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1
天幕城是青岛市北区于20_年新建设打造的一条特色街,也是目前我市乃至全省唯一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步行商业街。天幕城位于原青岛丝织厂与青岛印染厂厂区内,与寿光路平行,毗邻台东商贸区、辽宁路两大商圈,贯通青岛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三大街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天幕城总长度约460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天幕面积8900平方米。
天幕城创造性地把胶澳总督府、亨利王子饭店、青岛市民大礼堂、胶澳帝国法院、青岛花石楼、大港火车站等20多处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做成微缩景观浓缩于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万国建筑风景线。另外,市北区还有目的的展示了一些现代的著名建筑,实现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时尚的和谐共鸣,充分展现了东西方古今建筑文化的浓厚艺术神韵。
建筑细节上,天幕城每一处景观的设置都有其良好的人文背景,努力实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共融。主入口处的浴女喷泉展示的是西方雕塑艺术,但材质却使用了中国雕塑常用的汉白玉,辅助喷泉,射灯,使东西方的雕塑艺术,水光电等手法在这里和谐共存,交互辉映。以美食为主题,在寿光路与登州路交叉口设标志性雕塑“举箸”,象征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对寿光路街道进行了特色美化、亮化,道路铺设红色沥青,对建筑立面进行了专业处理,紧扣岛城滨海特色,让海星、海螺随着流动的曲线图案,跃然于墙上,生动活泼的造型使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了增加天幕城的自然气息,市北区还专门设置了榕树景观。
天幕城最大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点就是天幕、水幕和天幕电影。天幕城设计理念独特,化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以人文景观展现自然景观,率先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天幕”设计手法,利用声光电等不同技术手段,在室内空间营造蓝天白云、璀璨星空等室外感觉,以“天幕下的漫步”为特征,营造“旭日东升”、“正午阳光”、“夕阳晚霞”、“午夜星辰”四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变幻时空,给人以震撼、新奇的视觉享受。
天幕城顶部设有网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5000平方米的演出场已与巴西著名演艺公司达成意向。天幕城入口以欧式城堡为起点,将人带入神秘的古代和现代、白昼与黑夜的交错空间。在入口内侧,设置了视觉冲击强烈,面积达800余平方米的水幕墙,下部为400平方米水幕台阶,形成晶莹剔透的帘幕。天幕水幕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衬托出天幕城独有的商业魅力和艺术品位。
现在,青岛天幕城,已成为岛城人品尝天下美食,集餐饮、休闲、娱乐、商业气息、人文氛围、艺术创作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2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你们今天旅程的导游,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小梁,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师傅姓王,王师傅技术娴熟,坐他的车既安全又舒适。今天,将一直由王师傅和我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的青岛之行成为愉快、难忘之旅。
下面,我先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青岛。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东南濒临黄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地理位置环镜得天独厚,东有崂山,西有平原,北揽大泽,南接黄海。青岛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使青岛又具有了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良好的气候使青岛非常适合度假,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青岛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所以青岛又有东方瑞士的美誉。那么今天,我们带领大家游览的是海滨一线风景区。
好的,各位游客,咱们的第一站到了,就是青岛的标志栈桥,请大家带好随身携带的东西,随我下车,开始今天的旅程。如果大家经常喝我们青岛啤酒就会发现,我们青岛啤酒的标志就是栈桥。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大家从远处看,小青岛小巧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浓浓,一座白色灯塔亭亭玉立。小青岛既是青岛名字的来由。海湾的堤岸处是景色如画的栈桥公园。由公园正中突入海内的前海栈桥,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栈桥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檐,题名回澜阁。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青岛栈桥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尽是宽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游览拍照。半个小时后,我们在此集中,前往下一站。
好的,现在我们到达了位于栈桥东南部的小青岛。小青岛,面积仅为0。024平方公里,海拔17米。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岛之称。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是最高处矗立的一座洁白的锥形灯塔,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体用白色大理石构筑,分上下两层,塔顶部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造镜电力发光。传说,很早以前,有位弹琴的仙女爱上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她悄悄地来到人间,与小伙子结为夫妻。每当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岛上弹琴,用用琴声为爱人导航。玉皇大帝得知后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对爱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岛上,那琴声至今仍萦绕在小岛周围。为纪念琴女,艺术家专门制做了琴女雕塑,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每当夜幕低垂,灯影波光交相辉映,像一幅飘动的彩绸,形成青岛的大胜景琴屿飘灯。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览岛这里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如果有任何意见可以向我提出,我将及时改正,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3
当我走进青岛的海洋世界,呈现在眼前的是美丽的蓝色,大海的蓝色。
海洋世界里面的化石令人惊叹。一进去,就被无数的海洋生物化石蒙住了双眼。我想,这么多的化石,要经过多少年的时间,才能由海洋生物的骨骼变成化石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鲸鱼化石,长10多米,宽8米,高5米,而且有五百多千克那么重,可以与10个成年人的体重一比高下了。还有海狮、企鹅、海挞鲨鱼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整齐地陈列在里面。
海洋世界里的化石不仅令人惊叹,而且演员的表演也十分精彩。
最有趣的是喂鲨鱼的表演。演员身后背着很重的氧气桶,肯定很累吧!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他身后还有五六条鲨鱼紧跟着他。鲨鱼们争先恐后地抢食着演员手中的干鱼片。它们怎么吃呢?不是撕,不是咬,而是像婴儿吃奶似的一口一口吸着吃呢!我惊呆了,真佩服这位演员,把鲨鱼驯服的如此听话,要是我呀,连进去都不敢!
美人鱼的表演也很精彩。她们打扮的和动画片里的一样美,一样逼真。美人鱼游来游去,一会儿坐到礁石上,一会儿与小鱼嬉戏,一会儿与游人打招呼
在水族馆里,有好多好多稀奇的海洋生物,令我眼花缭乱,最大的淡水鱼巨骨舌鱼、能变色的鲑鱼、海上小飞机飞鱼、能制作香料的抹香鲸还有一种会放电的电鳗,要不断地把牛羊赶下海去,这样,电鳗就会放电,等电量耗尽,才能捕捉。呵,多稀奇呀!
