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绿绿的童年记忆
家里已经很久没有买糖果吃了,因为孩子已经长大,过了要吃糖果的年纪。前些天,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除了带回来一身喜气,还装了一袋喜糖回家。可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摆放在桌子上,却一直无人问津,看来如今的生活真的是广东音乐——“步步高”啊。每当看到这些包装精致、色彩绚烂、花花绿绿的糖果,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以及藏在童年里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关于糖果和漂亮糖纸的梦。
童年时,正赶上那动乱的年代,物资供应十分匮乏。在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脑海里,是不存在“零食”这个概念的。点心糖果对于普通的百姓家而言,是绝对的奢侈品,只有在过年时才能见到,而且也并不能随意地敞开肚皮大吃,与计划经济年代同步,家里的每样糖果点心都是要“按计划分配”的。
于是,贪吃的孩子们大多自己会想方设法解决“肚子里的馋虫”:秋天里,青青的高粱秸有一些也能甜得赛过甘蔗;夏日里,田野上生长的、酸溜溜的“黑甜甜”,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而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一个色泽红润的西红柿都是孩子们绝佳的零食……
当然,平日里偶尔也会得到几粒糖果,那简直就像是到了盛大的节日一般。不过那些糖果大多都是硬硬的、“裸体的”水果糖,捡一粒轻轻地放进嘴里,并不舍得咬碎,只慢慢地吮着,体会着那份甜美随唾液慢慢从口中流进胃里的整个过程。在那个年代里,能够得到几粒带糖纸的糖果,简直就如同做梦一样,尤其是得到那种晶莹透亮的、花花绿绿的“玻璃纸”,绝对是女孩子们的梦寐以求。
于是,那时的女孩子们就有了一个普遍的“业余爱好”——收集各色糖纸。如果谁的“玻璃糖纸”比较多,那么她在女孩们中间的地位就会得到提升,这种地位不是如班长一样靠学校任命得来的,而是其她女孩子无比羡慕和自觉尊重的结果。
所以,每个女孩子都没法抗拒精美糖纸的诱惑。那时,我家的附近就是工厂的单身宿舍,一些在工厂就业的上海知青经常会带回来一些高级糖果,而那些糖果上精美的糖纸,将我们这些女孩子的眼球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就会从家里拿出一些好吃的,给这些知青“打牙祭”,以换回一些漂亮的糖纸,获取其他同龄女孩的羡慕。
每每得到了带糖纸的糖果,就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坏了漂亮的糖纸。剥下糖纸后,总是认真仔细的将其抚平,如果是“玻璃纸”,就要用水将其润湿,再铺在玻璃上阴干,然后放在书本里压平,于是一件值得炫耀的“收藏品”就完成了。在那时的女孩眼中,一张精美的糖纸绝对胜过价值连城的唐宋古董。
每到课间,女孩子们就会将糖纸从书本里拿出来,比较着、评价着、欣赏着、抑或是彼此交换着……如果将平展展的“玻璃糖纸”放在温热的手心里,糖纸就会迅速地卷曲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仿佛就是一个精灵。如果拿起漂亮的糖纸,放在自己的眼前,这时世界犹如万花筒一般,就会变得色彩斑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像风吹书页般的翻看那些夹在书中的、五颜六色的糖纸,心里溢满的是纯真的喜悦。
香甜美味的糖果里,满含着的是童年时代感受到的温情;色彩斑斓的糖纸上,则写满了稚嫩的童心对美的向往和纯真的快乐。那花花绿绿的世界带给童年的这种纯纯的、无欲的快乐,让人记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