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诸吕行动后,为何吕雉的外孙女张氏逃过一劫?(干货分享) NEW 汉高后吕雉薨逝之后,发生了震惊的诛诸吕行动。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诛诸吕行动之后,吕后的外孙女张氏竟然好端端地活了下来,一直活到正常死亡。而吕后的妹妹吕媭、外甥樊伉等人却没有幸免于难。 为什么跟吕后亲缘更亲近的外孙女啥事都没有,跟吕后亲缘关系更远的外甥却被诛杀掉了。其实,仔细观察诛诸吕行动可知,诛诸吕行动中的诸吕,是不包括吕后及吕后直系亲属的,吕后、吕后父亲吕公、吕后儿子刘盈、吕后女儿鲁元公主等人的历史评价并未受到影响。 为什... Read More >
202405-13 桓魋为何要直接派大队人马去杀死孔子及其弟子?(快来看) NEW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游列国时,孔子在祖籍宋国为什么遭遇了“杀身之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很多诸侯国的实权都被大夫控制,宋国也不例外。当时宋国的专权大夫名叫桓魋,他的家族是宋桓公之后,高贵的血统与权势的显赫让桓魋... Read More >
202405-13 韩信功成名就后,为何不杀了当初羞辱他的屠夫?(深度揭秘) NEW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信早年在家乡淮阴的时候,被淮阴的一个屠夫给羞辱了。 屠夫指着他说,虽然他韩信生得高大,而且喜好佩剑,但他韩信其实很胆怯。如果韩信想要证明自己不胆怯,就拔剑出来,刺屠夫,若是证明不了,那就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去吧。韩信最后选择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去,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 多年之... Read More >
202405-13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中宗后,为何立李重茂为帝?(硬核推荐)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记载:“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甲申,乃发丧。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皇太子即皇帝位,以睿宗参谋政事,大赦,改元曰唐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中宗后,为何立李重茂为帝? 李重茂,即唐殇帝,唐朝第六位皇帝,唐中宗李显的第四子,于神龙元年被封为温王,后在景龙四年被韦皇后立为皇帝。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疑问,那就是李重茂仅仅只是唐中宗李显的第四子,为何就能越过其他三位兄长被韦皇后立为皇帝?首先,... Read More >
202405-13 刘邦为何做出与秦始皇相反的选择?他为何分封子弟为王?(墙裂推荐)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丞相王绾等人建言,燕、齐、荆等地离关中太远,不如封一些子弟为王,用以震慑当地的百姓。 秦始皇把王绾的建言下发给群臣讨论,大家都觉得是个好建议,唯独廷尉李斯表示反对,李斯认为,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很多子弟,但几代之后,这些分封的子弟就与周王室日渐疏远,甚至与周王室不再一心,像... Read More >
202405-13 从击败刘备到赤壁之战,曹操大概投入了多少兵力?(居然可以这样)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真实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刘备、孙权共投入了多少兵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是“赤壁之战”的参战方中投入兵力最少的,因此也是史书记载最清楚、学界争议最小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在“赤壁之战”时的主力军队大概有两万人,分别是刘琦的一万江夏守军和关羽的一万水军,另外还有些零散军队,总兵力大约在两万数千左右。孙权在... Read More >
202405-13 刘邦亲征归来,为什么临幸了张敖的美人?(墙裂推荐)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八年,刘邦亲征韩王信余党归来,途中,路过赵国,便在赵国小住。在赵国小住的那段时间里,刘邦临幸了赵王张敖的美人。 美人,在秦汉的语境中,不是“美丽女人”的意思,而是帝王嫔妃的一个等级,是帝王众多侧室的一种,侧室是妻的一种,地位远低于正妻。 也就是说,刘邦临幸了赵王张敖的某一个媳妇,而张敖的正妻是... Read More >
202405-13 为什么说夷陵之战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真没想到)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汉与东吴的“夷陵之战”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章武元年(221年),爆发了汉末三国时代三大决战的最后一场大战——夷陵之战。章武二年(222年),陆逊统率的吴军利用火攻大败刘备统率的蜀汉军,取得了夷陵之战的完胜。全军覆没的蜀汉从此元气大伤,刘备也在几个月后病逝于白帝。 由于与官... Read More >
202405-13 曾被严厉打击的匈奴,为何能卷土重来并造成白登之围?(不要告诉别人)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蒙恬是秦始皇时的名将,在秦始皇的任命和支持下,蒙恬北击匈奴,把匈奴人打得一败涂地,迫使匈奴人不得不远遁。 秦二世胡亥袭号为帝,蒙恬因是胡亥“老师”赵高的对手,而被迫害致死。蒙恬死后十年,汉代秦而立,汉高祖刘邦再次北击匈奴,结果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白登之围。”为何短短十年间,那个曾被蒙恬打得一败涂地满地找牙的匈奴,就卷土重来了,就搞了令... Read More >
202405-13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为何没有让诸葛亮当汉中国相?(深度揭秘)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当上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么没有给第一重臣诸葛亮升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正式进位汉中王,实现“跨有荆益”的蜀汉集团进入了历史的巅峰时期,大部分官员也都加官进爵。但奇怪的是,作为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整个战略计划的制定者,诸葛亮的官位在刘备成为汉中王后却没有提升。 要知道自从出山以... Read More >
202405-13 探索历史上真实的松锦之战,明军为何全军覆没?(全程干货) 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和清朝的这场主力决战,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松锦之战’。松锦之战当中,明军之所以最终会全军覆没,原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明军被切断了补给,所以才会被清军打败。当然,历史上真实的松锦之战,其实极为复杂,而且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在这期间,不但战场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Read More >
202405-13 刘备只“借”了南郡,为何给了孙权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一篇读懂)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只“借”了一个南郡的刘备为什么后来要还给孙权三个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末三国的蜀汉可以说是“成也荆州,败也荆州”,刘备以荆州为基础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政权,但也因为荆州让蜀汉走向衰落。荆州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蜀汉与东吴围绕荆州展开的一系列争斗,其中的代表历史事件就是“借荆州”。 不过在建... Read More >
202405-13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是如何做到的?(学到了)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是如何做到的?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前154年,已经和平了很多年的西汉王朝,突然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忽然以晁错鼓动皇帝削藩,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直接要杀向长安。 因为这场叛乱当中,一共有七个国家参与,所以后来便被称之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爆发后,当时在位的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大将,火速率军出击。有意思的是,这场在历史上名声极大的叛乱,其实仅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之后,就被彻底镇压了... Read More >
202405-13 从东吴与蜀汉达成的盟约文书来看,诸葛亮的地位如何?(怎么可以错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汉与东吴的盟约是如何表现诸葛亮是蜀汉实际执政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的蜀汉虽然名义上只有两个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但实际上则是有三个掌握最高权力的当家人:汉昭烈帝刘备、诸葛武侯、刘禅。诸葛亮是蜀汉实际当家人在当时就不是什么秘密,蜀汉与东吴订立的盟约就体现了这一点。黄武元年(2...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