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占有,而是追求的过程。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2019中长篇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你那么忙碌,却还是一无是处
01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最高的回答说:“我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却羡慕别人事业有成,生活惬意。
明明自己也很努力很忙碌,却一直没有别人过得好,比不过别人就开始嫉妒,抱怨出生不好社会不公,别人的成功都是靠关系得来的,反过来夸自己堂堂正正,现实却是你堂堂正正的接受安逸,任由自己懒散,不敢承认一无是处的自己。
比起毫无胜算的努力,嫉妒更轻松。
02
“闲得慌”一族,可以概括为生活过得太安逸,时间太充裕,慌得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拿起手机逛朋友圈抖音和快手,不知不觉中把时间打发了。
被打发的时间里,你是否有过一瞬间的不安,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时间长了,变得麻木不仁,一天翻几次朋友圈,看几百个视频,好像那是一个有报酬的工作,你不得不去做。
看似忙碌的生活,让你渐渐地和别人拉开距离,原本是一场相互较量的马拉松,却变成了必败局。
你是真的很忙碌,还是太无聊了,无聊到把游戏娱乐当作每日必做。
懒散是一条恶虫,它会侵蚀你的大脑,让你误以为自己很棒很厉害,可遇到真正有权有势的人后,你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
可是你不愿意认清现实,承认自己真的很没用。
03
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喜欢看《爱格》杂志,它的每期封面都很好看,其中有一个模特叫牛泽萌。2016年的时候我还和她在微博聊过天,之后我毕业工作没怎么玩微博了,就没再关注她的近况。
前几天突然发现她居然成了湖南卫视的签约新人,工作是和何炅他们同台录《快乐大本营》,真的把我惊到了。
我居然间接见证了她的成长,也不敢给她发信息说什么恭喜,现在她的粉丝30几万,而且这两年我一直都没有冒过泡,假的老粉丝,她应该不记得我了。
看看别人的两年后和自己的两年后,瞬间觉得自己的时间都是拿来吃吃喝喝荒废的,其实我讲她的例子是想问一句:别人可以过上令人羡慕的人生,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因为别人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想要的人生铺路,忙碌奔波于各个城市的角落,为了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而我们本就处于劣势,却自怨自艾,没天赋还没有上进心。
勤奋工作+无休止学习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摆脱现状的必要条件,从不是可有可无。你可以低到尘埃里,但不能就此纵容自己一无是处一辈子。
04
任何不公平的开始都不足以决定一切,更不会决定你的一生,如果起跑线太低你无法改变,就应该在之后的路途中更努力的追赶。
我身边有亲戚买车买房落户大城市,他们说起家乡,嘴上说怀念小时候的时光,但我们都清楚,他们小时候很苦很穷,因此很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他们时刻庆幸自己当初够努力,换来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因为哪怕偷懒一点点,都有可能让他失去这些。
也有一部分亲戚,习惯在庸常的生活里自娱自乐,他以为的岁月静好,是自己亲手打造的童话。在条条框框的生活里,偷懒一点再一点。
想起以前听过一句歌词这样唱:“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
如此一想,真的很有道理。
励志文章2:这世上,只有自己最珍贵
从前,我写过几篇关于取悦自己的文章,大意都是要如何爱自己,如何在这纷繁的世界里,让自己活得更像自己,更自在些。
但其实说实话,这些期望中的样子很难做到,我们很多人的一生或许都不是为自己活,也不为取悦自己而做事。
有时是现实所迫,让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习惯性委屈自己,习惯性成为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一旦形成,会让我们不自觉地为别人着想,为所做的事服务。在我们的眼中,自己是可以被忽略的个体,是可以牺牲于集体利益之外的人设。
久而久之,很多人会活成别人眼中喜欢的样子,甚至羡慕的样子,但惟独不是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01
集体主义作祟,让我们忘记个人存在。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点就是要尊崇集体主义观念。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可以被随时随地放弃,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时的集体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从小到大,我们都懂得很多道理。
当参加一个活动时,无论我们家里有再多的事情,最好都不要请假;当你为了一个演出准备了很久的时候,为了最后的效果,可以随时随地被调整和替换。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屡见不鲜。如果此时,一个人强调个人利益时,会被人说成是不懂事,没有大局观念。
集体主义并非不好,但过分地强调,会让很多人在很多场合之下 忘记自己的存在。
除了集体主义,我们还会教育别人吃亏是福,吃亏真的是福吗?不见得吧!