青岛的`海洋世界可谓是青岛一绝,真应了那句话:没看过海洋世界,别说你到过青岛。
有空儿啊,我还要来玩!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山内群峰耸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壁削如刀、涧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碧海无涯、山高林密、云气离合、岚光变幻;海崖线曲折蜿蜒,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谷应山鸣。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潮音瀑、龙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韵。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林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崂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点)。本文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每条线上几处主要景观(点),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
基本旅游线路(南线)
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
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上清宫创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至宋末已废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师__明,鸠工重修了上清宫。
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大殿之东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与道山石斜对的石崮上,刻有邱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宫西有一块圆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宫”,还刻有邱处机咏崂山七绝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为崂山名泉之一。
【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基本旅游线路(北线)
北九水涧谷--骆驼峰--将军崮--金色望月石--飞来石--飞风崖--连云崖--瀑音瀑--蔚竹庵
【北九水涧谷】
北九水涧谷始于靛缸湾,止于崂山水库的“月子口”,全长约11公里。这一段涧谷道路曲折,风光异常秀丽,水声似娓娓动听的乐章,两岸怪石如立体的奇妙画廊,各类亭台傍立两边。<<胶澳志>>曾这样描绘此带风光:“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秀峡奇,清流迂迦,水作龙吟,石同虎踞,峭壁危石,触目皆是,音乐图画,兼而有之”。古人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赞美诗句,其中一首烩炙人口的诗这样写道:九水水九曲,曲曲穿幽谷。四周山色青,两岸松涛绿。涧底一线画,怪石何攒簇。流水从东来,数步一回复。路陡流水转,一转山一束。
沿北九水涧谷游历,或乘车慢行,或放步徜徉,举目低首,远山近水,满目尽是流动的画,流动的情。
【骆驼峰】
沿北九水线直行,沿途众多景点目不暇接,骆驼峰是进入“一水”的第一景观。走过“一水”,抬头南望,在黑虎山对面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活像一头巨大的骆驼正在昂首向东北方向眺望。与众不同的是这头骆驼竟长着三个驼峰,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当进入“六水”,在东部的群峰中,又出现了一头骆驼,正面向西南,仿佛急切地要和那头“三峰驼”相会。继续前行,那骆驼越显气度不凡,仿佛要从山顶直跃而下。但走至近前,景物忽然发生了变化,骆驼头竟变成了一位正襟危坐的老人,正凝神沉思,那样庄严,那样慈祥。然而,走过几十步后再回首,慈祥的老人又忽然变成一只傲立峰顶的雄鹰。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令人叹服。
【将军峰】
进入“二水”,在深涧的南面可见一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这就是“将军崮”。将军座下的山峰当地人俗称“太师椅子”。从东南方向西遥望,确实像一把摆在山巅的大椅子。但是游人多是从西头进入内九水峡谷,看到的是古铜色的山峰。1957年,朱德元帅和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游崂山,一进入“二水”,就被这一奇景吸引住了,当陪同人员告诉他叫“太师椅子”时,他摇摇头,爽朗地笑起来:“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将军嘛!”说来也怪,经朱老总点破,这座山峰好象活起来,越看越象一位傲然直立的大将军。从此,这座大石峰有了新的名字--“将军崮”。
【金色望月石】
进入“三水”,过了“鹰窠河”,举目望去,南面的悬崖上趴着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大石龟,头向前伸,背壳隆起,爪子紧紧抠在石头上,其憨态维妙维肖,可爱之极。这石乌龟为什么爬上山顶,又怎么变成石龟?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崖下水潭里住着一只千年金龟。因为山高谷深,它只听说过天上有个月亮,却从来没见过。月亮圆了,山谷里半夜也很亮。月亮落了,山谷里黑沉沉的。乌龟决心爬上山顶看月亮,还要告诉她不要再偷懒,要每天晚上都出来,把谷涧照得亮亮的。它不吃不喝,一直爬了三天三夜,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正赶上月底。它没有失望,耐心等待下去,终于变成了石龟,再也没有爬回涧谷。这个景观就叫“金龟望月”。
【飞来石】
崂山山内,怪石密布,且每一块石头几乎都有一个迷人的神话传说。进入“四水”,路边石崮上立着一块悬空欲飞,摇摇欲坠的奇石。石头不大,既象扬起的风帆,又象展开的鸟翅,如果走近,会让人感到只要轻轻一推,它就会跌落下去。据说刮大风时会真的摇动,其实,它站在此处已稳稳当当地渡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当地人称之为“飞来石”。是否真是飞来的,已无法考证。但它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飞来石”原是玉皇大帝御花园的一块普通石头,因为在天宫每天接近神仙,逐渐沾了仙气,它看到孙悟空也是石头变的,却能大闹天宫。上天入地,本领十分高强,心中羡慕,便想学些本领,和石猴一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它苦苦修行了几百年,终于能飞腾了,便天上地下到处遨游。有一天,它飞过崂山上空,看到风景十分优美,是块难得的宝地,便落在此处永远住了下来。
【飞凤崖】
进入“五水”,前面大石崮上镌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飞凤崖”。顾名思义,此处是凤凰飞来的地方。可是,凤凰在哪里呢?请看那山峰高处,恰如一只巨大彩凤正张开凤翼欲腾空飞翔。这个景观叫“彩凤展翅”。
彩凤不仅形似,而且传说也十分有趣。很久以前,即墨县里有一个村姑,相貌美丽,心灵手巧,绣花花生香,绣鸟鸟能飞。县官对姑娘垂涎已久,费尽心机想霸占她,可是连派了三次媒婆都被她赶走了。于是,黑心的县官想了条毒计,限她三天为皇上绣一件龙袍,上面要有“二龙戏珠”--龙要会飞,珠要会滚。如绣不成,就派兵来抢人。姑娘只绣了两天就绣成了,县官把龙袍展开一看,没想到两条金龙扑上去,撕开了县官的胸膛,抓出了黑心。皇上听说了。勃然大怒,立即派兵来抓姑娘。姑娘正在绣一只凤凰,还行剩下一只翅膀没有绣完。官兵赶到,凤凰立即扑动翅膀,驮起姑娘飞上了天空。因为有只翅膀没有绣完,所以飞着飞着没劲了,只好在崂山落下来,变成了这座“飞凤崖”。
【潮音瀑】
潮音瀑又名“鱼鳞瀑”,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是三十年代南京政府的水利部长叶慕绰的手书。
潮音瀑发源于崂山之阴的源泉。泉水从海拔900米的巨石里喷涌而出,流经约10公里长的凉清河涧谷,集大小百余条山溪之水,冲开崇山峻岭,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下。第一折,从崖顶巨石下的洞里喷射而,流进一个“斗”形的深深的石窝里;第二折,水从“斗”形石窝中溢出,倒向悬崖半腰簸箕形的石壁上,波光闪闪,形同鱼鳞;第三折,簸箕形石壁泼下的水,织成一幅宽约5米,长约20米的水帘,以排山倒海之势,浪推潮涌之声,跌进一个靛蓝色的“缸”形水湾。此湾水深约5米,直径约22米,清澈见底,古人称此为“靛缸湾”。游人可在亭中观瀑布听潮音。古人对此景曾题诗赞叹:“九水九曲走潺缓,险峰对出一线天;更有佳景奇绝处,珠帘三叠落碧潭”。
【蔚竹庵】
蔚竹庵座落于崂山北麓凤凰崮之下,东通滑溜口,西通双石屋。据说在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窝铺居住,故名蔚儿铺。明万历年(公元1589年),宋冲儒真人云游崂山,见这里山峦叠翠涧水鸣琴,实为世外仙境,清修佳处,遂建成一座道观,并移竹环栽成林,取名蔚竹庵。
蔚竹庵占地二亩六分,有房舍二十余间,形成一处精巧玲珑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间,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铜铸三官神像,均属珍贵文物,但已被毁。
蔚竹庵地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时而缥缈似绢云雾弥漫,时而云消雾散峰出云端。微风吹来,翠竹婆娑奏鸣,泉水叮咚成韵,形成崂山十二名景之一的“蔚竹鸣泉”。著名作家郁达夫到此后,触景生情,吟诗赞道:“柳合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基本旅游线路(东线)
太平宫--觅天洞--那罗延窟--白龙洞--犹龙洞--华严寺--白云洞--棋盘石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麓仰口湾畔的上苑山中,背山面海,景色绮丽,奇峰异石,古木幽洞。路两侧有两株古松,据传是宋初建宫时所植,树侧的巨石上镌刻着“疑是幻境”四个大字。
