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家!您身边的写作助手!请记住我们域名:4218.cn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3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

在三年多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新冠疫情既是“试金石”又是“磨刀石”,是“大战”更是“大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精选篇1)

回望2020年的那个寒冬,那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三年来与病毒的较量,我们增强了信心,获得了启示:

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斗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我们赢得了疫情突袭之际“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将重症和死亡人数尽最大可能降至最低;我们赢得了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抗疫主动权,为全民广泛接种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我们赢得了应对风险和挑战能力的稳步提升,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为新冠病毒致病力、毒性持续下降之后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了空间,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江城武汉,鲐背之年的王欣老人坐在窗边,沐浴着冬日暖阳。两年多前,一张医患共看夕阳的照片温暖无数网友。

那是深深铭刻在无数人记忆之中的武汉保卫战。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

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无论病情多重、年龄多大,决不抛弃决不放弃。援鄂医疗队和湖北武汉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治愈80岁以上新冠患者3600多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正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是中国抗疫不变的遵循。

从武汉到南京,从吉林到西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中央领导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医护工作者“白衣作甲”、向险而行,与病毒赛跑、与病魔较量;建设者们废寝忘食,让一座座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奔波忙碌,默默守护保障老百姓的生活。

近三年来,我们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在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我国的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强化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调整完善疫苗接种策略,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反复印证: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首位。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中国把一次次的“艰难险阻”转化为共克时艰的“磅礴之力”。

经受实践检验的战“疫”策略: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

12月16日上午9点,67岁的张女士和老伴儿一同来到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现场医生为她评估身体状态,根据之前接种的疫苗种类,选择了合适的加强针疫苗。

有针对性地为重点人群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加固脆弱人群防疫屏障,是形势之需、防疫之要,也是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疫策略的一项具体举措。

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动态评估防控举措实施效果,结合疫情处置经验和药物疫苗等技术进步,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我们全面激活应急指挥系统,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今年3月份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我们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继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之后,我们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

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论证;

每一次优化,都强调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

每一次优化,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我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求解非常之难的科学之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疫情防控的天平两端,一头连着百姓的生命健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防与放,义与利,近与远……世纪疫情应对之难,超出人类已有经验。抗疫三载,个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国家承受巨大压力与考验,在重若千钧的天平上不断平衡抉择。

回望近三年来的抗疫之路,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艰辛、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明证,书写在三年间精准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不懈努力之中。

近三年来,面对疫情跌宕反复,中国交出世所瞩目的成绩单: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近三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不仅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用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国力,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近三年来,在波澜壮阔的抗疫实践中,我们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我国正式设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局,各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速;稳步推进“平战结合”,各地全面提升应急防控能力……

曾经的抗疫决战决胜之地湖北,如今,一大批“平战结合”医院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曾担任火神山医院建设团队“青年突击队”队长的中建三局青年职工肖帅,今年光荣地当选__。他说:“从争分夺秒建设火神山医院,到全力以赴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们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持续提升,我们对最终战胜疫情信心满满!”

2022年收官在即,中国经济态势再次引发世人关注——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5%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当前,虽然疫情仍在持续,但随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随着我们应对疫情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完善,我们有方法、有底气、有能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精选篇2)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以争分夺秒的加速度,提升应对疫情大考的能力,我们等来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我们的疫苗、药物有了,救治能力提升了,平战结合的防疫本领强了,健康意识和素养提高了,这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0_年11月10日,_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好我国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一定能够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1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2万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感染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尽管人均医疗资源、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_年达到77.93岁,20_年提高到78.2岁。

党中央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20_年,大疫突袭,_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20_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中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

进入20_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数省份。在_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

20_年疫情暴发之初,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人民子弟兵闻令即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坚守一线……最精锐的力量向风暴之眼驰援,最优质的资源向决战之地汇聚。

20_年秋,一场疫情突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这个“面积比省大,人口比县少”的小城,滞留近万名游客。快速流调、大规模转运……约两周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

20_年3月,吉林省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十多个省份组建医疗队驰援……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紧紧抓住战“疫”主动权。

从病患救治到疫情排查,从复工复产到科研攻关,广大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中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承诺绝不动摇,人民至上理念凝聚起团结伟力——

疫情发生之初的武汉,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重压如山。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个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4%。

集中收治的新冠感染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

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就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

应对病毒变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近三年来,我国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始终强调科学精准防控。

病毒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疫情防护网——

20_年下半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全面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_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来袭。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关键部署,彰显战“疫”长远眼光。

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保障民生供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中国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民生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一刀切”,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_年至20_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

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

20_年11月,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二十条优化措施作出进一步完善。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新冠感染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的每一次优化调整,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防疫和发展,天平两端,重若千钧。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才能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条件。

20_年2月23日,国内疫情防控紧要时,中央召开一场重要会议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方向,让全国上下信心倍增。

顶住疫情压力,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20_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_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 两年平均增长5.1%,再到20_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答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道“加试题”,中国交出不凡答卷。

疫情越是反复延宕,越考验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疫情“破防”,均由境外输入引发。针对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等防控难点,有关部门探索“一口岸一专班、一口岸一对策”。

推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

风险挑战越多,越要打好战略主动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三年为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超万亿元;“东数西算”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探苍穹,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履坚实有力……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中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不断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主动识变应变,坚持中国抗疫自信——

