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核显第一次干掉GTX 1650!AMD锐龙7 8700G/锐龙5 8600G首发评测:AI生图算力6倍于入门独显 NEW 一、前言:核显第一次斩落GTX 1650此前很少有人会用核显玩3A游戏,AMD锐龙7 8700G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在移动端的锐龙9 7940HS上市之前,我们曾认为它的核显性能可以比肩GTX 1650,毕竟有RDNA3构架加持,再加上GPU频率高达2800MHz。但实际表现并不及预期,只是略强于GTX 1050 Ti。2024年1月29日,AMD新一代的锐龙8000G处理器正式解禁,同样是最高集成Radeon 780M GPU,它的性能表现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是迄今为止首款... Read More >
202401-29 国产x86兆芯KX-6000G跑分首曝:同样15W 不敌9年前的五代i5 NEW 快科技1月27日消息,GeekBench 5数据库中首次出现了国产x86 CPU处理器兆芯开先KX-6000G的跑分,因为定位和规格较低,看起来不是很理想。KX-6000G系列是2022年11月份发布的,16nm工艺,四核心四线程,4MB二级缓存。分为两种版本,一个频率2.0-3.0GHz,热设计功耗15W,也就是本次跑分的,另一个是频率3.0-3.3GHz,热设计功耗35W,可下调至基准2.6GHz、25W。集成C-10... Read More >
202401-24 狙击国产存储!三星990 EVO SSD来了 1TB卖679元:为啥不买长江 NEW 快科技1月24日消息,中国存储快速崛起,也让三星等外企倍感压力(试图通过价格战倾销狙击国产存储),所以抢市场的情况就要发生。现在,三星中国悄然送出了990 EVO SSD 1TB版本,售价是679元(目前还未上市),不过这个价格,面对国产存储确实不怎么又有优势。990 EVO面向中端市场,最大连续读写速度分为5000MB/s和4200MB/s,最大随机读写则分别为700K IOPS和800K IOPS。其采用了三星的V-NAND TLC... Read More >
202401-15 RTX 4070 SUPER意外惊喜!二级缓存多了12MB 没想到NVIDIA搞了个大乌龙,官方规格表里把RTX 4070 SUPER的一个重要参数给搞错了。发布之初,RTX 4070 SUPER官方标注的二级缓存容量是36MB,各种宣传材料里也是如此。也就是说,RTX 4070 SUPER相比于RTX 4070同样基于AD104芯片、核心数增加了20%的情况下,二级缓存容量竟然没变,这有点说不通。如今,NVIDIA更新了RTX 4070 SUPER的规格表,二级缓存容量变成了48MB,用上了A... Read More >
202401-15 GTX 295双芯显卡已经15年了!两块PCB合体的疯狂之作 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记得“单卡双芯”或者说“双芯单卡”?其中的代表作,GTX 295,已经诞生整整25年了。历史上的双芯单卡并不少,AMD这边有HD 3870 X2、HD 4870 X2、HD 5970、HD 6990,NVIDIA这边则有9800 GX2、GTX 295、GTX 590、GTX 690、GTX Titan Z。它们的诞生,源于对性能的极致追求,相当于只用一块显卡就实现了SLI/CrossFire,但也正因为双芯效率不够高,兼容性差,... Read More >
202401-10 蓝宝石RX 6750 GRE 12G D6黑钻版上手:性能与价格的完美平衡 在AMD发布了Radeon RX 6750 GRE系列以后,我们就在第一时间测试了蓝宝石旗下的RX 6750 GRE 12G D6极地版和RX 6750 GRE 10G D6白金版,这两张卡出色的性能表现让不少玩家在2K价位多了一个新选择。现在蓝宝石又推出了全新的黑钻版,我们也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这款显卡,暗黑色系的设计,犹豫归来的绝地武士。不过开箱之前,还是给不知道“GRE”是什么意思的玩家解释一下,AMD一直以来都会推出带有类似后缀的显卡产品,此前就有推出过RX 590 G... Read More >
202401-09 酷睿第14代i5-14400评测:性能与上代一致 一、前言:酷睿第14代i5-14400低调上市由于初代Intel 4制程工艺不论是频率还是功耗都无法满足顶级桌面处理器的需求,这就导致了酷睿第14代处理器依然沿用Intel 7制程工艺,架构也没有变化,只是频率有一些提升。在i9-14900K上市3个月之后,面向主流玩家的酷睿第14代i5-14400处理器终于来到了我们面前。只不过Intel此次非常低调,甚至可以说是无声无息。i5-14400基于Raptor Cove核心,拥有6个P-Core和4个E-Core,共10核心14... Read More >
