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精选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篇1】

曾经学生时代的我们,每当遇到学校组织的主旋律电影的活动后,一篇400字的观后感是经常的作业,特别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情况下,那更是必然。这几天的冷空气终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们的头上,而我却怀着等待满足的热情走向电影《芳华》的影院。 又有很久没有到影院观影了,进场后离开演还有5分钟,满场只有我一个人,让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电影评审大员才能体验的礼遇,心中不禁窃喜。其实早在九月份就盼着能一睹芳华的风彩,但首映档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间本有世事无常,想必当时冯导心中也会用此言安慰自己。冯导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个北京“爷们”的类型之一,但这部影片的情节更是从内心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更是一名资深军迷,对于在那场战争中因国家大环境问题而造成对千千万万个“刘峰”式人物发生的种种不公,种种漠视和遗忘更是心存愤恨。

而前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冯导在此片首映式上满含热泪的演唱了一首朴树的“那些花儿”,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间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点,非到全身心的释怀是不会向外表达的那份情感。 从影片一开始,那熟悉的前画面和背景音乐,那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风格一下就把我领回到儿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天空如此湛蓝,那时候的时光如此舒缓,那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处在万物初放精彩的时代。小时候因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练琴的经历,故偶然有机会在演出时或去少年宫上课的时机看到过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时的我们心无杂念,旁无非意,就是喜欢,喜欢听,喜欢看,应该是一种对“美”的好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相信,他们和她们所演的人物在那时更是这般的人,有着这般的心。

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全片纯净,满怀情意,人物的变和情节的转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和平时期的万众一心,尽展英姿,到战争年代的无往无畏,视死如归,再到经济时代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一不在诠释着另一种“活着”,那种平凡而不断的精神延续。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顶天立地,值得我们去铭记。中国的词语其实大多都是含意组合式的,电影中的“刘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快遗忘,或者说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谓“根本”也是这类词汇的一个典型。他有着雷锋般的心怀,他有着战神般的意志,他同样有着凡人的情感,为了爱情宁愿去选择坚守,守望着他心中的那朵“小花”,无怨无悔。自古时事造英雄,只是历史给予他们的英雄时刻太过于短暂和残酷,也只有影片中的“小萍”才能真正的去懂他,爱到他的内心,能让他体会。他们就活在我们身边,也许他们已经老到自己去习惯性的沉默,默然于世,但这篇故事传递给我们一种精神,一次觉醒,我们必然还要为他们的当年而敬礼和鼓掌,因为他们也曾年轻过……

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创立者,面对的是同样的时代变迁,虽然不再有血肉混糊的杀戮,不再有转瞬即逝的惊恐,可是同样需要坚守,同样需要去完成属于我们的任务。我们也在用我们的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们的“芳华”。芳华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经历,一个时代。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芳华,不管你有视或者无视,它就在你身边不停的流动着,你可以浑然不知,也可以无比珍惜。

昨天看到网红韩寒在微博中评价到“冯导的非喜剧片其实比喜剧片拍的更好”,在我一直以来的感受中,同样如此。本以为全片会以朴树的“那些花儿”作为结尾曲,没想听到的却是韩红的“绒花”。但当那些剪辑画面再次浮现眼前,听到歌词中的含意,不由泪水再次流下,流得怅然,“世上有朵美丽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那些花儿”的歌词不免让人会局限于爱情,而“绒花”才是对那些人们的敬意,对那个时代的演绎。 不觉中写了这么多,如果语文老师有知的话,一定是很满意了。最后配上几张影照,为了保护正版,我只拍了片头和片尾的几张,以表达我再一次的心意。可能让那些想看到美女们大长腿的朋友们失望了,那就到影院中一睹《芳华》的风姿吧,希望大家都能观有所感,也提醒大家别忘记带上纸巾。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篇2】

“电影《芳华》不象宣传的那么好看,很一般。”爱人边洗碗,边对我说。

你什么时候看的?我问。

“昨天晚上在腾讯视频上看的。”

我沉吟了一下。

想起去年《芳华》首映时,媒体跟网络给以那么高的评价。同爱人的看法形成了很大反差。我不能说什么,因为我还没有看。

当晚,我买了一个月的腾讯会员,认真地看了一遍电影《芳华》。看后,对爱人的看法很有同感。

很遗憾,我不能赞美《芳华》,在我看来,该片故事情节平淡,人物朔造单薄,既无厚度,又无深度。影片试图通过_中,部队文工团两个青年演员的悲惨命运,反映那个年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但影片又想躲避对那个时代真正的讨论,使人物始终缺乏立体感和深度。

