇毒是在特殊的养殖场里从蛇的毒牙里“挤出”来的--这些蛇被迫咬下收集容器。这个过程不仅对技术人员来说是困难和危险的,而且为了获得可用的毒液他们还需要多次这样的操作。作为一项国际合作的一部分,荷兰乌得勒支大学三名博士生研究了另一种选择--培育能产生毒液的腺体的微型版本,这样一来,大... Read More >
202001-20 两颗恒星将在未来相撞:夜空中最明亮的存在 科学家们预测,银河系中的两颗恒星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相撞,由此产生的爆炸一时间将成为夜空中最明亮的存在。科学家还不确定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时间,但估计将会在本世纪末。V Sagittae是射手座中一对黯淡的双星,距地球约7800光年。该双星系统自1890年以来,亮度便一直在规律性地增加,说明这两颗恒星正在越靠越近,并且其中一颗恒星正在夺取另一颗恒星的物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计算,预测了这两颗恒星可能相撞的年份,结果是2083年,前后可能浮动16年时间。“在连续几周... Read More >
202001-19 将太阳系一分为二的“守门员”并非木星 距太阳更近的岩石行星与在外太阳系的气态行星由不同物质组成。因为数十亿年前,“婴儿”太阳系被一位宇宙“守门员”一分为二,阻止了太阳系内外物质混合。此前有理论认为,木星客串了“守门员”角色。但一项新研究指出,木星或不足以担此重任,该“守门员”是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环,处于目前木星轨道内,只是如今几乎空无一物。20年前,化学家意识到,行星基本组成单元(星子或更小的“卵石”)的成分随行星与太阳距离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与构成“陆地”行星(如地球)的卵石相比,气态行星(如木星)的卵石富含更多... Read More >
202001-19 肥皂水明明是透明的,为什么变泡泡就成了彩色的呢? 吹肥皂泡可能是很多人童年时玩过的游戏。五彩缤纷的泡泡在空中飘荡,泡泡上还会倒映出彩色的树木房屋,就像童话里的场景一般。可是,肥皂泡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一样的绚丽色彩,还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呢? 而你有没有注意过,当肥皂泡的色彩渐渐褪去变成灰黑色的时候,就快要破裂了呢?图片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by Brocken Inaglory)而这些,其实都源于一种叫“薄膜干涉”的光学现象。我们通常用洗涤剂(洗洁精、洗衣粉等等)以一定的比例兑水来吹... Read More >
202001-19 银河系中心黑洞正在扭曲合并恒星 孕育神秘新天体 天文学家称,银河系中的黑洞正在扭曲和合并恒星,形成一种奇特新天体。像多数大型星系一样,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人马星座,这个黑洞被称为“人马座A*(或者Sgr A*)”,它不断向黑洞内部牵引恒星、灰尘和其他物质,形成一个恒星密集区,其密度是银河系其他区域的10亿倍。有时,距离黑洞最近的恒星必须争夺空间,这种竞争变成一种奇怪而暴力的“婚姻模式”。发表在1月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天文学家描述了环绕银河系中心黑洞旋转的6个神秘天体,它们体积是地球... Read More >
202001-16 太阳系发现“宇宙闸门”:空旷空间阻止系内外物质混合 与太阳系以外的气态巨行星相比,离太阳最近的岩态行星由非常不同的物质组成。这可能是因为在数十亿年前,太阳系曾被一道“宇宙闸门”一分为二,正是这道闸门阻止了太阳系内外的物质混合。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道“闸门”其实是一圈尘埃和气体,更像是一圈围栏,研究作者将其称为“大分水岭”(Great Divide)。现在,这道闸门位于木星轨道之内,基本上是空旷的空间。大约20年前,化学家们意识到,根据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不同,其基础组成部分——微行星或更小的太空岩石——的成分差别很大。构成外围类木... Read More >
202001-16 看不见的外星人?地球也许存在着我们未知的生命形式 我们很容易辨别什么是生命,它们会移动、生长、进食、排泄和繁殖。在生物学上,认识生命也很简单,研究人员经常使用缩写“MRSGREN”来描述它们,代表着运动(movement)、呼吸(respiration)、敏感性(sensitivity)、生长(growth)、繁殖(reproduction)、排泄(excretion)和营养(nutrition)。但我们当中可能生活着一些无法被发现的外星生命形式。这有可能吗?虽然生命很容易被认知,但对其进行定义却是出了名的困难。科学家和哲学... Read More >
202001-16 生命摇篮 两颗“超级地球”被发现:均处于宜居带内 近日,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又在茫茫星海之中发现了两颗“超级地球”——GJ180d和GJ229Ac。GJ180d和GJ229Ac离我们不远,距我们的太阳分别仅有19光年和40光年,两者的质量分别是地球的7.5倍和7.9倍,公转一周分别需要106天和122天。两颗“超级地球”围绕小型红矮星和褐矮星旋转,相较太阳,红矮星更小、更常见也更凉爽,周围行星的轨道也更接近红矮星,并且依然处于宜居带之内;而褐矮星则是一种“失败的恒星”,构成类似恒星,但质量没达到0.08倍太阳质量,不足以在核... Read More >
202001-15 弓形虫会感染小鼠并展开“精神控制”?新研究有不同的看法 针对弓形虫的早期研究,发现其能够对小鼠大脑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使之不那么焦虑、且好奇心大增。在小鼠更易被猫捕获的情况下,猫才会更多地感染上弓形虫。作为地球上最多产的寄生虫之一,弓形虫几乎可以感染任何温血动物。此外有科学家认为,它或许已经感染了超过 30 亿人,只是基本上没有显露出危害。弓形虫生命周期(图自:CDC,via Cnet)弓形虫与疟原虫同属一类“杰出”的单细胞生物,因其能够改变啮齿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方式而被熟知。长期以来,公众和研究人员一直对它的作用方式感... Read More >
202001-15 研究:生命力超强的缓步动物对气候变化的耐受度没想象中那么高 据外媒报道,众所周知,缓步动物(水熊虫)是地球上最顽强的动物之一,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缓步动物是为数不多的在地球五次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动物之一,它们能够忍受极端的高温、寒冷、辐射、压力以及缺乏食物、水和氧气的生存条件。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们把自己的身体压得很紧,实际上这种做法重新安排了它们的内部器官并由此进入一种称为隐生(cryptobiosis)的状态。这种功能就像冬眠,它能保护动物免受危险环境带来的影响,当... Read More >
202001-14 如果人类突然从地球上消失的话,只有这三样东西证明我们存在过 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是没有什么物种可以一直存在着的,我们人类也仅仅诞生了500多万年,在人类还没诞生之前,这个地球是有其他生物主宰着的,但随着生态环境演变,很多生物都已经灭绝了,即使强大的恐龙也早早消失,那有人就好奇了,如果哪一天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了的话,那什么东西才能证明我们存在过呢?首先第一样东西就是人类的化石了,大家都知道我们之所以知道远古时代存在过什么生物,靠的就是研究动物的化石,同理人类消失了的话,那化石也将是未来新的智慧生物研究我们重要依据,让地球新的主宰知道我们人类...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