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7篇)
来看一下科技工作会议讲话稿吧。演讲一般包括四种,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科技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_,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精神,总结20_年和“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部署20_年重点任务,为“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会前,省领导就科技创新工作专门作出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省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以更强的使命担当,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作工作报告。
一、20_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回顾
20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战的应急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_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_,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有力支撑。20_年,全省共获得国家新立科技计划项目1016项、资助经费9.09亿元。根据最新统计,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均居全国第9位。一年来,统筹推进了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区域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加快推动福厦泉自创区建设,深化自创区与自贸区、保税区联动发展,向全省推广第三批创新举措8项和第二批联动发展措施5项,截至目前共向全省推广创新举措58项。厦门“互联网+技术转移”新模式、创新集成电路保税研发与检测模式和泉州银行“无间贷”等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园区、平台和项目得到推进,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注册企业540家,注册总资本达470多亿元;厦门软件园(三期)在册企业数达3800家,注册资金280多亿元;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落地半导体项目50多家,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72%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76%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成长。推动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联动发展,设立自创区协同创新专项支持与省内高新区共建9个协同创新平台。20_年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预计93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2%。进一步深化京闽合作,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加速推进,三明中关村科技园顺利开园,首批44家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58.2亿元,31名北京科技特派员深入三明开展科技产业服务。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投入3.5亿元,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等合作园区总投资27亿元。支持武夷山市、东山县等地可持续发展,晋江、福清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加快建设。
二是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出台《关于推进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措施》,安排20_年度省级建设补助经费4.8亿元,加快首批4家创新实验室建设。其中,福州光电信息省创新实验室独创研制出稀土新冠快检试剂盒,引进了电磁屏蔽材料等4个研发团队;厦门能源材料省创新实验室建成世界第四座、亚洲第一座无噪音实验室,攻克了锂离子电池塑膜等关键技术;泉州化学工程省创新实验室多项科研成果在合成氨工业、电子化学品等领域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宁德能源器件省创新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机构开展合作项目9项,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智能制造联合研发中心。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对136家国家和省级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支持补助6117.4万元。对15家示范带动性强的产业技术创新重大平台加挂“福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牌匾,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超过30个。获批建设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2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认定建设省野外观测研究站9家、省应用数学中心3家。加快宁德时代新能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中心等6家重大研发机构建设,安排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资助经费2000万元支持福州京东方技术中心建设,完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建设,有序推进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等建设。新评估命名5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评估命名数量是20_年的1.68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156家。
三是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延长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执行期限,全年为2543家企业核定20_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11.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2%、24.3%;为31家企业下达20_年度预补助1.54亿元。积极推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全年为7499家企业申报享受20_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同比增长37%;累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28%。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00家,全省入库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700余家。20_年度,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10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2/3,创造了全省近50%的发明专利,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应用的主力军。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已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81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92家。
四是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检查。发挥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平台功能,目前已推动中科院系统32个研究所的186项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20_年,新增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26家,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10943项,成交额18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5%、25.98%;吸纳技术11886项,成交金额513.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3%、22.27%。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举办科技贷产品银企对接论坛,扩大“科技贷”服务范围,全年与省内14家金融机构开展“科技贷”业务合作,发放贷款金额52.5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648家,有效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牵头出台并落实落细《关于强化科技支撑 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精心实施“一带一路”创新行动计划,设立11个海外科技工作联络站、14个海外引才联络站,首次布局建设10家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提速发展。
五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建立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启动实施13项疫情防控技术与产品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带动各设区市、高校启动应急攻关项目124项。立项支持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开发出全球首个鼻腔喷雾接种疫苗和双抗原夹心法总抗体检测试剂,构建病毒传播计算与预测模型,与国家疾控中心合作形成的武汉综合防控措施效果评估报告获得国务院领导肯定。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立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22项、重点引才引智项目27项,资助经费1.04亿元。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882项,新上项目年度经费4.4亿元。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规模,在卫生、高校、农业等领域实施联合资助试点,资助医疗卫生项目136个,资助金额5350万元。
六是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持续优化。科学制定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制定实施《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工作暂行办法》《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深入推进科技项目管理和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我省急需紧缺的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批准立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7项,补助引智资金3048万元,全省审批引进外国人才4768人次。举办全省科技活动周、第四届全省科普讲解大赛等系列科普示范活动。全省22人入选国家杰青、优青,64人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3人入选国家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再创历史新高。192项优秀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10名在闽外国专家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友谊奖”。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
七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扩大我省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规模和使用范围。坚持跨界别、跨区域选拔科技特派员,全年选认个人科技特派员3367名、团队科技特派员686个、法人科技特派员51个,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带动万名以上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对原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持续实施人才支持计划,累计服务乡镇292个,服务农户6853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470个。建成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02家,其中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49家。
八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_,持续掀起“大学习”热潮。按照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重点学_等,组织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定走在前作表率”专题党课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个坚定不移”“五抓五看”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20_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安排》,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将意识形态纳入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内容,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落细落地。
一年来,全省科技战线克服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战,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各项任务的胜利收官。过去五年特别是_以来,全省先后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巩固发展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省份相继获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发展试验得到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共同支持,主动融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整体布局。“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十届八次和十次全会先后审议通过《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人才机构评价、扩大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科研诚信建设等,相继出台了50多份政策性文件,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了系统集成的政策体系。截至目前,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03%,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投入为67.11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12件。
