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精选10篇)
沉稳的内在永大于张扬的外表,渲染出的浮华远不 及纯真的朴实。《陋室铭》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1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个人不须居无定所的生活,亦会让一个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温馨,那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们的港湾。
像如此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装点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体面呢?或许并没有那些必要,因为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让你的生活更加舒适,并使你能有一种潜移默化中的温馨与存在感,何必去过多强求。唐朝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许是在他“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里隐居才对,他在自己的陋室里建立起自己高洁的品格,也觉得自己闲静的隐居生活是一种志趣。在这无限的志趣里,也才能将管弦丝竹归类到乱耳的杂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禄视作粪土。
也许正是过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对一切荣华富贵的如此淡泊,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诗篇与其乐观、直爽的性格。
对于刘禹锡,以及同他一样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他们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隐居在世间,而他们达到自我人生的满足了吗?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去达到治国平天下,但他们退而求次的乐趣却在不同的地方体现:李白游走于世间的山石草木之间,才能描写出或充满豪气或婉转动听的诗篇;陶渊明在隐居生活里与世无争,才有了闲静、美好的田园诗歌……由此观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们精神上的满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诗文字画,都是他们在精神饱满或对世事愤激之际的产物,它们亦是在表达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绪。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并不分贫贱与富贵,如果有的人有钱,就算是在挥霍时也应该去品味生活,如果没有去品味与欣赏,没有自身的愉悦与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财富的充裕,并不是精神上的满足。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满足,就算是他做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那么他也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不知道满足或是欲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2
金钱,一个诱人的字眼。然而,大千世界,拥有它的人并不多。那么,当它不属于你的时候,你应当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呢?《陋室铭》很清楚地告诉你了这一点。
人对物质的欲望是很难得到满足的。难道你就愿把这短暂的一生耗费在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上,最终沾的满身的铜臭味,以致身心疲惫吗?只有不贪慕虚荣,不奢求,安贫乐道,生活才会有恬适的心情。尽管只有“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种闲雅和怡然,正是金钱所难买的。因为那些在物质上十分富足的达官贵人,很难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也很难有心安理得的快乐。
记得曾经读到一段话: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只相信金钱的“拜金者”,最终会成为“败金者”。相反,金钱所买不动的人,别人永远无法征服他.
透过这些,我看到了一种境界,看到一种我所推崇的精神——在现代这个商品经济的世界里所需要的精神——淡泊。
淡泊,并非没有欲望。属于你的,当仁不让,否则你会失去良好的机遇;不属于你的,不要刻意追求,否则你会付出太多的代价。千里马若不珍惜与伯乐相遇的良机,那么它永远只会是一匹驮粮用的凡马;《项链》一文中的女主角若不爱慕虚荣,就不会为了一条假项链而白白辛苦十多年。
淡泊,能让置身于纷扰中的你开辟一方净土,宛如一面明镜。折射出人间万象,令你保持清醒。花花世界中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也就有了因满足不了欲望而产生的太多不满。一个人若想从容处世,就必须以淡泊为条件。
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无所追求,而是以脱俗的心灵对待人生。有人说过:“唯有那些不在意物质缺憾的人,才可以集中力量去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正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淡泊的心境,在大千世界中努力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吧!让我们一起甩掉那诱人的金钱吧!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3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十一字,却谱写出一首陋室颂歌,一直流传至今。全文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每次反复读诵的时候,都能感到意味深长。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全文中我最为欣赏的一句话。作者虽然居住的环境简陋不堪,但却十分重视内心的品德修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们难以想像当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窘迫,但生活的信念和意志丝却毫不动摇,并能保持一种从容的心境。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的。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当今世界又有太多的诱惑,因而人产生了太多的欲望,而当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心灵变得开始扭曲。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回归到心灵的平静,去重视品德的修养呢?也许我们可以用金钱买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我们也可以追求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但我想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仅仅就是这些吗?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从刘禹锡的这篇文章里,我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一种境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种淡泊、优雅的生活情怀,真的让人充满了向往。而这样的生活,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呢?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4
读了《陋室铭》谁不敬佩刘禹锡在那样的背景下,金钱是唯一可以摆弄社会的武器但他呢却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现在的人却怎能相比。
在这个大千世界,人的欲望好象一头咆哮的狮子。何时会满足,难道他们就愿把那短暂的一生浪费在这永无止境的深渊,你吗?最终那满身的铜臭味不会让他们厌恶吗?
时代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比与过去距隔千里,但那思想却永远超越不了前人。这个社会中有金钱买不到的,正像文中所说的: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种悠闲的感觉你能买到吗?