近三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中国主动识变应变,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应对世纪疫情的风浪里,14亿多中国人民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我们就会取得应对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回头复盘一下,我们的疫情防控有三个阶段:1、攻坚阶段;2、清零阶段;3、相持阶段。

一、攻坚阶段。

以20_年底武汉疫情突发为标志,直到后来全国清零。这个期间大家都没有经验,也不清楚要对付的是什么病毒,之前因为非典而建立的防疫体系也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相关官员肯定不认同这个说法),所以最终不得不采取全国封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代价不小,但很有效,很快就控制了疫情,并且经济重启。

这个阶段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更多的是中国人民面对疫情的坚强斗争,充分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动员力、管控力,中国人民的主动性、大局意识,当然也有奉献精神。期间的一些不和谐,例如什么芳芳日记、官员失职,只能说难免吧,林子大了,就是啥鸟都有。至少,这个时期,医药公司、疫苗公司还没有唯利是图。

不过,至今也没搞清楚病毒哪来的,让人不舒服。《新冠疫情是不是美国生物战?》以后如何防止下一次?

二、清零阶段。

随后的很长时间内,国内都处于清零状态,而且很成功。基本上,本土的感染和确诊,数据几乎天天都是零,每天有两位数的境外输入病例,也都在严格管控之内。基本上20_年下半年,20_年上半年,都还是感觉不错的。这段时期,中国在初期的几个月封控之后,经济全面重启,但这段时间国外反而全面沦陷,先是欧洲躺平,然后是传到美国,至于印度、非洲这种地方,死了也没人知道。

这段时间由于国外非常惨,所以国内虽然风平浪静,但也高度重视,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而外贸方面,由于国外工厂很多停摆,中国工厂却刚好重启,所以我国的出口额度、顺差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三、相持阶段。

最近一年多,防疫进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国外彻底躺平,美国病死人数超过110万人,但是由于国外彻底躺平,造成病毒在国外迅速变异,传染能力越来越强、毒性越来越弱,可以说国外在付出较大代价之后,终于实现了群体免疫。

而国内这段时间也开始情况发生变化,很难再保持清零状态,按下葫芦浮起瓢,总是有一些地方成为薄弱环节,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甘肃、新疆、上海、河南、西藏、山东,甚至浙江、广东、江苏也都爆发过当地比较严重的疫情。其中以今年初上海的疫情影响最大,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第一大城市,而且对整个长江经济带造成很大影响。

这段时间由于国外已经彻底躺平,而且病毒已经变异为传播强、毒性弱的新种类,从输入数量上和检测难度上都对国内防御提出了严峻挑战,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内不断有城市沦陷。上海就是典型,之前还是众口齐夸的“优等生”,突然之间成了中国最大的疫情输出源。而且这段时间由于病毒的杀伤力减弱,疫情防控也进入第三年,很多地方在疫情和经济的平衡上,不得不倾向于经济发展,主观上对疫情的防控就不像前期那么高的优先级,执行“动态清零”,也就是尽可能控制社会面的传播。

另外,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怪像,例如:非阳性的被拉入方舱;阳性的反而没人管;有些核酸检测结果是假阳性;甚至有些人没有检测却出现检测结果;有些核酸检测机构公然造假;有些地方大肆建设方舱;等。如果不是觉得相关人员政治觉悟高、有良心的话,我们差点会以为医疗公司、腐败官员、建设单位们在合伙捞钱。

最终,经过“专家们”的一致判定后,今年12月份基本上放开,当然,我们不说“躺平”,《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个人防疫》里面我们提过,以后是靠自己防疫的阶段了。

现在总结的话,第一阶段表现是非常好的,第二阶段也非常好,这两个阶段,可以充分说明“危机是危中有机”,虽然我们是最早遇到麻烦的,但成功管控以后我们反而非常有利,外贸创新高。第三阶段只能说差强人意,管控的结果不算好,各种乱象也不少。究其原因,一是国外躺平造成了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增大,二是不排除国内某些利益团体勾结,也处罚了一些单位,但隔靴挠痒。

至此,从我们个人来说,阶段结束了。现在,我们很快将进入全民防疫靠自己的阶段,结果如何,是满分还是零分,就看自己啦。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精选篇3)

20_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感染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20_年12月,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国家继发布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二十条”后,再次发布防疫“新十条”,以更加科学精准防控疫情。

三年来,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安徽医科大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统筹疫情防控和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看好门”“盯紧人”“管住地”“布好阵”“发好声”,在统筹部署、担当作为、办好实事、宣传教育等方面齐发力,守护住校园一方平安。

三年来,全体安医人众志成城,以风雨同舟的意志,无惧困难、砥砺前行,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传承“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歼灭战中贡献了安医力量。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扛起政治责任

20_年1月20日,_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作出重要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22日,安徽省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在我校附属巢湖医院确诊。学校党委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统筹做好全校疫情防控工作。

在我校新冠感染疫情防控领导组的统筹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成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管理组、健康监测组、校园管控与安全保卫组、物资保障组、心理危机干预组、宣传引导与舆情管控组、教学管理组、专家组、督查组等10个工作组,组建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楼长与楼层长队伍、信息员队伍、防控专员等5支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各二级学院建立相应组织机制,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体系。