二是融合发展更加顺畅。坚持“像扶持企业上市一样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200多家,增加至20_年的三倍多。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分段补助,累计核定补助企业5314家,省市县三级累计下达结算资金28.84亿元(省级8.8亿元)。近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创新机制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创双高”,累计资助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451个、金额1.6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规模不断扩大,立项经费从五年前的2895万元,逐步增加到1.38亿元,增长3.8倍。五年来全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累计金额是“十二五”的2.27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
三是创新支撑更加有力。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建设,以市场化为导向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在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暂停认定以来,我省获国家新认定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目前,全省已引进重大研发机构22个,资助经费1.78亿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高校国际示范学院”1个、“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6家。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总数达178家,各类众创空间达5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全省已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2.5万多人次。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我省4名科技特派员和2个组织实施单位获科技部通报表扬,南平市和1名科技特派员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
四是区域协同更加有效。推动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支持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工程学院共建铝合金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宁德时代新能源建设电池管理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永安市永清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龙岩市等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福州、厦门、泉州、龙岩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福州、厦门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厦门市建立生物医药港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泉州市率先开展数控智能一代工程试点。福州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厦门、泉州推动“双创发展”等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五是科技合作更加开放。完善省部、省院会商共建工作机制,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研究机构在福建落地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交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及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层次和水平,目前已经和近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实验室共建、科学技术研究、人才交流等合作。
同志们,20_年和“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_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技管理人员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奋斗在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我省大院大所少,具备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科技创新资源存在较大短板;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效应不够明显,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偏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地市R&D投入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科技工作思路和20_年工作重点
同志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到2025年,我省要基本形成国家创新型省份格局,合理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人才活力,加快形成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投入总量和强度明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力投入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锚定“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目标,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今后五年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_为指导,深入贯彻_,聚焦科技创新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无缝衔接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计划),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进一步凝练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动能。
20_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要坚持以_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_,全面贯彻_,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认真实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坚持“四个面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_周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自创区先行优势,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要高质量打造自创区创新高地。发挥自创区先行先试优势,深化自创区和自贸区等联动发展,促进优势互补、政策共享、成果共用。推动福州建设福建科学城、厦门建设未来科技城、泉州建设时空科创基地,沿福厦泉轴线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加大力度支持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引导省内其他高新区主动融入自创区建设,力争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市县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
二要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发展行动,加快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联动发展。鼓励和支持两大协同发展区结合产业集群,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支撑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新机制。加强山海协作,持续推动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发展,建设一批科技合作园区。
三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依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导向,在试点园区打造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我省工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二)高标准建设创新实验室,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
一要加快省创新实验室建设。高标准建设4家省创新实验室,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采取“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到点验收”方式,实行“一季度一报告、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有序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各项工作。新布局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省创新实验室,建设10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创建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下基础。
二要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争取更多“国字号”研发机构落地建设,争取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积极推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及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成果在福建聚集。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带动省级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
三要加快突破基础前沿研究。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基础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面向国家和省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原始创新成果。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争取创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加强新兴产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基础研究,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要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造等领域,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创造更多具有强竞争力的技术。依托重大科研平台,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发展瓶颈,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5G商用、云计算等产业链,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创新项目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三)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要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梯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和服务机制。紧盯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的优质企业,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行动,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和上市扶持力度,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向企业开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扶持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确保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0家。重点打造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二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紧扣_产业新体系,建立健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跨部门、跨行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数字福建产业园、泉州芯谷、厦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发展。加强基础理论、核心算法、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数字孪生等技术研究,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业物联网等基础和特色应用软件开发,支持5G通信和卫星应用等核心技术和芯片产品研发。加快石墨烯上下游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大功率、高能量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培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产业,助力建设智慧海洋。加强与核电大企业合作,突破应急响应、核探测技术及设备研制,助力核电安全发展。
三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采取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方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四)大力发展农业民生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福祉
一要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落实《关于新时代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持续创新科技特派员选认方式。坚持每年选认2000名以上省级科技特派员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实现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实现“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引导科技特派员“接二连三”,实现全产业链覆盖。支持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和成果为纽带,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激发特派员创业激情。发挥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作用,提升科技成果推介和转化、供需精准对接、工作实绩评估等服务。主动挖掘、总结、弘扬福建科技特派员精神,进一步擦亮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的“金字招牌”。
二要强化疫情科研攻关。围绕新冠疫情防控,加大疫苗、快速检测技术和试剂、治疗药物等研发力度,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长效机制,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更好服务人民健康生活。推动我省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与防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夏宁邵团队做好鼻喷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的临床试验工作和推动新冠疫情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尽快进入临床试验审批,全面提升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应急应变能力。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冷链物流新冠病毒消杀科研攻关,争取早日开发出高水平、智能化消杀设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三要助力绿色平安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展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社会民生需求,重点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构建精准智慧的公共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主动应对和保障能力。