当亏吃多了,不是福,而是病。一味地将就自己,迁就别人,并不是懂事的表现,反而这种懂事会让自己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我们时常被说:“大人要让着小孩,因为小孩不懂事。”于是便有了孔融让梨这种传诵千古的事情。
社会地位低的人要谦让于社会地位高的人,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讨好型人设的存在。
年轻人要让着老年人,于是上车要给老年人让座等等。
但是,在这些传统美德的背后,有一部分是不值得的谦让和迁就。
一句“孩子小,不懂事”可以掩盖所有的事情,一句“地位高”可以有权决定很多事情,更有一句“我是老年人”,倚老卖老的事情比比皆是。
这些人的存在,谦让便显得没了意义。这时的礼让不过是委屈了自己,而助长了歪风邪气,不提倡,也不希望有太多的存在。
02
习惯了讨好,习惯了委屈自己。
这个社会里,除了一些被迫无奈的谦让,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习惯了讨好,因为一些事,一些人,让他们的整个人生都在为别人去活。
比如蒋方舟的那篇讨好型人格的演讲,因为自己年纪小、资历浅,从小便穿梭于名人如流的文化圈。见到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前辈。
于是她习惯了谦卑、习惯了礼让,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讨好。
这样的蒋方舟开始质疑自己,也开始不自信。她是才女作家,是年少成名的人,却因为讨好型的性格,将自己推向了这般境地,难以想象。
有比如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从小因为卧病在床的妹妹,渴望得到父亲的疼爱,哪怕是一点点。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她找到了生存方法,就是做鬼脸,那张扭曲后的脸可以博得父亲的笑容。
于是在任何场合,这张鬼脸成为她得到父爱的武器。并且松子将之带到了工作中,但这样的性格注定她在什么环境下,都成为了委屈自己的人。
为了包庇学生,被学校开除;为了讨好男人,去面试浴室女郎;为了留住爱情,她苦苦等待;坐过牢;被人抛弃,最后成为了一个又胖又丑的老太婆。
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松子从渴望爱,努力抓住爱,到最后不再相信爱、厌恶爱。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她的讨好型性格,一味地将就,为了别人,为了大局,却始终将自己置于濒临绝境的地步。
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和背叛,让松子走到了最后的处境。
无论是蒋方舟,亦或是松子。我们在感慨这些讨好型人设的同时,是否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呢?我们是否也具有一丝这样的性格?
很多事,无法坚持自己的想法,害怕说出来,会尴尬,会让别人为难,让事情发展不顺利;很多人,总是想着他人的感受,哪怕爱得卑微,事后会痛恨自己,但他的一个电话,你仍旧化好精致的妆容,走到他的身边,只因为他说了一句:“我现在需要你。”
活得不自在,爱得不轻松,这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
我们时常也会厌恶这样的自己,但却没办法去改变这样的处境。
其实,难吗?
并不。
03
从学会说“不”开始,从好好爱自己开始。
说“不”很难,但也很容易。对自己抵抗的事情和人说“不”,说“不“不只是一种勇气,更是你举起手,向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发起挑战的宣言。
当你开始学会了说”不“,你会感谢那时的自己。因为你开始懂得珍惜自己了,你开始懂得讨好自己了,也开始学会爱自己了。
曾经看过张小娴写过自己的一些经历。
她很热爱生活,会买很多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去到世界各地;会为自己买一件心仪的礼物;更会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将自己的家布置得温馨美好......
