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电影观后感(精选4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老炮儿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老炮儿电影观后感精选篇1
一个普通中国人,除了阶级和财富属性之外,还剩下什么?《老炮儿》其实想谈的是这个巨大的题目。《老炮儿》说,除了那些外在的属性之外,一个人仍然可以尊重规矩和规则,执着于义气,体面和尊严。哪怕这些已经看上陈腐而且老套,与二十一世纪的现实背景格格不入。
这是一个恰当的主题吗?要知道这个老炮儿不过是一个北京胡同里的混混儿。他年轻时的勇敢和侠义,除了活在老人的记忆中,每每成为喝酒时的谈资话料,好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好处。当年打架时的文韬武略,也没有转换成商场或者官场上的特殊才能。人近六十,窘迫地开着一家杂货小店,估计还是托了爹妈把他生在北京的福,与才能和经验无关。
真所谓“窘迫之处见尊严。”这里已经开始接近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写法。只不过这个中国皇城根儿老炮儿,一来还没有那么老,二来不是直接面对自然或者国家机器或者宿命,而是因为儿子的缘故准备和一群半大小孩儿打架。真实坑爹呀!这个剧情安排不禁让人唏嘘。当然硬要拿世界名著的立意对比一部中国商业电影,这个要求稍微高了一点。
从这个角度说,《老炮儿》没有办法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因为它对灵魂的拷问,关于自我冲突的人类之心,对于人格和人性的超越,没有办法像冰湖上的飞鸟一样腾空而起,却更像那只鸵鸟,终于从牢笼里逃脱,但仍然在北京充满了雾霾和车辆的道路上被追逐。
单纯从艺术角度,情节绝对是个败笔。因为这个戏的主题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政治体制外的规则系统。安排这个情节彻底击碎了这个规则系统。当然,如果没有这个情节,估计该片也很难获得审查通过。
但另外一个角度,不刻意搞笑,不拉一车人上路,不魔幻不穿越,认认真真讲故事。这份诚意和努力,我们都看见了。
老炮儿电影观后感精选篇2
老北京的味道从电影开场就出来了,渐次铺陈,路边的二爷和吆喝,街道两侧蜿蜒斑驳的古调屋檐,还有一句句干净利落的方言。穿插主题的——所谓现代与过去思想的冲突,也通过镜头的咖啡屋和年轻人的打架透露出来,一切为影片故事延续下去的合理性做足铺垫。六爷那保守讲理的思想与愈加发展迅速的时代产生的细微摩擦在故事中不经意的被放大,比如那个“理”字和如今的有钱能使磨推鬼,比如医院中的手术和吃药问题,还有所谓朋友之交的仗义和人心。“老炮儿”之所以为“老炮儿”,没有这上辈人的调调和一股劲儿,就没有屏幕前让我为之动容的六爷。
我宝出演的叛逆儿子张晓波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存在,看惯了李易峰屏幕上帅气可爱的样子,一下子成了怼他爹的孩子让我不禁啧啧啧,开始是怕我哥哥光芒太强了让我转不过角色,结果我波一出来冲他爹吵吵我就安心了——哎呦喂这个熊孩子真让人上火,好心当作驴肝肺啊——我当时就替六爷委屈了,唉熊孩子。就说一处吧,我最喜欢的那场父子俩人在饭馆吵架,晓波站起来把脸贴上去仰头一句:“打啊!”不甘心、愤怒、张狂、失望,晓波的眼中饱含的凌厉情感一瞬间就爆发出来,我是真的想伸手给他一耳刮子的。这是新的李易峰,演技的新高度。
六爷让我想起我爸来,自己的规矩自己的理由,他们的做法和想法让很多年轻人可能为之取笑,可是还是那句话——都是为了孩子。“我就是一普通小老百姓。”六爷就是小老百姓们的缩影,他搞不懂年轻人的想法,只想简简单单的活在小世界遛遛鸟逛逛胡同,给二爷点个烟,去情人儿那里温存一会儿,孩子出了事一样低头一样愿意倾家荡产。小飞说:“我以为只有小说里才有您这种人。”其实天底下的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不只是像老炮儿这样震撼,故事有自己的合理性,在老炮儿的身上他只能这样做。最后冰上的奔跑我几乎是流泪看完的,在六爷的心里,给自己儿子一个交代一个理,这就是他的任务,或许只愿儿子醒来之后得到一个彻底的安宁。我开始觉得他犟——一百万的事儿谁都乐意,为啥非要打架。后来他将举报信上交我才懂得那句话“但有些事,咱还得办。”他是希望自己赢的,赢了,不仅可以换一个稳当,还能为国家除一个贪污毒瘤,明明比谁都不在乎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对得住自己一颗赤裸裸的良心。那个挥刀的呐喊和最后的爆发才是真正的老炮儿,伴随着心脏最后的脉搏,敢面对、敢豁出去、有情有义、有良心。
一个人真的可以成全他自己的。
可以是普通人,可是普通人里伟大的人。
老炮儿电影观后感精选篇3
昨天看了《老炮儿》,今天突然想写个观后感,有个朋友说写完来点赞,一下子有些紧张。为啥呢?自从写作文开始在我的生命中出现,它便不是我所长,更不是我所爱,词穷句穷的不知道会写的多么惨不忍睹。转念一想,勤不是能补拙吗,那就开始补吧,不补就只能一直拙了。开始正题....