(五)健全创新保障机制,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一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在科学技术奖中增设科技成果转化奖项。签署新一轮中科院和福建省深化科技合作协议,持续发挥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平台功能,加大STS计划实施力度,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加快“1到100”的技术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完善技术转移人员培训体系。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推动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确保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亿元。
二要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作用,扩大“科技贷”范围,举办科技贷产品银企对接论坛等活动,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大力支持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发展,促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中科技成果项目在我省落地。积极发展科技信用贷款、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科技租赁等金融创新,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要拓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推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加强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我省优势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等“创新飞地”。推进闽台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布局建设一批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引进一批台湾有潜力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落地我省。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泛珠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吸引更多省外高校、科研院所优质项目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
(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要强化创新制度供给。编制并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优势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军令状”攻关机制,征集重大技术需求和难题,推进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试点。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为科研人员放权松绑。改革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突出市场导向和以“用”为目的,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建立产、学、研、用有机融合新体系。加强科技安全、人才安全工作,强化科技保密,坚决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安全风险。
二要完善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复制推广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联合资助等模式,探索对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综合运用项目支持、基金引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覆盖面,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三要优化创新人才机制。创新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放宽急需紧缺高端外国人才、优秀外国青年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人才签证条件,加大对科技人才出国(境)培训支持力度。完善外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组织各类外国专家活动,增强归属感和融入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扩大自主权,支持科研人员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鼓励企业采用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聘任创新人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四要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勤奋钻研,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强化首创意识、突破意识、危机意识,健全创新容错试错机制,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和创新探索的宽容度。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省科技奖励获得者科技故事,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_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_,持续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行动,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好。
二要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认真落实省纪委监委印发的《关于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指导意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严格监督执纪,重点抓紧抓实对“关键少数”特别是各级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修订完善厅党组巡察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巡察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内部巡察工作,充分发挥巡察的政治监督和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岗位的监督,持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三要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政治素质考察,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提倡专业精神,注重实践锤炼,练就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提升干部工作效能,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让马上就办成为一种常态。
四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自身建设,落实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不断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转变作风。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全面检视、靶向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纠治科技扶贫、科技项目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打造担当、服务、创新、实干、廉洁的政府。
同志们!做好20_年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超越,确保“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大家好。日月开元,年复一年。新年第一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科技工作大会,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重大科技成果和管理成果。这些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重大科技和管理成果,还真是令人鼓舞,振奋人心。值此,我代表公司党委、行政向优秀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向重大科技成果、管理成果的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公司各个岗位从事科技、工程和技术的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在今天这个“一元复始万象新”的元旦之日,向全公司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借今天会议的机会,我在这里讲个话,三点意见,
一是认识,二是机制创新,三是工作落实。
一是认识,对科技进步的认识,我们都感触颇深。公司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每次工艺的改进、装备的更新、产量质量的提高、环境的改善都推动了株冶向前发展。从1993年我们确定科技兴厂战略,并召开了第一次科技工作大会,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质量、品牌、成本、管理构成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检验,我们成功地渡过了金融危机,做到了资金链不断,生产经营持续运行。因此,我讲的这一点认识,也就是我们要统一的认识,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们发展的推动力。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也只有统一这个认识,我们才能把握科学发展的本质,才能使我们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统一这个认识,基于这个认识,我们要以今天这个会议为契机,发动全体员工,以优秀科技工作者为榜样,以重大科技成果和管理成果为样板,把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只有全体员工参与和支持,企业技术进步才能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体现出来,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
二是机制,包括研发机制、投资机制、激励机制、人才机制,等等。机制必须创新,只有机制创新,大力开展创新能力建设,才能推动科技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科技研发,要围绕主导技术和产品,要发挥优势。要完善投资机制,改进科技单位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快技术和装备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关于激励机制和人才机制,关键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按照公司人才战略及工作思路,完善科技工作“责权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每个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期望,我们在科技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变化。
三是工作落实。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毫无例外,都是效益。因此,我们科技工作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以效益为导向,努力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喜忧参半,有色金属市场行情扑朔迷离,预计外部环境相当复杂。我们期待科技,能够不断提高贡献率,提高其科技创效在整个效益中的比例。对此我们的科技工作,要落实、再落实,落到效益增长这个实处。要努力做好攻关、生产系统的节能、减排、产品开发与结构调整工作,等等这些,都需要科技的力量。做好这些工作,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能够提高效益,就能够实现全年的生产经营目标。
同志们,回首,我们有收获,展望,我们有希望。只要我们坚持企业价值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能够在“__”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把科技进步的各项工作做好,实现预期的目标。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省市科技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首先,我就全县的科技工作先谈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等一下徐立县长和科技局国平局长还要作具体布置,请大家按照他们的部署安排做好今年的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党的__大报告提出了_,要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就是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县委也高度重视科技工作,20__年12月11日我县新一届县委产生,12月12日紧接着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县科技大会,在家的全体四大家领导都出席了,国家到现在还只开过四次全国科技大会,而我们召开的那次大会是第五次,说明县委很重视科技工作。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竞争资源还是人力?都不对,竞争的是科技,竞争的是科技发展能力,竞争的是科技创新能力。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没有很多的资源,人口只有1.27亿,但他们的GDP 20__年底是4.9万亿美元,我们号称物产丰富、地大物博,人口13亿多,GDP总量却只有2.6万亿美元,只有日本的一半,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20__年他们的GDP总量是13.22万亿美元,是中国的5倍多,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科技落后,所以__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而且把它放在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八项措施之首,希望大家回去看一看__大报告中的原文,好好领会一下。20__年是全面贯彻党的__大精神的落实年,是我们融入武汉城市圈、着力建设"两型社会"的起步年,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提速的关键年。如何实现跨越,消耗资源是不行的,要大力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要切实做好科技工作
现在大家都在提_,提提口号容易,但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去落实,就需要我们下功夫了。我们所处的地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就会有千差万别,我想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思想观念问题。