金钱可以买得到 房屋 但买不到 家 ,金钱可以买得到 地位 但买不到 敬重 。金钱可以买到 合作者 但买不到 知心者 ,金钱买到的东西会随时消失。而金钱买不到的是你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你不要盲目的去抢。是你的赖也赖不掉,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
我们的思想中,应该有一片净土一片纯天然从来没有被污染过的那才是 你生存的财富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用金钱买不到的快乐,它让你没有那些通俗的欲望,他让你透过金钱看到这世外桃源。的确我们不应该被金钱蒙蔽。我们该用那短暂的人生。享受世界让心中的净土越来越宽阔。他会生长出那天然而又灿烂的春天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
正像文中所说 斯室陋室,惟吾德馨。 那些高洁的品质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产生的,我们何必为了一时的满足,而付出一生呢?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5
据说陋室铭是一篇流芳百世的佳文。果不其然,当今日我亲自读到它时,我立刻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如果走马观花的看一遍,是无法体会其中深意的,然而剖析一下文章,把它分为五小段,那么就可以见其精妙之处。
前三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为一段。意思是:山峰不在于它的险峻,只要有仙灵隐居,就会闻名天下。而无论什么水域,只要有龙的存在,就会灵通。虽然我的居所十分简陋,但我的道德并不简陋。这几句告诉我们,事物的价值不应用外表去衡量,只要他的本质是崇高而值得尊敬的,它就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段是这两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这是描绘作者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门前的台阶上已缀上青色的苔藓,院后芳草的苍翠已经映入我的帘中。平时我和一些雅士谈论的都是有意义的人或事,而远离愚昧和庸俗的人们。正是因为作者平时常和高雅人士来往,所以才会从他们的谈吐中看到自己所缺少的,从而不断修炼自身,提高层次。而并非在庸俗的事物上浪费时间。
讲到这里,作者开始向我们讲述他平日的爱好。从【阅金经】可以看出作者博览群书,从中汲取精华,从【调素琴】可以看出作者有很高的品味。【无丝竹之乱耳】则表明作者不愿意被媚俗的曲子扰乱思绪,。作者是个自由的人,他也不会像那些为了维持生计而四处奔波,晚上伏案工作的官员一样筋疲力尽。作者惜墨如金,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意。看似随意,而却又让人觉得又有画龙点睛之笔。
接下来是全文的总结,作者借南阳的诸葛草庐,西楚的杨雄古亭,这两者在一次道出了作者那深远的意境:居在陋室又有何妨?只要人正直高尚,居在陋室也不会改变他的品行。最后作者借孔子一言:何陋有之?再度强调了文章的中心:陋室铭,并不简陋!
文章层次清晰,开篇点题,用词准确,使得文章短小精悍,脉络突出。实在是一篇旷世佳作。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句子。是说一个人的德行高贵,破陋的屋子也会因为他的到来而蓬荜生辉。
《陋室铭》高度赞扬了人德行高贵的可贵,尤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二句通过比喻和类比的修辞手法将对高尚德行的赞扬表达地通俗易懂,淋漓尽致。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句将普通的景色描写的清幽雅致,从侧面将高尚德行的美好衬托出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写了君子交往的人,和知己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情达意,乃是人间一大乐事。可见君子有多么快活。
“调素琴,阅金经”此句写了君子高雅的生活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君子品德的高尚。现在这个时代,娱乐工具日益繁多,网络游戏成为少年人的主流,不得不让人忧心。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句写出了君子生活的清悠自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种生活很难实现,为了养家糊口,有多少人被繁重的工作压得抬不起头,甚至有人过劳而死。可是,我们虽然不能放下工作,但是我们可以放松心灵地去工作,尽量让自己精神放松,在工作中也感到轻松惬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墨客骚人、君子圣人在历史和时光无情的洪流中消失,但是他们的美好德行流芳百世,亘古不衰。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应该多读《陋室铭》,向古人学习,不至于迷失自己。
孔子说:何陋之有?就连中国最伟大的先贤都说陋室不陋了,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高尚的德行是多么可贵,我们应该做个德行高尚的人。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7
窗外,凄凉地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那篇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
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更多的,在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蕴。不知怎地流连的残红绿叶似与《陋室铭》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
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
山不在高,望望给人以仙境之感而非那终年覆雪的高山,更用一种绿荫掩映下的山。
水不在深,往往给人以灵气之感的,而非那纵深千里的大海,更有一湾碧绿的青潭做人亦不可太过的浮华与张扬。
人们常常惊羡于歌星的风流雅韵,流光溢彩;崇拜于政坛人物的一言九鼎,叱咤风云。却不知他们张扬的背后往往更易感受到那份灵魂的空虚。于是,他们也需要离开喧嚣的凡尘,去进入刘禹锡的陋室,在朴质的自然检点自己的虚浮。
而作为刘禹锡,作为活在今天如同刘禹锡一般的人们,却无需承受这份检点。因为我们不需要张扬,不需要浮华,不需要再镜头之下故弄玄虚,在众人面前详装大度,我们活在陋室之中,从而需要拥有更真实的的自己:无需如政坛人物品味离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和苦涩。因为在陋室前谈笑的鸿儒并不巴结权利无需品尝有朝一日被社会零落的酸楚和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福分”更不愿去享受那耀眼的光辉和荣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拥有充实,可以纵横驰骋,可以言所欲言,可以开怀大笑,一切都因为生活生活在“陋室”充满自由。
融入银河,就安谧的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切变得与刘禹锡的陋室极为相似,一切仿佛都照应了刘禹锡的思想刘禹锡的灵魂。
再现那缕残红与绿叶,我蓦然间感受到鲜花要比绿叶更早地凋零,活在刘禹锡的陋室中也许要比活在繁杂的尘世更充实,更有意义。
读罢《陋室铭》我倒愿意做那片绿叶,过那“永不凋零”的人生。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8
陋室也就是简陋的屋子,简陋的屋子会怎样呢?从文中我读出作者认为屋子简陋不重要,关键在于屋中的人。