在崂山现存的寺观中,太平宫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观。据明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和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修太平宫的碑文记载,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976年)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立的道场,因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内的照壁上有单线钩刻的“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据传是清代书法家华巨奎所书。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殿宇虽小,却颇具有道家清静寡淡的特色,典雅古朴。院中水井叫“龙涎泉”,东院的钟亭内悬古铜钟一口,名“上苑晓钟”,敲响后声鸣谷底,余韵可传至10多里外。
太平宫处在奇峰环抱,翠竹成荫的掩映之中,宫四周有许多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出宫东院门外,即见崂山著名异石“绵羊石”和奇峰“狮子峰”。“绵羊石”是由几块天然巨石垒成,历经亿万年风雨剥蚀,仿佛是人工雕凿的一只绵羊,跪伏在山坡上。“狮子峰”则势如雄狮怒吼。黎明时分登上峰顶可观日出和东海的壮丽景色。
近年来,太平宫经全面修复,为崂山主要胜迹之一,特别是当夜幕降临,仰口湾的海涛声与上苑山的松涛声此呼彼应,被称为“上苑听涛”之奇观。
【觅天洞】
觅天洞是一处集幽深、奇险、雄伟于一处的通天奇洞,距太平宫西南两公里。由峭壁间的多块巨石叠垒而成,高30余米,上下共5层,洞口夹在两面峭壁之中,洞额“觅天洞”三个字为刘开渠先生手书。洞内盘旋曲折,险怪离奇,扑朔迷离,忽而幽暗,忽而异境天开,变幻无穷。洞外景色分外宜人,春天鲜花竞艳,入夏峰峦叠翠,深秋红叶满山,冬季青松苍郁。洞顶两处峭壁上刻的“咫尺天涯”和“洞幽玉雨草自湿,山高无雨暑自消”,分别由现代美术理论家蔡若虹、邹大箴所题。踏上峰巅,巨石上镌刻着现代版画家力君题写的“天苑”二字。何谓“天苑”,上天之苑也。置身于此,仿佛觅天有成。人立巨石之上,万千景象一览无余。或群峰峥嵘,岚气缭绕;或山柱突兀,白云浮顶;或烟云苍茫,似碧波万顷,真乃天界也。
【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位于崂山东麓的那罗延山,宽7米,高、深各15米,容百余人绰绰有余,是一处天然石洞。石壁上方突起薄石一方,形似佛龛,洞顶有一个深圆的洞孔,光亮由洞孔透入,照得窟内十分亮堂。据佛门弟子传说,“那罗延佛”就是在这座石窟中修炼功德圆满后,凭巨大法力冲破圆孔成佛升天的。“那罗延”系梵语音译,意思是“坚牢”。这座洞窟通体为花岗岩结构,其坚牢程度可想而知,但当年不知什么原因竟形成这样一个巨大石窟。僧侣们称之为“世界之二大窟”。据<<憨山大师年诱疏>>记载: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2年)4月8日,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由五台山慕名而来,在此窟内禅修二年。窟周围山高谷深,风景绝佳。
【白龙洞】
白龙洞位于太平宫后山的山涧北侧,是由一块长约18米,宽约12米的椭圆形巨石,扣压在五块鼓形的圆石上支撑而成的天然洞穴。此洞高2.5米,深8米,宽11米。
很久以前,洞外山涧有一处水湾。传说有一条白鳝栖身此湾,因常年吸取日月之精华而成精,又在洞中苦修多年,终成正果,变成一条白龙挟风裹雨腾空而去。从此,这个洞就叫白龙洞,洞前的山涧和水湾分别叫白龙涧和白龙湾。洞口上方镌刻的咏崂山景物便是元代著名道士邱处机所留,据说是邱处机的真迹。
【犹龙洞】
犹龙洞距太平宫约百余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2米。洞内原供奉老君石像一座,所以,原名叫“老君洞”,是太平宫首任道长刘若拙为纪念道家鼻祖老子而起名。明朝隆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游太平宫时,觉得洞名俗且不雅,便根据<<史记>>中所书“老君,犹龙也”,而改名“犹龙洞”。犹龙洞是由一块巨石翘起而形成的,该石叫“混元石”,是历代道士练功的地方,石上刻有练功图三处。
【华严寺】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那罗延山半腰。三面环山,东邻大海,庙宇楼阁之壮丽,涧壑泉石之清奇,在崂山古刹中当为第一,也是崂山现存唯一的佛寺。
华严寺历史悠久,几经兴废。远在晋之前,那罗延窟即为华严寺的开山鼻祖洞。明代崇祯十年,御史黄宗昌辞官还乡,隐居崂山建玉蕊楼编著<<崂山志>>,疑此窟为西方哲人演孝之所居,于是筹资在窟之东北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成即毁于兵火。其子浦江令黄坦继父遗志,助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自清顺治以来,屡经修葺,迄今仍为当年规模,1931年改称华严寺。
华严寺占地4000平方米,原庵共四进,依山而筑,为“阶梯式”。第一进原有僧舍十二间。第二进为藏经阁,飞檐斗拱,登阁凭眺,山海胜境一览无余。第三进为正殿,供那罗延佛,与那罗延窟遥遥相对东西两廊为禅堂。第四进为后殿,内祀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主持慈沾法师。华严寺极盛时共有殿宇一百余间,僧众八十余人。整个庵寺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殿宇恢宏,双层歇山,四角飞檐,古朴高雅。
华严寺前路西塔院,是寺中历代主持的藏骨处。院中九层砖塔下埋藏着第一代主持慈沾大师,与之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主持善和的藏骨处。寺前路用石条砌成,名华严路,是1930年寺僧红栋工鸠破石条所筑。沿路苍松走道,翠竹成林,有时烟霭横空,白云袅袅,如九天幻境。路旁石刻“烟岁岚高临”、“东瀛晓色”、“无风海涛”、“莲池会海”等,均为历代游人触景生情所留。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麓,海拔400米,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大多数日子白云缭绕而得名。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宝二年,依附于一个天然石洞,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块巨石构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间,属道教“金山派”。
白云洞额上镌刻“白云洞”三字,为清代翰林尹琳基所题。洞前两棵白果树,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绿意盎然。洞前玉兰树,已有数百年树龄。洞后森森松树,其中一株古松,形状奇特。名曰“华盖松”,此松老干蟠曲,遮满洞顶,小枝斜出,伸出洞外,恰似飞龙起舞,此景称为“云洞蟠松”,白云洞的青龙石下有一洞穴,叫“风窟”。穴不大却很奇异,山风过此,回旋不止,故名“巨风窟”。洞东南并列两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攀过二仙门,穿过一段石隙,爬上“天梯”,即可到达富有传奇色彩的“会仙台”。台状如座椅,背刻一“仙”字,仅可容一人。传说登上“会仙台”,便可与神仙相会。当然,这只是神话。但是,坐在上面,碧海天涯尽收眼底,顿觉天高海阔,心旷神怡,大有超脱尘寰之感。
【棋盘石】
棋盘石,顾名思义,应当是象棋盘那么大或棋盘形状的石头,但座落于明道观南的棋盘石,却是一座集高、陡、险、怪于一身的高悬奇峰上之峰。崖顶斜着向上伸出,下面悬空,从侧面远远望去,很象一座游泳跳台,顶部稍有隆起却不平坦,面积约60平方米,可容坐客五、六十人。下面深壑万丈,怪石林立,若俯身下望令人目眩神骇,惊心动魄。
棋盘石的名称来历,源于一则当地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很久以前,仰口湾畔曲家庄有个青年樵夫上山砍柴。他越走越远,越爬越高,看到石崖顶上有两个白发老人正在下棋,便走上前观看,看得入了迷,忍忍不住还要说上几句。老人也不说话,只朝他慈祥的笑笑。他恍惚觉得树一会儿绿了,一会儿黄了,也没在意。一盘棋下完了,两位老人朝他笑笑便飘然而去,他才想起该打柴了。谁知回头一看,扁担和斧柄早已朽烂,斧头也成了铁疙瘩,他只好下山回到村里。但是,村子里景物全非,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非常奇怪,几经打听,才明白自己上山砍柴时见到的两个老人是神仙,他在看棋的时候,世上已过了几百年。于是,他逢人就说自己的经历,但没有人相信他,他只好又向深山走去。
至于山顶上的“十”字,传说是仙人用过的棋盘,但道士们都说那是道家炼功时指罡斗的标志。字是怎样出现的?古人已逝,神仙已踪,留给后人的只是个解不开的谜。
太清宫
【太清宫的由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它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历史。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
【太清景区风貌】
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环围着7座山峰,主峰称“老君峰”,左侧依次是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右侧依次是重阳峰、蟠桃峰、西王峰;东面是崂山头;南面是碧蓝的海湾,称“太清湾”。由于被远处巨峰和近处7峰环抱,阻挡住冬季北来的寒冷气流,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近似亚热带小气候、小环境,冬季平均气温是0.9℃。在夏季由海上吹来凉爽的海风。因此这里既无严冬,又无酷暑,温和湿润,植物繁茂,品种繁多,不仅北方植物生长良好,而且还有很多南方植物种类也在这里生根开花,生机盎然,所以有“小江南”之称。
【太清牌坊】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
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
太清石坊阳面“崂山太清宫”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 “阆苑圣德”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自下而上分别雕有“事事如意”、“福禄寿”、 “鹤鹿同春”、 “十二生肖” 、“龙形”等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牌坊前面是太清湾,后面是修竹茂林。古树名木掩映中的千年古刹,就是古今闻名的崂山太清宫。经过牌坊,我们可以来到新修的太清宫正门。
【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