(一)自主创新,谁是主体?我认为企业应该是主体,以往一提到研究、创新,大家总认为是科研机构的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认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县天雄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实施自己的专利技术生产"径向密封式汽车动力转向油罐"后,市场得到迅速拓展,产品深受福田、东风、华菱、宇通、柳汽等多家知名汽车厂家认可并出口到印度等国家,受到热烈欢迎,现在年产值已达到亿元。目前他们正在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还要动员它到中小板上市,融资扩大规模。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它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应该知道如何应用创新成果。
(二)要抓好成果转化。刚才我们表彰了六家成果转化应用得很好的企业。现在东部的技术、设备、产业在向中西部转移,有些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再去研究,得走不少的弯路。我们该怎么办,把别人的拿来,实行"拿来主义",在它们的基础上去创新,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这方面,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是一个亮点,科技特派员在成果应用转化上起了带头作用,仅20__年就引进农业动植物新品种近30个,引进种、养、加新技术新模式20多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9项,其中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承担UNDP资助计划项目6项,科技特派员自行开发项目8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希望我县工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三)加大科技投入。县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对科技有部分投入,靠这一点行吗,肯定不行,每个企业撒一点,起不到多大作用。我们只能有针对性地向一些优势企业倾斜,其他企业怎么办,等明年后年我们有资金给你的时候再动行吗?再说我们给你的只有一点启动资金,大笔的资金还得你们自己想办法。那为什么有些企业不愿投入,我想主要是意识有问题,科技意识淡薄,嫌科技投入见效慢。当然,科技投入,不会像企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这边刚刚投下原料,那边就有了成品产出。但是要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投入,就有产出!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瞻远瞩,少一点大轰大嗡,多一点润物无声,坚持不懈地投入,积少成多,你的企业就会不断壮大。
(四)加强领导。首先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现今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作为科技的主力军,要不断地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克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不要认为科技对自己的政绩没有很大的显示度,科技进步了,企业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你的工作好搞了,你的政绩就有了。县科技局要不断改进对科技工作的指导,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力度,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组织好对各级的科技进步考核。各级领导要始终把科技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
同志们,这次会议开得很必要,将对我县今年的科技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会后要针对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抓好各领域的科技工作,提升科技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希望明年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时,全县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典型。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4)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学校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即将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对于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深刻领会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着力深化科技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奋力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师们知道,上半年我们胜利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调研、凝聚师生智慧、反复研究论证,作出了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开启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奋斗目标。我曾多次强调,这一奋斗目标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现在,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不抓好落实,任何宏伟的蓝图、美好的愿景,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建设研究型大学,任务非常艰巨,涉及到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哪儿入手?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意见高度一致,就是把科技工作作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所以,我们把转型发展的第一个条线会议确定为科技工作会议。
今天上午,袁校长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科技工作五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分析了科技工作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完全赞同。刚才,几位同志的交流发言,非常感人,听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总的来说,这次会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开得很成功。在此,我和袁校长一起,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学校科技工作、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无私奉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科技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使命,充分认识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与高等教育质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科技工作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党的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 9月,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在学习会上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有助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家知道,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相关统计显示,近 10 年来,高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承担“ 863 ”项目三分之一以上,承担“ 973 ”项目三分之二以上,每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家科技三大奖中占 50% 以上,高校发表 SCI 论文数占全国的 80% 以上,高校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国的55% 左右,横向科研经费十年增长了 4 倍占总拨入经费的 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工作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当前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国家科技发展的“黄金期”,自觉承担起高校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做好科技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部,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显示,美国拥有 120 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些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创新来实现的。大家知道,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撑。一所大学的科研质量、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决定了这所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可以说,科学研究是目前高校最丰富的资源之一,是支撑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强大动力。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协同,使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资源,实现科教结合。只有实现了科教结合,科学研究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育人氛围的优化和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三,做好科技工作是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样,对学校来讲,要实现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就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支撑,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走好了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从世界范围看,研究型大学都具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依托科技创新,他们形成了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及研究领域,产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杰出创新人才。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就难以培育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就难以支撑高水平学科(领域)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工作对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进学校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于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科技工作,袁校长已经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这里不再重复。我要强调的是,科技工作要认清发展形势,瞄准科技前沿领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我校科技工作水平。
一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 袁校长在报告中提出科技工作“做大体量、做亮特色、做高水平、做强能力”四个方面的总体要求,我非常赞同。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高水平和做强能力。大家知道,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在科技竞争中具有制高点的地位。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可以说,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检验我们能不能跻身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准。怎样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就学校来讲,要面向国际学术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敢于面对一些难题甚至是世界级的难题,加强基础性研究。要重点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上下功夫,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上下功夫,争取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产生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二是瞄准重大需求协同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提出了 20__ 年前高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其中有“三个转变”:高校科学研究要超越学科导向,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科研组织要从个体、封闭方式,逐步向开放、协同的机制转变;科研要素和资源要突破孤立、分散的制约,逐步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通过这“三个转变”推进高校科技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从而提升高校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支撑教育质量提高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从这“三个转变”中提炼出两个关键词:需求和协同。这两个关键词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 20__ 计划”。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把“20__ 计划”作为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抓手,放在各项重点改革任务之首。据了解,国家将在 20__ 年之前建设 80 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去年首批认定了 14 家,今年认定了 24 家,目前江苏高校共牵头 5个。就我校研究型大学建设以及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来看,我们应当有一席之地。因此,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目前,学校已经获批 1 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 1 个省级培育中心。“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今年也曾奋力冲击国家级中心。下一步怎么办?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两个关键词:需求和协同。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的第一标准是:国家急需。我们已经获批的省级中心、培育中心还是准备筹建的中心都要切实领会“国家急需”这个第一标准,首先要充分证明我们所建设的中心是真正的国家急需,要系统思考国家急需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预计取得哪些显著成果,从而真正解决行业、区域等最急需解决的难题。其次,要加强协同,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汇聚队伍,不断凝练、组织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证明我们能牵好这个头。