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精选5篇)
观后感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篇1
清晨七点一刻,闹钟大作,秃头的中年男人极不情愿地按掉闹铃,颇显疲惫地起身洗漱。他的房间颇为奇怪,无论是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还是衣架,都由人来担任。男人不紧不慢地洗漱、剃须、用餐,然后穿好衣服出门。他没跟家里那些人告别,在他眼中,那些人大概就是没有生命的物品吧。镜头转到室外。大街上的情景跟家中一样诡异:满街跑的不是汽车,而是背着乘客大步迈行的"人力出租车";指挥交通的不是电子信号灯,而是穿着红色、绿色衣服的真人。片刻后,在一栋大厦门口下车,穿过由四个彪形大汉组成的保安门,走进由超级肥仔用体重控制的电梯,终于到了公司门口。存好衣帽后,男人踏着沉重的步伐向一间办公室走去,快到门前时停了下来,扯了扯领带,撇了撇嘴巴,又往前几步,停顿半晌后,终于在门前趴下。很快,有人走过来,在他身上踏了两脚,开门进了办公室。
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由真人扮演,他们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使用他们的人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1、从社会角度分析短片:在这个高度化分工的社会里,人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每个人只需要各守本分,做好自己就可以。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雇佣”不光是只有付钱和劳动这两条坐标,雇佣还该有厚度,比如工作的乐趣,比如创造的乐趣,比如责任。当雇佣被社会分工挤压到只剩二维的时候,人性也就被完全磨灭了,这样死一般的部件。
社会企业管理者应该就是此反思,在管理分工上,更应该根据个人性格优点分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才能让社会企业更有活力朝气。
2、从人际角度分析短片:短片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对白,每一个人都面无表情,无悲无喜。像藕合的齿轮,机械地转动,冷冰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用两个字就可以描述——雇佣。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极端反例,每个人的心脏是一台冰冷的机器,只有雇佣才是常态。一种被确立的社会制度,在不知不觉中谋杀了个体的个性,剥夺了个体的思维与选择。个体逐渐变得冰冷、麻木、无知无感、遵循体制、被异化为工具。
人与人之间,应该存在着爱和信任,有温度的。人存在被异化为工具的可能,但我也相信人类自身存在一种力量抗拒被异化的结局,这种力量应该是——人类本身。
3、从个人心灵角度分析短片:短片的主人公从起床到公司公司,都是呆板、泠漠的,感受不到一丝的微笑和阳光。我们雇佣着别人,也过着被别人雇佣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但我们可以从这种生活当中寻找更多的精神乐趣,做一个有趣的人。正如短片最后一幕,电灯丢下头上的灯罩,做会自己,热爱生活。
身体的困陷只是表面想象,心灵的不自由才是痛苦的根源。克服生活的程式化,追求心灵的自由,也许是作者最想传达的观点。
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篇2
社会就是以人为单位构成,各取其用、各司其职。去掉所谓的标签和帽子,其实无论你再高地位也还是别人脚下的一块踏脚的门垫而已,只是有人心平气和有人怨声载道。
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就要甘愿去做这块门垫,否则也许你就不是是几楼的门垫而只是一盏灯一个凳子桌子或者吊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而已。
男主角的出场,并没有多少不妥,到处是“人”组成的屋子,我以为是主人翁的想象,还为这么一个可爱的人喝彩:生活里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这些玩偶人组成的家具,恰巧是我们“等咱有钱了,咱要买是个仆人伺候着”这类话的阿Q精神而已,当然,仅限于玩偶人。让我纳闷的是,玩偶们还会眨眼睛,高科技了。看到TAXI的招牌下,是一群奔跑的小人儿,我才知道恍然大悟,这是人的分工等级吧。大家受雇于这个面无表情、道貌岸然的人。