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____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和“元君阁”。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殿内两边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而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
【三官殿:耐冬→三官殿→翰林院的创建→南方植被】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三官殿的正门,在大门两边大家看到的这两棵古老高大的树是银杏树,是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道场,修建太清宫时栽种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银杏树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性别之分,这两棵银杏树都是雄性。银杏树还有“白果树”,“公孙树”等别称,为什么叫“公孙树”呢?原来,是因为它生长很慢,爷爷种下的树,到了孙子那一代才能吃到果实,所以在民间有“桃三梨四杏五年,无儿不种白果园”的说法。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三官殿。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两棵“耐冬”树,耐冬又叫山茶,花期从每年的12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长达半年的时间。因盛开时正值隆冬季节,却能迎风怒放,所以称为“耐冬”。
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之一。右边这棵耐冬高近7米,近60厘米粗,树龄600多年,传说是明朝的崂山道士张三丰从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国内植物学家对这棵山茶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国内山茶树中最大的之一,属于国家级的古树名木,作为青岛的骄傲当之无愧。这棵耐冬开的是单瓣红花,当花盛开时,每朵花在开放时都贴到了叶面,好像在树上落下一层厚厚的“红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来太清宫后,见到这棵耐冬花红似火,热烈而庄重,恰好上清宫中有一株白牡丹,花朵硕大,灿烂似锦,经过他的想象两株花变成了对爱情和友谊坚贞不渝的女子:绛雪和香玉。这棵树就是蒲松龄老先生《聊斋志异》“香玉篇”中“绛雪”的化身。“绛雪”就是红色的雪的意思,随着《聊斋志异》的流传于世,这棵山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在我们左边的这棵山茶,开的花是重瓣白色的,树龄也有400多年了。开花时节,它与绛雪一红一白,交相辉映,争芳斗艳,实为太清宫隆冬季节的一大奇观。各位团友: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殿就是三官殿。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们的三位祖先尧、舜、禹。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风调雨顺,被人尊为“天官”。
舜在位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被尊为“地官”。大禹继承父业,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当然地被尊为“水官”。三官的来历比较久远,就道教本身来说,在道教创始人创立道教时,经常为百姓治病消灾,使用的就是与三官相关的“请祷法”。就是先让病人承认有罪,然后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在纸上,一式三份,一份藏在深山石缝中,交给天官;一份埋在地下,交给地官;一份投入水中,交给水官。如果三官接到信息就能为病人赐福、赦罪、解厄。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这个院落,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所以后人就将此院称为“翰林院”。尹琳基在这个院子的正厅供奉东汉时期的大经学家郑玄,所以,此院原名又叫“经禅祠”。
郑玄,字康成,山东高密人,他精通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在当时的今文和古文经学论战中,他自成一家,号称“郑学”。“郑学”成为当时“天下所宗”的儒学,郑玄的著作很丰富,并在今天的崂山惜福镇书院村一带聚众讲学,门徒有1000多人。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对面的这棵树,这棵树是一棵“棕榈”,棕榈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在北方的室外很难生长,但这棵树却依然生长的枝繁叶茂,原来是因为太清宫这里三面环山,一面_海,气候非常温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棕榈树旁边那棵树是素心腊梅,属梅花中的上品,花色浅黄,给人以清雅高洁之感,每当腊梅花开,幽香飘出墙外,游人往往在院外溯香寻源,最后才能见到它的芳容。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棕榈树的下面也是两棵南方植物,那棵叶面上布满黄色斑点的植物是“桃叶珊瑚”。桃叶珊瑚旁边的那棵是“木兰”,因为含苞的花蕾,形状像一枝笔一样,又称为“木笔”。干燥的花蕾则可入药,被称为“辛夷”。通常木兰每年只在春季开花一次,这棵木兰却每年开花两次,四月份一次,七月份一次。花瓣硕大厚实,内层洁白,外层紫红。传说这棵木兰原来也是一年开花一次。有一年,宫中道长夜间作了一个梦,梦见巾帼英雄花木兰示意饮酒出征。道长醒来,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披衣起身,到院中散步,忽见木兰花在月光中摇曳起舞,道长猛然领悟,匆忙取来存封多年的老酒,浇灌在木兰树下。从此这株木兰就显了灵气,每年开两次花,成为宫中一奇。
现在我们看见的这棵高大笔直的树是水杉。水杉生长快,喜光,喜湿润,是古老稀有的珍贵树种,多少年来人们都以为它早已绝迹,直到1943年在神农架地区重新被发现,经植物学家的培育、繁殖,使它被许多国家广泛引种,这是我国植物学家对世界植物学的贡献。我们看到的这棵水杉是五十年代栽种的。水杉旁边这棵树是枫树,大家对枫树非常熟悉,但这棵树却与众不同,春天它的叶子是红的,夏天变绿,到了秋天又变成红色,所以俗称“两头红”。走出三关殿,在通往三清殿的路上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景点。
【黄杨树】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这棵树,它是一棵黄杨树,树高8米多。这棵树看起来不是太粗,但已经有800年树龄了。黄杨树最大的特点是生长的非常缓慢,所以木质就特别细腻坚硬,是雕刻艺术品的上等材料,在民间有“鸟中之王称凤凰,木中之王是黄杨”的说法。
【龙头榆】
经过黄杨树,我们可以看到一棵弯弯曲曲的榆树,因为它是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所以把它称为“唐榆”,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榆树叶面上有一层沙质,摸上去比较粗糙,所以它的学名叫“糙叶树”,又因为它树干盘曲,形状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现在这棵树高约19米,树冠东西长25米多,南北约33米,遮荫面积达一亩多地。
【逢仙桥】
在龙头榆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块大石头上雕刻的是“逢仙桥”三个字,相传宋代的道长刘若拙除夕迎神,在这里遇到一位白须飘胸的老翁走上前来与他交谈了两句,正想问其姓名,老人却不见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两个脚印,于是刘若拙认为自己遇到了仙人。因为在这座桥上曾经与仙人相逢,所以就将此桥称为“逢仙桥”。
【康有为诗刻】
过逢仙桥上山,迎面我们可以看到康有为诗刻,这处雕刻于山崖上的著名石刻是康有为于1923年65岁时游览太清宫写下的一篇游记,是一首五言66句长诗。康有为自戊戌变法失败后,辗转海外,回国后多次来青岛,并两次专程来崂山太清宫游览。这首五言体诗,起手便是“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气势恢宏,立意新颖,把崂山寓意为天上的碧芙蓉;“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又把无限风光的崂山比作唐代以专攻山水画而著称的李思训的画卷。李思训(651-716)是唐代元年间的武卫大将军,善画山水树石,并自成一家,其子也善画山水画,史称“大、小李将军”。这首诗字里行间都是赞美崂山风光、水色、奇峰、怪石、古木及建筑特色,酣畅淋漓,似行云流水,是太清风景游览区最有价值的刻石之一。__同志1979年来崂山视察时,在这里仔细观看了足有1刻钟时间,看完后肯定地说:“这是康有为的真迹。”
【丘祖殿】
经过康有为刻石,我们现在来到了丘祖殿。
丘祖殿是为祭祀崂山名道、长春真人丘处机所建的殿宇。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丘处机。丘处机,字密通,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19岁时师从王重阳。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师父仙逝后,丘处机在姜子牙钓鱼的蟠溪自修7年,又去龙门清修,这期间,一蓑一笠,一年四季从不更换,被人称为"蓑衣先生"。公元1208年至1209年,丘处机曾两次来到崂山。丘处机多才多艺,在道学研修方面造诣很深,在崂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不仅使崂山成为道教的主要丛林,同时也为道教文化做出了贡献。他对养生学颇有研究,着有《养生消息论》。他的书法、诗词功底也很深厚,仅在崂山就留下了40余首诗词,其中以太平宫白龙洞的20首尤为闻名。他先后受到金世宗和成吉思汗的召见。
据《元史·丘处机传 》记载:丘处机及同行的18位弟子远涉万里,西行至大雪山。据查“大雪山”位于今阿富汗境内。当成吉思汗问他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他说:“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又问及长生之药时,他答道:“但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当向他讨教治国之道时,他答道:“治天下之道,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念其诚实,并接受了他“敬天爱民”的思想,尊呼他为“国师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事”。在封建帝王时代,进了皇宫,见了皇上,大小官吏都要行跪拜大礼,据说丘处机见了成吉思汗,大汗免其跪拜,可见丘处机的地位之尊。