做到这两点,我们的协同创新中心才能成为“国家急需、制度先进、水平一流、贡献突出”的中心,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大力助推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三是突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障,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才资源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对学校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作为科技工作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源泉。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气魄和胆略招揽高层次人才,要改革人才选聘和培育机制,尽快实现院士的突破,要集聚更多的长江、杰青、千人等高端人才。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模式,实行“一人一议”、“按水平定薪”和“聘期考核”等,确保能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培养杰出人才。要创新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途径,推进“大师 + 团队”模式,形成“以人才引人才”的集聚效应。要大力培养学术基础扎实、发展潜力突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梯队,不断增强科技工作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四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学校科技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家知道, 20__ 年以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在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科技奖励、高水平科研论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都得益于前些年我们科研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因此,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工作要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发展能力以及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去年以来,国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和政策,比如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若干意见、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整合 973 、 86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等)、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技报告制度、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等。我们要尽快熟悉、理解、吃透这些最新政策的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党委会已决定,请袁校长牵头,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按照“继承、完善、创新、提高”的原则,进行新一轮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改革。今年 3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这一《意见》在科研项目分类管理、经费预算、结余经费使用、劳务费开支、科技成果处置收益、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也为解决高校科研“重申报、轻管理”、完善科研监管体系等提出了明确任务。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研究,主动谋划我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去年 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对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新世纪人才、创新团队、科研奖励等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进一步突出质量、贡献和能力提升,突出科研和经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完善我校科技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健全科技评价制度体系,把科研人员引导到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上来,引导到加强技术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引导到促进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上来。三是进一步推进专职科研机构的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已有的几个专职科研机构已成为学校科技工作的排头兵,为学校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作出了很大贡献。今后,我们要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创新需求,整合学科、学院和科研团队的优势与资源,继续组建一批校级专职科研机构。各学院也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成立相应的院级专职科研机构,在全校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格局。这次会议后,学校会尽快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修改出台相关科技政策。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科技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学校科技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校上下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要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度,紧密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学校“十三五”科技工作发展规划,不断创新争取大项目、建立大平台、产出大成果的思路和举措。要围绕科技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各部门、各学院、各科研机构、各学科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特别是科技条线要更新观念,完善职能,改进方式,要组织好重大项目平台成果的申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上,放在科技工作的规划引领上,放在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合作上,实现学校科技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是营造良好氛围。 我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风正气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科研工作也是如此。优良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前提。要积极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营造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形成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科研氛围。大家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规律。同样,在科学研究方面,“十年磨一剑”甚至“终生磨一剑”,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要培养和发扬这种精神。这里我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现代科技创新越来越显现出交叉、融合的特征,单枪匹马很少成功很难成功,更多的是集体团队的力量,以团队合作、多人共同完成一项科研任务的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所以,我们要大力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团队成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要坚决破除山头主义、文人相轻的陋习,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配合,要在团队的发展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二是学术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严禁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特别要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社会对高校的标准更高,标尺更严,不能容忍象牙塔内和科学殿堂中的违规乱纪行为。前段时间,一些高校的个别教授因科研经费腐败而被处理,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要高度重视。全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要严以律己,严格依据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各项规定,合法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经费,坚决杜绝科研腐败行为。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 这次会议是一次系统的部署,下一步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创造性落实”。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狠抓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使思路举措变成具体行动,取得实际成效。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科学考核,建立权责对应、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考核激励体系,把科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改革,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组织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创造大成果,有利于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改进科技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为广大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指导和服务。各学院各科研机构、各学科各团队要对照学校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校教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争贡献”的生动局面。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科技工作是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关键支撑。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拼搏,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断开创我校科技工作新局面,努力为研究型大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5)
这次会议是公司__年以来召开的规模较大的一次科技信息座谈会。公司领导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明确指示要重点开发对公司安全稳定运行和经营有益处的、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信息化工作也要一把手亲自抓,公司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科技信息工作会,这次会议将为开好公司系统科技信息工作会奠定很好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多年工作的总结会,又是落实中央领导对科技信息工作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的部署会。
刚才,__同志就公司科技信息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要求做了重点发言,我完全同意。一些单位也做了发言,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总结,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晶。下面结合座谈会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对科技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社会信息化正在形成新的浪潮,推动着社会经济迅速走向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从事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必须紧跟形势,跟踪技术发展方向,真正认识到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把科技信息工作当作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坚持把科技信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_更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党的__大又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号召全党坚持科教兴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依靠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经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科技和信息工作在公司的重要作用已逐步得以确认和提升。公司领导一贯重视科技信息工作,对科技信息工作有明确的指示: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要紧紧围绕解决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开展科技创新,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重视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扎实搞好信息资源整合,以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现代化。因此,我们要从提高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抓好科技信息工作,为全面提高公司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营、试验研究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全方位的服务。
二、加强领导,不断理顺管理体制
⒈“一把手”的重视是搞好科技信息工作的关键
各单位的“一把手”也要尽快到位,完善领导机构,成立一把手担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报公司科技信息部备案。“一把手”必须真正对科技信息工作负起责任,亲自抓,“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抓信息化建设。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麽一句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都不难”,只要你们单位一把手重视,没有钱会变成有钱,没有人会变成有人,肯定会做好科技和信息化等各项工作。但是,不管怎么说,总工程师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取得一把手的支持,在一把手的领导下把科技、信息工作抓好。有作才会有为,有为才会有位。要切实发挥科技信息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科技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
