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做一个“乐知者”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本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的随笔,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的随笔1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 、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
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的随笔2
教数学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困惑:不管带哪届孩子,我都是花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并帮助看似弱势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他们,课堂作业时巡视的时间挤给他们,批改作业的大部分精力投给他们,甚至因为他们可能再听一次就会懂,不惜占用课堂时间反复地讲给他们听。可不管怎样努力,结果总是令我大失所望,知识掌握仍是含含糊糊,作业仍是错误百出,成绩自然一塌糊涂。
我百思不得其解,逐渐以为班容量的不断扩大、家长素质客观偏低(本班家长96%无稳定职业,多数以打工为生,普遍知识水平偏低)而新课程所安排的课时又没有辅差时间,这是班内不断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出现学困生不足为奇,但一次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表现却深深触动了我:
一次体育课,突然获知体育老师请假不在,孩子们个个像霜打的茄子——焉了。看着他们失望的神情,我索性自荐当一回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准备活动、游戏、练武术……在朝气蓬勃的快乐气氛中我发现竟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游戏中他们是那么团结努力,做动作时虽然参差不齐,却看得出他们每一个都在力求做得标准……
为什么所有的孩子在体育课中表现得那么优秀?在百思不得其解中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了我启发。书中的“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节,苏氏的观点令我茅塞顿开。苏氏认为“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得到限度的发展。想要做到这点,就要做到:
1、看到差异。
差异存在我们的身边,学生间的差异并没有随着分到一个班级智力、体力、脑力、思维、心理、思想等代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要素而同一到一个水平线上,相反,坐在一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承认这种差异,承认个体之间的巨大差距,把学生都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待进步的人,这是做好教育的起点。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一般适合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既没有充分考虑“吃不饱”的,又没有体现到“吃不了”的,最后照顾到只是教室里那几个默默不得语的普通学生。打破“一视同仁”做法做好的办法就是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数学课的分组辅导的教学,不但充分尊重了个体间的差异,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个体中所蕴涵的巨大的学习潜力和人格力量。
3、做到有效激励。
课堂中学习方面的激励方法很多,苏氏提到的这种分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学习曙光的激励,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质和力量。“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对学生人格的关注,对人格方面的激励成为获得有效激励效果的捷径,特别对那些试图捣乱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把学生看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生命的个体,教师应充分尊重这样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因这些差异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作为激励学生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尊重感的实现。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发掘学生进步的起点并及时给予满足,特别是在脑力劳动方面获得进步。
领会到这里我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和体育课堂迥然不同表现的原因了:
1、体育课与数学课课堂形式不同
体育课更多是用形象直观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而数学课要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来探究发现新的数学知识,而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我也关注在课堂的设计中力求做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但在更多时候却被我“想当然”地设计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提出要求。对于这些挂在统一高度的“苹果”,有的孩子踮起脚张嘴就能咬到,而有的孩子却使劲跳也够不着。长此以往,这些“够不着”的孩子不掉队倒不正常了。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表现启发我:设计起点低一点,要求具体一点,孩子们的收获就会多一点。
2、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决定着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所承载的压力不同,而压力的不同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态不同。
相对于只是考察课的体育课来说,数学课却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统一考试。考试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学期学习的总结,更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教师的价值很多时候就在这个依据中被认可或否定。所以,过重的思想压力让更多的老师缺乏了更多的耐心。殊不知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我们的后进生越“补”越糟。
一个走在探索路中的学习者,只有多给自己阅读的时间,多让自己博览众长,我们才能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改进和创新,用我们的智慧使教育更具有魅力!
