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AMD Radeon 5700系列显卡价格公布 379美元起 NEW AMD Radeon 5700系列显卡价格正式公布,其中5700 379售美元,5700XT则是449美元。早在之前,AMD CEO苏姿丰在台北电脑展进行主题演讲,并发布了首款Navi显卡;RX 5700,采用了RDNA架构,1.5X每瓦性能提升,综合性能超RTX 2070,RDNA架构是GCN架构的下一代,每时钟性能提升1.25倍,每瓦性能提升1.5倍。AMD Radeon 5700XT显卡细节为:拥有40组计算单元(2560个流处理器)。Navi GPU基础频率为1605... Read More >
201906-11 AMD锐龙9 3950X处理器正式公布 16核超级猛兽来了 NEW 在今天早晨的AMD的NextHorizonGaming发布会上,苏妈正式公布了全新一代的AMD Ryzen 9 3950X处理器。这是AMD目前为止最强大的消费级处理器产品之一。图片来自:anandtechAMD宣布其首款16核CPU进入Ryzen系列的主流消费级处理器中。全新的Ryzen 9 3950X将成为全新的基于Zen 2的AMD消费者处理器的顶级产品,专为AM4插槽以及X570主板系列而打造。它将拥有16核、32个线程,基础频率为3.5 GHz,turbo频率为4.... Read More >
201906-10 AMD要发16核锐龙?Intel:敢不敢比真实游戏性能 NEW Intel怎么可能会服AMD,即便要面对的是新鲜出炉的、基于Zen 2架构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在跑分方面,AMD在台北电脑展发布会上展示了对比Intel 9代酷睿竞品的优势,CEO苏姿丰更是表示在包括游戏的所有维度都比对手要强。周一的E3 Keynote前,Intel营销副总Jon Carvill亮明了“不服”的态度,他称,听说三个字母的对手本周会拿出所谓的游戏处理器,Intel认为,评价好坏最黄金的标准是真实游戏表现,且认为AMD打不过。目前已经公布的五款三代锐龙处理器中,... Read More >
201906-08 惠普CEO:Intel缺货将使AMD份额持续提升 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统计,今年一季度,AMD在x86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8.6%提升到了13.3%,这彰显出Zen架构的巨大成功。在出席Bernstein第35届年度战略决策大会期间,惠普CEO Dion Weisler表示,包括惠普在内,一些OEM厂商仍在遭遇Intel处理器缺货的问题,他认为,在三季度这一局面改善前,AMD将继续从Intel手攫取销量份额。Weisler提到,将消费级客户从Intel转移到AMD阵营相对容易,因为这部分客户好做教... Read More >
201906-04 AMD展示64核心远超对手28核心:Intel表示不服 台北电脑展期间,AMD除了发布第三代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RX 5700系列显卡,还再次提及了7nm工艺、Zen 2工艺的第二代霄龙处理器,代号Rome(罗马),最多64核心。在性能介绍环节,AMD给出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声称64核心的二代霄龙在NAMD(分子动力学高性能计算应用)测试中,性能相当于Intel 28核心的可扩展至强8280的整整两倍。对于这样的结果,Intel自然是不服,连续两次做出回应称这样的对比很不公平,也不符合实际情况。Intel强调,AMD展示的数... Read More >
201906-04 2019年一季度GPU市场大跌:AMD独立显卡大涨21% Jon Peddie Research近日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PC GPU市场统计报告,整体情况非常糟,Intel、NVIDIA、AMD都在跌,不过很意外的是,AMD的独立显卡出现了大幅成长。一季度全球PC GPU市场总出货量环比下跌了18.62%,远高于过往十年的平均跌幅9.09%,同比也跌了10.7%,其中桌面跌21%、笔记本跌3%。厂商方面,Intel出货量跌幅最大达到了22.50%,主要是14nm产能紧张、供货不足,10nm又迟迟无法量产,市场费也下降了3.4... Read More >
201906-04 AMD 7nm锐龙单核多核都赢了?Intel反对:测的不对 前几天有分析师盛赞AMD公司在过去50年中终于历史性超越了Intel,原因就在于AMD台北电脑展上发布的锐龙3000处理器首次在工艺及性能方面都赢过了Intel处理器,尤其是在单核性能,AMD公布的数据显示锐龙3000处理器单核性能比酷睿i9-9900K都要强,虽然只高了1%左右。考虑到AMD的7nm锐龙3000处理器在单核频率上依然要低一些,不像Intel处理器那样能加速到5.0GHz,AMD现在取得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可喜可贺的,IPC性能提升15%的升级在当前挤牙膏盛行的时... Read More >