金庸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曾对丘处机仗义行侠、疾恶如仇、锄强扶弱、武功高强作过精彩的艺术刻画,深受读者的敬慕和喜爱。公元1227年,丘处机在北京白云观去世,终年79岁。
【三清殿:正殿→东西配殿】
(邱祖殿下来经过逢仙桥,来到三清殿)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大殿是太清宫的主殿三清殿。三清殿供奉的是三清尊神,中间这位是玉清原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右边这位是上清灵宝天尊,他怀抱如意,象征混元;左边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张道凌创教时把他尊为教祖。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则把它演变为“洪元”、“浑元”和“太初”表示三个不同的世纪,认为“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是一切的开始,有了“道”,才有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从而产生万物,这三个世纪是“道”的演化。再把“道”人格化,化为神,称为“玉清”、“上清”、“太清”三神,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是“道”的三个化身,所以,又有“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
在三清殿外侧,大家看到的这尊红脸膛,三只眼,三目怒视,虬须四张,披甲带盔,手持钢鞭火轮的神像就是镇坛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纠察神,相当于佛教护法神韦驮的地位。
东配殿供奉的是“东华帝君”,在神话传说中它是天上阳神的总管。全真道奉他为北五祖的第一祖,他姓王名殆,道号“东华子”曾经隐居昆嵛山烟霞洞潜心修炼,修道成功后,得天真赐号“东华帝君”。
西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神话传说她是天上阴神的总管,居住在昆嵛山的瑶池,民间称她为王母娘娘,西王母是她的官称。西王母最初是中国西部一个部落的首领,随着历史的传说,逐渐演变为神话,西王母也由人变成神,成为玉皇大帝的妻子,道教中称她为原始天尊的女儿。
三清殿院内种有芍药、金桂、四季桂等多种花卉,最为名贵的就是大家看到的东华殿前的这棵绿萼梅,它树体虽不高大,但树龄已有三百多年。开花时,弯曲的枝条点缀着艳丽的花朵,显得格外仪态庄重、古朴典雅。传说这棵树十年动乱期间,曾流落他乡,后来被市园林局的工作人员找回,种在院内,据说他是长江以北同类树种当中最大的一棵,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关岳祠:建祠由来→金桂→蒲松龄写书亭】
走出三清殿向东拐,我们看到的这个殿堂叫关岳祠,这里边供奉的是汉代的关羽和宋代忠将岳飞。道教信奉他们,一是因为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必然吸收一些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其中包括忠和义。另外,道教把“道化为禅”, “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那么禅也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上的山河湖海,人间的圣贤豪杰,都能成为神,从这个意义上讲,道教是多神论。关羽和岳飞都是一代豪杰,将他们奉为神,取其“忠”、“义”,所以关岳祠又名忠义祠。关岳祠门口这棵树是一棵金桂,每逢桂花盛开,老远就可以闻到金桂花那浓浓的香甜味道。树枝上系满的红绳是人们用来“许愿”的。金桂树旁边这个小亭子,传说是“蒲松龄写书亭”。相传蒲松龄到崂山时,曾在此写书。《聊斋志异》共有四百多篇故事,其中有八篇是以崂山为题材或以崂山为背景的,如“崂山道士”,“香玉”等。郭沫若生前,对蒲松龄曾作过深刻的评价:“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据有关专家考证,蒲松龄曾于1672年到过崂山。有一天深夜,他坐在这个亭子里凝思,忽见对面白色墙上有人一闪而过,象是穿墙而入,定睛一看,原来是道童给他送茶闪过的影子,但由此却启发了蒲松龄老先生的灵感,挥笔写成了有关“穿墙术”的《崂山道士》名篇。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亭子是根据传说在近几年刚刚修复的。
【神水泉】
崂山矿泉水,驰名中外,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泉就是崂山的四大名泉之一的“神水泉”。“神水泉”三个字,据说是宋代华盖真人刘若拙的亲笔手迹。为什么叫它神水泉呢?据说它有三“神”:一“神”水质清澈甘洌,含的矿物质非常丰富,杂质却非常少。据说崂山道士们用过多年的暖水瓶从来没生过水垢;二“神”大旱三年泉水不涸,大涝三年不溢。无论怎样取水,水平面始终与井口保持一致,只可惜在近几年的一次修复中,因地基打的不好,水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神”饮用此泉水,有助于治疗胃溃疡,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达到有病必治,无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三皇殿:三皇殿→十大神医→金虎符文→耿祖祠→救苦殿→汉柏凌霄→拜斗石】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殿,叫三皇殿,大家看到中间那手里擎着太极图的是天皇也就是伏羲氏,旁边那位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氏,另一边手握护板的是人皇轩辕氏。关于这三位老祖先传说很多如:伏羲制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皇帝做兵器、造舟车等,他们都被尊为开创华夏文明的始祖。三皇殿两侧供奉的是中国古代的十大神医,其中有创始诊病四法(问、闻、望、切)的扁鹊;有发明麻沸散、创健身五禽戏的华佗(华佗发明麻醉药比欧洲早1500年);有作《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有著《千金药方》,后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有修《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由此可以看到,三皇殿正殿所供奉之神都是对我国和人类文明做出过非凡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一向受到人们的崇敬。
在正殿屋檐下有两块碑刻。东边是成吉思汗敕谕邱处机的护教文,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邱处机的金虎符文。行文年代是癸末年,就是公元1223年,至今已有780年的历史,是当今崂山庙宇现存碑记最古老的两块,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十年动乱期间,太清宫的碑刻大都被毁,这两块能保存下来,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人在上面用油漆写下“万岁”两字,所以才没人敢轻举妄动。这两块碑刻的文字大意是,让邱处机总领天下道教,皇帝所有的域地,邱处机都可以居住,天下的官府都要给它以保护和方便,他所主持的宫观都不派差,不纳税,其中很重要的一句话是金虎符文中的“真人到处如朕亲临”。由此可见,当时邱处机极受成吉思汗的尊敬,不仅拜他为国师,而且被尊为“神仙”,甚至有皇帝的同等身份。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由于成吉思汗为了利益所需而尊崇道教,以及邱处机本人学问高深,胸有谋略的原因。据《元史﹒邱处机传》记载,邱处机曾随成吉思汗西征,邱处机的进言,很受成吉思汗的赏识。邱处机一生专修“全真”教义,对养生学很有研究,著有《养生淌息论》等许多文章。他的书法、诗词造诣也很深,在崂山留有40余首诗词,尤以太平宫、白龙洞的20首最著名,而且是他的亲笔手迹。1227年邱处机逝世于北京白云观,时年79岁,崂山上清宫前有他的衣冠冢。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西配殿,西配殿是“耿祖祠”,供奉“扶教真人”耿义兰道士。耿义兰是明万历年间崂山白云洞的道士,他带领道众与在太清宫三清殿前建佛寺的憨山和尚打官司胜诉,为道教立功所以被尊为“扶教真人”。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救苦殿,救苦殿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信仰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传说凡是被打入地狱的人只要他们的亲人带着太乙救苦天尊传授的神符,向神祈祷,下地狱的人便一定会得救。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这棵树,它是一棵桧柏树,是由汉代崂山道士张廉夫亲手栽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树龄。很早以前,在这棵树上寄生了一棵凌霄树,像龙一样,缠在树干上,这一奇景被称为“汉柏凌霄”,但在一次雷雨中遭到雷击,引起火灾,凌霄被烧死,这棵树的树冠,也被烧毁。几年后,奇迹出现,不但这棵树又重新复活,而且在树干的一侧又长出一棵凌霄。
凌霄又叫紫薇,属藤木科,每年夏秋季节绽开桔红色的喇叭花。更令人叹奇的是,在树的另一侧,又生出了一棵盐肤木,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棵。盐肤木又叫五倍子,属灌木科,主要生长在南方的四川和云南两省,北方很少见,只可惜这棵树最近刚刚枯死。但人们发现,在这棵树北边的第一树杈上又长出了一棵小树,这棵树只有一尺多高,经鉴定是一棵刺楸。刺楸木质较好,可做火车铁轨的枕木,以及制作乐器等。它的树皮还是一味中药,被称为“海桐皮”。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原来这棵树非同一般,它是由四棵不同种类的树长在一起的,这一奇迹被称为“四树一体”,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常绿乔木、灌木、藤木相结合;二是阔叶树木与针叶树木共存;三是开花与不开花树木共荣;四是落叶与不落叶树木共体,实为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接下来请看这块大石崮,上面有大小不一的洞穴,形状像北斗星座,这是太清宫道士拜北斗的祭坛“拜斗石”。传说唐朝道士李哲玄,在此拜北斗,见红光自天而降,于是由此得道。另外,据有的研究资料考证,这石崮上面的洞穴,是因为海水浸蚀形成的,学名“海蚀穴”,证明过去崂山曾在海底。因此,它对研究崂山地质变迁现象具有一定价值。