看点一,男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男主人公李峰命运的转折点,是他向林丁丁表白爱情时开始的。李峰与林丁丁既无感情基础,又无恋爱经历,偶然的机会他俩来到练功房,李峰向林丁丁表示爱情,在林丁丁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峰就紧紧地搂抱着林丁丁,这一幕正好被保卫科撞见。当林丁丁不承认是与李峰谈恋爱的时候,保卫科定性耍流氓似乎顺理成章。接下来是组织处理。部队的纪律是要严于地方的。这一切好像与_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故事哪个时代都有。

再看女主人公的命运。何小萍可以说是时代的幸运儿。当时的青年,特别是女青年,有哪个不想参军,何况部队文工团。就像今天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一样幸运。

军装照相事件可以看出何小萍不是一个诚实的人。林丁丁说的好,你明白地向我借,我会不借给你吗?事情不在私自拿别人的军装照相,而是事后撒谎。这能怪集体不接受你,大家欺负你吗?后来,何小萍为了支持李峰,或者是为了爱,故意与组织作对。与集体疏远,不求进取,拒绝参加演出,用现在的话说,叫独孤求败。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调到卫生队。

影片想告诉观众,是时代和那个集体扼杀了何小萍的个性。在中国任何个性必须与组织与集体的共性相结合,任何脱离组织和集体的个性将不复存在。延安时期是这样,解放初期是这样,_时期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

看点二,对越自卫反击战,影片中七分钟的战争场面与实战报道很不一样。影片中看到的是好莱坞中的战争场面。那前进的队形,战士手中的九七式突击步枪,那密集的弹道,巨大的爆炸点,哪一点都象好莱坞。

看点三,演员们在排练厅排练,练功的镜头的确是个看点。一个个芳华少女,青春靓丽,白皙的项脖,修长的大腿,高耸的乳峰,刚过大腿根的平角短裤,身轻如燕,体柔如柳,散发着荷尔蒙的芳香,一踢腿就是一个一字马。这个看点,到是十分养眼。

说到这里,也不能全怪冯导,据说他将严歌苓的剧本作了重大修改的地方,有八出之多。为的是好过政审关。真正反映_的作品,可能要几十年以后,甚至几百年以后。但一定会有。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篇3】

我们需要被认可吗?

有段时间没去北大看电影了,尽管离的很近。看到第一次通知要播放《芳华》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就想去看,后来还是被工作打消了,就没去成,有点小小的后悔。这不,因加场,第二次播放信息推出来的'时候,我还是犹豫了一下,结果,没两分钟,票就要售罄,还好,最后总算是买了一张。

这部电影看下来,眼前犹如一面镜子,能看得见我过往的影子,不是一处,是整部都是。

虽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但谁没有芳华过?文工团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那我们的高中,我们的大学不也是个集体,也是个小社会嘛,还有我们毕业后把青春奉献给那个让我们成长的公司,荧屏里的一幕幕,不都是我们过往的再现吗?你可能会说《芳华》的年代离我们远,远吗?根本不远。

我们生活的现在,都是过去一幕幕的重现,甚至是轮回,只是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而已。

“他们需要被认可”是这部影片让我感受到的最为有力的呐喊,是内心的呐喊,无声胜有声,胜过舞台上她们那肢体语言及表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何小萍是文工团后来加入的战友,但她没有被得到认可。而她的舞蹈功底那可是在报道的当天就向所有人展示过的,可她后来主要做的却是后勤保障方面的事儿。

刘峰呢,这个老好人,活雷锋,在一次和队友“简单拥抱”真情流露后,却被订上“作风”的问题就这样被下放到边境了。昔日的所有功德,一下子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就是到了影片结尾,刘峰下海,被城管欺负,昔日的红军大英雄,老战士,不也是被现代人按到在地,乖乖适应“现代社会”嘛,又能怎样?他不给社会添麻烦,可社会怎能绕过他?他更没有受到认可,历史的车轮已把他的过去碾的粉碎,不留一丝痕迹。