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被省卫健委指定为5家省级定点收治医疗机构之一,附属阜阳医院被指定为5家省级定点后备医院之一。各附属医院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统一部署,迅速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组和专家组,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紧急调配各项防治物品、药物和设备,全面落实各项防治要求。

大年三十,作为国家卫健委选派的专家,第一附属医院55岁的国家医院感染管理专家马红秋在家待命,年初一即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她也是我省首位支援武汉的“逆行者”。

20_年,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先后派出4批29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20_年,学校又先后派出5批4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却是一样的担当,新时代安医人用逆行战“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皖鄂一家人”“沪皖一家亲”。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学校坚持落实“四早”快行动。严格晨午晚检、出行管理、请销假、健康监测制度,师生底数信息摸排快速高效。落实校园24小时保卫巡逻、校医院24小时值班、AB岗制度,严格值班值守。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室137间,储备N95口罩4.2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17万只、防护服1400余套、抗原检测试剂50万支,持续加强防疫物资、设施设备储备保障。

面对疫情防控物资短缺,学校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及管理办法,积极利用校教育基金会、校友捐赠、教职工捐赠等途径多方筹措疫情防控资金,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充足。

科技攻关 精准防控 守护一方平安

20_年3月10日,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学校携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两家科研院所,有效整合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资源,综合多学科力量,共同组建高水平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队伍。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在组织实施应急攻关项目、运用新一代信息和互联网医疗技术,以及科技力量积极支援基层等多层面,我校同时展开抗疫科研攻关。学校组织了临床、流行病学、药学、心理学和卫生管理等优势科研力量,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涉及临床病程、临床影像、疫苗开发、疾病传播、药物研究、心理卫生、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影像云平台”累计筛查病例30余万次、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近900家;先后制定5版我省大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南,组织10余名公共卫生专家赴省内各地协助指导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选派3位专家赴南苏丹、几内亚指导当地抗疫。

学校的专业团队还积极协助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主持编写全国和安徽省相关指导性方案。主持制定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青少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和《儿童青少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更新版)》,主持编写研制了省卫健委《安徽省校园突发新冠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安徽省学校新冠感染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等系列标准、方案。先后向有关厅委提交了5份疫情分析或模型预测报告、政策建议,研究制定“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大流行期间用药和临床研究声明”。深化学校与附属医院、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的横向纵向科研合作,开展《新型冠状病毒__二代感染行为可控性因素及其孕产妇和儿童风险评估》《吐根碱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和《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征》等系列科技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编写《“新冠”__疫情下,孕产妇防护“十问十答”》《返校前防疫专题课——预防新冠感染》等系列科普作品,加强防疫知识宣传教育。

学校落实落细工作举措,精准加强重点场所、聚集性活动、教学科研等重点领域管理,强化标准规范。加强医学隔离观察点、出入校园、快递外卖、餐饮服务、公共卫生、第三方服务等关键领域综合治理。精准加强师生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心理健康、防疫知识宣传教育等核心领域管理。

常态化开展校园突发新冠感染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演练,联合属地开展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强化属地与学校、校本部与各校区、学校与附属医院联防联控,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科学制定“三案九制”,汇编各类制度文件、管理办法、规范指引42项,印发提示函、督导提示函30份,全方位落实包保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

亮身份 做表率 筑牢战斗堡垒

“战斗到哪里,我们党员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面对疫情,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发挥党员医护人员先锋模范作用,护佑百姓健康!”抗疫工作中,我校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医护人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的身影。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前沿。党委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排查掌握师生员工去向,做好校外人员入校管理,加强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宣传和思想教育,回应社会关切,为科学防控创造良好环境,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学院党组织各支部结合学科优势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实施科研攻关,推动科普宣讲,开展理论研究,增强师生群众防治信心。直属附属医院党委始终走在疫情防控斗争最前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全员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多个党支部全员写下请战书,积极要求加入一线。

“非常感谢学校大家庭给予的温暖,让我们家人备受感动,身处一线,此刻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在抗疫一线同病毒战斗的医护人员,无畏生死,但是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孩子。

学校党委积极落实为赴武汉等一线抗击疫情医务人员办好十件实事,全校1414名团员学生响应学校党委号召,报名参加“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这项服务也被团省委列入“安心战疫·徽团助力”援鄂医护人员家庭关爱行动计划。

“您好,这里是蜀山区疾控。请问您是__吗?”“请问您是否去过……”这段话是队员崔文虎每天说得最多的话。虽然忙碌,每天都在与疫情赛跑,但他既庆幸又自豪,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面对疫情,我校一群“95后”医学生和流调专家并肩作战,每天起早贪黑,接打无数个电话,协助处理上万条数据,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暗战”,为蜀山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

疫情袭来,在学校疫情防控办的指导下,部分学院对一部分学生宿舍楼层启动了静态管理。学生被隔离在宿舍内,他们的日常生活保障成了学校领导、老师最为挂心的事。为此,相关学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突击队”,辅导员们化身送餐“大白”,在每日早中晚就餐时间,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准时进入宿舍楼逐层分发餐盒,成为了校园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经过一夜的忙碌,校园和家属区9个核酸检测点全部搭建完成,凌晨5:00,各采样点核酸检测物资全部落实到位,确保了当天师生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开展。”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保障任务,全体后勤人斗志昂扬,以过硬的能力作风,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奋战在校园后勤服务保障的第一线,用坚守和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粘贴条码、扫描录入、核对信息、扫码绑定……学校核酸检测亭内,一位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面屏和口罩的“大白”正拿着手机给师生扫码录入信息,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这位信息录入的“大白”不是临床一线的医生,也不是社区派出的医护人员,而是学校机关党委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学校机关党委像他一样的核酸扫码志愿者还有150多位,自20_年三月以来,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执行了1500多次任务,用近190万次的扫码守护了全校师生的平安。