教学设计的随笔3
我接连四年我都教一二年级,今年突然被分到了四年级教语文,有点惶恐。低年级和中年级有什么区别?我是我的老搭档们爱和我交流的话题。
老搭档们会问:“教四年级是不是比低年级强点啊?”我赶紧说“是啊是啊!最起码比一年级刚入校时好管多了!孩子们不那么傻了。”好管一些啊,孩子们是不是不那么傻事实上,各个年级段都有自己的难题,也都有占优势的地方。可是我当然不能这样回答,因为会被当成说风凉话。
中年级学生,比低年级时长高了一点,不过我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稍微懂事了一点。你和他讲一讲心里话或者讲讲道理他们能听懂些,而且还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也比一二年级孩子更机灵点,知道审时度势,知道猜一猜作业是什么,而且基本上都能猜中,知道提前去完成他的作业,因为这样的话剩余时间就可以玩了。知道在学校的基本行为标准。
而中年级的学生难管的地方在于:坏习惯根深蒂固!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开学两周遇到了我就遇到了一个十分自我而且又执拗的男生,开启了我和学生的第一次较量。特别“酸爽”!经过和家长以及请教有经验的孙老师,才确定了管理他的办法,就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当众指责批评他,把他叫到一个角落里悄悄给他说。中年级的学生管理的难点在于几个别人。
中年级的学生家长,相比较而言,似乎已经不太在意老师的反馈了。孩子一年级刚入学时,家长那个激动劲头,接近疯狂,每天晚上辅导孩子作业,很多家长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夸张到心脏病住院。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孩子的在校表现,完全是一个认真的陪读家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稳定,家长也渐渐放心起来,到了四年级,他自己的孩子是查啥情况啥程度他比谁都清楚,如果你叫叫家长到学校,他估计大概的能猜出来是因为什么事情被叫,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努力过了,孩子已经定型了,他们不想再做努力不想再做挣扎了,所以叫家长有点困难。这一学期开学两周,我给一个家长打了两次电话,好说歹说,才把她给请过来。家长到校后,开口就说:“孩子我已经尽力了你看咋办就咋办吧!”这句话,对于被一二年级家长积极配合习惯了的我来说,小心脏有点受不了。自我平息了片刻,才终于冷静下来。
四年级我遇到的最恐惧的事情,不是管理班级,而是作文教学,我有点儿如临大敌的感觉。尽管我以前的确教过几年初中和小学中年级,但是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那种感觉,以前人家说老师教几年级就是几年级的水平,我成天不叫作文,自己的写作水平几乎成零了。从这学期第二周开始,我就进入了备战状态,备教材之后,去听课,提前一天布置预习和口语交际任务,希望学生们心里至少有素材。听孙老师的课,我记了满满的两张,觉得心里有谱啦,下午就信心满满地去给学生上作文课了!站在讲台上一开口才发现,人家讲得那么好,你这边根本只是学到点皮毛!照本宣科都是难事。我只好就把我最关注的认为最要紧的,给他们讲了出来。二十分钟不到,我就讲完了,然后让学生开始写作。我发现学生写得还挺快,两节课后没有写完的只有两个人,我可开心了!今天早上,把习作收了一翻看,没有条理没有层次没有中心句!好的地方是写得还挺顺溜,字数挺多。到底应该怎么批改怎么为一些特殊作文下结论,我又为难了。要知道,中高年级语文一大难就是批改作文!
总之,我来到了新的年级段,心理状态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行为表现是早到晚归,外加马不停蹄。我对本学年的期盼是:不要出现大的安全事故,把我的课老老实实地讲好,至于结果会怎么样,看天啦!
