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建立概念要通过人脑的思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重视感知转化为概念的过程

  做好心理准备,指的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概念的最佳思维状态。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两组数,这两组数都是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都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第二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个位分别相同的两组数,一组能做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3整除,到底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呢?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做心理准备的目的在于发学生的情趣,在学习概念之初,引发学习动力,从上课升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做好知识准备,就足为学生提感性卡于料,也为了克服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直观手段的运用,能训动学宅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课题的表象,既符合认识规律,又符合学生好幼、好胜的心理特征,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分数意义”的教学。教帅先出示一块蛋糕,把它平均分成2份,指着其中中的一份说“这是一块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用“1/2”表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三分之一,用“1/3”表示;把一根棍子平均分成四段,其中一段是四分之一,用“1/4”表示,三段是四分之三,用“3/4”表示……,”以上这种做法,可使学生在学习分数这一概念前,形成有关分数的表象。

  强化抽象概括过程

  我们知道,慨念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求同和求异、抽象和概括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的。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抽象是将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使之区别于其他属性;概括就是将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相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数学概念。一般地,学生接受数学概念时,容易满足于直观演示与操作的热热闹闹,他们不善于深刻思考,所以他们数学概念的概括水平不高。优化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恰恰是提高数学概念的概括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在思维的转折处和问题和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积极思维,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抓住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牛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结论就不单纯是文字的结论,而是对概念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结合具体事物描述分数是什么样的数,例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笫二次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1份或几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然后概括出分数的定义,这是感件的飞跃。第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l”与自然数的“l”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这样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现出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去理解分数,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结论所能代替的。

  2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教师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三)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善于学习。

  教师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制度

  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一)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等的评价。(二)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

  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综合业务的提高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自身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应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一定跨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突破自身教学的瓶颈,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为轻松的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全面解读课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教学的纲要和法典。而课标的学习不能老抱着一个老本子,要随时关注新的修改稿。老师在备课前,要认真解读和分析课标对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和本年度、本学期学生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课标在基本理念方面,“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修改稿已经这样叙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程目标方面,以前强调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修改后加了2个,一个是基本思想,一个是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以前强调2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改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第一学段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两步),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放到第二学段;在第二学段删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增加“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

  认真解读教材

  教师对教材体系要熟悉,也就是不要只关注自己所教的那一册和那个年段,要熟悉1到12册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要了解每课知识的前卫知识和后续知识。对教材的丰厚理解,体现在把教材由厚读薄,这个过程,要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主干知识,再把书由薄读厚,这个过程中,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感悟,要注意教材的特点,新旧教材的变化,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考点和疑点等。

  例如,四年级在学习了《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后,让学生计算36×25=?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再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9×(4×25)、36×25=2×25×18、36×25=6×25×6或者36×25=36×5×5等;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或差),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30+6)×25=30×25+6×25或者36×25=(40-4)×25=40×25-4×25;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把36缩小到原来的4倍,把25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不变,于是36×25=(36÷4)×(25×4)。

  学生得到这么多的简便算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哪一种方法最好?后进行总结点拨:你们探索的每一种方法都很好,但我们大家要根据计算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你最容易懂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勤于探索算法的最优化。让他们从小感受“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4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手段和主要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特征是什么?当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后,教师在问能被3整除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同学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

  同学们试一试,像16、23、59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确定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234交换位置342、324、423、432让学生检验交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验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急于想找到答案,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

  优化过程,教会方法,让学生会学

  优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师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去获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注意利用知识迁移、勤于动手、善于用脑、注重实践、强化技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先复习提问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明确行程问题基本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然后出示准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来认识相遇问题,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及"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关键词语,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数学问题。利用表格来说明什么是相遇问题,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就可有步骤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题的,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议论,使问题明朗化,并进一步看书学习,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加深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总结说明两种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的不同点,然后,巩固新知,灵活运用新知,拓宽新知,并且使知识系统化,这样的教学过程把教落到学上,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并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学习。


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的19种学习方法

2.提高小学数学成绩的课堂教学方法

3.小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4.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5.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哪些改进措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