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朱棣在位22年,后宫妃子无一人生育,却在临终前大喊:夏原吉爱我 NEW 历史的长河中,每个皇帝都有他们的独特故事,但朱棣的故事无疑是其中最为戏剧化的一个。他的生命里充满了权力的争斗、刺杀与阴谋。然而,在他登基后的22年时间里,为何连一个子嗣也没有?朱棣,这位一生中无数次经历战火洗礼的皇帝,1424年的一个深秋夜晚,他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大喊:“夏原吉爱我!”这究竟是为何?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1402年,那年朱棣带领着强大的燕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入了南京城,推翻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在这场名为靖难之役的内战中,朱棣以压... Read More >
202405-20 袁绍如何设下一石二鸟之计,最终将冀州城据为己有?(满满干货) NEW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绍用一石二鸟之计骗了韩馥,也骗了公孙瓒,至此成为了冀州新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袁绍率领大军驻扎在河内,但是由于缺少粮草,使得袁军军心不稳,这个时候,冀州牧韩馥向袁绍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派下属送粮草去接济袁绍,这为袁绍解了围,袁绍对于韩馥非常感激。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逢纪却劝袁绍去占据冀州,这让... Read More >
202405-20 魏延是后蜀汉时代最强的战将,为何结局却令人唏嘘?(快来看) NEW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延本想报刘备知遇之恩,但未曾想到自己竟命丧于同僚之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34年,蜀汉战将魏延狼狈逃往汉中,马岱则在其后紧追不放,魏延哀嚎道:“我本立志报效先帝知遇之恩,没想到今日却遭小人陷害,命丧于此,说完这句话,便与儿子相拥在一起,痛哭流涕,而马岱并没有心慈手软,只见他手起刀落,一位悍将至此谢... Read More >
202405-20 戚夫人到底厉害在哪,为什么能成为吕雉最大的情敌?(原创) 戚夫人,亦称戚姬,秦汉时期济阴定陶人,汉高祖刘邦宠姬,生下刘如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说吕后这一辈子最恨的人是谁,那一定是戚夫人。据记载,刘邦死后,吕后大怒,将刘邦生前的宠妃全部打入冷宫,幽禁起来,而最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则被吕后赶到永巷中去,和罪人吃喝拉撒在一起,戚夫人在永巷中身穿囚衣,一头秀发被剃光,脖子上戴着刑具,每日每夜地舂米,随时都可能死去。为什么吕后要这样虐待戚夫人? 因为吕后把戚夫人当成情敌,最大的情敌。 戚夫人到底... Read More >
202405-20 马超也是颇有吕布之勇,为何临终时却失去了往日荣光?(太疯狂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何马超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因他一辈子坑爹,坑亲人,坑朋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22年,蜀汉名将马超走到了生命尽头,弥留之际,他写下一封遗书给刘备:陛下,末将一家二百余口都遭曹操诛杀殆尽,唯有堂弟马岱尚在人间,现今将他托付于陛下,人之将死,其言也哀,刘备这才放下了戒心,为马超真心落泪。 马超曾是与... Read More >
202405-20 刘邦并非总能采纳最正确的意见,他害的儿子性命不保(速看)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般认为,汉高祖刘邦成功的秘诀在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采纳最正确的意见。但其实,刘邦也不是总能采纳最正确的意见。最明显的一个,便是汉初的和亲,司马光就认为刘邦做得不对,司马光说,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不能与为婚姻。 我认为,除了司马光指出的这一条,也还有一条,也挺明显的。那... Read More >
202405-20 在孙权给予讨虏将军封号时,周瑜为何选择再三婉拒?(难以置信)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权封周瑜为讨虏将军,但却遭到了周瑜的婉拒:这个将军我不敢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00年,小霸王孙策遇刺重伤不治,临死前把江东基业交到了弟弟孙权的手里,并嘱托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事后,孙权封周瑜为讨虏将军,但却遭到了周瑜的婉拒:末将才疏学浅,这个将军我不敢当。此话一出,江东百官震惊... Read More >
202405-20 刘邦知道项羽对他的敌意,为什么还敢赴鸿门宴的约?(墙裂推荐)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元年,刘邦先于其他诸侯军进入关中,逼迫秦王子婴向自己投降。 按照楚怀王与各路诸侯尤其是与楚地各路诸侯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意思是说,谁先打进关中,谁就能取代秦王成为秦地新的君王。刘邦是先打进关中的,照约定,刘邦应该成为新的关中王,刘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一开始,刘邦就进了秦宫,享受秦王原本享受... Read More >
202405-20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袁绍的地位为何要比袁术更高?(学到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绍跟袁术到底有哪些宗亲关系,谁社会地位更高一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袁绍和袁术两个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都出身于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袁术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本人也位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他们的父亲是司空袁逢,但是因为袁绍的生母是个婢女,身份卑微,而袁术的母亲... Read More >
202405-20 刘肥是寸功未建的庶长子,为何被封到富庶之地?(难以置信) 刘肥(?—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人,西汉宗室、诸侯王,汉高帝刘邦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母为曹姬。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并不知道,继承汉高祖刘邦帝位的刘盈,并不是刘邦的长子。 刘邦的长子叫刘肥,被刘邦封在了天下最为富庶的齐地,后来天下震动的诛诸吕行动,便是刘肥之子刘襄、刘章、刘兴居等人联手搞出来的。从史书记载来看,刘肥被封到齐地时,是寸功未建哪。 刘肥是庶长子,还是寸功未建的庶长子,凭什么就能被封到齐地... Read More >
202405-20 为何说郭嘉的才策谋略在前三国时期,还是鲜有对手的?(一篇读懂)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郭嘉不死诸葛不出,三国时候的郭嘉很厉害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候的郭嘉,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曹操众多的臣子里,曹操文爱郭嘉,武爱典韦,这二人在曹营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郭嘉的才策谋略还是很“恐怖”的。毕竟他在前三国时期,还是鲜有对手的。 第一,乱世下,郭嘉慧眼识... Read More >
202405-20 隋炀帝陵墓中都有那么陪葬品呢?(墙裂推荐) 陕西武功隋炀帝陵,位于陕西咸阳城西50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乾隆时状元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使、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现已不存。陕西省政府1957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县志记载: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被反贼宇文化及等缢弑于扬州。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 历史现状 据说早期隋炀帝陵陵冢高大、石雕林立,并建有享殿... Read More >
202405-20 孙坚早期为何只能委身于袁术处,跟随袁术南征北战?(学会了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坚为什么依附袁术,他自立不是更好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坚身逢乱世,白手起家,不像曹操,袁绍、刘表、等人都是官宦出身,他们三人出仕即巅峰,而孙坚得通过自己的自身努力,而立足于乱世,但是因为当时割据势力已经成行,孙坚兵少粮少,为求自保,孙坚只能委身于袁术处,跟随袁术南征北战。 第一,袁术家族四世三公,... Read More >
202405-20 秦昭王是不是昏君?为什么他要杀掉白起呢?(怎么可以错过) 白起作为当时名震天下的大将,只要经他手指挥的战役,就没有失败的,似乎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失败”二字。就因为有这样以为超强悍的大奖吧,才得以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数千年以来,他都被人们称为一代战神,可谓是为将者最高的荣誉。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为秦国贡献如此之大的白起,为什么秦昭王却将其杀掉了呢?难不成他是一个昏君,没有识人之明,当然不是了。对于这个问题,有专家称:换做谁,都会杀掉白起的。这究竟为何呢?公元前258年的时候,秦昭王想让白起进攻邯赵国,毕竟白起如此神勇,让他出战准保...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