教学设计的随笔4
《不 《不“ “ 公平” ” 的游戏 》 2007 年 9 月,我在市实验小学上了一堂《可能性》的展示课,课前也做了较深入地磨课,在此过程中也参考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一例: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第一个转盘(如图)。师生围绕转盘开始了轻松愉快的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玩这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个游戏呢?”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先玩摸球游戏,有的想先玩掷骰子游戏,有的则想先玩抛硬币游戏。
争执不下时,教师发话:“这样好了,咱们就由这转盘来做决定吧!” 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样不行,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因为这三个游戏区域不一样大。” “那怎么办呢?” “必须用公平的转盘才行!” “怎样才能使转盘公平呢?” 在学生的提议下,教师再一次出示了第二个转盘(如图 2):“现在咱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拨动转盘,指针指到哪里,咱们就先玩哪个游戏,好吗?” “好!” 就这样,一个学生上台拨动指针,指针指向摸球区,于是师生开始了第一个游戏——摸球。
反观这一片断,用转盘游戏来导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看起来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别出心裁。教师预设的“不公平的转盘”引发了学生“不公平”的最初想法,从而急切地想要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很快抓住学生的思路,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然而,细细思考,其中又不免留有遗憾。第二个“公平的转盘”颇有不当之处。根据教材的要求,新课的教
学目标应该通过“摸球”这一活动落实,而“掷骰子”“抛硬币”则属于巩固练习内容,也就是说,这三个活动的对应任务并不平行,或者可随机调换次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真的敢放手让学生来自由玩转盘,从而根据学生转出的结果决定先玩哪个游戏吗?如果指针不是正好停在摸球区,而是停在另外两个区域怎么办?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再好的教学方式都应该以服务于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这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然而,当一种认识试图转化为教学实践时,其中的偏差往往又在所难免。上面的案例也许并不十分典型,却足以引发我们思考,尤其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因追求形式而把学生抛在了脑后?
教学设计的随笔5
上公开课是每位幼儿教师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是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各种晋升少不了的重要环节。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反映了幼儿教师的教学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上好公开课,是每位教师的共同愿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幼儿园公开课呢?
一、上好公开课要做足准备
(一)备内容
1、注重内容的操作性――幼儿园公开课内容选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般来说,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是首选,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玩的年龄特点,还符合听众心目中的优质课标准。因为,每位听众看到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学习,都会由衷地为幼儿骄傲,为幼师赞叹!
2、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的一面展示给听众。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比方说情感不是很丰富的教师,偏选了偏重于情感体验类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上起来教师会感到不能挥洒自如。
3、考虑气候、环境等因素――选公开课内容时,幼儿教师要综合考虑气候、环境等因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选择风险较大的公开课,如《我和太阳做游戏》,若遇到阴天或下雨,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备目标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幼儿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活动目标太难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而太简单又会让幼儿觉得没意思,提不起兴趣;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设定“跳一跳,碰一碰”既能达到的目标,但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幼儿的水平。
2、活动目标要直观化――公开课上得好不好,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量化的活动目标使听众客观的评价公开课,让听众看到课堂效果,而抽象化的教学目标,如激发幼儿好奇心,丰富幼儿想象力......这样的活动目标都是靠主观臆断,难以客观评价,应尽量避免。
(三)备自己
1、知识储备――“要想供给幼儿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缸鲜活的水”。在上公开课之前,幼儿教师要吃透各领域的教学特点,熟悉整个教学体系,做到心中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整合有度又有效。
2、自身能力――每位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在备课时,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尽量在活动课中展示自身的长处,做到熟而精,得心应手。反之,很容易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四)备幼儿
1、经验储备――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效果。在选择公开课时,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若需要前期收集资料的,应事先安排幼儿相关活动,让幼儿积累必备经验。
2、年龄特征――幼儿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公开课的效果。备课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小班不适合“大灰狼、巫婆”之类的材料,大班的孩子则喜欢这种刺激性的教法。
3、注重个别差异――不同的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以供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让每位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备听众
公开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教学功底,甚至晋升。幼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把他们也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
1、多媒体教学――有些听课者就往往不熟悉所听的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也就难以对这节课作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的课件可通过优美而富动感的设计,直观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使幼儿及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2、外向型活动――游戏、辩论、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动,能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幼儿的动态,跟着幼儿欢笑、迷惑、或恍然大悟,营造一种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到心怡神悦。
(六)备教法
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幼儿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幼儿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而启发式的教学,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孩子的口中得出,而不是老师自己在说。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避免了“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幼儿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有的老师说:“好是女子旁,海是三点水旁,拍是提手旁,对不对呀?”自己全说出来了。
2、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要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利用表象、节奏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活动推向_。
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我们教学中分目标的确定、维度的把握(言语的听说读写)、梯度的把握(分解难度、小步骤阶梯化)、重点的把握(所有课程设置的步骤要按每节课重难点的把握)、量的把握(一节课5次刺激量)。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幼儿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与上面几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4、多种教学方式――选择好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长处和短处,选择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各种方法的职能、应用范围和自身实际,切忌削足适履,弄巧成拙。
5、玩教具的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抽象的,或者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以保证公开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听众看到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也会对公开课留下美好印象的!