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校园的平安离不开无私奉献的他们,他们是党员突击队,他们是青年突击队,他们是青年志愿者,他们是全体后勤人,他们是部署统筹的管理者,他们是核酸采样工作人员,他们是核酸扫码志愿者,他们是守护校园的“大白”“小红”“小蓝”们。全校一盘棋、全员一条心、守好一校门、护好一校人。

感悟生命 体会责任 上好思政大课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大家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河!”20_年8月14日,6位来自抗击新冠感染疫情一线的模范教师代表相继走上讲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教材,为现场师生讲述“开学第一课”,分享战“疫”力量,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在场的学生数度泪目。

20_年11月24日,又有3位来自抗疫一线的模范教师在校图书馆第一报告厅动情讲述,同现场师生分享支援上海疫情防控的感人事迹,展现他们作为安医人的“逆行”风采和“硬核”担当。

三年来,校领导带头讲授疫情防控知识、形势与政策思政课,落实所有专业课老师必上疫情防控专题课、主题班会必讨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疫情防控典型案例必宣讲制度。

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和省学联主办,我校承办的大学生“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青春思政课《青春在战“疫”中闪光》,艺术化情景再现了青年医护人员的战“疫”故事,生动展现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吸引我省广大青年学子在线观看。

20_年3月9日上午,我校抗击新冠感染疫情专题展在校图书馆一楼大厅正式开幕。教职工、学生、离退休老同志、兄弟院校师生……自开幕后,该专题展已成为校内外各单位、各党支部近距离学习感受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渠道,是广大青年学子进一步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感的别样“思政课堂”。

学校疫情防控专家组精心制作《新冠感染新特点与7+2自我健康管理》《新冠感染新特点与自我健康管理》《新冠感染疫情变化与个人防控》等课件,作为学期开学第一课主要讲授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防疫宣传教育相结合,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树立科学防疫意识。

“学校为我们准备了疫情防控物资和春节慰问金,校领导和老师冒着严寒来看望我们留校学生,把慰问品送到我们手里,还嘱咐我们在校期间有任何困难第一时间向学校反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温暖。”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因疫情而选择留校过年的我校研究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浓浓温情,留校过年,也有“家”的味道。

近三年,学校通过奖助学金、“暖心行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资助特别是困难学生资助,尽最大能力为学生解决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据统计,面向本科生(含困难生)发放奖学金、伙食补贴、临时补助等资助共计7629万余元,面向研究生(含困难生)发放奖助学金、“四助”、节日补助、临时补助等共计32530万余元。

学校召开师生思想状况调研座谈会,收集汇总归类师生反馈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和责任落实四清单。设立书记、校长信箱和热线电话,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三年来,结合各阶段校园疫情防控实际和教学需要,我校增购了雨课堂等一批网络教学平台,优化实验实践课程设计,确保教师能够科学合理选择课程的授课和组织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科学调整,切实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省-校”两级质量工程立项形式,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建成线上课程165项。加大线上仿真实验开发和建设力度,建成296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解决线上实践教学难题。开辟专门场地,为考研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疫情期间有面试需要的毕业生提供了及时保障。

书记校长挂帅,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员上阵,开启“云宣讲”“云直播”“云咨询”“云招聘”系列活动,齐促毕业生就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压力,学校上下一心、统一思想,稳扎稳打、迎难而上,强化思想共识,更新理念思路,整合有效资源,举全校之力促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学校20_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本科生升学率,困难毕业生就业率等各项就业数据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三年里,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其中本科生升学率位居省属高校首位,毕业生留皖率保持在65%以上,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立疫情防控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小组,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全天候开放三个校区心理中心,提供线上24小时心理支持服务,优化心理咨询服务,精准高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举办线上《疫情下的心理陪伴与成长》系列讲座,开设《抗疫“心”防线》专栏,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高度重视学生文体活动,常态化开放校外体育场地、科学运用室内场馆,举办秋季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美食文化节、校园音乐会、主题摄影、文化创意设计等活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年里,我校学子牢记“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能力,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取得丰硕成果,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科研、创新创业、艺体实践等领域获得优异表现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本科生累计超2500人次获200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研究生超60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擦亮初心 突出重点 做好宣传引导

20_年1月23日,一封来自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请战书”令人动容。上面写道:“作为一名护士,我深知肩负的责任,我郑重向医院提出请求,申请加入医院组织的春节期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队伍,同时志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请战书”上,上百名医护人员踊跃签名。

新冠感染疫情阻击战打响后,一附院近千名医务人员主动请战,为保卫人民健康出力。全校上下闻令而动,学校抗疫宣传工作也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校党委宣传部迅速组织采写的报道以《疫情面前,他们用“请战书”选择逆行》为题在《光明日报》见报。20_央视春晚,临时加入的“抗击疫情”节目激励了整个中国,安医人的“千人请战书”也登上春晚荧屏。

