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五篇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党委党建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委党建范文】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作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有参股金融机构,西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把扶贫攻坚作为落实中央要求的政治任务;强化组织带动,成立脱贫攻坚小组,将原“西藏业务部”改组为“西藏深度扶贫事业部”,把党员和骨干放在扶贫一线;坚持精准扶贫,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之路,推进“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为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送民生,增进藏区人民获得感。公司党委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期盼为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恶劣,受高寒气候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自治区生产生活物资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公司党委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走访,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开展捐助活动,累计捐助物资和款项达2100余万元,有效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困境。公司党委以民生项目为抓手,完善西藏自治区民生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助推城镇化发展。目前,地热发电、拉萨旧城改造、矿山修复、吴孟超医院等项目已完成前期接洽,预计总投资逾20亿元。积极推进健康扶贫,成立“援友健康之家”,着眼于解决全国各地各批次援藏干部健康问题,通过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及相关活动,解决援藏干部开展工作的后顾之忧,还可使广大藏民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送产业,促进脱贫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弱。公司党委充分发挥自身连接西藏与内地的金融产业桥梁纽带作用和杠杆作用,将符合自治区优势和特点的产业引入当地,以金融手段助推发展,充分调动贫困地区群众积极性,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实现“造血式”扶贫真正落地。在产品设计及项目投放过程中,结合自治区资源,以农牧业、旅游业为重点,坚持走“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带动扶贫,扶贫解决民生”的金融扶贫道路。其中,“牦牛产业万户脱贫致富”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预计解决1000人就业,辐射带动牧区近万户家庭脱贫致富。下一步,公司党委计划发展“川酒入藏”、“藏香猪养殖”、“林芝鲁朗小镇”等特色项目,充分挖掘西藏自治区物产特色和民俗风情,以全方位多形式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送科技,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公司党委一方面通过捐赠高科技设备的方式,更新西藏地区的生产设施,填补基础设施短板,进而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西藏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公司党委推进的牦牛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将芯片植入牦牛皮下,借以实现牦牛实时定位;同时设置电子围栏对牦牛活动范围进行监控,实现牦牛全流程可回溯饲养,此举极大提高了牦牛饲养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拟在西藏自治区建立“西藏大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除能对西藏地区乃至全国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捕捉、抓取、管理、分析外,还可通过加工实现数据增值,为政府及相关机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工作效率。
送品牌,整合西藏优质资源。品牌扶贫旨在为贫困地区进行品牌人才培养、设计有效的品牌战略规划,打造区域品牌名片,提升区域经济价值。目前,与高原蓝公司合作推进的“牦牛养殖项目”,在打通牦牛养殖产业链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牛犊认领、精品牛肉、牦牛衍生品三个产品体系。依托空中(互联网)、地面(体验店)、定点(合作酒店)三个销售体系,打造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西藏牦牛产品品牌,真正实现“有牦牛、有产业、有品牌”的现代化牦牛养殖产业。
【党委党建范文】二
在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村党支部书记达娃正在给游客介绍珞巴族的传统服饰:头上戴的是熊皮制作的带檐圆帽,帽后的兽皮用来抵挡射来的弓箭,上衣是由牛皮或者羊皮制作的。从珞巴族的传统服饰上,还能清楚看到当年游牧狩猎生活留下的痕迹。
在达娃所穿民族服饰的最显眼处,悬挂着一颗鲜艳的党徽。一枚小小的党徽,折射了近几十年来珞巴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全国人数较少的民族,南伊珞巴民族乡是珞巴族的重要聚居地。长期以来,珞巴族深居山林,以狩猎为生,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小的时候,生活就是今天吃得饱,明天吃不饱的状态。”78岁的珞巴族大妈亚保回忆道。当时的珞巴族群众生活水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
