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目送感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目送感受(精选10篇)

目送感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目送感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目送感受(精选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目送感受篇1

有一本书,书名短小精悍,这是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这就是《目送》。

《目送》中的七十三篇散文,有写父亲的逝世;有写母亲的苍老;有写儿子的离别;有写朋友的深深牵挂;有写作者的失败和脆弱;有写作者的伤心和放手。写对儿子离别时的失落,也写了作者对时间的见解。

在一篇名叫《时间》的散文中,十八岁的华飞和朋友去午夜狂欢。狂欢,聚集也是一种时间的集体仪式。小孩子们也曾有过一种测量时间的方法,在他们的卧室上挂一个一米高的量尺。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其高度用小刀刻下,于是,刻度一年一年的升高,时间也在一步一步的流逝。同样,在南美洲的家庭中,也会有测量时间的方法,二个大人和五个小孩,每一年的同一条,他们都会轮流拍大头照,以此来纪念时间的流逝。

一杯热茶从热变冷是一段时间,一位老人从少年变老年是一段时间,一只钟转一圈也是一段时间。时间过的飞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时间吗?在生活中,一些人虚度光阴,到觉悟的那一刻才明白时间的流逝,到那时候,却来不及了。时间不等人啊!

同时,当我读到另一句话时,也充满了对时间的感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也许说到了那些辛苦劳动父母的心中。看到这一句话,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辛酸与无助,也只有真正的经历过,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时间流逝,父母都在慢慢地死去,子女们会选择离开父母自己打拼,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和事都在渐渐得离自己远去。

目送感受篇2

日前读了《目送》一文,主要是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文中有七十三篇散文。其中有的散文还参插了一些图片。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读《目送》一文,让人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其实父母与子女这一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处理父母-子女关系。作为父母的,都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下来,认为可以多为孩子做一点,孩子就会少吃些辛苦,而作为子女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没有父母,我们就不会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就不可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那样,父母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只要儿女在身边多陪陪他们多照顾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子女,每天目送父母的容颜老去;作为父母,目送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渐渐远去的背影;作为老师目送一批批的学生走出校门。其实,就算是让你追,你也追不上!这就是一代代的人生啊!《目送》读后感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到中年,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的颤动一下?

这是《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资本,但是平静下来才发现父亲已经远去、母亲也在慢慢的老去、儿子们挣脱自己的保护要远行、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拥有一切的“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有没有在这里找到你的影子,这里的“我”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这本书与其说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反省,倒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回老家,每次走时,我昂头在前面大步流星,偶尔回首,总看见奶奶撩着围裙的一角不停地擦拭着眼睛。那时很不以为然,又不是再也不见,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伤感。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你不管怎样离开,都不再会有人为你留恋,为你挂牵,为你等待。就算有千万次的回头,会有谁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目送感受篇3

人生是由一场又一场的别离与相聚组成的,而孩子与父母尽为前者。

十三年前,父母的面孔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浅浅的存在。我与大多数人尽同,生活在一个古朴的小镇,伴随着年迈的长者们静静地生长在这片土地,在槐树底下听尽“南柯一梦,精卫填海”,踏尽小镇的每一寸土地,寻遍每一处花的存在。这样的我很幸福,很幸福……但一直有个深深的期盼,去往那光芒万丈的大城市。并不为了那份繁华的诱惑,只因那份来自父母,从那遥寄过来的爱。

每当那辆从远方缓缓归来的车停在那棵槐树旁时,心中的喜悦就如蜜一般溢出,停滞在我那红扑扑的小脸上。而这一次我深深地明白他们的归来是因为有一份离别,一份与“南柯一梦,精卫填海”的离别。深深记着那一天,只有静与黑笼罩在病房内,每一次机器正常运作的轰鸣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份庆幸,只是……

当读完《目送》后的那个晚上,我的脑海就一直显现着这个场景久久不见散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拐角处。他那背影仿佛正在说:不必追。”这段话伴随着灯光打下,我回忆了许久。爷爷奶奶与父母的离别是这般无奈。我们每个人都站在时光轴上,而时光却把至亲的人推开直到我们无法再去眺望……

而真应当“不必追”吗?我不欣赏这股凄凉,终有一天我与父母也会站在那个十字路口,而我会勇敢回头站在父母身后,静静诉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