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我校专门制定了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方案,党委宣传部门构建了与各附属医院一体化的宣传工作机制,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宣传工作进行调度,及时有效开展相关工作,重点宣传疫情面前各附属医院的全力应对、医护人员的坚守和逆行以及全校师生的担当与作为,第一时间用安医力量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电子屏、宣传栏、宣传展板等网上网下宣传阵地,“众志成城”“防疫阻击战”“党徽闪耀”“战‘疫’日记”“校友在‘疫’线”“抗疫有我”“众志成城 守护校园”“同心抗疫”等专题专栏,讲述了抗疫一线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以及各附属医院联防联控的有力举措和成效,集中宣传我校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率作用和典型事迹,报道各个方面涌现出的优秀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同时,也聚焦学校各条战线成立的青年突击队、临时党团支部、志愿服务队等,以及作为未来“准医生”,我校青年学子在织牢织密校园疫情防护网中展现的责任与担当,全面营造了学校积极主动阻击疫情良好氛围。

从向受疫情影响的困难学生发放“隐形资助”,到辅导员队伍为学生筑起安全“防护墙”,从驰援武汉到支援上海,我校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积极投身战“疫”的事迹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各级媒体平台传播我校抗疫新闻稿件累计30多万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主媒报道3000余篇,阅读量破千万稿件10余篇,其中突破1亿阅读量4篇,人民日报等官方微博最高单篇阅读量达1.6亿次,“千人摁下红手印请缨上前线”在央视春晚播出浏览量超20亿人次,持续用正能量传递占领校园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此外,及时与学校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心理、眼科、护理学等学科领域专家约稿,推出系列科普宣传,引导师生不信谣不传谣,为其做好个人防护提供科学指引,为其心理健康穿上“防护衣”;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卫生管理学院等专家约稿,从增强制度自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角度撰写文章,刊发学校特约评论安艺平,进一步通过权威评论和理论研究加强科学防治。

拍摄制作的《战“疫”安医人的使命与担当》等7部宣传片,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背景,用抗疫一线的真实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课堂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鲜活而生动。

20_年12月,随着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的出台,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点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暖心菜”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点赞!奋战在一线的安医青春力量!》《分级分类诊疗,全力筑牢防线》《安医大一附院保障患者高效就医,医院各类药物储备充足》《专家支招做好居家健康监测》《持续“咳咳咳” 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诊?》……连日来,在校党委统一部署下,学校宣传部门和多部门密切沟通,同各附属医院宣传人员积极联动,推出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并在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安徽日报、安徽网、合肥晚报等各级媒体平台刊登,既展现了学校为一线医护人员及时提供后勤保障的暖心,又表现了安医青年学子勇担责任、坚守抗疫一线的坚定,还表达了“安医系”广大医护人员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夜以继日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决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三年时间,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守护了校园的平安。

20_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__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自2023年1月8日起,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但“解封”不等于“解防”,随着寒假来临、春节将至,各地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仍然较大。我们相信,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凝聚共识、携手齐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赢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精选篇4)

物资有保障,战“疫”有力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水、电、燃气、通信不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不断,粮食、能源等重点行业有序运转,基本民生得以有效保障。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大药品、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更好保障防疫大局,确保实现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千方百计加大医疗、防疫物资供给

临近春节,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就医用药保障问题牵动人心。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推动为农村地区每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2台指夹式血氧仪,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台制氧机。截至目前,117万个血氧仪已全部发放到位。

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强化服务和保障成为实施重点。

面对医疗物资供给压力,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同时在配置和发放上向农村和基层社区倾斜,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

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日产量已达1.9亿片,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已扩到1.1亿人份,N95口罩日产能超过1.9亿只,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日产量由12月初的11.5万部提升至25万部以上……一盒盒药品、一台台设备,被加急运往基层一线卫生部门,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支撑。

抗疫战场上,医疗物资如“武器”“弹药”,是保障的关键。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又恰逢春节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由工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几个部门参加。

对各类物资进行统一调度指挥;每日对接汇总需求,精准安排生产保供工作;对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派出驻厂特派员,帮助解决生产设备、原材料、运输等问题;组织企业对物资进行临时收储……各部门协调配合、多措并举,迅速扭转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利局面。

筑牢医疗物资保障线,就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线。

扩大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医用防护服等物资生产;加速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应急审评审批,批准12个治疗药物上市或增加适应症,批准检测试剂128个;建成全球最大规模新冠疫苗生产线,产量超55亿剂……三年来,我国全力提高医疗物资生产和供给,不断充实抗疫“弹药库”,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瞄准当前基层卫生防疫存在的薄弱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我们建立了监测和调度机制,目前看,乡镇卫生院药品配备紧张的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缓解。正在研究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配备,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能力。”

着力推进交通物流保通保畅

抗疫保供,交通物流是关键一环。

不久前,菜鸟直送开通医疗生活物资配送专线,“绿纸箱”装的药品和裹着“黄胶带”的防疫物资包裹,均实行优先配送。

“我们正在督促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对医疗物资邮件快件进行特殊标记、重点保障以及优先投递。同时指导各地邮政管理部门对医疗物资邮件快件申诉优先办理、快速处置。”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说。