我也同样认为一个真正有才华,是君子的人,无论住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屋也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罢了。真正的智者、君子并不是为名利活着。屋之陋,反而会更突显君子、才子的本色。
但有些人不论屋陋,或屋好都不能成材。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没有一颗真、善、美、正直的心,没有后天勤奋的意识,所以陋室只不过是一个在人生之路上的小风景罢了。___.com
文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正是体现陋室中人的重要吗!但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陋室中人的高尚品格。”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虽是写景,但不难看出屋主的清幽,不拘小节。使我看出那种自然的美丽。加上后几句更使我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一间房屋,台阶上一些碧绿的苔痕,周围有一些杂草。虽简但有着一番古典的气息。从窗中望去,屋主在优雅地弹着朴素的琴,琴声动人心弦,而那种境界更是有一种脱俗。
读完《陋室铭》使我回想起不少出自陋室的名人,如诸葛亮、杨子云……现代也有不少英雄才子出自陋室,现在我们总能听到某山里的孩子考上某知名大学……,是陋室给了他们一股向前冲的力量,但并不是陋室造就君子,要不是君子住过陋室,谁又会提到陋室呢?
我现在也算住的是陋室,下雨天屋里则成水帘洞,所以我希望这房也能由我而名。以后有人写什么《陋室传》、《陋室说》……,能把我这房当个例子。
陋室不重要,关键是心不陋,思想不陋,陋室中有君子。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9
所谓“陋室”,即斗室,蜗居也,人不堪其忧,诗人把它写成人间乐园。他想求得一方净土,找一个世外桃源。在这里,一切是那么和谐、恬静、闲雅和怡然,对于身心疲惫的诗人来说,也是一种特有的享受。尽管是“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牒之劳役”。诗人把陋室写得如此优美,一方面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大度,气量恢宏,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官府的抗议和控诉。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好与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民生的一把尺子。人们不会忘记,在抗战时期,国难当头,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哪有蹲身之处?即使是大学教授也难以安身。当时华罗庚和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两家合住一间16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中间用一块木板隔开。他们夜以继日工作,在教学、科研两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这个时期,华罗庚先生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两本专著及十几篇论文,让他成为数论学领域的新星。
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国民的共同奋斗。第二次大战后,德国的城市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当时有两个美国记者到柏林区采访。他们走到一个地洞里,采访一家工人,看到此景此情,一记者说:“我看德国没有希望了。”另一名记者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我看德国人还是有希望的。”“何以见得”?前一位记者问。另一名记者说:“刚才你没有看到,住在地洞里的工人,还中了一盆兰花,这就是德国的希望所在。”
战后,德国人励精图治,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政府造了大批的廉租房。据报纸披露,从1977年以来的三十多年,房价平均每年上涨仅为1%,创世界奇迹。另外,据说德国年轻人77%租房住,老百姓安居乐业。
《陋室铭》一千多年来在我国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即使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挫折或处于逆境,就应该有一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受到别人的尊严,诗人刘禹锡值得我们学习。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篇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是目前我国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典课文的原文。我认为,选择这篇古文入选中学课本,除了进行古文语法字义教学之外,更在于文章本身的奇短精博之处。
首先说“奇”: “奇”在之一是作者本人,作者刘禹锡(公元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着名诗人、哲学家。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着,他的诗现存800余首。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同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为苏州“三杰”。
他虽才学横溢,却官运坎坷,虽屡遭被贬,却矢志不移。
“奇”在之二是作品体裁,铭文,是铜器研究中的术语。本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但用铭文贬弊明志却鲜为所有。
“奇”在之三是成文之因,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之诗多是豪壮之诗;杜浦生不逢时,杜浦之诗多是愤闷之诗;司马迁蒙冤入狱,所着《史记》乃发奋传世之作。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是一气之下挥毫出来的。
其次说其“短”:是说此文只有一段文字,区区八十一个字。
再其次说其“精”:是说此文虽然只有一段区区的八十一个字,却条分理析,文采沛然,思路清晰,简洁晓畅,结构严谨,字字玑珠,含蓄中不乏寓意,讽刺而不露痕迹,语言优美简洁,文风典雅飘逸,可谓短小精悍。
最后说其“博”:虽说此文只有一段文字,区区八十一个字,但却寓意深刻、博大精深、回味无穷。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正所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是金子放在那里都会发光的”。
从作品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和分析,证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撮,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生活在简朴的环境中,但也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简朴的生活并不能改变人的志向,反而,我们要以简陋的生活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教室铭》的读后感400字
上一篇:读后感一一红楼梦400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