评语:整篇文章,作者通过阅读《目送》深有感触,从而联想到了自己,不禁发出感慨:时光把真挚的亲情给越抹越淡。“不必追”实则是“要追”,作者运用反问加深了自身的情感,也给予读者以思考。最后作者用“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这简短的几个字作为文章结尾,不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更升华了文章主题。

目送感受篇4

她有一双温柔的眼,为人母,慈爱地注视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注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细微之处,寻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针见血道破世事百态。

作者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是在六年级,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于是便将它束之高阁,庋藏焉。直到这个寒假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大义的理解能力与他的年龄、阅历成正比。

全书里令人影响最深的一句恐怕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 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对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像一条从宽阔的大道走进岔路。在大道上父母与孩子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爱给他们,不要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心存愧疚。

还有一篇令我感想较深的是《狼来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狼是一种残忍而机警的动物,它们总是捕食温顺的小绵羊和可爱的小猪;在故事“狼来了”中,狼群引得全村人手持锅碗瓢盆扛着锄头扁担欲杀之;更有父母从小告诫孩子“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叼了去吃掉”云云。然而事实上,狼并非如此可恶。它们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知恩图报、坚强执着、锲而不舍、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人从小被教授的观念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到特定的情况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早教如此重要。

《目送》共散文七十三篇,道尽子女与父母的牵绊,兄弟的携手共形,朋友的牵挂,在脆弱的边缘迷失,在失落的低谷徘徊。

可以说读一本她的书,就是读一遍人生。

目送感受篇5

《目送》读后感——时间煮酒千里香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爱。我们也许是王室贵族,过着精致奢华的生活;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平民百姓,过着平凡的日子。但不变的,是家人的爱与关怀。从小到大,我见过多次父母的背影,但每一次的感触都不同。我在长大,他们在衰老,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有时一个人在外,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们来,是否,我们正在看着同一片天空,同时想着彼此。

正如作者所说的,我和他们的缘分,是注定的。我们会目送着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他的身影从大到小,从清晰到模糊,在彻底的消失在眼帘中,不再出现。

我们相见又相离,却很默契的,将思念融入在目送里,尽管分分合合,而那份爱却在时间的熬煮中越煮越浓,回味悠远千里飘香。

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挎着一个小小的书包,不停的回望着人潮后的父亲。我还记得他离开时的背影,微微的关怀中却带着舍不得。那时他的背影很高大,靠在他的背上,就仿佛枕到了全世界。他的背很温暖,很宽大,给予人一种可以放下心的安全感。

可是长大了,家越来越远,可以相见的时间越来越少。在那为数不多的相见里,我知道爱并没有消散,而是愈久愈浓。

还记得一次周末放假,父亲千里迢迢的到绵阳看我。那天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送我回学校,我竟不知时间居然这么短暂,相见几时又要分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是强忍着不让它掉下。而在我走进校门时,悄悄地回过头去看父亲,却惊诧的发现,他望着我的背影在悄悄地抹泪。

我的泪再也抑制不住,是断了线的珍珠般滚落。父亲是个不爱言谈的人,其实他无声的守护,就是他对我爱的表达。在那一瞬间,我想过,要冲出去拥抱他。可是那仅有的矜持却让我深深地停止了我的脚步。我正在校门内,看着他的背影,目送着他渐行渐远。

如今,我已经长大,而那些小时候经常说的话,却在年龄的增长中变得越来越羞于说出口。我们父女俩,有时只是沉默着望着彼此的眼睛,最后又默默地离开。

也记得有一次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是和父亲看一部电影。我打开了那部当前最热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巨大的屏幕在巨大的电影院里面闪着,里面的情节却让我的眼泪一次又一次的落下。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坐在我旁边的父亲,我偷偷的侧过脸去看他,却看到他的眼眶里含着晶莹的泪花。

爱其实很容易表达,而在那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我读出了父亲对我深深的关怀。不是那样的轰轰烈烈,虽然平凡,虽然可以让人不轻易间忽视,但是它含着爱的味道,有着沉重的分量。爱就像埋于树根的酒,会随着时间的推远,变得越来越醇厚,香味溢出地表,弥漫于树周围,散发至空气中,回荡着悠长的浓香。