刘峰和何小萍,其实都是那种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人。他们需要被认可,他们没有任何奢望,没有任何野心,极其简单的人,革命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让去哪里去哪里。

说到需要认可,影片中典型的一幕,何小萍在一次慰问演出时,队长找她临时替补上台,让她演A角,但她装病不想上台。被政委知情后,政委的做法却不是打击,不是当场揭穿,而是给她鼓励,给她机会,让她感受到她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事实证明,何小萍的幸福是极其容易被满足的,就是政委的几句话,她不是感受到满满的责任感,满满的力量了嘛,卖力的演好是自然而然了。

再说说,她从_前线几天几夜没合眼,尽职尽责,救下了那么多的战友。后来战争结束被称为大英雄,突如其来的荣誉她就受不了了,精神就这样受到了刺激。她默默无闻的做好自己的事儿,一直没有受到过认可,这突如其来的这个大认可,她哪能接受得了?

这和林峰平时一贯的老好人一般,对谁都好,一直没有动过情,突然动起情来,谁能接受?其实他爱的比谁都真,比谁都深,可被爱的那个人往往感受不到,甚至不以为然。

其实他们俩这样的人往往是在关键时期能帮助我们的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在我们落魄的时候,在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是我们当初如何的看不起她,嫌弃这嫌弃那的,最后他们也不会离我们远去,在有需要的时候袖手旁观。就如《红楼梦》里解救巧儿的却是被人嫌弃被人捉弄的刘姥姥一样。

《芳华》我认为是一部记录片,记录了那个年代我们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变迁,那个时代我们真实的自己。

一幕幕细节记录的如此真实,无不让人感慨万千。何小萍没能见上她的父亲,直到她的爸爸去世;当伟人相距离开我们,她们那缅怀的歌声又怎会动情?改革开放一心向“钱”看的调侃,海口、三亚地产的狂热……

历史的车轮总归向前,当_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打开时,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开启了,过去的芳华已完成她的政治使命,新的自我必将再重生。

他们需要被认可吗?影片的最后,刘峰搂着何小萍,何小萍依偎在刘峰的肩膀上,多么简单的幸福画面,对他们来说,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简简单单、平平安安。

时代变换,芳华已逝,但天长地久不变的是情谊。何为贵?那战友情,那同学情,那师生情,那朋友情,那身边曾经出现过的所有人,都是要我们应该尊重的,值得珍惜的。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篇4】

寒冬季节,冯小刚以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芳华》打动了无数观众。我坐在影院里,两个多小时,不停地擦拭着眼角。当电影片尾镜头定格,响起韩红唱的《绒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我和身边的许多老人一样,坐在椅子上久久不愿起身。

《芳华》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在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所经历的成长以及充满变数的人生轨迹。我被电影的一个个镜头拉回到了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

到处传出的标语、口号,飘扬着的红旗、张贴的海报,悬挂的领袖像唤起我那个年代难以磨灭的记忆。_、_等特殊历史事件,勾起我那个年代深埋已久的情怀。

大学毕业后不久_爆发了。那时候,我在苏北一个小县城的中学教书,我只比学生打七八岁。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我们无比虔诚;贴大字报,开批判会,我们曾经疯狂。我曾和学生一起,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们自己创作节目,像电影里那些文工团的战士们一样排练、演出。到工厂车间,到农村田头,脸上常常带着笑容,凡事都不世故,处处为别人着想。影片中的《洗衣歌》,那熟悉的旋律,让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当年学生演出的场景。70年代初,_前的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宣传队的队员,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雄心踊跃参军。他们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有的还像刘峰、何小萍一样经历了_的战斗洗礼。我曾听他们讲过许多悲壮的战斗故事。

前不久,当年的宣传队员给我发来一张摄于_年的'宣传队员的和合影。相片里的我和学生一样意气风发,满溢着青春气息,让我久久地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芳华》不仅仅唤起了人们青春的记忆,还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纯真、美好和善良,激发起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男主角刘峰从基层连队进入文工团,又从文工团再次下调至基层连队,后来在社会变迁中他成了一个以踏车送书为生的打工者,历经沧桑磨难,少年意气已不复,唯独不曾忘记的是善良。同样的,女主角何小也将青春献给了战场,她不眠不休好几夜抢救伤员;当飞机空投炸弹,在枪与火的洗礼中,绽放了最美的青春。尽管她目睹了无数战士倒在眼前,以致精神失常,但还是那么纯真和善良。