196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珞巴族为我国第55个少数民族,并由政府出资修建房屋,将散居在南伊沟的珞巴族群众从高山上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从此,珞巴族百姓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下了山,朴实的珞巴族百姓以农业、畜牧业维持生活。2002年,为恢复生态环境,当地在南伊珞巴民族乡实施退耕还林,珞巴族多年来耕种的土地被改造成了林地。“当时大部分人都是主动接受的,因为气候条件的原因,这里的庄稼产量并不高。”谈起当时的情况,达娃印象深刻。
百姓富得快,全靠支部带。没了耕地的珞巴族百姓,一时为生计发愁。转机来自南伊珞巴民族乡旅游业的兴起,凭着独特的珞巴族文化和“世外桃源”南伊沟的美景,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吸引了外来游客的目光。然而,当村子里的外来人逐渐增多时,珞巴族的百姓们一开始还不能适应。“那个时候,游客多了,老百姓感觉自己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回忆道。要走致富路,首先要转变观念,村子里的党员干部积极给百姓们做思想工作。“在珞巴族的文化里,老人的话是很重要的。”达娃说。
观念转变了,老百姓尝到了旅游富民的甜头。依托着南伊沟的自然美景,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百姓陆续参与到旅游经营中,而旁边的才召村则主打珞巴族特色文化旅游。现如今,开家庭旅馆,卖特色农产品和小吃,展示珞巴族特色文化……在南伊珞巴民族乡,珞巴族百姓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村子里的百姓们每年都有旅游分红的收入。”南伊珞巴民族乡副乡长次仁罗布介绍。
除了带领珞巴族的百姓们富起来,村子里的党支部还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放牧是珞巴族百姓的传统,针对牧场分散、位置较远的实际情况,南伊珞巴民族乡积极将支部前移。首先,支部将旗帜进行前移,让国旗飘扬在南伊珞巴民族乡牧区的每一个屋顶,提升百姓们的爱国意识。其次,将阵地前移,党员干部深入珞巴族群众在牧区设立的木屋、帐篷,积极传达党的政策和关怀。再次,将服务前移,针对牧区位置偏远、人烟稀少的问题,党支部主动将药品、电筒等物资送到牧区百姓手中。最后,将活动前移,党组织定期前往牧区举行升国旗等仪式,增强百姓们的爱国情。
除了在偏远的牧区,村子里的百姓们也时刻能够感受到党支部的力量。在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一张《才召村党支部无职党员认岗认责情况一览表》引人注目。巡山护林岗、环境卫生岗、民族团结岗、扶贫帮困岗……村子里的珞巴族党员积极主动承担带头人的作用。“这些党员都是咱们村子里的村民,最熟悉情况,也最能让百姓信任。”次仁罗布说。
在今天的南伊珞巴民族乡,旅游业、畜牧业、林下资源采集业……多种致富渠道盘活了村子的发展道路。数十年前还过着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原始生活的珞巴人,如今过上了衣食无忧、住房宽敞的幸福生活。“感谢共产党!”亲身经历了这一变化的亚保老人难掩感激之情。
珞巴族缺少本民族的文字,语言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这给珞巴族的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挑战。据达娃介绍,近年来,村子里对于珞巴族文化的弘扬做了很多工作。附近的小学开设兴趣班,向孩子们教授珞巴族的民族语言。同时村子里还会邀请一些珞巴族的老人,向孩子们讲述本民族的故事,增加孩子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随着旅游的发展,珞巴族的文化有了更好的传播渠道。亚保大妈利用闲暇时间,将珞巴族传统的织布、竹编工艺展现给外来人,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珞巴族文化,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旅游能够带动珞巴族文化的传播,珞巴族文化也能促进旅游的发展。此外,政府对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让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了保障。
胸前一枚小小的党徽,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西藏自治区的人大代表、珞巴族的“代言人”,达娃书记不仅将珞巴族百姓的民意民情、所思所想及时反馈,并且还成了党的政策宣传员。“希望珞巴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看着村子里一天天的变化,达娃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党委党建范文】三
福建省上杭县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科学统筹,全面布局,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19年2月,全县共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766场,直接受益群众10万多人次,在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中,不断激发和凝聚上杭老区人民昂扬向上奔小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让新时代文明之树深深扎根这片红色沃土。
强化横向纵向联动。横向方面,充分利用县直各部门资源平台,按照统筹整合、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的原则,精心打造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乡风文明、暖心帮扶等志愿服务“八大平台”,有效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等问题。纵向方面,成立覆盖全县的县级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文明实践所、村(居)文明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社会公益组织、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离退休人员等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建600余支、8万多名在册志愿者组成的“3+N”志愿服务队伍,着力构建各级实践机构主动策划、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具体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强化服务项目推动。