目送感受篇6

对生命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题记

带着释怀与生命的和解,作者笔触之下的《目送》以温柔纤细描写出亲人之间的亲密互动。当我亲临这篇文字海洋之中时,带给我的是当下的感动,亦或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

对于曾被余秋雨大师评价为一名真正的文化批判者和优秀文化建设者的作者来说,在她的笔尖之下,无不散落着深情动人,亦或是不可言喻的对待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爱与虔诚。作者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来描写诸多生活中的浓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来亦有温馨有味,情意盎然之感。

我们的人生中会有诸多的目送。即亦若大到生死离别,骨肉分离,小到暂时一别,家门远行。正如《目送》中所现:“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这本书中作者在上有长辈下有子女的亲情关系交织中经历了诸多的目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亦若我作为学生每天早晨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去上学,当我向他说:“爸爸,我去上学了。不用想,迎着我背影的那便是两鬓早已花白的父亲灼热而又燃情的目光。”亦若是目送。又若是我参加夏令营时,母亲面对车子启动之时,迎着我背影的,也便是母亲担忧的神情。亦若是目送!

在作者笔下不着痕迹的就写出了大视野大境界。在貌似不着边际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没有着力的去描绘深情厚重的无私之情,只是把捡起日子里的点滴融入其中,你会在无意之间被貌不惊人平实无华的文字打动,会报以会心一笑,会黯然神伤,会被柔软的孝顺所温暖!

我的思绪还是会不绝如缕的,随同文字勾勒的情感所起伏。散散的文字,全然不是作者凶猛的杂文,文字所及。依然能抵达文化深处的基固,即便是些生活里的点滴和琐碎,你依然可以从另外的世界里清晰的对比出我们自己生活中的温情。在温情的文字里依然能真实地传递批判的力量。

目送感受篇7

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儿子的背影在母亲眼中渐渐变大,母亲一生都是目送着儿子的背影渐渐远去。没有任何声音,不需两人对话,用那凝望的眼神传递对孩子的关心与不舍。

母亲是过来人,知道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也知道前面有许许多多的磨难与坎坷在等着孩子去面对,母亲是多么不舍与不忍,但事实是残酷的,母亲是无法替代孩子走完这一生旅程。

所以,不必去追,青春是充满活力的,让孩子去闯闯吧!让他学会克服,让他学会坚持。只有人生中历练过,今后的日子才更加容易。

有些母亲曾几度想替儿子分担,让儿子轻松点儿,那么你这母亲就当的有些不称职了,你是否想过?你是否往坏处想过?人都会生老病死的,假如你哪天走了,你的孩子怎么办?以前是你替他分担,如今他失去了你,没有人替他分担了,他怎么办,碰到困难就缩。如果真是这样,你就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啊!

让你的孩子去青春岁月里迷茫吧!跌倒吧!让他去冲动,让他去义无反顾,让他担起所有的痛苦,体会一下,人生旅途的艰辛吧!

目送感受篇8

关于《目送》,源于一段写在该书封底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我乍然觉得那会是一部多么哀伤的作品,试想我们的一生将会有多少目送的故事,不管是“目送”还是“被目送”,总是会透露淡淡的离别依依。

在《目送》中,有若干篇散文,这些文章,写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心情,总之是充满了一个“情”字。有感情浸润的文字总是迷人的,透露着灵性。、《目送》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在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写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读完之后我释然了,我们不停地目送悲欢离合,不停地去感受人生无常,才能不断成长,这就是人生。学会欣然目送,不必追。人就是在不断目送中长大成熟,从“被目送”走向“目送”……

我喜欢《回家》,写的是作者的母亲,心中那份渴望回到家乡的思念。家,是什么样的地方?作为儿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作为父母,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作为终身伴侣,两个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家,不是一个邮政区号、不是一个地址,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一段有着温暖而安心的记忆的时光。就算人会一个一个走,但家还是会在那,驻足我们心中的一个角落,某年某月某一天,我们还是会认得,家的样子。