交通物流是社会“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供应、一头连着防疫保障。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从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要求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到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测点,再到严禁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三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克服疫情影响,逐个解决突出问题,打通交通“大动脉”,全力保障群众生活医疗物资供应、产业链供应链“不掉线”。

加强物流末端服务,构建以街道为块、以社区为支点的投放网络;建立农资“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确保农资进村入户,不误农时;开启“夜派”模式,跨地区调派快递员支援……我国持续打通物流堵点、畅通循环,确保物资第一时间送达。

2022年12月8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公布次日,交通运输部就印发通知,提出落实公路及航道、船闸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

12月30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畅通邮政快递服务保障民生物资运输的通知公布,要求全力打通邮政快递堵点卡点,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运行指标持续向好。2023年1月15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456万辆;民航保障航班14069班,环比增长1.3%;邮政快递投递量约3.27亿件。

“主动脉”和“微循环”进一步畅通,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进一步强化保供稳价和基本民生保障

辽宁省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十月稻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队。

“受成本推动,去年粮价出现上涨,但丰收年景,让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公司副总经理赵淑娟说,目前订单不断,正开足马力生产。

民生稳,民心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一边做好精准防疫,一边统筹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迎战疫情,后勤保障也是战斗力。

“要强化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三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部署民生保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大局,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保民生商品,全力以赴保供稳价——

推动农业生产有序开展,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及时开展储备调节,缓解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以煤炭为“锚”,综合施策稳能源价格;加强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维护,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

2022年,在全球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我国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欧元区、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涨幅。

保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及时足额发放低保、救助、失业补助等资金;多次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亿人次;强化对因疫因灾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财政部部长刘昆说。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精选篇5)

我国个体工商户在过去三年的疫情管控中砥砺前行,努力通过增加或拓宽线上渠道等方式逐步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与经营灵活性,展示出经济基本盘强劲韧性。各地区、各部门也在便利准入、融资支持、税费减免、创业就业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帮扶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准扶困。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是居民最直接的服务者,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11月1日,由国务院公布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向社会释放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强烈信号,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支撑,个体工商户迎来重大利好。

1.国内经济韧性强劲,抗疫三年个体户新注册量稳中有增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我国个体工商户新增注册量逐年稳定增加,并于2021年首次突破2000万家。2020年、2021年、2022年新注册数量分别同比增加13.3%、6.6%、2.4%至1895.5万家、2021.4万家、2069.8万家,尽管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全面抗疫背景下,新注册量依然稳中有增,可谓逆势而上,国内经济强劲韧性尽显。

2.近六成个体工商户择业批发和零售,第一产业跃升TOP3

行业分布上,整体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期间,新注册个体工商户所属行业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其新注册量占比保持在54%至58%之间,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新注册量占比保持在12%至17%之间,二者稳定居于国标行业分布TOP2。小商铺掌握居民生计、生活大账本。

此外,企查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个体工商户聚焦第一产业,近四年,农、林、牧、渔业新注册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排名也逐年上升,2022年其凭借新增161.2万家个体户跃升TOP3。

根据企查查数据,2022年,全国新注册个体工商户中,批发和零售业合计有1176.8万家,占比近六成,相比2021年增加2.6pcts至57.5%;住宿和餐饮业有254.8万家,占比12.4%,农、林、牧、渔业161.2万家,占比相比2021年增加3.1pcts至7.9%。

从增速角度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伴随经济发展,2022年新增个体工商户行业分布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加83.4%至8.6万家,成为2022年扩容最快行业,其次是农、林、牧、渔业,同比增加68.4%至161.2万家(个体工商户新注册量小于100家的行业未计入排序),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均为个体工商户新注册量连续三年正向增加行业,同样的还有批发和零售业。

3.河南2022年个体户新增量翻倍增加,居全国第一

企查查数据显示,区域分布上,数量方面,2022年河南新注册个体工商户208.7万家,摘得新增量桂冠,其次是广东新增147.1万家、山东新增146.3万家;

增速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山西省个体工商户新注册量同比大幅增加144.4%至84.6万家,成为全年新注册量增速最大的省份,其次是海南省个体工商户新增注册量同比增加121.3%至71.5万家,河南省同比增加104.2%至208.7万家,规模实现翻倍扩张。个体工商户注册量的快速增加展现地区经济活力的同时,反映当地政府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举措的高效性。

此外,根据企查查数据,湖南、云南、安徽、贵州、天津5大区域个体工商户新增数量实现连续3年正向增加,其中湖南省大步快走,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同比增加4.6%、19.3%、57.3%至59.7万家、71.2万家、112.0万家。

4.海口2022年个体户新增量领跑全国,实现市场3倍速扩容

城市分布上,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海口市新注册个体工商户数量同比大幅增加215.9%至61.3万家,是2021年新注册量的3倍,领跑全国;其次是潍坊市个体工商户新注册量同比增加54.0%至36.2万家,重庆市新注册个体工商户35.0万家,位列TOP3。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和西安两市表现优异,连续4年成为全国个体工商户新增量城市TOP10,重庆更是2021年、2022年蝉联TOP3。

个体工商户是极具活力的群体,国家的政策倾斜从未停止。“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的难题”。__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继续加大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力度,针对困难和问题研究拿出更有效举措。今年1月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2年全年的税费收入账单,在2022年的税费支持政策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受益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万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约四成;另外,近八成个体工商户在2022年无需缴纳税款。在不断更新迭代的政策机制下,我国个体工商户将逐步释放动能、焕发活力,持续繁荣发展。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精选篇6)

从2019年末到现在,我们走过了三年的艰难抗疫时光,国家也保护了我们三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这3年我们也消耗了天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那么在这抗疫三年,我们国家各级政府究竟付出了多少呢?在抗疫过程中,出现很多的浪费情况,是不是就变成永久的糊涂账?这些钱也是全国人民的共有的民脂民膏,不能就这么轻易的糊弄过去,是到了全面审计的时候了,该给全国人民一个清楚的交代了。

三年抗疫,我国各级政府所耗财力几何?