围绕打造“爱满杭川”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总品牌,将“杭川志愿者”作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统一称号,把所有资源、所有为民助民惠民活动统一纳入“爱满杭川”志愿服务体系。由县级文明实践中心牵头,各级所、站以及志愿服务队伍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百姓需求,精心设计主体活动项目和常态化活动项目,并充分利用志愿服务“八大平台”,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有价值导向、有文化内涵、有情感温度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重点培育打造“新思想·红古田”基层理论提升服务、“温暖同行·帮扶助困”志愿服务、“幸福家·智慧爱”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精彩演艺·浓情暖意”文艺乡村行等2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
强化线上线下互动。依托县民情处理中心、三农服务中心、艺术中心、“12345”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六大中心”以及“e龙岩”APP便民服务平台,及时收集汇总百姓诉求,策划生成志愿者服务项目。依托“智多星”APP,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生成、志愿者招募调动智能化、信息化、特色化管理,达到志愿资源配置最佳化、服务效用最大化。依托田间地头、凉亭树下等百姓生产生活、休闲娱乐集中的地方,在全县设立100个便民服务和集中宣讲点,开展党的政策理论、乡风文明等宣讲咨询服务。依托全县各级各部门官方宣传矩阵,加强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以及短视频、微动漫、H5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以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多终端传播的方式,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人人参与、从我做起的文明实践良好氛围。
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根据志愿者个人专长和技能特点,重点打造政策理论宣讲队、乡风文明倡导队、先进典型示范队、红色基因传承队、客家文化传播队、网络文明宣导队、文艺轻骑兵服务队等七支特色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政策理论我来“宣”、乡风文明我来“引”、先进典型我来“扬”、红色上杭我来“讲”、客家文化我来“播”、网络文明我来“传”、魅力杭川我来“演”、困难群众我来“帮”等各类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选取古田镇、中都镇、蛟洋村、射山村等基础好、条件成熟的“五镇十村”进行集中打造,由县领导直接挂钩负责,为全县试点建设工作作出示范、树立标杆,形成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上杭样板”
【党委党建范文】四
2017年以来,江西省武宁县针对基层党建协调工作难、均衡发展难、融合共进难、开展活动难等矛盾问题,探索创建“心连心”联合党支部,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种社会力量的统筹、整合、引导和带动能力。
搭建三大载体,构建党建大格局
以县委为统领,集中力量构建农村、城市社区、重大项目三个重点领域党建工作大格局。农村“心连心”联合党支部,根据脱贫攻坚分团包片和部门包村划分的实际情况,由多个具体联系包挂乡镇的机关党组织与所在乡镇共同建立。城市社区“心连心”联合党支部,按照划片管理的原则,由包片的机关党组织和街道、社区共同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心连心”联合党支部,按照“项目建到哪里,党组织建到哪里,工作开展到哪里”的要求,采取党员领导挂靠和党员干部派驻相结合的方式,由服务企业的多个机关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在重大项目中共同建立。
强化联合“粘度”,严格日常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四项长效机制,严防“联而不紧、联而不力、联而不效”现象。统筹协调机制。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事共商。联合党支部统筹协调机关党组织共同参与基层党群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环境秩序等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民情台账,共享社情民意信息,互相通报工作情况。比学赶超机制。通过参加联合党支部举办的各种活动、工作竞赛,共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展示党员先进形象。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将联合党支部班子成员、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和志愿服务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及上级党组织反馈汇报。
聚焦基层“小事”,立足群众满意
联合党支部通过“五大工作模式”提升群众满意度,使基层党建工作脱虚向实。党日活动大联动模式。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组织机关党组织、党员与联系村(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活动主题除传统的“三会一课”外,把走访帮扶、志愿服务等利民实事作为重要活动内容。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模式。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既在本单位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又定期到联合党支部分管片区开展各类活动,党员结对联系群众开展个性化帮扶和服务,提升党员意识。党建创建项目化模式。按照“一个乡镇一个品牌、一个村居(片区)一个特色、一个单位一个主题、一个支部一个亮点”的主体要求,先后开展“党建+全域旅游”“党建+精准扶贫”“党建+美丽乡村建设”“党建+便民服务”“党建+净我家园”“党建+平安创建”“党建+阳光工程”“党建+重大项目建设”“党建+社区文化”等项目化创建工作,提升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区域服务共享制模式。