⒉完善机构和充实人员,提高科技、信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是搞好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各单位应该理顺管理体制,对科技信息工作的组织机构进行重新梳理和职责定位,理顺工作关系。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设立科研研究机构。公司这次机构调整,精简了个部门,但是保留了科技信息部,充分体现公司领导对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公司是系统反应最快的单位,他们很快在原来科教科的基础上设立了科教信息部,由总工程师协助局长分管。他们还成立了科研研究机构。这样既可以做到减人增效、又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贡献,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于人员问题,该充实的一定要充实,但更重要的是要留住现有人员。大家一定要以感情、以环境、以事业、以待遇来留住人,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没有高新的技术,就没有必要要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只有干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才有这些人才的使用场所,不然的话,干两年行政,干两年事务性的事情,博士就变成硕士了。大家要以高新技术项目来留住人才,保持和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待遇当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信息技术方面,建立一个省公司的核心层,这就是以科技信息部为主和其他各个部门领导、专家组成,公司管的各个单位人员是我们的骨干层;第三层就是我们外围的专家层。我们搞信息化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有一批大专院校的优秀人才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⒊健全科技信息工作会议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是一项学习型、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地学习、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是我们搞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科技、信息工作,刚刚结束的省科技大会出台了不少的政策。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将召开科技信息大会,会议将表彰先进、出台有关政策。科技信息部要每月召开一次月度例会,组织公司管各单位一年召开一次科技信息工作座谈会,各单位也要及时召开科技信息大会,定期召开科技信息座谈会,宣传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动员、鼓励单位内部职工参与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
三、结合大家的发言谈几点想法
⒈落实资金问题。公司每年都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科技项目开发和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重视科技信息工作的单位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也鼓励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科技攻关,公司将帮助组织成果鉴定和评奖,并在系统内予以推广。
信息化设备更新较快,不能满足发展应用的要求,各单位在每年的更改和成本费用预算中,应考虑信息系统的更新、维护费用,以满足实际需要,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想,首先,要根据卢总的要求,管好、用好现有的钱,才会有更多的钱用。其次,光要钱,用不好也是不行的。
⒉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科技成果推广和产品转化才是科技开发研制的最终目标。成果推广要充分考虑到科技成果的时效性,在当时为领先水平的成果,过后就可能不是领先的了,因此,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敏感性,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时将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才能真正为经营、管理、运行服务,真正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英明论断。我们将来要强力推行自己开发的成果,不再重复开发已经开发过的项目。
⒊公司对在科技信息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有突出成绩的个人,要大力表彰,给以鼓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当然也要进行批评。公司将出台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希望各单位也制定本单位内的科技信息工作的奖励办法,以充分调动科技信息工作者和广大员工对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⒋请大家认真阅读本次会议发给大家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认真填写发给大家的调查表,按时反馈给公司科技信息部。这次立项时,基本上每个单位都有项目,一是为了普及科技、信息项目研究工作,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二是解决部分单位科技、信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有对过去项目的清理、上报工作,请大家月底前必须完成,这也是对大家的工作作风、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验
公司将建立科技项目的申报、咨询、立项、下达、进度跟踪、评审、后评估的常态机制,即项目可以随时申报;申报完成后立即组织专家咨询;咨询通过的分批下达;下达的项目必须每季报完成情况、务期必成;项目完成后进行评审和后评估。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软、硬件的招标制,以后发展为科技项目的招标制、合作单位的招标制。希望大家要有做好科技、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还将建立类似成果发布形式的科技项目发布方式,以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防止重复上报项目。 ⒌要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与信息安全日益重要,公司已把网络安全运行率纳入公司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工作。在下一步公司安全项目统一实施中,各单位要积极做好配合,整体完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⒍关于信息网络联网工作。目前信息网络还有四个单位没有实现与公司的联网,今年我们要完成这项工作,以全面实现公司信息网络的互联。前天已经召开了未联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会议,要求这几个单位立即行动、积极配合。
、关于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开展信息资源整合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信息系统应用发展的必然。但是,整合的难度也是非常之大的。公司已运作一年,今年已正式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一期开发进入了实施阶段。按照“先机关后基层,先易后难,先数据后流程”的原则推广。
⒏公司科技信息部要作好优质服务工作,各单位也要主动积极与公司科技信息部保持联系,做到“及时沟通、上下同欲”,发挥科技、信息队伍的整体优势。我也想提醒大家一下,总工程师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一把手安排的事要干好,副职的急事也要办好,同时要准确定位,一定要种好自己的地,千万别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四、关于会议的贯彻
会后,希望大家积极向单位党政“一把手”汇报,取得党政“一把手”的支持,召开一次办公会办公会,专题汇报本次会议情况,讨论和布置科技、信息工作,认真分析本单位的优势和查找自己的不足,使本单位科技、信息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科技信息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担负着促进公司和本单位科技进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责任。希望大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6)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大会,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的坚定决心;今天这个会议,既是我县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动员部署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科技创新新形势
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有目共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__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科技研发力度大的国家和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能够脱颖而出;反之,科技不发达、研发力量不足的企业就明显感觉到压力巨大,发展艰难。当前,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所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如此,但仍然还只是“制造大国”,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与建成“创造大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很大距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每年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对科技的领头人进行重奖。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也高度重视,20__年9月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近几年,安徽经济发展在中部地区属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居于前列,这与省委、省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分不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和《岳西县专利资助办法》等一系列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文件,特别是在我县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财政预算安排400万元做为科技发展资金,设立县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我县骨干规模企业和成长性好、主导产品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的“专、精、特、新”的产品或者是企业给予极大支持,确确实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表彰的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自主创新品牌,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基础甚至是支撑性作用。“”期间,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投入等各项创新指标上仅次于桐城市,位居全市前列,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农业、林业与科技也密不可分,没有科技投入和创新,就培育不出像岳西茭白这样的优良地方品种,就没有山区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主簿、石关等地老百姓运用科技创新带来了收入的大幅增加,生产生活变化非常明显。我县引进的构树种植,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极大提升了我县林业经济效益,甚至能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又一新亮点。
近年来,虽然我县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效,但总体上讲,全县上下创新意识还不是很强,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还不大,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是十分明显,主动重视科技、投入科技、重视研发的企业还不是很多,部分乡镇认为农业、林业创新没有把握;另外,我县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我县科技发展新形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激发科技创新新活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提高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企业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部门服务指导下,进一步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要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合肥、武汉、长三角等地区创新辐射,依托县内骨干企业集聚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重点在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光伏、生物制药等领域建设创新孵化基地和创新研发中心,走引进创新要素带动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要积极构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县域创新平台,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县科技局要加快谋划筹建进度,鼓励成立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要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科技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生命力。因此,要按照“科技服务发展、创新立足需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四个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首先,要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通过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汽配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产品向专、精、强转变,产品结构向关键零部件及总成品转变;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努力创造高端产品品牌,打造区域特色丝绸、家纺产品基地,努力实现纺织服装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实施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品牌和知名度。其次,要重视市场营销。宇鸿公司把传统家纺研发成社会需求的新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并且和中石化加油站合作营销,应该是一个跨越式发展,从这例子可以看出,传统产业也可以进行科技创新、科技研发,实现新发展。泉源盛公司生产的路灯产品节能达到80%,这种产品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未来农业公司生产的30年、50年茶籽油,在安庆市名优农产品(合肥)年货展销会上,价格明显提高,并且市场供不应求。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成果。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使我县更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企业跨越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快速提升。