那过去三年时间,全国到底投入了多少资金进行疫情防控呢?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各级政府支出,民间自费的资金暂时不考虑。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公布具体的数据,所以我们也没法知道具体的答案。笔者热谈哥在这里只能做一些估算。

根据我国官方数据,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了7.2万亿,到了2021年数字只增不减。日常频繁的核酸检测是免费的,但这些钱都是国家各级财政在支出。

疫情防控肯定给卫生费用带来增加,在2020年,疫情开始的第一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显著——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7.2万亿,占GDP比重达7.12%,达到历史新高。

在疫情发生的前一年2019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是6.584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6.67%。我们可不可以认为,如果不发生新冠疫情,这些增加的卫生总费用可能不会发生。另外,新冠疫情可能还会压缩了其他疾病的卫生费用开支。所以初步估算,2020我国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至少是7.2-6.584=0.616万亿人民币,6千多亿人民币,真的不少。

2022年4月,国家医保局表示,自2021年2月始,我国已经接种32亿剂次疫苗,疫苗费用1200余亿元,主要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

免费的医疗救助,一座座方舱医院的建立,一个个核酸检测亭的树立,防疫人员的补贴等,这些有关疫情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一出炉,就又引起了巨大的震动,75500亿元!又创新高。尤其是在核酸检测逾几百亿次, 疫苗接种超32亿剂的当下。所以2021年我国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至少是7.55-6.584=0.966万亿人民币,接近1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比2020该费用有50%左右增长。

2022年我国防疫又花了多少钱?广东超过700亿,浙江也达到了435亿!

据财新统计,全国31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公布2022年疫情防控支出,资金规模从10亿元左右到数百亿元,其中广东以711.39亿元高居首位,浙江、北京防疫支出规模也较大,分别达435.09亿元、近300亿元不过,各省份的披露口径不同,多数省份公布全省的疫情防控资金规模,一些省份如上海、吉林、内蒙古只公布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防疫支出,分别为167.7亿元、85亿元、62.9亿元。

但是我们可以从广东等一些地方公布的一些数据去大概推断一下。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最近三年向省“__”提交的预算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分别为302.78亿、453.76亿,711.39亿元,占广东省公共预算收入比例分别为2.34%、3.22%和5.36%,三年累计花费了1468亿元。

按照广东1.27亿人的常住人口计算,过去三年时间,人均疫情防控投入资金达到1156元左右。

从广东的2020年到202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分别为302.78亿、453.76亿,711.39亿元的数据来看,是逐年增加的。2021年疫情防控资金差不多比2020年有50%左右的增长,和上面全国两年的数据来比较,增长幅度差不多,比较吻合。

所以,通过广东的投入疫情防控资金初步可以估计,我国2022年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肯定会超过2021年,可能也会有55%左右的增长,笔者热谈哥估算我国2022年各级财政用来抗疫的总费用大概在15000亿人民币左右。

毕竟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三年时间了,过去三年时间,各地为了疫情防控,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甚至有个别地方已经吃不消,只能通过给公务员教师降薪,甚至延迟发放工资来减轻财政压力。而随之而来的医疗保险改革,其降低个人账户医疗费用额度,共济门诊看病的改革方案也让全民一片哗然。大家都在纷纷猜测,是不是医保基金的钱都被三年抗疫用完了,必须用新的医疗保险改革来弥补其亏空?

三年疫情防控出现的一些乱象

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核酸采样亭正逐渐退出舞台,已很少有人问津。全国有多少高价核酸亭等着被废弃?这个数量可能谁也不知道。

一座核酸亭被当街拆解,当作废品装上了三轮车。工人们告诉笔者,委托他们拆除核酸亭的是一家核酸检测机构。

笔者与这家核酸检测机构取得联系,工作人员曾女士说,此前各街镇主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检测机构合作设置采样点,核酸亭由检测机构提供。

核酸亭买来时,大的三万多元,小的也要两万多,当作废品出售,每个亭子连带空调也只能卖六百到八百元。

“对于我们来说,有将近200个亭子,只有拿来用才值钱,拆了就不值钱。因为这个亭子属于201的不锈钢,而且有两面还是玻璃,值不了多少钱,肯定是很亏的。街道也给了我们拆除时间,所以也比较着急去处理掉。”

与核酸亭大规模被废弃,出现巨大浪费相比,核酸采集过程中的乱象更多。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为了尽量的节省人力物力,一批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应运而生。企查查APP显示,疫情防控3年中,新成立的核酸检测公司达12893家。但第三方公司成立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的同时,此起彼伏的核酸检测也乱象丛生。经梳理,仅在2022年被查处的核酸造假事件已超11起。

核酸造假,疫苗行贿,方舱任务……几乎充斥了2022年抗疫期间新闻版面,抖音快手,让老百姓也如大梦初醒一般,不知道什么是真的!