201905-22 两款AMD 7nm Navi被队友捅出:性能意外! AMD马上就会发布基于7nm工艺、Navi架构的新一代显卡,但仍然有太多未解之谜,尤其是性能档次。感谢猪队友蓝宝石,终于有了比较确切的情报。蓝宝石某位产品经理和公关总监曝料说,Navi核心将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完整的Navi XT,性能超过RTX 2070,定价499美元,其二是精简的Navi PRO,性能介于RTX 2070、RTX 2060之间,定价399美元。很显然,Navi显卡是主流级别的,并非很多玩家期待的旗舰卡,Radeon VII短期内仍将是AMD显卡的当打领袖。... Read More >
201905-20 锐龙处理器助攻 AMD时隔4年重返财富500强 在过去的两年中,得益于锐龙处理器的上市,AMD公司的营收及盈利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两年时间营收增长了50%,从净亏1.2亿变成了盈利3.4亿美元,财务水平有了大幅改善。也正因为此,AMD公司再次重返了财富500强,不过进入的是美国财富500强,位列460位。从2016年到2018年,AMD公司的营收从43亿美元增长到了65亿美元,虽然比起NVIDIA去年117亿美元、Intel公司去年708亿美元的营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两年时间增长了50%还多,增速比后两家要快。AMD营收大涨... Read More >
201905-19 7nm比Intel 10nm更好?AMD说出了真相 随着三星因为存储芯片跌价导致营收大降34%之后,Intel今年Q1季度终于夺回了全球半导体一哥的宝座,在过去二十多年历史中Intel一直是最强大的半导体公司,不仅营收规模第一,制程工艺也是最先进的,FinFET工艺都是他们最先量产的,领先对手两三年时间。不过在14nm节点上,Intel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使用了四年多了,该工艺会一直用到2020年,难产的10nm工艺今年6月份会首先出货,但是高性能版桌面、服务器处理器要到明年才能问世。Intel在10nm节点的难产直接导致了... Read More >
201905-09 AMD新芯片架构上线 有可能上5nm EUV工艺 根据外媒报道,AMD的CPU路线图已经公布了Zen4架构的存在。AMD日前更新了5月份的投资者报告,官方删除了第三代锐龙Threadripper处理器,也就是7nm工艺的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这是AMD在5月份的报告中首次确认了Zen 4架构,这是下下下代CPU架构,目前还在设计中。目前已经发布上市的有14nm Zen架构、12nm Zen+架构,去年11月底的发布会上已经宣布了EPYC霄龙版的7nm Z... Read More >
201905-09 联想发布基于AMD Ryzen Pro的ThinkPad系列产品 今天,联想宣布推出三款采用AMD Ryzen Pro处理器的全新ThinkPad,包括ThinkPad X395,ThinkPad T495和ThinkPad T495s。AMD的第二代Ryzen Pro芯片驱动这三款经典外形的ThinkPad笔记本,三款机型全部包括Radeon Vega绘图单元。新机型与英特尔推出的X390,T490和T490一一对应,除了它们不包括雷电3接口外(这属于英特尔的技术),其余结构上几乎与这三者无异。不过新机同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那就是AM... Read More >
201905-08 官宣:AMD将负责打造世界最强超级计算机Frontier AMD宣布联合Cray公司,基于EPYC霄龙处理器(Zen 3或Zen 4架构)、Radeon Instinct加速卡、ROCm开源软件三大平台,为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实验室打造有史以来性能最强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峰值运可达每秒1.5 exaflops(百亿亿次)。据悉, 每个节点上CPU和GPU的通信为定制化的Infinity Fabric互联技术,可达到高带宽、低时延。AMD表示,这台超算将于2021年交付,占地两个篮球场,据说价格9位数美元。帮助ORNL的研究... Read More >
201905-02 三季度将迎来AMD新品:CPU、GPU均采用7nm 相信很多人已经对AMD新品充满期待,在4月底AMD内部财报电话会议过程中,AMD提供了未来产品线更新情况。产品线更新主要集中在CPU和GPU两大方面,其中CPU产品线将会迎来Roma,GPU产品线则会迎来Navi架构新品,两者均基于7nm。A显卡路线图Roma处理器将会使用AMD全新芯片设计方面,不过它率先登陆的是服务器市场,也就是二代霄龙,所以普通消费者暂时无法买到基于Roma的消费级处理器。Roma处理器预计将会于今年三季度正式推出。Navi架构显卡神秘度要低一些,AMD...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