果短片戛然而止或许还能接受,“人生而不平等”,自然界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来运行,适者生存,分工与等级也是必然存在的。结局是,主人翁趴在地上,开始他的工作,等待要进办公室的人踩在他的背上。办公室门没有任何感情地关上了,谁知道,门内又是什么情景呢?这个踩在他人背上的雇主,在门内又进行着什么样的被雇佣生活呢?作为衣架,作为桌子,作为椅子,总之是一种很没尊严的赤裸裸雇佣吧。
什么是上级,就是踩着别人的尊严,站在高一层之上,等待别人来踩自己的尊严。
影片里所展示的社会,是个道貌岸然的社会。每个雇佣工人都是衣着鲜亮,即使趴在那里,吊在那里,跪在那里,都要先整理好领带。
影片把我打蒙过去。打击的重点就在于,这是个真实的社会反映。抽象来想想,我们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社会是一个爬满猴子的树,在底层,看到的都是猴子屁股,想要看到几个笑脸就要一直向上爬,这样才能少看到几个猴子屁股。但是谁知道,最高点在哪里呢,或者明明就没有最高点,那只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实质就是,我们永远都要看着猴子屁股,永远都要被踩。
不得反抗,不得牢骚,与其说不得,还倒不如说是不想不愿,这种“踩与被踩”的关系已经深入骨髓,成了我们的常态,从社会形态到心理反应,成为一种习惯与规则。我们在这种习惯与规则里,过着雇佣人生。不去想,不去问,不去理会,就可以面无表情地生活下去,倒也开心。难过的是,去想为什么,去想怎么办,希望去建立一种新的规则,悲剧就该发生了。
影片里的一个细节,主人翁吃早饭时,端起杯子的一刹那,没有眨眼睛,愣愣地一下下,我希望,这一下下里,他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满的人生,为什么我们都要这样雇佣与被雇佣,能不能改变这种悲剧。
这样,也让我看到了一点亮光。前途还是有希望滴,生活还是有光明滴。
不管你怎么是什么地位,什么身份!能做的就是做自己,每个人分工不一样!不要怨天尤人!你得到好的服务,无非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别人!一句话!各司其职!人们现在已经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从片中人物表情可以看出来!表情僵硬!麻木!呆滞!没有任何思想!做的一切事就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一点快乐都没有!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如果人们活着就是为了工作!那么人们还活着干什么?片中的主人公,家里的色调都是灰暗的!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一丝的欢声笑语!只有利益与利益的纠结!确实反映了现在的人心态!而且片中的人物都没有眉毛!眉毛是表达内心丰富世界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现在的人们根本没有内心世界!也可以说是死了!
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篇3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忙碌着,周而复始。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角色,服务别人与被别人服务。
正如短片中所看到的,穿西装革履,看似成功人士的男主人公所用的镜子,台灯,桌子,凳子以及挂衣架都是人工的,让人们瞬间感到高、大、上。可男主人公出了家门,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人工的,从出租车到信号灯,再到电梯、所有的所有,都是人工的,与其说人工,不如说是“人肉”。而最后,才知道,男主人工也是一个服务别人的人——一个底垫,任人踩踏。他并不是一个成功人士,他也没有那么多金钱起雇佣那么多的人肉,他只是一个卑微到极点的服务员。
为什么男主人公能受到如此待遇呢?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总是我们很无奈。我们每个人都只是社会安排的一个小角色,今天你给我当桌子,也许明天我给你当地垫,我们都在利用与被利用,我们就是这样的关系,我们有时候会是主角、而有时候、只是别人的配角,更有可能只是跑个龙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是一个大机器,我们是零件,只有我们的工作,机器才可以正常运转。
短片中的人,眼神呆滞,面色麻木、对社会充满一种讽刺之意、让人觉得一生是灰色的,从另一面想,人是平等的,你服务别人,别人也服务你,我们上学、上班所便利的一切,不是别人在服务你吗?换个角度想,我们如今使用的电脑,都可以想成是比尔盖茨在服务我们。
仔细想一下,确实如此,只是短片更夸张的表现出来,这便是生活。