本来核酸检测也好,疫苗也好,方舱医院,核酸检测亭也好,都是本着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初衷出现的,为什么后来就被利用,成为了资本的利益链条了呢?是什么样的空子让他们有机可乘的?

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抗疫之路后,我们很难想象,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沦为了资本疯狂敛财的工具。中国的贫富差距很大,疫情三年,对资本的影响很小,甚至还有可能稳中有升,对于很多吃“公家饭”,端“公家碗”的人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至少是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么,受影响最大的人群就是中小型企业和底层的劳动人民,破产,贷款,没有固定收入……

当我们进入新冠疫情新常态下,我们是否应该对过去三年新冠抗击工作做一个深刻的总结呢?好的抗疫经验我们要总结,继续发扬;出现的一些乱象我们是否也应该查一查呢?特别是过去三年的天量的全国抗疫费用是不是到了一个需要全面审计的时候呢?这些费用来之于民,用之于民,都是民脂民膏,但绝不应该成为一些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盛宴!

疫情防控三年工作总结汇报(精选篇7)

引言:自2019年底爆发冠状疫情以来,到2022年12月中旬正式实施全面放开政策,我们在国家的强有力的保护中,和疫情相伴了整整3年时光。这3年时光当中,国家付出的精力与物力难以估计,所以对比西方国家说,我国国民患冠状病毒的重症死亡几率极低。

由于3年疫情防控政策严格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疾病防控中心的专业人士以及我国流行病专家学者,在研究了冠状病毒新毒株致死几率降低以后,国家才全面实施了疫情开放政策。

国家全面实施疫情开放政策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和第一波的疫情做了战斗,并且由放开以后的多数国民感染恢复到了如今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我们也赶在第一波疫情过去以后,返回家乡和亲人欢度了春节。

那么抗击疫情的3年时间,国家究竟花费了多少物力呢?根据我国官方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为止,我国抗击疫情的花销费用达到了7.2万亿元人民币。在这当中,为国民支付的核酸检测费用达到2.15亿元人民币。进入2021年以后,国家为国民支付的核酸检测费用金额对比2020年急剧涨幅。

2020年~2022年这个时间段,我们每天都要接受频繁的核酸检测,但是却不需要我们国民花费任何费用,原因就是核酸检测的费用都由国家财政部支付。从2021年我国加大投资基金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来,我国仅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投入的研发资金就达到了1200亿元人民币。

关于疫苗研发投入的资金费用,除去国家财政部支付以外,剩余的部分则由国民疗保险费用承担。像国家为患新型冠状病毒的国民提供的免费医疗救治、建造的机动医疗方舱医院等等,一直都是由国家财政部进行资金投入或者是资金支付。

3年疫情以来,除去国家花费大量财力和物力以外,我国的慈善家以及知名企业家也都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中坚力量,比如捐赠抗击疫情所需的各种医药物资或者是巨额钱款。

由于3年时间以来,我们深受冠状疫情的波及和影响,所以各行各业都遭受到了极大的重创。像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难以支撑日常开销,而不得不选择宣告破产,又或者是大批量裁减员工。

在疫情发生的3年时间当中,很多国民都减少了不必要的日常开支,甚至不愿意在购物花钱,原因就是无休止的疫情封控政策以及个人缺少经济来源。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不利的循环趋势,最终成为难以打破的僵持局面。

在这当中,遭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就是房地产行业、旅游行业等。据有关数据披露,截止到2020年,我国失业的国民数量达到了1160万人次。到达2022年,我国失业国民数量直接上涨了3倍之多,达到了440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国民被疫情搅扰得不堪重负,甚至变得沉默寡言和抑郁担忧。

2022年12月中旬,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开放政策,而且有关医学专家和流行病学者也都对新的变异毒株进行了检测,发现冠状病毒新型变异毒株致死比例大幅度降低。因此在绝大多数国民的呼声当中,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切实考量下,我国选择实施全面放开的政策。

尽管全面放开后导致大多数国民都感染了冠状病毒,甚至因为感染人数剧增而买不到药物。但是随着国家放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熬过第一波疫情的国民,现在都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而且截止到国家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民春节消费的金额对比3年时间以来涨幅了许多,元月21-27日,全国发送旅客达到2.26亿,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除去国民春节消费和国民春节返乡过节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公布了国民最新的旅游动态数据。比去年上涨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旅游行业,将有效恢复到疫情封控前的良好发展趋势。

当前国民消费能力普遍提升,表明我国经济正在蓬勃复苏,春节出游人数达到3.08亿,与去年相比增长23.1%。节日旅游总收入达到3758亿元,同比上长升30%。所以从现实状况分析,2023年我国的消费肯定会大规模上升,而消费上升也必然会带动经济市场规模的纲要需求。还有一个更令国民开心的事情,那就是放开政策实施以来,很多国民都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心境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喜悦和轻松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的生活状态现在已经稳步恢复到疫情未出现之前,但是病毒发展的趋势变化无常,所以我们仍然不能放松疫情防范心理。因此我们在这里真诚建议,希望大家出行仍然佩戴口罩,并做好及时洗手和消毒等个人防护工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