202401-08 约4300元起!英伟达RTX 40 SUPER显卡价格曝光 快科技1月7日消息,英伟达将在本月发布RTX 4070 SUPER、RTX 4070 Ti SUPER、RTX 4080 SUPER三款显卡,现在这几款显卡的价格已经得到曝光,具体为:英伟达GeForce RTX 4070 SUPER:599美元(约合4277元人民币)英伟达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799美元(约合5705元人民币)英伟达GeForce RTX 4080 SUPER:999美元(约合7134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价格信息来自于... Read More >
202401-08 微星CLAW掌机外观曝光:酷睿Ultra 7处理器、配有龙盾标志 快科技1月7日消息,微星最近官宣了其首款PC掌机的视频预告,并且表示“全新的微星龙即将问世”。据爆料,微星CLAW掌机将会搭载酷睿Ultra 7处理器,该芯片性能是Ryzen Z1 Extreme的两倍。CLAW掌机的布局与目前同类产品基本一致,有左右两个摇杆,边缘处有RGB圆环,左边还有方向键,右边有四个按键,屏幕比例估计是16:10,边缘还有一些小的功能按键,另外还有微星龙盾标志。此外,ROG和联想等厂商已在去年推出了搭载AMD Z1 Extreme(锐龙7 7840U规... Read More >
202401-08 Intel迷你机后继有人!第一台ROG NUC来了 快科技1月7日消息,华硕官方发布预告,将在CES 2024大展期间推出新款迷你机,全球第一款ROG NUC。华硕暂未透露具体细节,只说它是面向游戏玩家的,显然不会是个小盒子,而是小型游戏PC。它应该类似NUC 12 Enthusiast Serpent Canyon(蝰蛇峡谷),甚至是NUC 13 Extreme Raptor Canyon(猛禽峡谷),使用高端CPU处理器和独立显卡。但是,它不会和ROG C22H这样的现有产品冲突,后者更加高端,... Read More >
202401-02 卖太便宜!SSD九个季度以来首次上涨 厂商们要持续涨价:涨幅55%只是开始 快科技1月1日消息,据供应链最新消息称,SSD产品九个季度以来首次上涨,而厂商拟2024年1-3月后持续要求涨价。数据显示,2023年10-12月期间SSD代表性产品TLC 256GB批发价为每台25.5美元左右、容量较大的512GB价格为每台48.5美元,皆较前一季度(2023年7-9月)上涨9%,也都是九个季度以来(2021年7-9月以来)首度上涨。自2023下半年以来,存储芯片价格一直在上涨。虽然DRAM价格上涨较为温和,约20%,但NAND... Read More >
202312-22 涨幅55%只是开始!有存储大厂涨价已开始受益 SSD等存储持续涨价2年 快科技12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称,存储大厂美光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11月30日营收47.3亿美元,优于市场预估的45.8亿美元,年增16%;净损1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净损14.3亿美元收敛,每股净损0.95美元。随后,公司估计大涨9%,在资本市场看来,存储涨价预期已经开始实现,而有关公司收益已开始在业绩上体现。美光CEO梅罗塔认为,明年产品报价将回升,涨势延续至2025年,显示数据中心的需求正协助抵销PC与智能手机市场复苏缓慢的情势。在不少存储公司看来,2024年... Read More >
202306-30 这就是差距!AMD ROCm开发平台终于要支持RX 7900 XTX 快科技6月30日消息,大家都知道NVIDIA在游戏卡、AI加速卡领域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后者如今风光无两。NVIDIA之所以有如此地位,除了强大的硬件,更关键的原因是在开发支持上的深耕,对开发者和场景落地都非常友好,CUDA已经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壁垒。AMD在这方面的差距就相当大了,经常能设计出非常好的硬件,但无法充分发挥潜力。早在2015年,AMD就提出了全新的ROCm开发平台,面向GPU计算,但一直不够好用,硬件支持也很不到位。AMD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CEO苏姿丰此前就宣布... Read More >
202302-01 酷睿i9-13900KS评测:全核6.0GHz超频达成 一、前言:距离Intel的小目标只剩下4GHz奔腾4时代,Intel一直想将桌面处理器的频率提升到10GHz!20年后的2023年,i9-13900KS正式到来,这是全球首款6GHz桌面处理器,距离Intel的小目标只剩下4GHz。i9-13900KS在规格上非常接近i9-13900K,都采用异构架设计,8 P-Core和16 E-Core,共24核显32线程,拥有32MB 二级缓存和36MB三级缓存。最高加速频率首次达到6.0GHz,全核频率则是5.6GHz,相比i9-13...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