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按照曹操的作风,为什么没有将貂蝉纳入自己的房中?(干货满满) NEW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布死后,曹操为何不敢独占貂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然而貂蝉跟着吕布之后,虽被吕布百般疼爱,但仍没有好下场。 吕布逃离长安后,小说对于... Read More >
202405-19 邙山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李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越早知道越好) NEW 邙山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李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密之所以会败给王世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过于自负,决策不当。再加上失去人心,部下多次叛逃,才导致了最后失败的结果。 李密本是一个文才武略,气度不凡的将才,为什么会在一个曾经的手下败将,王世充这里吃了亏呢?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隋末唐初,群雄割据,李密在瓦岗军内的摸爬滚打,开始说起。 隋朝末年,战火不断,群雄割据,李密原本是反隋大将杨玄感的部下,后来杨玄感兵败... Read More >
202405-19 既然姜维的能力比邓艾更强,为何打仗却总输给邓艾?(一篇读懂) NEW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姜维的智谋连诸葛亮都惊叹,但为何他打仗总输给邓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关于“姜维带兵打仗总输给邓艾”的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诚然,姜维带兵,确实曾输给过邓艾,但总体而来,姜维的北伐是胜多败少!就综合能力来看,姜维一点也不输于邓艾,甚至于说,他比邓艾更加厉害! 在军事能力方面,姜维比邓艾略强!当时的... Read More >
202405-19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硬核推荐)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邦、项羽大军攻入咸阳之后,自然就到了诸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虽然在此之前,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但是做当时天下最强的一路诸侯的项羽,自然不能让刘邦做这个关中王。 因此,在项羽攻破函谷关的时候,项羽便摆鸿门宴,欲杀刘邦。幸亏张良和项羽的叔叔项伯认识。张良在... Read More >
202405-19 为何说关羽将荀正斩于马下,让刘备付出了惨重代价?(新鲜出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一生斩杀18员大将,唯独杀此人害惨刘备,还改变了历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羽关二爷,配上一把青龙偃月刀,胯下一匹赤兔马,一生杀伐果断,勇武无双,是《三国演义》中的大将杀手,共十八个“有名字”的将领被他斩落,人数甚至更胜战神吕布,更让人敬佩的是,关羽的打法几乎不用小手段或肮脏手法,也因此他的武功与战斗... Read More >
202405-19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是如何爆发的?(这都可以)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七国之乱”作为西汉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的宗室内乱,其诱因虽然是汉景帝采纳《削藩策》大举削藩,但究其源头,却是刘邦所推行的“郡国并行制”。那么,从刘邦分封九大刘姓诸王作为皇室屏障,到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矛盾的全面爆发,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从汉高祖到汉文帝,朝廷与诸侯渐行渐远 早在“楚汉相争”时,刘邦迫于形势,答应不少人分封为王,而在消灭项羽建立西汉后,迫... Read More >
202405-19 为什么在多次北伐战争之中,诸葛亮最终都失败了?(没想到)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死后,为何诸葛亮屡战屡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后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但是可惜的是,这个辅佐刘备一步一步建立蜀国的人,在刘备去世之后却几乎屡战屡败,最终让蜀国走向... Read More >
202405-19 彭城之战战败后,逃往途中刘邦为何数次推儿女下车?(原创)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虽然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由于其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导致他在历史乃至现代的风评都不算太好,而其身上的污点之一,便是在“彭城之战”战败后,逃亡途中数次推儿子和女儿下车。很多人认为,刘邦这是因为儿子和女儿耽误了自己的逃亡速度,这才将两人推下车,好方便自己独自逃生,事实果真如此吗? 汉二年(前205... Read More >
202405-19 为何诸葛亮不废掉刘禅自立,从而获得更好的军事条件?(学到了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何诸葛亮不废掉刘禅自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后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Read More >
202405-19 东吴实力并不是很弱 东吴为什么四个月时间就灭亡了(不要告诉别人) 还不知道:东吴雄踞江东六十载,为何短短四个月就灭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79年,随着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声令下,兵分六路攻打东吴,东吴占据东南方向,又有长江这个天险,东吴为什么四个月时间里就灭亡了? 说起这个,其实在孙权在位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毕竟晚年时期孙权就将东吴搞得乌烟瘴气的,一场二宫之争,朝中大臣就分为两个派系,随着两房人马的激烈交锋,很多朝廷重臣都被波及到,“南鲁党争”愈发激烈,朝中官员也分为水火不容的两大派系,“中外... Read More >
202405-19 贾府之人为什么不希望薛姨妈无限期的住下去?(干货满满)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贾府已经对薛姨妈下了逐... Read More >
202405-19 古代战争中,将领是如何得知敌方军队数量的呢?(新鲜出炉) 现代由于科技的发展,军事武器的威力也是越来越强,在现在战争中,一支军队的人数对战争的影响已经非常小了,军事武器之间的差距才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而在古代战争中,冷兵器一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即使刚出现火枪火炮的时期,军队士兵的数量也能弥补武器上的差距,可以说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士兵的数量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那么古代两军交战前,都是如何得知对方的军队士兵数量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在古代有一个特殊的兵种,名为斥候,专门负责刺探敌方的情报,其功能与... Read More >
202405-19 林冲不过是生病了,为何宋江告诉朝廷林冲已经病逝?(怎么可以错过)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征方腊得胜回归之际,林冲还没死,为何宋江却上奏朝廷说他死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从宋江接受朝廷招安之后,梁山好汉们便走上了为朝廷四处征战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梁山好汉也获得了一定的成长,当然,也有一定的损失,尤其是在征讨方腊一战之中,一百零八好汉,最终只剩下了三十六个。而在这三十六个人之中,便包括了林冲。方... Read More >
202405-19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为何统治者不去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硬核推荐)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为何统治者不去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来削弱诸侯们的实力?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其中原因,给大家一个参考。先说“推恩令”,这个阳谋的基本逻辑是:要求诸侯将诸侯国分成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而不是由长子一个人继承所有封国。这样,一个诸侯国被分割成几个部分,等于各个部分的实力被削弱,于是就无法与中央抗衡。那些不是长子的人得到了封地,也会因此而感激皇帝。这么一看,推恩令一边削弱了当地的力量,一边又赢得了许多王侯的支持。岂不是一举两得?哎,此举是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