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史铁生一生著述颇丰。比如著名的《我与地坛》、《断笔于病隙》等。在断笔之间的疾病。史铁生用生动、通俗易懂甚至优美的语言去追寻和探索书籍和未知的人生真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

生命的哲学——读《史铁生散文》有感

只有初中毕业学历,20岁时双腿瘫痪,无法复原。在我看到史铁生的简介之前,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人也能成为作家。

刚开始读他的文章,发现每一篇都与他双腿瘫痪有着深深的联系。他写《秋天的怀念》,母亲是为了他瘫痪后能够幸福生活才不管自己的病痛,最终去世的;他写《好运设计》、写《我的梦想》,都是因为他自己太过倒霉才去假设、去幻想的;他写《我与地坛》,是因为双腿瘫痪后长期在地坛公园才由所看引起所感的……我原认为他是一个苦情的男人,不断重复着双腿瘫痪的事实是为了博取更多的同情。尤其是当我在《我与地坛》中看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和“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这两句时,我甚至对他发出了嗤笑: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他居然还相信上帝和命运!

但当我继续向后研读时,我感觉脸在发烧,心中充满了羞愧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而不是一个苦情的教徒。苦情的人只会抱怨世道的不公,不会去思考预测与预防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不会去思考“职业作家”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内涵;更不会用超脱常人的审美角度和思维方式去俯瞰这个世界。双腿瘫痪带给他的更多是脑部的发展,是思想的迸发。

就拿《记忆迷宫》一文来说吧。在散文中,作者首先对社会中出现的电脑更新换代现象进行了评述并深入分析:为什么电脑和大脑虽然配置好(或智商高),可只能进行简单的临摹和复制呢?在参考了前人的思想之后作者得出:大脑受心灵控制,心灵的维度是无限的,而大脑只能反映心灵的一小部分。若心灵不在,则即为人不在。

连贯地看完史铁生本文中的推理部分,我觉得自己对身体的了解好像更胜一筹了。就仿佛去照了X光,我感觉自己的思想被他心灵的维度所完全洞穿了。原来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他的思想看来不过是孩子们在过家家,不够深邃,也不够广远。

现在再去思考《我与地坛》中的那两句包含“上帝”、“命运”的话,才发现这不是史铁生的迷信,而是他经历了大悲之后有了大彻大悟。其实他不信“命运”,他已习惯了坎坷的人生。那句“休论公道”是他豁然开朗后对困难、逆境的愤怒与深深地藐视。而“上帝的居心”则是隐藏在他心中的对弱小者的同情。他渴望健康,他不希望有人再像他那样,人生留有缺憾。

或许只有史铁生的一生才配得上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他用消逝的生命力铺就了一条通往哲学的山路,在经过艰难跋涉之后,最终绽放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

秋日的暖阳洒下无边的阳光,给公园带上朦胧的感觉。花草沐浴在阳光里,平日摇摆于秋风中的各色菊花此时也传达出些许温暖,一草一木伴随着泥土的气味,融入眼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人的心中,化作他对世界的坚守。

作家史铁生二十一岁那年患上了残疾,当时的他正处在散发着光芒的青春时期,怎能想到瘫痪却在此时找上门来。“要么好,要么死。”这是史铁生被推向病房时对命运无力的挣扎。愤怒,不甘,绝望,此时的史铁生沉浸在痛苦之中,亲人的关爱和残酷的现实相比如此苍白无力。随着母亲的去世与文学上的成功,史铁生逐渐平静下来。想到自己瘫痪时对含辛茹苦照顾自己的母亲的态度,悔恨与思念涌上心头,他在散文集里很少直接提到此事,浓厚的情感却在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这些经历让史铁生心中的绝望逐渐转化为释怀。

坐上轮椅之后有了大量的时间来写作。史铁生也时不时的回想自己身边的人。沉默老实的父亲,友谊医院里悉心照顾自己的护士,同房患上怪病的病友,又或是长大后性格大变的童年好友。史铁生不断的回忆并书写着其他人的命运。这些与他息息相关的人的勾起了他的思念与思考,这个看似平凡的人间从来不缺乏戏剧性的人生,因为双腿瘫痪而曾暴怒无常显然不是对待命运正确的态度。人生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在对故人的回忆中,以及对自己的发问中,史铁生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双腿瘫痪,母亲早逝,尿毒症。麻烦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他。但史铁生此时不再纠结于厄运,反而在《好运设计》中表明自己并不执着于所谓的好运。无法击垮他的厄运,给予了史铁生对于人世更多的坚守。

独自推着轮椅来到地坛,眼前的公园跨越时空,承载着无数人的命运,自己想必也会为此添上一笔。公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秋风扫过,带动左右摇摆的菊花,带出此起彼伏的“哗哗”声,带着落叶在空中翻飞。眼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愤怒过,不甘过,绝望过。人生究竟是什么?答案早已在他心中,现在的他只是看着这秋景,笑而不语。

“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出一些并不发出的的信……”,史铁生的笔触之下充满着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以及对人世的思考,命运的考验使他的文字简朴又带有深意。史铁生的散文用着人生阅历所汇成的笔墨,书写着自己对人世的不懈坚守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精选篇3

第一次都史铁生的散文是他的《我的梦想》。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散文总是十分晦涩,好似雾里看花,叫人读不懂,对散文实在是没有好感。但是《我的梦想》却带给我另一种感受,没有虚情假意,没有矫情做作,朴实的语言直达心灵。从此,我记住了史铁生。