【海印寺遗址】
这块刻有“海印寺遗址”的石碑,用的是原先建海印寺时的石头,碑上刻有“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
万历十一年(1583年),憨山从五台山来到崂山,在今华严寺西边的“那罗延窟”修禅。二年后(万历十三年)来到太清宫。起初,只是以简陋的草棚居住,但他觉得这里的地势优越,是建寺的好地方,于是开始设法筹金。
万历十四年(1586年),皇帝得子高兴,敕颁十五部藏经给天下名山。皇太后(慈圣)命太监送一部给崂山,憨山上去谢恩,并请求建寺以便放藏经,但皇上未予理会。无奈,皇太后命后眷各出布施,修寺安供藏经,并亲自赐于“海印”之名。这样,憨山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建成了海印寺。
话分两头,再说太清宫,据史料记载,在海印寺建成之前,道观已开始败落,殿堂道舍几乎倒塌废弃,道众流散他地,只剩下一,二个道士守着,生活无着落,甚至要出卖地产。尽管如此,憨山在这里建佛寺,对道士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他们觉得,守不住基业,寄人篱下,脸上无光。于是,有道士耿义兰出面驱逐憨山,憨山凭借当时的地位和势力,根本不加理睬,耿义兰状告打官司,没有获准,反而被诬告治罪,耿义兰等人便进京上告。耿义兰住进北京的“白云观”,通过白云观的主持王常月,王常月又通过在皇上面前得宠的郑贵妃的关系(王常月医术高明,常进宫为皇眷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皇帝下谕逮憨山进京问罪,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建宫”,憨山受到“酷刑严讯”之后,以私营寺院的罪名被发配到雷州(今广东雷州)。这样,历时多年的僧道争地的纠纷以道教胜诉告终。费时四、五年,耗资巨大的海印寺,也毁于一旦。原先败落的太清宫得以重修,而且皇帝还赦谕御赐太清宫《道藏》一部。
憨山在发配到广东期间,住在曹溪宝林寺,宣扬禅宗,主张释、道、儒一致,圆寂于曹溪,时年78岁。看来,憨山在他的有生之年,主张三教合流,大概是从他的经历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各位游客,全真派第二丛林太清宫的游览到此为止已经结束。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5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周至元有诗赞曰:“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阳不忍归。”
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山内群峰耸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壁削如刀、涧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碧海无涯、山高林密、云气离合、岚光变幻;海崖线曲折蜿蜒,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谷应山鸣。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潮音瀑、龙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韵。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崂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点)。本文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每条线上几处主要景观(点),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2、基本旅游线路(南线)
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景点导游:
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
<<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
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上清宫创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至宋末已废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师__明,鸠工重修了上清宫。
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大殿之东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与道山石斜对的石崮上,刻有邱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宫西有一块圆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宫”,还刻有邱处机咏崂山七绝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为崂山名泉之一。
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3、基本旅游线路(北线)
北九水涧谷--骆驼峰--将军崮--金色望月石--飞来石--飞风崖--连云崖--瀑音瀑--蔚竹庵
景点导游:
北九水
北九水涧谷始于靛缸湾,止于崂山水库的“月子口”,全长约11公里。这一段涧谷道路曲折,风光异常秀丽,水声似娓娓动听的乐章,两岸怪石如立体的奇妙画廊,各类亭台傍立两边。<<胶澳志>>曾这样描绘此带风光:“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秀峡奇,清流迂迦,水作龙吟,石同虎踞,峭壁危石,触目皆是,音乐图画,兼而有之”。古人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赞美诗句,其中一首烩炙人口的诗这样写道:九水水九曲,曲曲穿幽谷。四周山色青,两岸松涛绿。涧底一线画,怪石何攒簇。流水从东来,数步一回复。路陡流水转,一转山一束。
沿北九水涧谷游历,或乘车慢行,或放步徜徉,举目低首,远山近水,满目尽是流动的画,流动的情。
骆驼峰
沿北九水线直行,沿途众多景点目不暇接,骆驼峰是进入“一水”的第一景观。
走过“一水”,抬头南望,在黑虎山对面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活像一头巨大的骆驼正在昂首向东北方向眺望。与众不同的是这头骆驼竟长着三个驼峰,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当进入“六水”,在东部的群峰中,又出现了一头骆驼,正面向西南,仿佛急切地要和那头“三峰驼”相会。继续前行,那骆驼越显气度不凡,仿佛要从山顶直跃而下。但走至近前,景物忽然发生了变化,骆驼头竟变成了一位正襟危坐的老人,正凝神沉思,那样庄严,那样慈祥。然而,走过几十步后再回首,慈祥的老人又忽然变成一只傲立峰顶的雄鹰。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令人叹服。
将军峰
进入“二水”,在深涧的南面可见一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这就是“将军崮”。将军座下的山峰当地人俗称“太师椅子”。从东南方向西遥望,确实像一把摆在山巅的大椅子。但是游人多是从西头进入内九水峡谷,看到的是古铜色的山峰。1957年,朱德元帅和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游崂山,一进入“二水”,就被这一奇景吸引住了,当陪同人员告诉他叫“太师椅子”时,他摇摇头,爽朗地笑起来:“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将军嘛!”说来也怪,经朱老总点破,这座山峰好象活起来,越看越象一位傲然直立的大将军。从此,这座大石峰有了新的名字--“将军崮”。
金色望月石
进入“三水”,过了“鹰窠河”,举目望去,南面的悬崖上趴着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大石龟,头向前伸,背壳隆起,爪子紧紧抠在石头上,其憨态维妙维肖,可爱之极。
这石乌龟为什么爬上山顶,又怎么变成石龟?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崖下水潭里住着一只千年金龟。因为山高谷深,它只听说过天上有个月亮,却从来没见过。月亮圆了,山谷里半夜也很亮。月亮落了,山谷里黑沉沉的。乌龟决心爬上山顶看月亮,还要告诉她不要再偷懒,要每天晚上都出来,把谷涧照得亮亮的。它不吃不喝,一直爬了三天三夜,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正赶上月底。它没有失望,耐心等待下去,终于变成了石龟,再也没有爬回涧谷。这个景观就叫“金龟望月”。
飞来石
崂山山内,怪石密布,且每一块石头几乎都有一个迷人的神话传说。
进入“四水”,路边石崮上立着一块悬空欲飞,摇摇欲坠的奇石。石头不大,既象扬起的风帆,又象展开的鸟翅,如果走近,会让人感到只要轻轻一推,它就会跌落下去。据说刮大风时会真的摇动,其实,它站在此处已稳稳当当地渡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当地人称之为“飞来石”。是否真是飞来的,已无法考证。但它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飞来石”原是玉皇大帝御花园的一块普通石头,因为在天宫每天接近神仙,逐渐沾了仙气,它看到孙悟空也是石头变的,却能大闹天宫。上天入地,本领十分高强,心中羡慕,便想学些本领,和石猴一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它苦苦修行了几百年,终于能飞腾了,便天上地下到处遨游。有一天,它飞过崂山上空,看到风景十分优美,是块难得的宝地,便落在此处永远住了下来。
飞凤崖
进入“五水”,前面大石崮上镌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飞凤崖”。顾名思义,此处是凤凰飞来的地方。可是,凤凰在哪里呢?请看那山峰高处,恰如一只巨大彩凤正张开凤翼欲腾空飞翔。这个景观叫“彩凤展翅”。
彩凤不仅形似,而且传说也十分有趣。很久以前,即墨县里有一个村姑,相貌美丽,心灵手巧,绣花花生香,绣鸟鸟能飞。县官对姑娘垂涎已久,费尽心机想霸占她,可是连派了三次媒婆都被她赶走了。于是,黑心的县官想了条毒计,限她三天为皇上绣一件龙袍,上面要有“二龙戏珠”--龙要会飞,珠要会滚。如绣不成,就派兵来抢人。姑娘只绣了两天就绣成了,县官把龙袍展开一看,没想到两条金龙扑上去,撕开了县官的胸膛,抓出了黑心。皇上听说了。勃然大怒,立即派兵来抓姑娘。姑娘正在绣一只凤凰,还行剩下一只翅膀没有绣完。官兵赶到,凤凰立即扑动翅膀,驮起姑娘飞上了天空。因为有只翅膀没有绣完,所以飞着飞着没劲了,只好在崂山落下来,变成了这座“飞凤崖”。