我们常常以为,当人在遭受持续而又强烈的不公境遇时,很容易走向极端要么绝望,要么愤恨。但刘峰和何小萍却依然选择与人为善,选择用善良去理解这个世界,选择做一个好人。他们走过风光尽收眼底的高峰,也经历过被众人不屑一顾的谷底;他们初心不改,坚守善良本色,一刻不曾停止内心的给予。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对善良的坚守使他们仍然保留了从容的面孔。那一刻,我周围的老人在抽噎,我扑簌簌地流泪了,许多年轻观众也潸然泪下。

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曾的一句话: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好人难做,但我们仍然要做个好人。因为那足够美好,那让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年华会消逝,但善良会永存,做一个善良的人,本身就足够美好,因为你的善行终会影响一个又一个懂得善良的人。一心向阳,灵魂才能闪闪发光。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但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不容忘却。同时,更多人的芳华正在到来,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善待。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篇5】

想要急切看这部片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俩娃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腾不出太多的时间去影院看电影,憋坏了;二是之前看过太多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段子,凡是不是喜剧的电影,实话讲,我个人的偏好上没有太喜欢的,所以,我想看看前段时间“暂停上映”的这部《芳华》是炒作还是部良心片。

文工团的生活显然我是没有经历过的,身边也没有人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只是,在其他的一些小说或话题中偶有听说。所以,我不知道这样大背景的一步片子是否能给我带来很强的代入感。故事的经过我不一一赘述,只想就着剧中的人物来说说我自己的观后感。

一开始,何小萍“自己就像一个笑话一样”的开始了自己的文工团的生活。片子没有啰里啰嗦的背景介绍,也没有虚头巴脑玄幻式的让观众去悟,几个同舍女孩对何小萍的各种看不起让人心里起恨,可恶的高高在上的“高干zi女”把圈层划分的很明确,同是一个宿舍的姐妹,除了穗子,你感受不到接纳和包容。相反,那个时候已经存在了“鄙视链”,而何小萍就是这个鄙视链的最低端。她隐忍着,因为她有一个有“身份”的爸爸,而这个爸爸从六岁已经离开他了,何小萍想念她的父亲,又因为爸爸的“特殊身份”而选择在被别人恶语消费时候保持了沉默。在我的价值观里,我不能够接受对别人撒谎,而当林丁丁质问何小萍是不是穿了她的军装去拍张时,当何小萍说出“没有”的那一刻,我接受了她的撒谎,也替她开始揪心起来,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样更糟的结果等着她。

剧中另外一个主角,刘峰,别人跟他贴的有标签——“活雷锋”。一样的,刘峰也被消费着,只是别人消费的不是他的痛,而是他的“活雷锋”的名号。影片进行到这里,我的心里有点痛,也有点恨,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因为,在我的眼中,刘峰配得上所有这些荣誉,他是个骨子里的好人、善良的人、不求回报的“活雷锋”式的人物。而别人呢,经常在戏谑着他头上顶着的“活雷锋”的招牌,关键,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群体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不一样吗,你的善意和礼貌,你的群体性的规则意识,这些道德的基础性的东西,不也经常被人嘲笑和嫌弃吗?你开车想礼让行人能够优雅的过去,后面车上不耐烦的喇叭声立马响个没完;你想按规则办事,让整体或者社会更有秩序,马上会有人说你迂腐。痛,痛的是关乎道德的`悲凉;恨,恨的是聪明的无耻者的自我感觉良好。

在那样一个年代,爱不像现在这样说的那么随便,它会藏得很深,深的可能错过。刘峰心里就藏着林丁丁的爱,只是,他没有错过表白,然而这个没有错过的表白却是个荒唐的错误。林丁丁说刘峰耍流氓,尽管穗子在回忆中说过后来她理解了林丁丁,理解了她对“偶像”幻灭的失落、恶心。但是,我没有理解,我的理解就像何小萍后来让穗子转告林丁丁的那样,她根本配不上刘峰的爱。因为这件事,刘峰被审查,审查官和陪审员的嘴脸可能被恶意刻画,但是刘峰的反抗看的我痛快淋漓,是的,他们才是流氓!他们不懂真爱!他们在拿真爱耍流氓!

