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政治复习应该掌握哪些方法
高中的政治比初中的要难很多,如果学生想要获得比较好的分数,那必须得掌握一些的答题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政治复习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1
1、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
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回答第一类,实际上是一种论证。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第二类实际上具有辨析的性质,回答这类问题,要针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
价格变化的原因,政府稳定物价的原因与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答题模板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越小。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答题模板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生活)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宏观经济发展)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影响生产)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稳定物价的措施答题模板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④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⑤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企业:①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决定价格)
②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③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公民:①树立正确消费观。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于经济结构调整
1、经济结构的内涵:包括产业结构(含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及家庭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等。
2、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地区经济相协调。
3、具体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中的二、三产业,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见前面)
(2)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3)依靠科技,因地制宜,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经济作物,使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协调发展,并发挥其比较优势。
(4)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发达地区积极援助,国家大力扶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6)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工业带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人口,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7)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8)完善分配制、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完善所有制,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保制度,综合利用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严防收入差距过大;
(9)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提倡适度消费、科学消费、物质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10)应用科技,提高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高中政治经济类答题模板
1、围绕一个目标: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2、本着一个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实现“五个统筹”的目标。
3、贯穿一条主线:优化经济结构
4、发挥三种动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1)科技创新。宏观(国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微观(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
(2)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诸内容。制度创新: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管理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3)扩大开放: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5运用两种手段: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具体分析时,要根据试题要求,分清行为主体,分别进行回答,如企业(农户)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等等。】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即微观主体:生产者(企业、农户等)、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投资人、纳税人等怎么做。
①生产者(企业、农户等):按价值规律办事;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合法、诚实经营;素质;企业信誉、形象;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效益、品牌;竞争机制与竞争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②经营者:地位;素质;处理好两个关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交易原则;wto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③消费者:地位;权利与义务;维权意识、途径;消费观念
④劳动者:地位;权利与义务;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合同与社保制度。
⑤投资人:储蓄;债券;股票;商保。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2
1.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价格变化的原因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
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答题要素:国家(发展经济、宏观调控、收入公平、社会保障、消费环境)+企业+个人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联合兼并+科学发展+对外开放
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⑤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⑥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与措施
(1)国家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答题要素:社会+个人+科学发展+就业形势+宏观调控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③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⑤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答题要素:国家+企业+个人
①国家
根本途径: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处理好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打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②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③劳动者: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答题要素:社会主义本质+提高效率+刺激消费+共富目标+科学发展+发展方式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⑤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能够推动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⑥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措施
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科学发展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交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④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答题要素: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开放+三个主体(消费者、企业、国家)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5)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②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7.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答题要素:必要性+重要性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答题要素:内容+要求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8.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意义
①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威信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科学决策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9.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①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①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10.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地位+作用+自身建设+指导思想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先锋模范+党的建设+指导思想
①践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②完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⑤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11.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和怎么做?
(1)为什么
答题要素:必要性(权利义务、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等)+意义(国内、世界)
①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对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怎么做
答题要素:国际义务+国际竞争+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外交政策
①国际社会成员角度: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角度: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③国际形势角度: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国际关系角度: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⑤外交政策角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2.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文化对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⑥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答题要素:态度+原则+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反对错误倾向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14.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答题要素: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反对错误倾向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1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反对错误倾向+内容
①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⑤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⑥内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1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题要素:指导思想+核心价值+文化创新+主体作用+体制保证+自觉自信
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7.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
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18.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9.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20.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方案,实现整体的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1.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发展普遍性+发展实质+发展途径+发展状态+发展原因+发展规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⑤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⑥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22.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答题要素:一分为二+承认分析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3.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人民群众+其他观点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的价值追求。另外,应与时俱进,使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
24.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创造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高考政治复习应该掌握哪些方法相关文章:
★ 高考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2021
★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汇总
★ 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 政治哲学高考考点复习资料2021
★ 政治哲学高考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2021
★ 政治必修四复习资料高考2021
★ 高考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整合2021
★ 2020年高考政治七大专题答题模板
★ 2021高考政治必修三复习资料整合
高考政治复习应该掌握哪些方法
上一篇:高中政治答题模板及技巧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