潮音瀑
潮音瀑又名“鱼鳞瀑”,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是三十年代南京政府的水利部长叶慕绰的手书。
潮音瀑发源于崂山之阴的源泉。泉水从海拔900米的巨石里喷涌而出,流经约10公里长的凉清河涧谷,集大小百余条山溪之水,冲开崇山峻岭,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下。第一折,从崖顶巨石下的洞里喷射而,流进一个“斗”形的深深的石窝里;第二折,水从“斗”形石窝中溢出,倒向悬崖半腰簸箕形的石壁上,波光闪闪,形同鱼鳞;第三折,簸箕形石壁泼下的水,织成一幅宽约5米,长约20米的水帘,以排山倒海之势,浪推潮涌之声,跌进一个靛蓝色的“缸”形水湾。此湾水深约5米,直径约22米,清澈见底,古人称此为“靛缸湾”。游人可在亭中观瀑布听潮音。古人对此景曾题诗赞叹:“九水九曲走潺缓,险峰对出一线天;更有佳景奇绝处,珠帘三叠落碧潭”。
蔚竹庵
蔚竹庵座落于崂山北麓凤凰崮之下,东通滑溜口,西通双石屋。据说在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窝铺居住,故名蔚儿铺。明万历年(公元1589年),宋冲儒真人云游崂山,见这里山峦叠翠涧水鸣琴,实为世外仙境,清修佳处,遂建成一座道观,并移竹环栽成林,取名蔚竹庵。
蔚竹庵占地二亩六分,有房舍二十余间,形成一处精巧玲珑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间,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铜铸三官神像,均属珍贵文物,但已被毁。
蔚竹庵地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时而缥缈似绢云雾弥漫,时而云消雾散峰出云端。微风吹来,翠竹婆娑奏鸣,泉水叮咚成韵,形成崂山十二名景之一的“蔚竹鸣泉”。著名作家郁达夫到此后,触景生情,吟诗赞道:“柳合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4、基本旅游线路(东线)
太平宫--觅天洞--那罗延窟--白龙洞--犹龙洞--华严寺--白云洞--棋盘石
景点导游: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麓仰口湾畔的上苑山中,背山面海,景色绮丽,奇峰异石,古木幽洞。路两侧有两株古松,据传是宋初建宫时所植,树侧的巨石上镌刻着“疑是幻境”四个大字。
在崂山现存的寺观中,太平宫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观。据明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和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修太平宫的碑文记载,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976年)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立的道场,因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内的照壁上有单线钩刻的“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据传是清代书法家华巨奎所书。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殿宇虽小,却颇具有道家清静寡淡的特色,典雅古朴。院中水井叫“龙涎泉”,东院的钟亭内悬古铜钟一口,名“上苑晓钟”,敲响后声鸣谷底,余韵可传至10多里外。
太平宫处在奇峰环抱,翠竹成荫的掩映之中,宫四周有许多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出宫东院门外,即见崂山著名异石“绵羊石”和奇峰“狮子峰”。“绵羊石”是由几块天然巨石垒成,历经亿万年风雨剥蚀,仿佛是人工雕凿的一只绵羊,跪伏在山坡上。“狮子峰”则势如雄狮怒吼。黎明时分登上峰顶可观日出和东海的壮丽景色。
近年来,太平宫经全面修复,为崂山主要胜迹之一,特别是当夜幕降临,仰口湾的海涛声与上苑山的松涛声此呼彼应,被称为“上苑听涛”之奇观。
觅天洞
觅天洞是一处集幽深、奇险、雄伟于一处的通天奇洞,距太平宫西南两公里。由峭壁间的多块巨石叠垒而成,高30余米,上下共5层,洞口夹在两面峭壁之中,洞额“觅天洞”三个字为刘开渠先生手书。洞内盘旋曲折,险怪离奇,扑朔迷离,忽而幽暗,忽而异境天开,变幻无穷。洞外景色分外宜人,春天鲜花竞艳,入夏峰峦叠翠,深秋红叶满山,冬季青松苍郁。洞顶两处峭壁上刻的“咫尺天涯”和“洞幽玉雨草自湿,山高无雨暑自消”,分别由现代美术理论家蔡若虹、邹大箴所题。踏上峰巅,巨石上镌刻着现代版画家力君题写的“天苑”二字。何谓“天苑”,上天之苑也。置身于此,仿佛觅天有成。人立巨石之上,万千景象一览无余。或群峰峥嵘,岚气缭绕;或山柱突兀,白云浮顶;或烟云苍茫,似碧波万顷,真乃天界也。
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位于崂山东麓的那罗延山,宽7米,高、深各15米,容百余人绰绰有余,是一处天然石洞。石壁上方突起薄石一方,形似佛龛,洞顶有一个深圆的洞孔,光亮由洞孔透入,照得窟内十分亮堂。据佛门弟子传说,“那罗延佛”就是在这座石窟中修炼功德圆满后,凭巨大法力冲破圆孔成佛升天的。“那罗延”系梵语音译,意思是“坚牢”。这座洞窟通体为花岗岩结构,其坚牢程度可想而知,但当年不知什么原因竟形成这样一个巨大石窟。僧侣们称之为“世界之二大窟”。据<<憨山大师年诱疏>>记载: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2年)4月8日,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由五台山慕名而来,在此窟内禅修二年。窟周围山高谷深,风景绝佳。
白龙洞
白龙洞位于太平宫后山的山涧北侧,是由一块长约18米,宽约12米的椭圆形巨石,扣压在五块鼓形的圆石上支撑而成的天然洞穴。此洞高2.5米,深8米,宽11米。
很久以前,洞外山涧有一处水湾。传说有一条白鳝栖身此湾,因常年吸取日月之精华而成精,又在洞中苦修多年,终成正果,变成一条白龙挟风裹雨腾空而去。从此,这个洞就叫白龙洞,洞前的山涧和水湾分别叫白龙涧和白龙湾。洞口上方镌刻的咏崂山景物便是元代著名道士邱处机所留,据说是邱处机的真迹。
)犹龙洞
犹龙洞距太平宫约百余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2米。洞内原供奉老君石像一座,所以,原名叫“老君洞”,是太平宫首任道长刘若拙为纪念道家鼻祖老子而起名。明朝隆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游太平宫时,觉得洞名俗且不雅,便根据<<史记>>中所书“老君,犹龙也”,而改名“犹龙洞”。犹龙洞是由一块巨石翘起而形成的,该石叫“混元石”,是历代道士练功的地方,石上刻有练功图三处。
华严寺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那罗延山半腰。三面环山,东邻大海,庙宇楼阁之壮丽,涧壑泉石之清奇,在崂山古刹中当为第一,也是崂山现存唯一的佛寺。
华严寺历史悠久,几经兴废。远在晋之前,那罗延窟即为华严寺的开山鼻祖洞。明代崇祯十年,御史黄宗昌辞官还乡,隐居崂山建玉蕊楼编著<<崂山志>>,疑此窟为西方哲人演孝之所居,于是筹资在窟之东北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成即毁于兵火。其子浦江令黄坦继父遗志,助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自清顺治以来,屡经修葺,迄今仍为当年规模,1931年改称华严寺。
华严寺占地4000平方米,原庵共四进,依山而筑,为“阶梯式”。第一进原有僧舍十二间。第二进为藏经阁,飞檐斗拱,登阁凭眺,山海胜境一览无余。第三进为正殿,供那罗延佛,与那罗延窟遥遥相对东西两廊为禅堂。第四进为后殿,内祀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主持慈沾法师。华严寺极盛时共有殿宇一百余间,僧众八十余人。整个庵寺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殿宇恢宏,双层歇山,四角飞檐,古朴高雅。
华严寺前路西塔院,是寺中历代主持的藏骨处。院中九层砖塔下埋藏着第一代主持慈沾大师,与之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主持善和的藏骨处。寺前路用石条砌成,名华严路,是1930年寺僧红栋工鸠破石条所筑。沿路苍松走道,翠竹成林,有时烟霭横空,白云袅袅,如九天幻境。路旁石刻“烟岁岚高临”、“东瀛晓色”、“无风海涛”、“莲池会海”等,均为历代游人触景生情所留。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麓,海拔400米,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大多数日子白云缭绕而得名。
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宝二年,依附于一个天然石洞,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块巨石构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间,属道教“金山派”。
白云洞额上镌刻“白云洞”三字,为清代翰林尹琳基所题。洞前两棵白果树,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绿意盎然。洞前玉兰树,已有数百年树龄。洞后森森松树,其中一株古松,形状奇特。名曰“华盖松”,此松老干蟠曲,遮满洞顶,小枝斜出,伸出洞外,恰似飞龙起舞,此景称为“云洞蟠松”,白云洞的青龙石下有一洞穴,叫“风窟”。穴不大却很奇异,山风过此,回旋不止,故名“巨风窟”。洞东南并列两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攀过二仙门,穿过一段石隙,爬上“天梯”,即可到达富有传奇色彩的“会仙台”。台状如座椅,背刻一“仙”字,仅可容一人。传说登上“会仙台”,便可与神仙相会。当然,这只是神话。但是,坐在上面,碧海天涯尽收眼底,顿觉天高海阔,心旷神怡,大有超脱尘寰之感。
棋盘石
棋盘石,顾名思义,应当是象棋盘那么大或棋盘形状的石头,但座落于明道观南的棋盘石,却是一座集高、陡、险、怪于一身的高悬奇峰上之峰。崖顶斜着向上伸出,下面悬空,从侧面远远望去,很象一座游泳跳台,顶部稍有隆起却不平坦,面积约60平方米,可容坐客五、六十人。下面深壑万丈,怪石林立,若俯身下望令人目眩神骇,惊心动魄。
棋盘石的名称来历,源于一则当地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仰口湾畔曲家庄有个青年樵夫上山砍柴。他越走越远,越爬越高,看到石崖顶上有两个白发老人正在下棋,便走上前观看,看得入了迷,忍不住还要说上几句。老人也不说话,只朝他慈祥的笑笑。他恍惚觉得树一会儿绿了,一会儿黄了,也没在意。一盘棋下完了,两位老人朝他笑笑便飘然而去,他才想起该打柴了。谁知回头一看,扁担和斧柄早已朽烂,斧头也成了铁疙瘩,他只好下山回到村里。但是,村子里景物全非,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非常奇怪,几经打听,才明白自己上山砍柴时见到的两个老人是神仙,他在看棋的时候,世上已过了几百年。于是,他逢人就说自己的经历,但没有人相信他,他只好又向深山走去。