因为此事,刘峰和何小萍的人生开始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刘峰因为林丁丁事件被调出文工团前往“伐木连”。临走收拾行李,他要扔掉所有关于“荣誉”的那些东西,不再留恋,也许,他根本不曾留恋。影片中没有情绪化的表达,很平静,但这平静的背后是失望,是幻灭,是心凉。看到这里,我也感觉悲凉,我担心这个善良人会开始选择不善。当然,刘峰没有这样选择,他选择了平静的接受和离开,营队门口,送别的背景音乐响起,让人唏嘘。

也因此事,因为刘峰这样的离开,何小萍彻底心凉。她怎么能够理解,这样一个善良的人,这个无非表达出真爱的人,怎们能够被抛弃。她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对自己前途的放弃,她的心里在激烈的反抗着这个群体。高原上的A角机会,不管如何,也许来自于政委的激励,也许来自于她对战友们的热情所感染,她终于完美的演绎了这个A角。作为时常作为备胎使用的何小萍,尽管圆满的完成了临时到来的表演机会,但是,她要面对的也是离开,只是,她的离开应该也是一种解脱。

刘峰再次出现,已经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当他决定带伤独自留下来看护兄弟们的尸体时,那段旁白的猜测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是却异常讽刺。是的,他如果死在了战场上,也许才会被人记住,才会像英雄一样被人记住,甚至,还可能被写进一首歌里,填好了词,被曾经伤害过他的文工团的一名女主唱来不断演唱。这段旁白臆测的是刘峰个人的想法,而我们感受到的确实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暗喻或讽刺。的确,你不觉得吗,很多真正的英雄们,更值得全国人民给与关注和致敬的人,却连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娱乐人物而霸屏。英雄,大多战死沙场,他们保家卫国,舍小家而保了大家,但是,他们会被迅速的忘记。

何小萍在战地医院表现出色成为英模,可是她却荒谬的疯了。也许,像影片中说的那样,他被这场战争的残酷冲击着,也许她长久以来被人看低,突然被评为“英模”反差太大而受刺激,疯掉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她被评为英雄模范的那一刻,她想到了刘峰,她想到了刘峰的离开,她想到了让自己心都凉了的人和地方。

时代的变迁,影响着这个时代里的每一个人,影响着刘峰、何小萍还有她的战友们。

只是,影片直到最后,用现实的价值来评判,刘峰和何小萍活的很难。就像何小萍在墓地问刘峰日子过的好不好那样,刘峰说:和躺在这里的战友相比,我敢说过的不好吗?我在猜测,他对这个变迁的时代有怨气吗?不可以有吗?那个曾经直接亵渎了他的真爱,说他耍流氓的林丁丁,早早的、务实的追随一个华侨而去,你能说她过的不好吗?或者,她算过的好吗?那个北京的高干女儿郝淑雯最终和西南军区高干zi弟陈灿“门当户对”的结婚了,可是,他们真的算是过的好吗?是的,他们的生意做得很好,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呢,好吗?也许,他们真的觉得很好!他们是“识时务”的人,是走在时代浪尖上的人,他们自然应该被人认为过的好。

最后,刘峰和何小萍走在了一起,没有一纸证书,一对善良的人生活在了一起,过着平和而安静的日子,像影片中说的那样,“他们话虽不多,却显得非常温和“。画面虽好,但是,影片看到这里又添几分悲凉。刘峰当年全能,何小萍练功刻苦,他们这对善良的人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应该被时代忘记,甚至被抛弃。

《芳华》结束,剧中人芳华已逝。

我,也时常追忆曾经那么年轻的自己和那段青春岁月,偶尔也感慨时光荏苒,已到中年。谁的芳华都很美好,谁的芳华都会逝去。我也身处这十年风云变幻的时代,自己也被这个时代裹挟着、改变着,当然我也自己选择着。在这个时代,一样不断上演着相同或相似的故事,一样有荒诞、丑陋、无耻的人和事。如果你有能量改变更多,那就去做一个小太阳,温暖照亮别人。我也许影响不了太多人,但是,我会让自己做个善良的人、温和的人、有羞耻心的人,我会尝试着尽自己的能力去给别人温暖而不是伤害,让心内常驻芳华,心里有芳华,刻刻是芳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