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事业中的主导地位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骨干作用,形成全县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要深化政府公共科技投入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配置科技资源,坚持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整个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同时,要以县科技创新资金为酵母,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流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科技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要围绕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建立完善创新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提升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是实现科教兴县的重要保证。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动员全县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活动。要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特别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凝聚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各个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我县有些企业做得很不错,拿几十万元聘请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这些举措县里都鼓励和支持,在支持工业发展政策中专项补助企业高薪引进技术人才,补助的额度虽然不多,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关心。要进一步保护好、发挥好我县现有科技人才作用,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来我县工作和服务,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营造科技创新新氛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科技工作要以_为指导,按照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四个示范县”建设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科技创新根本在于实现观念的创新,要打破“创新遥不可及”的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推进科技创新做为经济建设的战略基点,做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做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创新的思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只要招商引资进驻我县的企业有一定投入,就要坚定不移地给予大力支持,千万不要因为怀疑,采取否定态度。科技创新也要一样,有些企业可能在科技创新的时候不了解,或者是不懂这个东西,因为科技含义比较精深、比较专业,但我们要采取一种包容、参与、支持的态度,大力支持企业去创新、去研发,即使失败了,也要宽容、包涵。
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要在全县上下大力构建“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企业主导、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鼓励企业成为创新决策、创新组织、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县科技部门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善于发现企业创新的“金点子”,勤于总结产品创新的独特处,继续保持我县科技创新在全市、全省的先进位次。科技、农业、林业部门,要特别关注茭白、瓜蒌品种退化、品种提升问题。在发展茭白过程中,有的乡镇做得很好,工作非常得力,所以老百姓收入就高;有些乡镇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茭白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了老百姓增收。在林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品种退化问题,林业部门要引进一些先进技术,解决板栗、猕猴桃品种退化问题。相关主管部门要组织和安排扎实细致有效的工作,相关企业给予配合和支持,不断地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要放眼县外、市外、省外,主动融于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开阔合作区域、视野,切切实实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要进一步完善投入。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如果400万元科技发展资金对科技创新贡献率非常大,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还可以加大投入。要大力改革科技投入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等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特别是岳西属生态县,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地形,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必须把科技放在特别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这是推进岳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所在、潜力所在、优势所在。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7)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_,总结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建星副省长亲自到会并将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做工作报告。
一、20__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技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为产业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科技厅、教育厅、商务厅、工信委、财政厅、金融办、新闻办、知识产权局等推进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在全省深入开展了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遴选梳理出数千项省内外优秀科技成果,通过举办“全省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大会”、“哈洽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展等多种方式,共组织201场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落地转化科技成果523项,签约额10.5亿元,带动投资95.8亿元。各市地政府积极承接转化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哈尔滨市投入1亿元资金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参加“国家863项目巡展”等对接活动,落地转化项目259项;大庆市依托石油及石油装备产业,通过参加“科技大篷车”等对接活动,落地转化项目84项;齐齐哈尔市与哈工大对接,签约转化“高精密机床研发制造战略合作项目”等2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绥化市将科技成果招商纳入“产业项目升级招商之夏”活动;鸡西市以石墨产业优势吸引省内外投资17.8亿元。此外,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黑河与大兴安岭等各市地,也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20__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实现112.18亿元,同比增长11.62%,其中60%留在省内。
(二)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一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争取到大型核电站关键部件等8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获经费支持3.53亿元,同比增长2倍以上;组织实施了“27吨轴重通用货车关键技术研究”等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了“1000MW级核电主设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高层建筑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89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二是推进生物产业建设。省市双层推进生物产业大项目111个,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联合省医科院、哈医大,建设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已吸引63家企业入驻,售销收入达到120亿元。三是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纯石墨开发及其典型应用”项目,一批石墨深加工项目在鸡西、鹤岗等地陆续投产,全省石墨产品深加工比重达到37%,石墨精粉就地转化率达到38.5%。20__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占GDP比重达到13%。
(三)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一是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新组建了8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全省企业研发机构达到472个。齐轨交通装备公司组建的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全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家。二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新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525家,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产品547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35家。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基金支持1.1亿元。三是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__年,全省发明专利和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实现双破万,分别达到1.03万件、1.04万件,同比增长46.26%和22.61%。
(四)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行动,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加快建设。已集聚国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机构143个、研发项目148个、产业项目122个、高端人才24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育成中心已入驻18家中科院所属院所,13个项目落地孵化;创新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驻12个单位,17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正在孵化。二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省市合力推进佳木斯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等14个创新型产业群建设。大庆高新区谋划生成乙烯、汽车等18条产业链,培育科技型企业1300多家;齐齐哈尔高新区重型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试点。全省新认定了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哈工大、东北农大、哈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创业与培训基地。20__年,全省5个高新区实现总产值4063.7亿元,同比增长13.8%;18个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值2158亿元,同比增长20%。三是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新认定1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大庆、黑河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晋升国家队,全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个。四是科技和金融紧密融合。启动建设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省创新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新增科技投融资总额5.3亿元,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1.37亿元。
(五)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科技服务功能稳步提升。一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有新进展。省科技大厦正式投入使用,省科技数据中心、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上海万达信息公司研发中心等33家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已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50余场。二是行业研究院建设有新突破。省工业技术研院、省绿色食品研究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先后启动运行,标志着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十大行业研究院成功组建7家。三是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有新成就。新增哈兽研、哈工大和省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等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5个。四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覆盖全省。“龙江平台模式”成为全国典型,累计加盟单位630个、大型仪器3075台、检测项目1.93万项,开展服务4.2万次,网上服务金额1.97亿元。
(六)实施科技惠民行动,科技成果更多服务百姓、普惠民生。一是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组织实施了20个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新认定法人科技特派员215个、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286人,推广新技术185项、新品种64个。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所育成的“龙粳31”超级稻,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为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组织实施民生科技项目。“饮用水安全保障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乳腺癌基因组学研究临床转化应用”、“齐齐哈尔市3G-WIFI城市安全监控系统推广”等一批民生科技项目加速推进。三是群众性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全省共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5000余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00余万份,培训260万人次。科技活动周期间共有230余个科研机构面向社会开放。