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篇4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当我看完长不足五分钟的《雇佣人生》时,顾城的诗句似乎成了真实。
这部动画片之所以赢得了诸多大奖,不在于天马行空,而在于它的`直观表达与深刻反省。它不是给孩子们看的童话,而是给成人看的黑色幽默。它恰似豫才笔下的一纸小杂文,也胜似现实主义画家的恢弘画卷。我之所以予其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这部短片背后的复杂深奥的政治、哲学问题:我们存在的价值。
影片内容十分简单,是在一个人与工具无法界定的社会中,一个小白领的上班时刻。朝九晚五,街上奔驰着充当计程车的脚夫;巍巍广厦,从大门到衣架,多少个构件竟由活人充当!竟连主人公自己,也无非是一块地毯--职责是趴在门口。
所有的人,他们都是物件,专业、高效、高度特异性的机械,表情呆滞,动作僵硬,身份卑微--无论是“衣架”还是“红绿灯”。他们的卑下感从那双没有思想的眼里、以及那古怪的姿势里反映出来。是故,当我看完这部动画片以后,我对他们竟没有一丝怜悯,他们人数众多却也没有个性之分。或者说,他们是一样的麻木、低下,因为他们都是无灵魂的被剥削阶级,与机器没有什么明确的分界。
这就让我们不禁追问其生命的价值。但这是显而易见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特征之一,它为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肉体与劳动力的雇佣不同于思想的压制,后者直接关系到生存的价值。
可惜这两者天生的藕断丝连。在肉体被契约收买时,灵魂很难不被偷盗。不但“工人阶级”很难挣脱“枷锁”,而且,越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越是有成为一架机器的风险,因为他们的思想直接参与工作。设若一个人在物欲泛滥、世态炎凉里泡了半个世纪,那足以使“没有人格”成为一些人的人格。“君子不器”,所以陶潜得逃出去,因为诞生于“物”的“人”,他一不小心会把自己变回“物”去--其实,这也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
“我思故我在”,但笛卡尔没有说明白,他所说的“我”太狭隘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俯仰天地的哲人。批判地讲,雇佣人生对于雇佣关系的讽刺也有问题。
扳手有存在的价值吗?当然有啦。我们中的大部分若说活得有价值,其实就是像影片中那样--是充当“工具”的价值。
不要小看工具的价值,这也是我们的文明之所以辉煌的原因。至于如今万亿“人”的生活哲学、价值观,不过是钱权色利的欲望以及满足欲望的手段--那可是很容易达到的事情。我们就因为这些成为了机械,并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推进着人类文明这黑暗的马车。
渴望,使人类创造--《雇佣人生》中的他衣冠楚楚,行走于人类文明的结晶中;渴望也成使人被自己禁锢--为了生活,他抛弃了人唯一略微区别于物的东西--自由与思想。没有人可以从此不渴望物质的满足,但精神上的满足也许最终与诞生他的物质相矛盾。人存在即有价值,但价值有很多衡量方法。
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篇5
短片中主人公家里的家具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的钟表是一个人,他的镜子的也是由一个人举着的,包括他的桌子,椅子都是一个个的人。他们一个个眨着眼睛证明着自己还活着,却是一个个的面无表情,仿佛他们生命,剩下的什么都没有似的。就连享用着这一切的主人公也是面无表情,眼睛不时的眨一下,证明他还活着,仅仅是活着。
之后,他要出门上班,大街上的出租车也都是一个个的人,他们肩上扛着一个人,卖力的奔跑着,经过十字路口,交通指示灯也是两个分别穿着红色衣服和绿色衣服的人。到了工作单位,毫无疑问的,大门和电梯也是人。短片的结尾,主人公将衣服和包挂在一个“人”身上,然后开始自己的工作,他走到办公室的门口,爬下,一个人踩在他身上,擦了擦鞋,然后进门,关门。结局似乎很出人意料,看似享受人服务的主人公却是一块供人擦脚的地毯。但是细细回想,主人公最后作为一快地毯又是必然会发生的。
短短几分钟的一个短片,将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关联无限的放大,突兀的展此刻观者眼前。短片讽刺了现代社会中看似高高在上践踏别人尊严的人,实际上自己的尊严也被踩在脚底。不难想象,那些踩着他进入办公室的人,可能也仅仅是一个衣架、一把椅子或是一张桌子。他们将主人公踩在脚底,却又被别人踩在脚底。短片反应的现象是真实的,更是可怕的。
电影雇佣人生观后感
上一篇:电影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