开学伊始,作业不算多,闲来无聊,便在此捧起了这本《史铁生散文》。可能是在青年时突如其来的下肢瘫痪让他对人生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文章里,常常是一个问题连着下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串起了文章,虽然这些问题并不都能够得到解答,有时甚至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但这并不妨碍你在跟随文章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自己的收获。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许多文章我还是读不懂(王文洁同学说《我与地坛》很感人,我还真没这种感觉……差距啊差距),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难得地感觉到了放松与平静。一味地读小说,那些或惊险、或离奇、或喜或悲的故事已经让我们的心灵过于冲动,过于敏感。不如暂时放缓脚步,静下心来读一篇这样的文章,放松一下,也为下一次启程做好准备。

关于史铁生的散文,最喜欢的应该是《好运设计》了。如果我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该多好啊。这样的梦想想必每个人都做过,但像作者这样规划得如此详细的却是不多见。然而,当你顺利地拥有一切时,生命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于是,之前的“好运设计”一项项地被推翻,“设计”了半天,到头来却发现:享受现在、热爱生命、注重过程,这才是完美的人生。这个结尾可以算是俗了,但之前的铺垫却让这一切显得顺理成章,而且富有内涵。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也不需要读得快,慢慢地读,细细地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后记:其实这本来是一篇作业,当时周记没什么可写的,就打算写篇读后感交上,没想到越写越有感。虽然写完以后才发现,写得实在很传统……不过,谁让我就是这么想的呢。各位板砖啥的随便扔。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精选篇4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这十五年来坚持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感悟的成果。文章中好像流露出一种他活到最狂妄时失去双腿的悲愤与痛苦,但是,这种情感也随着地坛的那一幕幕悄然发生又悄然逝去的故事消逝了,流露出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感慨,对母爱亲情伟大的赞美,字里行间中流露的朴实无华洋溢出作者心灵最深处的情感。

作者围绕着那座“心灵园林”,用一种缓慢平和而又坦然的叙述语气,诉说着地坛的人和事。那些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一段段坍记了的高墙与散落了的玉砌雕栏都是史铁生十五年的朋友,也是他心灵上的慰藉。

对于那个漂亮而令人怜惜的低智力姑娘以及她的哥哥,对于那对由年轻人变成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作者如同一个路人般,静静地在旁凝望着这些好像冻结了的事。好像史铁生就是地坛的另一个化身,见证着园子里的历史。

如果你读过史铁生其他的文章,不难发现,他的笔触以及浸泡过他思想的文字,都是那么细腻与生动,还有他那种轻柔而又像讲故事的娓娓道来的口气,平淡如水,可品尝起来却又甘甜如蜜,让人回味悠长。

双腿残废的痛苦让他抓狂过,绝望过,煎熬过,可到头来又平静了,接受了。也许是因为这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了门,那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他振作起来了;他以前被痛苦绝望的沼泽攫住过,越挣扎陷得越深,可因为那个爱他的母亲,他坚持下来了。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那样的`坦然,渗透在文笔中。那些文字中,时而洋溢着希望,时而洋溢着睿智。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必会经历坎坷。他经历了那么多挫折,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他了。

我很好奇,地坛对于史铁生来说是个怎样的存在呢?是他的另一个家吗?是他的庇护所吗?文章开头似乎就有了答案…。古园仿佛就是与史铁生的前世立下了契约,要在四百年后再度相遇。也许正因为那个若有若无的神秘契约,地坛才会在那等待而又守候了四百多年,只为四百年后的相遇。

你们可能会问:地坛是不是如同仙境一样梦幻?我的回答是:不!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现实中没有魔法与精灵,没有独角兽和飞马。童话里的城堡会坍塌,惟有那饱含真挚情感的“地坛”才会永存。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800字精选篇5

一张轮椅,一个青年,一位母亲,一段亲情,一种对于生与死的思考,这大概就是我最初理解的《我与地坛》。后来,我每每夜起,翻开这本书,我开始为作者的痛苦遭遇而惋叹,开始为作者母亲而担忧、心痛,以至于开始思索人生。

作者史铁生,在他人生最灿烂的时候,迎来了命运的玩笑:失去了双腿,终日只能以轮椅为伴。而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他找到并来到了地坛,也不妨说是地坛选择了他。从此,他成了那个园子里一切的见证者,而那个园子也成了他灵魂唯一的住所。

有人说,《我与地坛》是一部极富悲情色彩的作品,但我从中更多的看到得是一种力量,一种爱。作者的执著与坚强感动着我。虽然失去了双腿的他曾在年少时有过失落和暴躁,但他从无一日间断地来到地坛,去深思,去观察,去体味人生,从而平静、释怀以及看淡了一切。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后来的人生中从阴霾中“站”起来。而观如今,我们衣食无忧,可遇到一丁点的挫折就怨天尤人,哭天喊地。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作者的精神吗?

母爱的伟大无私震憾着我。作者的双腿瘫痪带来了他痛苦的青春,也就注定了他母亲痛苦且短暂的一生。当他年少无知,自暴自弃时,他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但她没有终日以泪洗面,而是用自己的不动声色去放纵他,去呵护他,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独自忍受煎熬。这也无异于给自己判了死刑。也许作者是以现在的成就来告慰母亲的再天之灵,可昔人已故,只能追悔莫及。再看看我们现在,一个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利用父母对自己的爱来胡作非为。时不时对父母呼来唤去,毫无半点感恩之心,羊都有跪乳之恩,鸦亦有反哺之义。朋友们,醒醒啊,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作者的博爱感染着我,虽然作者自身残废,可是对生活的热爱流露于笔尖,如果没有爱,他怎么发现地坛的内在?如果没有爱,他怎么能观察数年来地坛的变化,以及每一位进出地坛的人的特点。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情感升华到博爱的人,才能细心的观察这一切,用心的记录这一切。

而如何才能拥有爱,懂得爱,我以为爱由心生,爱的源头来自于心底。所以让我们学着接受爱,也学着去爱身边的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