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习方法简述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下面是高二地理学习方法,请参考!
高二地理学习方法
同学们对地理这一门学科并不陌生,但高中地理学习对每位同学都是意义重大且极具挑战性的。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它所研究的空间范围可以大到全球,也可以小到一个点;研究的领域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通过有效的学习,能极大地帮助我们充实常识、活跃思维、提高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必修课。不同模块之间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很大,这给同学们学习地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如果学习方法不能及时转换会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和学习上的束手无策。为了帮助同学们有准备地走进地理课堂,这里我以模块为单位主要从学法和心态两个方面慢慢道来,其间多为个人实践所得,希望能够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帮助大家及时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
在正式学习高中地理内容之前,必须对学科及将来的各种考试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理解地理学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图和图像图表,其突出的规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质是批判性和战略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空间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色。空间性落实到具体的地区就是区域性。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就更为突出,高考正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解决区域问题来考查区域性的。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地理试题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特色的学习方法。
高考会考对地理考查要点
地理高考和会考都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强调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思想,选材广泛,材料新颖,创设全新情境,体现公平,联系实际,解答现实问题,具有时代气息,关注热点问题,考查人文素养,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地理试题所考查的主干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地理素养的表现,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再现。地理高考坚持以“理”为主,重视核心的地理知识,强调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强调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和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
能力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在上述四项能力中,尤其获取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值得格外注意。
考试力图体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课程要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考试也非常关注这些方面。
在近年的文综高考中,第36题是地理学科内的综合题。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地理高考的要求。该题一般都有一幅地图,考查区域地图和其他图像图表的阅读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空间定位,考查区域
基础知识,考查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考查人文特征及其条件(农业、工业、资源开发、人口、城市、交通),考查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
不同的地理内容,学习方法有不同的要求,地理学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
地理高考越来越脱离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为基本载体,重在进行地理思维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基本的、宏观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成为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式的分析法成为流行的学习方法之一,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已成为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空间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关键
空间性考查主要包括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结构和立体空间关系。地理学根据空间的差异性,把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等不同尺度来研究。空间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思维基础,如把握一地或某一地理现象的位置,明确半球、海陆、经纬等等位置。
许多同学地理学不好就是没有清晰空间概念。对时空变化不敏感,对具体位置和相互位置关系把握不清。学习中能把许多地理知识记忆得十分清楚,但是不能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图上。没有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就还是没有真正掌握的地理知识。
地理空间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空话,要具体落实在学习过程中。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培养,就可做以下设计:第一步,选取个条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让自己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第二步,在了解大洲、大洋的基础上,让脑海中想像,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气候区等,此时,在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就已经成为平面的地球仪;第三步,在学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
建立中国的空间概念,能够进行中国空间定位是很重要的。学习中要抓住我国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温0°C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铁路沿线等等。
中国的空间定位要求落实到两个层面上,一是落实到省级行政区地层面上,而是落实到地形区的层面上。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包括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河湖图、中国资源能源图、中国农业图、中国工业图、中国人口城市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分区图等。建立世界的空间概念要求落实到十三个地区的层面上。结合主要的经纬线,深入掌握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世界交通图、世界分区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