建立党员“连心室”23个,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定期到“连心室”坐班,开展与社区党员谈心、民情走访、服务群众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活用品电商超市”“留守儿童辅导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等服务机构。多方参与共建制模式。探索机关党组织下派党员干部兼任党员楼长、区长、片长,破解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力量不足的难题。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无职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亮成绩”活动,设置民事协调、公共管理、文化宣传等多类公益岗位,让无职党员自主择岗、主动作为,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
【党委党建范文】五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工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抓基本,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初步形成了“一核、两化、三强”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以突出政治功能为核心。燕山工委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使党的意志、党的声音、党的要求及时传达到基层,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进区域化党建联盟,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圈子,打破“单位党建”模式下条块分割的管辖壁垒,在汇聚与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共商、共同参与的方式,统筹设计区域内党建活动载体,继而实现跨地区、跨体制的党组织工作的交流对接,引导各领域党组织共同担负起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责任。成立党建品牌“惜时励志”青年晨讲等功能型党组织,连续9年每周三上午开展晨讲活动,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全体青年干部。重点培育一批政治过硬的先锋型党支部书记,挂牌成立陈凤莲工作室、陈双印工作室等一批优秀党员个人工作室,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按要求对表对标,弘扬“把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严密组织体系设置,把支部建在楼门上、课堂上、项目上,让党旗在小区楼门、晨讲课堂、施工项目上高高飘扬,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007年燕山工委就借鉴工业孵化器的概念,成立燕山党建品牌孵化培育中心,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开展。截至目前,已经有30余个成熟的党建品牌入驻品牌孵化培育中心。迎风街道六里社区党总支的“五味党课”是最早入驻的党建品牌之一,通过“专家党课”上出“原味”、“家庭党课”讲出“甜味”、“微型党课”体现“辣味”、“情景党课”追求“真味”、“空中党课”感受“鲜味”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微小工作法”是星城街道第七社区党总支针对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推出的党建品牌,通过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做好小事情、讲清小道理、渲染小人物,形成了一张服务群众的连心网。10余年持续不断的党建创新让品牌“群落”有了雏形。星城街道城市党建品牌集群、市政市容委“建家”品牌集群、教委党委“引领、融合、贯通”品牌集群汇集众多党建品牌,组织力由“单一”转向“聚合”,同向发力,产生城市基层治理的矩阵化、规模性效应。
打造区域党建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强队伍、强活动、强体系。提升组织力,重在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本领,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效果,强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燕山工委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中,从硬件着手,以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区域党建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建设组织力理论室、评估室、技术室,明确组织力提升的目标、途径,开发构建了集组织力云架构、组织力孵化机制、组织力提升技术等多重提升体系。同时,在组织力提升工程中,燕山工委注重突出实训化督导,通过环境输入的方式,积极与北京市社会文化促进会等社会机构合作,引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专业师资,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专业知识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开发专门性的软件平台,进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诊断、评估、培训。预计5年内,全地区260多个党支部将全部入驻孵化基地,分批次完成组织力提升。
相关文章:
1.党建引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五篇
2.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范文五篇
3.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五篇
4.党建引领新高地谱写新篇章
5.党建引领前路汇聚改革正能量精选(五)
党建引领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五篇
上一篇:实施基层党建促进党建凝聚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