爱自己,并不难,对自己好一些,努力让自己开心一些,那些不相干的事情和那些人,该忘记就忘记,享受当下,或许是我们爱自己最好的诠释吧。
我们都要知道,在这个世上,只有自己最珍贵。
也只有自己才是最爱自己的那个人。
是吗?一定是的。
励志文章3:有一种努力,要脚踏实地
小时候,特别喜欢文学,梦想着长大以后做一个像冰心或鲁迅一样的作家,靠写字书写自己的诗和远方。
生在农村,从小家里穷,零花钱都是一种奢侈,更别提买书了,同学朋友有课外书的也寥寥无几。我像一棵急需知识灌溉的小树苗一样,却得不到雨水,渐渐的在干涸中枯萎。
直到慢慢长大工作,有了充足的能力去买任何一本想看的读物,却少了年少时追梦的热情,买来的书本从来都是被我翻过几页之后静悄悄的冷落在书桌上。
生活的琐碎消磨了我那份纯真的梦。它像一件我不愿再触碰的心爱物品被深藏在了心底最隐蔽的角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甚至我已经忽略了它的存在。
想重新拾起笔学写作,始初偶然。最初只是在无聊的上下班乘车时间里看公众号文章消磨时间,没想到越看越深陷其中,好的文章一次次刷新我的三观和认知,引起太多的共鸣,让我感触良多。
那是我关注了一个苏心的公众号,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推送下班后写作的软文,看过之后热血沸腾,激情被重新点燃,毫不犹豫的下单买了课程。期待自己的完美蜕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热情持续了不到半个月,就像雨后彩虹慢慢消散了。由于工作异常的忙碌,早八晚八,上下班路上还要花费两个小时的车程,我的努力只停留在多看几篇公号文章的基础上,下班回到家,孩子家务,没有一刻闲着,忙碌成了逃避学习的借口。
期许着重新换了工作之后再实施我的写作计划,就这样,总感觉日子还长,课程不知不觉就被我搁置了一年多。
再次激起我写作热情的,是在一个微信交流群中看到了一篇猫小姐的文章,忍不住点开来看,是我喜欢的文风,情感励志催人上进,读下来有种观点清晰,特别能引起共情的感觉,真实而又接地气,后来便果断关注。
关注之后慢慢了解到,猫小姐的起点很低,同是和我一样南下打工的农村女孩,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在一家贸易公司做主管。写作一年,突飞猛进,文章曾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要知道那可是千万粉丝大号的公众平台,阅读量分分钟十万加。
在这一年多中她所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的经历,让我觉得她离我的生活特别近,真实的感受到这么努力的人就在我身边,通过勤奋和坚持,活出了不一样的自我。相比之下,我自惭形秽。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学习,却迟迟没有迈出有效的第一步。总是站在原地观望和羡慕别人的成功和光鲜。
越是我们身边的人,越能更直接的影响到我们。那些够不着摸不着的伟人偶像,只能够望尘莫及,遥远的崇拜罢了。真正能激励我们前进的人,都是离我们越近的人。
猫小姐彻底的影响了我,我终于拿起笔,写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有些人,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相见),写完之后,颇有成就感,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决定试着投稿。
在公号找到夜读和写手圈的投稿邮箱,颇怀期许的把稿子投递了出去,三天之后,没有消息,继续写了第二篇,还是没消息,直到我投了第六篇。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这本是意料之中,却还是有些小小的惆怅。
曾在文章中看到过,有个作者连续坚持投稿一百篇,才有十几篇被录用,也有老师说过,新媒体文没有写够二十篇,是找不出感觉的。
我写了还不到十篇,就幻想的被这些大平台认可,确实有点自不量力,急于求成了。
认识到错误,我开始一遍遍修改自己写过的稿子,申请了一个简书公众号,把文章一篇篇发到简书,投专题发表。第一篇和第二篇文章投专题,全部被拒,我毫不灰心,继续投递第三篇,结果被两个专题收录,后面连续又发表了三篇,全部被多个专题收录,虽然我还不满足于被专题收录的喜悦,但这小小的认可也证明我在一点点的进步,有了进步,心底便有了走下去的无限动力。
目前我的文章虽然还没被实质性的认可(至少我认为有稿费的文章才能更大程度的呈现文章的质量)我无数次幻想自己拿到第一笔稿费的情景,一定要炫耀的发个朋友圈,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光想想,就有种扬眉吐气的快感。越做梦越要坚持去实现这个梦。
眼前能做的,就是笔耕不辍,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拿到我人生中遥不可及的第一笔稿费,没有一种成功,是轻而易举的。沉下心,不着急,进步是每天的坚持一点点累计起来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聚沙成塔。要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你想要的,生活都会给你。
有一种努力,要脚踏实地,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2019中长篇励志文章精选3篇
上一篇:有关生活的正能量励志文章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