公开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言行举止――普通话标准、咬字清晰、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身资优美的教师,总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给自己的教学课加分。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每一个环节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用眼神、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不要过分表现,以免让听课者看着紧张,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师的镜面示范――对于幼儿,区分左右手还是有定难度的,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做镜面示范,比如“敬礼、刷牙”等动作教师要用左手,而基本动作顺序,教师则要从右面开始,不要太随便,因为我们要做好幼小衔接,顺应学校的教育,从左到右,由内向外等动作。
3、配班老师――配班老师协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配班老师也要熟悉教案,熟悉玩教具的用法与操作。在上公开课时,配班老师要注意巡视每一位幼儿的状态,帮助组织幼儿活动,维持活动秩序,并帮助主班递送教具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是这些不是说明一位主课教师要完全依赖配班教师,主班教师要有完全的控制能力自己把课上完。
4、指导语――指导语规范要体现在每一环节当中,思路清晰、明确的指导语,能让幼儿愉快的接受,避免说话太快、指导语嗦,造成环节不紧凑。有的教师上课习惯用“这儿、那儿、啊、呀、好了宝贝”等等,在公开课里要尽量避免,可以用一些空间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来代替,尤其是指导幼儿指读、拿笔、用剪刀、折纸等操作性环节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双语教学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每个环节要渗透、利用英语,比如:“好了、过来、回去、起立、坐下”等等日常用语,运用起来会得心应手。
教学设计的随笔6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活动中萌发学习兴趣,感受英语语感,形成最初步的交往能力。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活动中有以下特殊的价值。
首先,情景教学法创设的形象生动,各类动态情景有趣,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它营造的宽松和谐、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儿童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情景法创设具体直观的形象情境,帮助儿童正确理解语言意义。
第三,情景法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为其提供了模仿、游戏、交流的条件。儿童在课堂游戏情景、生活模拟情景、舞台表演情景中,消除了紧张和压力,听听说说,唱唱跳跳,动动玩玩,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情感,更提高了孩子们的第二语言的运用及交往能力。
1、课堂情景
课堂情景可以是图片、木偶、玩具、实物等材料,也可以是教师的表情,形体动作,此法可用作教授单词.例如:教水果APPLE时,可以出示一张张水果图片,也可以出示水果实物,我们引导幼儿看到苹果说APPLE,拿着苹果说APPLE,闻着苹果说APPLE,并且学唱英文儿歌,加深学习的记忆。在动词等教学中,老师借助夸张的形体动作和表情让幼儿理解语言的意义,同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操练,亲身体验认知新的语言信息。
2、生活情景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生活情景的创设旨在为幼儿提供交流和交际的机会,我们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母语文学经验,选择一些短小浅显的对话引导幼儿在日常中使用:HELLO!GOODMORNING!SEEYOUTOMORROW!BYE-BYE!之类的相互问候句子,这类活动利于孩子学以致用,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对话,便为交往打下了基础,于是我们适时创设生活模拟情境,引导儿童进行交往学习,如:”children’sshop“设计一个品种丰富的儿童商店,和“Macdonal’s”麦当劳等,让幼儿运用学过的“whatdoyouwant?”学做营业员,练习“Ilike...”学做顾客,幼儿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印象深刻,情感投入,跃跃欲试,激发了他们用第二外语交往的积极性。情景法的设计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随笔相关文章:
★ 教师教育教学感悟的随笔
★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范文五篇示例
★ 教师《草原》教学随笔
★ 幼儿园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十篇
★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6篇
★ 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案例5篇
★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反思5篇
★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 精选中小学生随笔范文五篇
教学设计的随笔范文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新教师随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