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 先天跑路圣体!日本一只鹦鹉自己坐着火车离家出走了 NEW 最近日本一只鹦鹉离家出走的故事感觉都能拍成电影了,因为它跑路的路线很特别,直接坐火车走的。听说过没素质的鹦鹉会用脏话骂人,但自己坐火车跑路倒是真少见,有一种「你给我打车滚」这句话具象化的感觉。网友@sally075am的鹦鹉显然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存在,抓住家里门窗大开的机会,开启飞行模式,说走就走。鹦鹉主人很快就在网上发布了寻鸟启事,走失的应该是一只桃脸爱情鸟,全身绿色,不过脸是桃红色,特征很明显。它在京都市走失,失主当时已经向警方、动物保护中心等机构求助,自己也在外面搜索了... Read More >
202408-18 打1400公里顺风车逃单2800元车费后续 乘客转钱后已被行拘 NEW 快科技8月18日消息,近日,“男子打1400公里顺风车到地逃单2800元车费跑路”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据报道,蔡某通过手机在“哈啰”平台下单搭乘刘先生的哈啰顺风车从北京市大兴区至慈利县,平台约定车费价格为2263.6元,另有600元高速费。 没想到,蔡某发现刘先生未在平台点击确认上车后,竟偷偷取消了订单,到达目的地后逃单消失,事后,刘先生选择报警求助。慈利县当地警方介入调查,经询问,违法行为人蔡某如实交代了其通过手机在“哈啰”平台下单,搭乘刘先生的顺风车从北京市大兴区至慈利... Read More >
202408-18 问界M7新车开到海滩结果被淹 车主:保险公司拒赔 NEW 快科技8月18日消息,有博主分享了一段问界M7被海水涨潮淹没的事故视频。视频中,一辆未上牌的问界新M7被开到了海滩上游玩,但没想到的是,车辆竟然陷在了海滩里。最终,这辆问界M7被涨潮的海水淹没,海水已经淹到尾门位置,新车直接变成泡海车。(视频点此观看)后续,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详细介绍了车辆被淹的始末。车主称,车不是开进去的,是停放在海滩上涨潮被淹,他是内陆人,以前没有见识过大海的威力,对潮起潮落以及涨潮之快,涨潮之后沙子如此松软的情况完全不了解不懂。车辆被淹后,他觉得人寿保... Read More >
202408-17 男子一小时11次连续抛烟头引燃楼下车辆:情节严重可重判! 8月16日消息,高空抛物屡禁不止,情节严重可判重刑!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3月20日晚上11点多,杭州上城区某小区一居民楼下突然起火,视频显示,从22点到23点半这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楼内一名住在12楼的住户竟然连续11次高空抛下未熄灭的烟头。这些烟头四处飘落。23时34分,停放在一楼公共区域的三轮车被掉落的烟蒂引燃,伴随着滚滚浓烟,火越烧越大,所幸,火势很快被发现并被及时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更大财产损失。 通过高空抛物记录视频显示,调查人员锁定了抛出烟头的房间,找到了... Read More >
202408-17 网友拍到西湖边妖气冲天!家释疑:是蚊子在交配 快科技8月17日消息,日前有网友在杭州西湖边上拍到了非常奇特的一景:树上冒出一缕缕的“黑烟”,近距离观看发现是很多虫子在飞。针对这种现象,浙大昆虫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讲解释疑,表示这是大量摇蚊成虫在群舞交配,而且群舞后它们很快都会死亡。 资料显示,摇蚊是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 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 其数量占底栖无脊椎动物总数的一半以上。摇蚊幼虫可作为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特别是在鳝苗、蟹苗的培育及稚鳖的饲养,同时这种昆虫可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 Read More >
202408-16 月球上有什么?前美高层爆登月隐瞒的真相,宇航员看到金字塔建筑 2015年的时候,一位已经有九十岁高龄的美国老人爆料,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美国有一个秘密科研组织,里面都是天才级别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当然,美国老人也是组织的重要成员,他们在里面学到了很多超前的科技,接收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甚至看到了,NASA登月时发现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神秘,这位美国老人的名字叫做威廉·汤普金斯,他在晚年写了一本书《外星人选中的科学家---公布外星的机密工作》,虽然看起来很无厘头,但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不是作家,书中还涉及... Read More >
202408-16 男生搭飞机跨省上班9点准时打卡 网友:还没到工位就累了 8月1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一男子用视频记录了他搭飞机从福州到上海跨省上班的通勤过程。当事人表示,早上四点半起床,九点刚好到公司,一周一次这样的通勤时间。网友们看后纷纷留言:还没到工位就已经开始累了。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有不少跨城通勤的故事登上网络热搜,这些游走在双城之间的人们被称为“钟摆族”,他们从清晨开始,通过高铁/飞机+地铁+单车的组合出行方式,准时踩点打卡。这是多数需要跨城通勤的上班族的真实写照,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无比熟悉的生活日常。说到跨城通勤,有网友可能会觉得比较... Read More >