至于山顶上的“十”字,传说是仙人用过的棋盘,但道士们都说那是道家炼功时指罡斗的标志。字是怎样出现的?古人已逝,神仙已踪,留给后人的只是个解不开的谜。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7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全长440米,宽8米。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市内十景之首、青岛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下赞美它的诗词,国内外的重要宾客、知名人士来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各位男士特别熟悉的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
为什么此桥叫做栈桥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汉语字典是这样解释:凡是伸到海里的简易码头都可以称为栈桥。那栈桥何以称为青岛的标志呢?原来,在100多年前,当年清朝钦差大臣李鸿章,要到青岛(当时称胶澳)来巡视,按李鸿章的级别,他应当坐大型官船,但当时的青岛只是一个小渔村,根本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就临时修了一个港口,后来几经翻修,一直使用,这就是栈桥的原形。1891年,清政府下令在青岛进行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兵驻扎青岛,未来方便军需物质的运送,就修建了两座码头,一座就是现在的栈桥,他原名为“海军栈桥”“浅海栈桥”“李鸿章栈桥”等,它长200米。另一座就是衙门前方的“衙门桥”亦称“蜗牛桥”,它长100米。这两座桥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它是青岛最早的码头,也可以说是与青岛同龄的建筑,见证了青岛成长。
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于1920_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20_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8
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汇泉湾畔,毗邻青岛著名风景区鲁迅公园和第一海水浴场。它整合了青岛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等原有旅游资源,与依山傍海的自然美景相融合,形成山中有海的奇景。独特的地理位置,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使其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海洋生态大观园。
青岛海底世界是现代化大型海洋生态旅游展示项目,集海洋观光旅游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目前已推出“人鲨共舞”表演、美人鱼表演等众多特色表演项目,独创了“海底探险”、“海底婚礼”等时尚旅游体验项目。
青岛海底世界创造了多项业内纪录,拥有2个世界第一,4个全国第一,形成了青岛黄金海岸线上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1、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亚克力圆柱展缸。
2、拥有世界上馆藏最为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馆。
3、国内第一个展示部分全部在地下的海底世界。
4、国内首家采用180度常规视窗、254度大视窗和360度圆柱视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海底隧道结构,游客观赏范围和角度实现最大化。
5、国内第一家从国外引进荧光壁画的海底世界,向您展现出梦幻般深邃的海洋、宇宙景象。
6、中国第一家拥有开放式海洋试验室的海底世界,并附有海洋科普教室,实现了海洋旅游和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开业以来,青岛海底世界陆续获得了青岛市旅游局颁发的“青岛市诚信旅游景点”、山东省旅游局颁发的2004年度山东旅游细微服务年“示范企业”称号,检票员王莉入选2004“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在省市主流媒体的评选活动中,青岛海底世界先后荣获“‘魅力青岛’2004年最受欢迎的青岛旅游景点”、“山东省最受市民欢迎的十大旅游景区(点)”、“山东省最具潜力的旅游景区(点)第一名”、“青岛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去处”第一名、“山东十大魅力景点”等荣誉,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没看过海底世界,别说您到过青岛!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岛海底世界,开始神奇的蓝色海洋之旅!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9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青岛导游词的四百字作文篇10
各位团友:
我们在青岛已经游览了半天的时间,我见大家对大海都非常的亲切,很多朋友还捡了些小螃蟹、小海星、小贝壳之类的东西。在咱们青岛有一道地道的特色菜,叫做“萝卜丝炖虾”,很好吃也很有营养,那大家知道这世界上个头最大的虾是什么虾吗?先别急着告诉我,大家好好的想想,我在这里也卖个关子,一会儿再公布答案。
去过北京的客人,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没登上八达岭长城,别说您来了北京。”来我们青岛,也有一句话叫做“没看过海底世界,别说你到过青岛”。旅游圈还流行这样一句话“到了上海看人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北京看墙头”,那么到了我们青岛看啥呢?——看海里头!
乘船看海,可以感受海风阵阵,却看不到海的精髓;登高望海,可以欣赏海的博大胸怀,却望不到海的奥妙。所以来青岛的朋友都会选择一条可以领略到大海神奇奥妙的旅程,那就是参观青岛海底世界。
在那里有“日本钳工”之称的巨螯蟹,它来自日本附近的深海,双螯展开比人的手臂还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钳工了;海蜇大家都吃过吧,倒吊水母跟它很亲近,它们随水飘动时犹如蓝天上的降落伞一样漂亮,水母的触手上有一种秘密武器——刺丝胞,里面有刺丝,含有毒素,可以使猎物麻醉,因此被人称为空降部队;我国南海的鹦鹉螺,它们是生活在深海里的活化石,是国际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有一个漂亮的花纹贝壳,里面有许多气室,可以用来调节浮力,还可以用来储存氧气用来维持生命活动。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就是根据鹦鹉螺的结构而设计制造的;海马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海洋鱼类,头部外形像马一样,尾巴卷曲,可以钩住海藻,浑身上下披着厚厚的铠甲,最为奇特的是,雄性海马有一个育儿囊,雌性会把卵生在雄性的育儿囊中,由雄性孵化,如果您在海底世界看到身怀六甲的父亲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海马还是非常名贵的中药呢!这些海洋生物,只是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几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稀有海洋生物,如古老奇特的非洲肺鱼、会在水中放电的电鳗、美丽的热带珊瑚礁鱼,生活在南极的小天使,通体透明的小精灵,透明到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脏。除了这种.种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能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青岛海底世界还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相信会给您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国内第一家开放式海洋实验室——当您带着孩子参观游览海底世界的同时也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
海洋生物标本馆——是世界上馆藏海洋生物标本最全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性海洋生物标本馆。成立七十多年来,共收集了1950余类,2万多件的珍稀海洋生物标本,其中有多种濒危珍稀海洋生物,唯此独有。
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海洋动物标本——抹香鲸的展厅,在那里有70年代青岛搁浅的抹香鲸骨骼标本及外皮标本,抹香鲸大家见过吗?很大,像小潜水艇一样大,因为能从它身体里提取龙涎香而得名。
国内海洋旅游业第一个服务品牌——“海底情深”,到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里还有:
难得一见的精彩表演,惊心动魄的人鲨共舞,美轮美奂的美人鱼表演。
“从海上看青岛是最美丽的!”现在也可以说从海底看青岛更是另一番美景!咱们这几天的旅程打的都是游击战,今天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战术,来一次地道战,让我们潜入深海,与神秘的海洋来个第一次亲密接触!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海底真遗憾!”的确,青岛的海底世界值得您一看。否则,您来你一次青岛如果没去海底世界,我可不想您回去之后成为中国的第57个民族---“不满族(足)”!
那各位就要问了,海底世界这么精彩门票贵不贵呀?如果所有馆都看而分开买票,需120元每人。若买通票只需100元。还有,70岁以上老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1.2—1.4米儿童,6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半票。咱们也马上要到海底世界了,请各位团友准备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