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文科知识中很多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有了好的记忆方法,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历史记忆法是有很多的,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六种历史知识记忆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一、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二、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例如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陈胜吴广揭竿起,刘邦项羽诛暴秦。绿林赤眉灭新莽,黄巾起义反东汉。隋炀帝,施暴政,群雄聚义在瓦岗。黄王起兵为百姓,冲天将军入长安。元末义军裹红巾,改朝换代朱元璋。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洪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作天京。坚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敌人梦魂惊。这首歌诀不仅便于记忆,还各有侧重地将一些起义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动范围、重大功绩、坚持斗争的时间等勾勒出来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三、图示记忆法
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
四、数字归纳记忆法
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如采用逐次连续数记忆:1919年"五?四"运动,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二?七"惨案……;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五、联想比较记忆法
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结束时间的对比,会很容易记住双方形成和结束的时间,还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欧1000多年,而结束时间却晚200年。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考点一、短暂的隋朝
一、隋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长安,隋文帝。
2、统一:589年,派杨广(炀帝)灭陈,统一南北。
3、统一条件:①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统一条件成熟。②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④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4、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二、隋朝的建设:
1、兴建两都:宇文恺主持;隋文帝—大兴城(长安东南);隋炀帝—东都洛阳。两都宏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都市
2、广设仓库;在两都及地方广设仓库;洛口仓(河南巩义)、含嘉仓(河南洛阳)等。
3、开通运河:①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通济渠、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永济渠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琢郡,南达余杭,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③大运河的开凿对巩固统一和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的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修筑驰道:为了巡游;北方修两条大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
三、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1、暴政:①滥用民力;②征伐高丽;③奢侈腐化;修建豪华宫殿④严刑酷法。
2、灭亡:农民起义的爆发,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亡。
考点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唐朝的开国: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二、唐朝贞观之治:
628年,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生活改善。
措施——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②革新政治,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和法律。经济方面:①轻摇薄赋,劝课农桑。贞观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②戒奢从简。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三、武则天统治(唐高宗→武则天):
武则天建立“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四、开元之治:
1、措施:A、选贤任能(姚崇、宋璟),改革吏治(精简、考核);B、大力发展生产;C、限制佛教;D、实行募兵制;E、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2、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考点三、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发展的中央的行政制度):
1、三省的职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2、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官吏考核、任免;户—户口、赋税;礼—国家礼仪;兵—军政;刑—刑法;工—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统治者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2、隋形成:①隋文帝即位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③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科举制的发展:①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②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③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④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③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⑤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府兵制源于西魏) :※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①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②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③特点是府兵、均田结合,寓兵于农。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①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③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了农民身上。
3.府兵制的崩溃:①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②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③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④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①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②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③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④但是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四、租庸调制(沿用北魏以来租调制,加以改进):
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①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②隋朝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2.唐朝的租庸调制:①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②唐朝租庸调制规定——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①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②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五、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杨炎):
1、原因:经济发展—土地兼并—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财政收入减少——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2、内容:征税标准: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3、作用:①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③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4、局限:不限土地兼并;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负担;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沉重.。
考点四、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民族交往密切;中外交流频繁。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进一步开发:A水稻产量提高,圩(wei)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B烧山、围湖造田—破坏生态;C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D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2、水利发展和农具改进:A隋大运河;B唐水利专职官员;大兴水利;C筒车,曲辕犁。
3、农产品商品化: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征茶税。
二、手工业的发达(特点):
1、产地分布广:A丝麻织品—全国;B瓷窑—中原、江南;C冶铁—100多处。
2、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
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唐三彩—彩瓷;青瓷—越窑秘色瓷,白瓷—邢窑。
4、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冶金—切削抛光焊接;造船—推进器;丝织—波斯织法。
三、商业的繁荣
1.发达的水陆交通:①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②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③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2.统一的货币:①隋仍铸五殊钱,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②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废五株钱,新铸“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 ③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3.市场较前代发达
①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③市内店铺不得随意扩大,买卖有时间限定,日中为市。④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⑤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在北方称“集”)。
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①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②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③商人大量增加和外商的贸易活动,使唐朝的商业更加繁荣。
四、城市的兴旺
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繁华大都会: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②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东市、西市。③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⑴、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汇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①江南的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②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③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④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的一个特点)。⑵、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南方的商业都会还有国际贸易港广州等;北方的商业大城市,有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等。
考点五、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发展特点:A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开发边疆;B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促进边疆发展。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加强对民族地区管辖;D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建立突厥汗国,统一西北。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2、东突厥: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分裂为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西突厥:太宗时,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二、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的统一及接受唐朝封号:①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②东突厥灭亡后,回纥逐渐南移,归附唐朝。③唐太宗任用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①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②从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和亲。③这是以往和亲中少有的。④回纥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羊和骆驼,通过互市与中原进行贸易。⑤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
3.回鹘汗国瓦解及西迁:①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②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有的西迁至新疆,是今天维吾尔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还有的西迁到中亚。
三、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族的生活:①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以渔猎和放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②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落强大起来。
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②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渤海国与唐朝关系:①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②7世纪,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为王。③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
授忽汗州都督。④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并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四、南诏的崛起:
7世纪前期,在彝族、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带,分布六诏,最南边的南诏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其首领叫赞普。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为巩固统治,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农业、手工业、医药技术。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六、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
1、主要方式: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2、原因: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控制和影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考点六、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
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⑤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③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④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⑤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⑥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⑧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⑨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⑴、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⑵、天竺:印度称为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⑴、波斯:①隋朝时,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②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侵扰,其国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后客死唐朝。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做珠宝、香料生意。
⑵、大食:唐高宗起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⑶、东罗马:使节往来;医学、杂技传入唐;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⑷、非洲:①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新唐书》上有这方面的记载。②唐朝人杜环在北非、东非留下了行踪。他撰写的《经行记》记载了非洲的风土民情。③史书里还记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④非洲发掘出土的陶瓷残片包括唐三彩和邢窑、越窑的产品,而且质量极好。
考点七、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发展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氛围);民族交流融合,中外文化交往(吸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继承)。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⑵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⑵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天文和历法成就: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⑵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医学的进步:⑴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⑶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建筑的成熟:⑴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将大兴城扩建为长安城。⑵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⑶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诗歌黄金时代——初唐: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盛唐:A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边塞诗—高适、岑参;成就最高: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倡导反映生活;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晚唐:咏史诗;杜牧、李商隐。
三、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⑵它座落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⑶隋唐时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⑷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2.异彩焕发的绘画: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图》)和唐朝的阎立本(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后世称他为“画圣”)。等。
3.巅峰时代的书法——⑴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⑵著名书法家有:①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4.风格多样的乐舞:乐曲有《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之上。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相关文章:
1.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
2.快速记忆历史时间表的技巧
3.怎样快速记忆历史
4.初中历史知识快速记忆法
5.如何快速记忆文科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