刚开始抱着看着玩的心态,直到知道冯小刚导演主演后,开始觉得有点意思,虽不太了解小刚导演,但名气还是一定程度说明实力,应该差不了。就在崇拜、好奇、新鲜的心情下看完,说说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吧。
第一个,父子对话中隐忍的父亲。为了儿子东奔西走、到处求人、病倒大街,作为一个父亲该做不该做的都做了,但当儿子终于回来时,父子俩人却两句不合急了脸,儿子的埋怨、怨恨让六爷话说不出、巴掌落不下来,甚至要给儿子跪下。作为父亲,作为传统的中国父亲,这或许是最无地自容、悔恨的时刻了吧,曾经的年少轻狂、风光与辉煌,在儿子这里变得不耻与怨恨。每个人都有年轻,每个人年轻的时代也不同,不同时代塑造不同的人,所有经历本就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给予别人最好的就是接纳和理解。我们父母的时代与如今的我们恨不得差了一个王朝那么远,他们做的一切已经是当时环境下他们力所能及最好的,儿女又有什么资格埋怨、指责呢。想想我有时想要试着改变母亲的一些观念,是多么的愚蠢至极!我能做的只是理解然后支持她想做的。
第二个,六爷为儿子筹钱。儿子惹的祸老子来还,为了凑钱,找遍了当年的弟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尤其在当老总的那兄弟(实在想不起也查不到那哥们的名字)受辱后,那种绝不丢了气势、面子、尊严的倔强逞强让人看着有些心酸、无奈。从未求人,但凡求人必是走投无路,几十年前的大哥却被兄弟一顿金钱的羞辱,这或许是作为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忍受的,打碎了牙也要回家才能往肚子里咽。中国是一个死要面子的民族,人活一张脸,面子要是丢了丢的就不仅仅是一张脸,而极有可能是一辈子的抬不起头,这或许就是六爷口中的“理”。但能屈能伸大丈夫,或许我们能放下很多时候的不必要冲动,适当放下面子,减少无谓的牺牲和惨剧。
第三个,六爷的“怕”霞姨伤了心。六爷生病需要手术,话匣子不容商量的语气,六爷看没得商量,便让小炮儿带着逃跑,话匣子在医院追着父子俩出来时那份着急、担心与儿子帮六爷逃跑形成对比。站在女性角度,确实很生气父子俩,为何就不能体谅和理解霞姨那份用心良苦,为什么就不能平平淡淡、平平安安?然而,在出租车上,晓波问六爷“总是这样,就不怕霞姨有一天真伤了心”,六爷沉默半响,一个“怕”字和墨镜下那行泪暴露了一个男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字一个动作,不多不少,正正好好。没有过多的`言语表白,无需名分,一本房产证,一份平安保险已经说明了话匣子的份量,表达了六爷作为一个男人想说的一切。
第四个,、做好死的准备与最后的辉煌。话匣子在六爷茬架时劝他报警解决,在他时让他私聊别惹事,六爷都选择了相反的方式,以他的性格,没有商量。写好了信,留给话匣子的保险,一身军大衣一把军刀亦如几十年前无数次的义无反顾,扔掉刀鞘,执起长刀,沉重的脚步代替了当年的力度,气势却不减一丝一毫, 跌倒没有让人感觉丢人,反而多了一份敬意与感动,一声低吼,最终所有一切在没有爬起的跌倒划伤辉煌的句号。或许会有不认同,为什么不选择不惹事、隐忍、一家人平安相依、一辈子平淡老死,但对于六爷,规矩就是规矩,理就是理,一辈子活在“理”中,值了!
不才,仅个人想法,欢迎吐槽批评,虚心接受。
老炮儿电影观后感精选篇4
“我就一普通小老百姓,有些事儿,咱还得办。”致敬我的六爷,这是电影中六爷的一句台词。就这么一句话,让我对六爷这一角色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在从六爷遇事的反应,处理事儿的方式以及他的个人魅力,真的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影片一开头讲述的是六爷的兄弟灯罩儿非法的煎饼摊被城管给抓着啦,这过程中,灯罩儿死活不让城管没收他的.煎饼车,就和城管发生了点肢体接触,灯罩儿把城管狠狠的推开,而这城管也不是吃醋的,扇了城管一巴掌。把灯罩儿打蒙了。这是六爷就出来了,为灯罩儿把这事儿平了之后还为灯罩儿出了口气,扇回城管一巴掌。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人们都可以看出六爷仗义,认理儿,懂得规矩。
之后六爷和官二代在一张对于官二代有着重大意义的传单上产生了纠葛。遇到这种事儿,没法正常解决的情况下,六爷还是照着老北京的规矩来“茬架”,但这次茬架,六爷不想连累以前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于是一个人来到了茬架的地点,一个人面对着几十个人,但却没有半点儿犹豫,害怕。到了后来六爷的兄弟们全都来了,看着六爷,这个以前一个打十个进了局子的老大哥;陪着六爷,拿上家伙事儿跟着六爷一起往上冲!!!
一人赴约!他本可以选择逃避或是叫上兄弟们的,但他没有,这就是咱北京的大老爷们儿!遇事儿,即使多大的事儿也得去,因为答应人家啦!还有六爷知道他老了,还有心脏血管梗塞,这让他明白这次去茬架,他一定凶多吉少,所以他不想连累自己的兄弟们,单人赴约~自己一把武士刀,冲向对方一群年轻力壮的小混混,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啊!!!六爷,用自己的故事,在人们心中重新埋下这颗道义的种子,他就实现了自我的救赎,与孩子,与情人,与兄弟,与对手,他都不再有遗憾。
看了我所说的,您可能还是不太能理解我对六爷的敬意。但当您看过《老炮儿》这部电影之后,您可能会觉得我的这些话远远没有六爷的品德更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