我至今还会跟我的朋友们说,我读大学的时候一天一个电话往家打,不为什么,也没什么事,就是想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爸妈,他们都笑了,说“有病,没事打什么电话”,其实那是一种对家的牵挂和依赖。“儿行千里母担忧”,从没离开过家,爸妈习惯了我在身边,一旦他们的生活中缺少了我,他们会不习惯。若干年后在整理爸爸的东西时,我发现他保存着我大学四年来寄回家的所有信件、贺卡甚至学校寄回的成绩单……

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可以了,无论爱你的、你爱的,当所有的风景都看透,他们会陪你看细水长流。

目送感受篇9

雾散,也散缺了迷茫,梦醒,也唤醒了酣睡的神伤,在这本深邃美丽的笔记里,我看到的不止是忧伤那么简单。——题记

连妈妈也不知道是何时,她和朝夕相处的飞飞不再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了。十七岁的少年,儿童脸颊那种圆鼓鼓的可爱已经被刀削似的线条取代,他不再是那个依偎在妈妈怀中殷勤探问的孩子了。面对这样的情景,妈妈只能苦涩一笑,鬓角已经斑白的她,又如何能忆起眼前少年时水清见底的欢快眼睛呢?

涉过浓密的江离,粼粼的小溪里,那只睡着的白天鹅,让妈妈泫然欲泣地跪在丛中拍摄。妈妈难以想象的是,长成少年的飞飞竟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小孩!”

妈妈的心颤抖了一下,原来,时间真的不可追。

安安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妈妈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的拥抱,妈妈才察觉自己的头只能贴到安安的胸口,像是抱住了一只长颈鹿的腿。

安安在长长的列队里,等候护照检查,妈妈就像小时候一样,泛着微黄的眸子跟着安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直到,直到和从前一样,把他完整地装到瞳中。

这时,妈妈想起了一段让她难以忘却的故事:

在金盏菊畔,安安把背对着妈妈的身子转了过来,紧紧抱着妈妈,呕心沥血地哭喊着:“妈妈——安安,也要和妈妈在一起!”

故事在妈妈的脑海里重新播放了一次。妈妈微笑着,等候,等候安安在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过了很久,安安没有,一次也没有。

妈妈顿时明白了,她眼睛里的孩子,安安已经逃走了,她所痴恋的,不过是那些被时光冲淡,支离破碎的美好。妈妈默默地站着,如今,她能做的,只是放手罢了。因为——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这句话是这样简单明了,令人不禁掩卷深思。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不在绵长,父母就似那等待孩子回目一瞥的母亲。一切只因前世今生的缘,他们所茫然的,所渴望的,只是子女的珍惜吧。

“来一斤母爱”是现代子女共同的误区,也许再一次回眸,你和你的父母已经成为生生的两端,彼此,永远站成了岸。

目送感受篇10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这便本书从一开始告诉我这个道理。无论如何即使是现在你至亲的人们还是要目送这你一个人单行到最后能自己成长。

这整本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的书中,《目送》这篇文章便让我看到了将来我的父母和我的影子。我仿佛身临于那个华安背着小书包与母亲对视的茫茫人群中;仿佛置身机场看到母亲紧紧依偎着那个有些排斥深情的少年,和他再没回头时母亲的失望神色;又似乎能感受得到那个凝重、难以轻快呼吸的车间氛围和那颗难以被爱去打开枷锁的心。每每看到这里,便想到了那个自己。那个曾经放学看到父母便兴奋地呼喊着冲入他们的怀中的我。那时的我,用最纯净的心吝啬地汲取着他们对我的爱,毫无保留地表现着自己。后来也就是现在,纵然他们再想拥我入怀中,无非被我推开或是不情愿的靠着。真情并非在表面流露,心里的那种小叛逆便抑制着原先的热情。我知道那似乎是冷淡却依旧没法改变这样的自己。或许有一天会成为华安青年时的模样,但我却努力成为让人舒适的人。这或许就是成长吧,但在我独立的路上,我会回头去看看他们,或许那时他们也正注视着我。

后篇文章是父亲和她。这又是另一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父亲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切和照顾却依旧觉得十分愧疚不能给她更好的生活。而子女即是在父母垂垂老矣之时,能不惧困难去守护在他们的身边。这是别的无法去替代的爱。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死去,而我们只能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去回报他们的对我们的满满的亲情。直到最后目送着他们离去,盼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还不能用一生去感受这种极致的深情,但我一定会用这跳动且温暖的心用一生去目送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