(七)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新组建了卫星导航服务和石油钻采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了石墨、卫星导航、马铃薯、冷水鱼等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石墨、冷水鱼、马铃薯等3个联盟成为国家级试点联盟。全省32家联盟中,有国家级联盟5个;961家盟员单位中,有企业526家、高校147家、科研院所168家。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企业与科研机构,成立了天然石墨加工新技术与高端应用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25家企业,合作开展了19项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签约金额达到2亿元。
(八)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共组织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项,获经费支持4.79亿元;承担省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中,35岁以下年轻科技人员比例由16%提高到37%。二是支持人才团队建设。启动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重点支持了省工研院、中医药科学院、绿研院、农机院、石化院、农科院等6个科研院所建设人才梯队。全省新培育创新创业团队60个。三是通过对外科技合作支持创新创业。成功举办了海外学人创新创业洽谈会,承办了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投资对接会等活动,吸引高端智力资源服务龙江发展。有19个项目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
(九)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科技政策落实。分解落实了省委、省政府科技强省建设任务,推进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开展了人才强院(所)政策调研起草工作。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二是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省级研发项目全部实现了按企业技术需求申报。开展了财政科技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初步实现了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的量化与常态化管理。三是加强科技宣传。继续打造《科技传奇》电视栏目和《科技厅时间》广播节目,广泛营造创新创业舆论氛围。
(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作风。按照中央和省委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在省委督导组指导下,省科技厅党组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领导班子带头,层层传导压力,以整风精神聚焦“四风”问题,以讲认真的态度,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和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等三个环节的各项任务,规范了权力运行,取得了转变作风、教育干部、推动龙江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的明显成效。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企业还没有成为创新主体。我省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只占总数的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企业的创新意识、研发投入、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急需加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从全国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报告看,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第12位,但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5位。三是科技投入不足。我省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__年重点工作任务
20__年,全省科技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是:按照__,围绕省委省政府“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部署,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省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化科技成果,继续实施科技“5381”工程,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全年组织实施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00项,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
重点完成五个方面任务:
(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以抓产业带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围绕培育壮大“新字号”、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以市场为导向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加强重大科技项目顶层设计,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组织实施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在新能源装备、卫星应用、优良作物品种、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生物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打造生物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是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支持企业自建或与大学、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支持专利优势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创建。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发挥政府搭台、大学和院所创新、企业转化的“三位一体”螺旋架构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省内落地转化与产业化。一是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市地主导作用,抓住招商线索,促进意向对接,落实对接合同,盯紧产业化,全年实现省内落地成果50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15亿元。着力提升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和转化功能,促进哈工大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在龙江落地产业化。充分发挥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集聚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成果转化对接、促进技术转移。加快科技和金融结合,搭建科技金融平台,集聚金融机构,新设立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2支子基金,专利权质押贷款新增支持2亿元,天使基金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项目20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采用后补助方式,择优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转化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支持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加快产城融合,真正把哈尔滨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支持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大庆高新区加快发展超五百亿元、上千亿元的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齐齐哈尔高新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支持黑河、绥芬河建设以对俄科技合作为特色的省级高新区。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建三江、哈尔滨等4个国家级和3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整合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把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导区,打造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三)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订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创新路线图,打造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交通装备、机器人、卫星应用等优势产业创新链。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省科技大厦功能,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组建科技服务业联盟,集聚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投融资、生产力促进、科学数据等科技服务机构,创建科技沙龙,开展论坛、讲座、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成果推介、技术难题招标等科技服务活动。支持十大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省属科研机构资源整合。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使我省以对俄科技合作中心为主体的各类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系列化和网络化。
(四)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加强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一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大省科学基金支持强度,重点支持20名45岁以下优秀科技人才承担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40名留学归国人员承担留学归国基金项目,支持100名35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青年基金项目,培养和聚集一批能够冲击科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人才团队建设。继续实施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科技人才库,新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团队60个。支持人才基地建设。推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大庆高新区建设人才实验区;以提升孵化功能为核心,鼓励各地市、园区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0家。支持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举办好第五届“哈科会”、“绿色食品”院士龙江行和产业论坛、海外学人黑龙江创业专题洽谈会,吸引高端智力资源服务龙江发展。支持科技人员创业。推进“千名专家下基层”行动,新组建一支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二是深入实施科技惠民行动。支持医药、环保等民生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进哈尔滨环保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组织实施“伊春北部林区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与民生安全保障”等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组织科技人员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好送科技下基层、科技活动周和科普基地建设工作,让先进技术和成果走进百姓生活。
(五)健全公开透明的科技项目和资源管理评价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改革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原则,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促进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导向作用有效结合,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坚持科技立项由支持项目向支持方向、由支持专家向支持团队、由支持企业向支持产业的“三个转变”,完善项目生成机制。二是优化科技项目审批与管理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评审、立项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信息公开。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统筹协调与有机衔接,整合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程记录、痕迹管理。加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监管,强化法人责任,健全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建立科研诚信和“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启动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探索建立创新调查制度。三是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要更多地整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服务机构等省级各类平台创新资源,更多地引入国家平台创新资源,形成区域资源与创新服务的集成优势。
20__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服务发展。一是讲政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觉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重成效。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订并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创业、鼓励创新人才双向交流的相关政策,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三是建阵地。聚焦“十大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园区、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四是强队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和对市、县科技工作的指导。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贯彻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科技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