202408-16 3米长巨蟒潜入农民鸡舍吞食一只鸭子 吃饱后休息被一招生擒 快科技8月16日消息,据玉林消防部门的消息,最近在广西玉林陆川县温泉镇洞心村发生了一起蟒蛇侵扰事件。一位村民在自家鸡舍发现了一条蟒蛇,并且它已经吞食了一只鸭子。由于担心蟒蛇会攻击人类,该村民迅速报警请求援助。据了解,事发8月11日上午,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响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处理,它当时正蜷缩在鸡舍的一个角落里。现场指挥官了解了情况后,迅速制定了捕捉计划。四名穿戴好安全装备的消防救援人员,找准时机利用捕蛇工具迅速夹住了蟒蛇的头部。同时,另外两名消防人员将蟒蛇小心抱出并放... Read More >
202408-15 女网红狗头萝莉上海卖煎饼太火爆!女子自称长得好看不想排队 快科技8月1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女网红“狗头萝莉”日前来到上海摆摊卖煎饼,引来众多粉丝和路人的排队打卡购买。由于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一女子便选择上前插队,随后于多人产生争执。该女子在被指责时称“我长得这么好看,我不想排队”,女子还让周围人向她道歉,理由是他们的行为对她的面子造成损失。据了解,去年2月,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狗头萝莉”轻生事件引起全网关注,好在最后被网友报警后找到。她曾在视频里自述,她童年遭遇不幸,成名后还遭网暴,并被起诉判赔600万元。“狗头萝莉”表示,自己... Read More >
202408-15 误将油门当刹车 别克撞墙上演90度倒立秀 实习贴纸亮了 快科技8月15日消息,新手司机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当车辆不前进加油时,应将脚放在刹车上方,养成“备刹车”的习惯。8月1日,在浙江温州瓯海区白云山的山路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撞击声。仅仅几秒钟后,一辆别克小轿车就翻滚过来,底朝天地躺在地上。事发时,这辆小车正在山路的一个转弯处行驶。驾驶员由于一时紧张,操作失误,将油门误当作刹车,导致车辆瞬间失控。随着一声巨响,车辆冲向墙体,就像靠墙站立一样,直接上了墙。当车辆接近90度的最高点时,开始向后倾倒并翻车。事故造成车身严重变形,零... Read More >
202408-13 20岁雄性大熊猫彤彤死亡:突发疾病、呼吸衰竭 快科技8月13日消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今日宣布,雄性大熊猫“彤彤”在2024年6月12日早上突发疾病死亡。据介绍,“彤彤”于2004年8月30日出生于熊猫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死亡时未满20整岁。“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撰文称:大熊猫“彤彤”的突然离世让我们难以接受,一直以来,“彤彤”健康状况良好,特别是近期采食、活动一直很好,体重正常,被毛光亮。通报指出,6月11日夜间,饲养员观察其精神、食欲、活动,均是正常,然而第二天一早突然死亡。6月12日下午,熊猫中心兽医专... Read More >
202408-13 狗子放火把家烧了!不看监控屋主这辈子都找不到纵火犯 狗子拆家都听说过,但你听过狗子放火吗?乍一听还以为是狗子为了更高效地拆家,但仔细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只狗子在拆家的时候顺便把房子点着了,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火灾,这件事如果没有监控,估计房主一辈子都想不到这火是从哪来的。从监控中可以看到,当时家里有两狗一猫,猫和其中一只狗都在趴着休息。但是另外一只狗偷感很重,嘴里还叼着什么东西:仔细一看,破案了,哥们找到了一个充电宝。给狗子一个磨牙的机会,它能把房子磨没了。狗子一点不客气,也不管这东西对主人还有没有用,找了一个... Read More >
202408-13 大脑居然要20分钟才能知道胃已经饱了 我们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很大一部分是由激素控制的,主要包括两种——生长激素释放肽(一种由肠道产生的刺激食欲的激素)和瘦素(一种由人体白色脂肪细胞释放的抑制食欲的激素)。其中主要波动的是生长激素释放肽,无论是进食,还是禁食,瘦素水平都保持相当稳定。大脑主要就是通过感受生长激素释放肽的波动提醒你是否需要继续吃东西。身体激素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它需要时间,所以即便你已经吃下身体所需的食物,但大脑依然不会立刻反应过来。这个时间通常被认为是20分钟,不过因人而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脑控制... Read More >
202408-12 生物监狱?3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贝加尔湖 80%物种独一无二 在某乎上有一个非常火的话题,有人提问,能不能在中国西北人工挖一个贝加尔湖,蓄水来解决西北的缺水问题。很多人对贝加尔湖不了解,它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北海,面积达到3.15万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它是一个长条形的湖,但你依然看不到对岸,所以有了北海之称。不过,它位于西伯利亚的南部,中国除了唐朝和蒙元时期短暂拥有过之外,其它时期它都不属于中国。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五大湖之一的苏必利尔湖,但是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湖就是贝加尔湖,地表22-23%的液态淡水都在这个湖里,北美五大湖储水的...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