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可以大致分成两类:比较类和描述类。图表类的题目又可以根据各自特征划分到比较类或者描述类中。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 、 比较类
比较类型的题有两者比较,两个时间、两个人物、两个观点内容的比较,两者比较找异同。异则分析异的原因,同则概括共同特征,正确选项要符合共同特点。
比较类型的题也有多项比较,比如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时间、人物、观点的比较。此类比较往往是概括发展趋势。
【例1】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B )
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分析:此题为典型的两者比较找变化的题目。首先精简题干,找不同,然后分析原因。
春秋:以村社为单位
战国:以家户为单位,体现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例2】
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期为察举制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被察举至中央。这一变化( )
A. 反映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
B. 导致选官标准发生根本变化
C. 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
D.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
分析:精简题干,找出变化,然后分析变化的原因。
汉武帝:孝
光武帝:孝+实习考察,合格举荐,程序更加规范
【例3】
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
A. 认识到必须改变“华夷”观念
B. 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C. 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 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
分析:此题是典型的两者比较找共同点。正确选项要能同时满足两者,可以把选项一一带入比较。明太祖强调通过威惠并施达到感其心、慑其暴,是稳定边疆秩序;明成祖也认为,边备的重要性,故选D。
【例4】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冨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分析:此题是典型的两者比较找共同点。以分号为界,前者为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后者为维新派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早已有“议院”,从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器物到向西方学习制度,共同特点是近代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例5】
表2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表二
时间 | 人物 | 主张 |
1306年 | 法国外交家杜布瓦 | 为了避免战争,建立“__共和国” |
15世纪 | 法国国王亨利 |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
1713年 |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
1932年 | 法国外长白里安 | “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
1950年 |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
A. 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 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 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 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分析:此题表面上看虽是表格题,但实质是多项比较题。此类比较往往是概括发展趋势,而且正确选项要具有共性。由每个时间的主张,可以概括出欧洲联合思想在逐渐发展丰富。只有C符合材料的共性,欧洲联合开始于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例6】
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得天命又失天命的客观事实中,认识到“天命靡常”“天不可信”,天命不会永远固定于一家一姓;他们认为天命转移与否不在于祭祀的多少,而在于“人事”的兴废,在于有德与无德,并一再强调要以灭亡的夏商两代为鉴。这表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 )
A.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神的意志
B. 国家兴盛的关键是敬德保民
C. 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D. 要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
分析:此题为典型的两者比较找变化的题目。首先精简题干,找不同,然后分析原因。
夏商重视天命
西周重视人事,为什么重视人事,因为以史为鉴认识到百姓的重要性。
【例7】
学者王刚指出,伴随着秦汉间政治的展开,汉初宰相开始从“主事”走向“主臣”,在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主义的过程中,通过“主臣”建设健全官僚团队,达到“百姓亲附”的目的,从而日渐疏离秦政精神。据此可知,汉初宰相的这一转变有利于( )
A. 巩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B. 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
C. 健全关注民生的官僚集团
D. 践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分析:此题为典型的两者比较找变化的题目。首先精简题干,找不同,然后分析原因。典型在限定词提示了“这一转变”。由“主事”向“主臣”转变,理解不了不要紧,题干有提示,主臣就是健全官僚团队,目的就是百姓亲附。
【例8】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
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的统一
D.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分析:此题属于多项比较找共同点。通过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出他们的思想都反映了战乱时期对统一的渴望,反映了大一统的思想出现。B项的关键词是国家统一,不符合当时的背景。
【例9】
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
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
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
分析:此题为典型的两者比较找变化的题目。首先精简题干,找不同,然后分析原因。典型在限定词提示了“这种变化”。唐前:政府设机构记录祖宗荣耀;北宋后: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思考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题很具有现实意义,高考就像科举制一样,一定层度上实现了阶层流动,靠的就是个人的努力,而不是拼爹。
【例10】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作《康诰》《酒诰》(诰,gào,劝诫,告诫)等告诫他“元恶大憝(读对,奸恶),矧(读审,亦)惟不孝不友。”《周礼》中又强调“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相结合
B.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C.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D. 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分析:此题属于典型的两者比较找共同点。题干中既有关键动词“告诫”“强调”以提示考查对象,又有《康诰》《酒诰》与《周礼》的比较,两者都共同反映了西周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的结合。找共同点,就需要将选项带入,分别满足两者要求就为答案。
练习要求:按照例题分析的格式,分析以下练习题
【练习1】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南宋李唐的《村医图》描绘了一乡村医生在田边为患者治病,救护及围观者紧张的神态跃然纸上。他们的绘画( )
A. 体现了文人墨客的情趣
B. 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 反映了唐宋社会变革
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练习2】
从上古时期到周代晚期,当权者的政治观念便是所谓的“天命观”,把“上天”看作一切事物命运的主宰,但管仲在施政中提出“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表明( )
A. 天命观失去其神圣的统治地位
B. 管仲对孟子仁政思想有所继承
C. 管仲在政治上提高了人的地位
D. 管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练习3】
宋代的包装上出现了带有广告形式的文字和商标图形,在金箔包装纸上留有特殊墨色标记,标明店址;出土的宋代磁州窑瓷器中书写“赵家美酒飘香”的酒坛和“长生不老”的药瓶。包装在宋代获得发展是因为( )
A. 富商大贾操纵包装行业
B. 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
C. 要防止假冒产品维护信誉
D. 政府鼓励发展商业经济
【练习4】
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先进技艺的运用促使服装面料、色彩以及图案有了新的发展,为服饰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前提,一时间形成了北方服饰效仿南方尤效秦淮的情况,改变了原来四方服饰仿京城的局面。据此可知( )
A. 北方政治的辐射力不断下降
B. 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C. 江南地区产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的盛行
【练习5】2019全国1卷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王。这反映出( )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练习6】2019全国1卷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定。 |
朱纯祖 |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
姚光第 |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 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练习7】2019全国1卷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军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练习8】2019全国1卷
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练习9】2019全国1卷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练习10】2019全国1卷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为什么学习历史
第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
古今中外,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我国历来有“以史为鉴”的传统。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和志士仁人都无一例外的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其中既包括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也包括个人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同周公一起辅佐周武王灭殷的召公,就告诫西周统治者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西周统治者在庆典上也念念不忘“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大雅·荡》)。汉初统治者把秦二世而亡作为自己的殷鉴,唐初统治者把隋二世而亡作为自己的殷鉴,都比较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比较注意爱惜民力,因而对汉唐盛世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中国古代大史学家更是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视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如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告诫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是要“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第二,“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数千年来,浩浩荡荡而又充满曲折回荡、激流险滩的历史长河的悲壮历程,激起几多志士仁人“继往开来”的壮志豪情。面对着它,孔子慨叹:“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苏东坡长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孙中山疾呼:“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倡,逆之者亡”;毛泽东振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兴衰的历史关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召唤,总是唤起无数中华儿女投身到挽狂澜、谋富强、复兴中华的洪流之中,使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磨难而终能创造出五千年绵绵不断的辉煌文明。
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历史学的认识成果,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记录和总结,是文化价值的结晶。由此决定了历史学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社会价值。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和传承。历史学承担着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务。
历史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而且也和某些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既互相交叉又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文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相关文章:
1.高三秒杀文综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正确答题的方法技巧总结
2.高考文综怎么分配答题时间 文科生做选择题和主观题的技巧总结
3.高考历史复习指导:解题有技巧,重精略多做题,反思总结
4.2019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选择题做题技巧是什么
5.2019高考文综答题经验和小技巧
文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上一篇:高考历史西方重要国家知识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